摘要:隨著我國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的推進,群眾健康休閑娛樂意識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馬拉松賽事中來,全國范圍廣泛開展的馬拉松賽事呈現井噴式增長的態勢。城市馬拉松賽事快速發展離不開政府職能的有效履行,而保持賽事活力,提升城市影響力的關鍵在于處理好政府主體與市場主體和社會組織的關系。本研究以馬拉松賽事政府職能為研究對象,以廈門(海滄)國際半程馬拉松賽事案例為調查對象,運用文獻資料法、調查法、統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討我國馬拉松賽事政府職能。
關鍵詞:馬拉松賽事;政府職能
一、引言
隨著全民健身理念的深入人心和體育強國戰略的深入實施,馬拉松運動作為群眾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賽事的蓬勃發展不僅滿足了人民群眾的體育需求,更在推動地方城市經濟與文化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馬拉松賽事如火如荼的發展態勢下,也暴露出諸如賽事同質化、質量參差不齊、市場運作水平不高等問題,這些問題亟待解決以推動馬拉松賽事的高質量發展。
政府作為馬拉松賽事的重要參與主體,其職能的履行對于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提升賽事質量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旨在通過對馬拉松賽事產品的屬性劃分,理清政府在賽事組織過程中的職能與責任,為優化政府職能、提升馬拉松賽事效率與質量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二、問題提出與文獻回顧
(一)問題的提出
2022年10月習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對群眾體育做出“廣泛開展全面健身互動,促進群眾體育全面發展,加強建設體育強國”的重要指示。馬拉松運動因其參與的便利性、普適性特點深受群眾喜愛,其賽事的開展滿足群眾體育賽事需求,同時具有促進地方城市經濟與文化建設的價值[1]。我國馬拉松運動在市場需求和政策支持的驅動下迎來新的機遇,各地馬拉松賽事蓬勃發展。然而,市場環境的變化引發多元主體參與賽事,導致馬拉松賽事在發展過程中產生一些新的問題:賽事同質化、質量良莠不齊、市場運作水平低等。政府作為馬拉松賽事主體之一,理清自身在賽事組織過程中承擔的職能與責任,對于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解決馬拉松賽事的高質量發展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馬拉松賽事分析
馬拉松賽事具有運營的復雜性與參與主體的多元性特點,筆者將馬拉松賽事整體視為“非實物形態”存在且具有體育屬性的服務型“賽事產品”[2]。通過文獻資料梳理與實地調查收集信息,整理馬拉松賽事產品內容。
本文將馬拉松賽事產品劃分為五層次[3]進行闡述,分別是:核心賽事產品、一般賽事產品、期望賽事產品、擴大產品、潛在賽事產品。
首先,馬拉松核心賽事產品是指具有體育屬性的本質產品,即參賽選手身體與心理的體驗價值。
其次,馬拉松賽事一般產品是指由賽事區域、物資及工作人員組成,為保障賽事本質的基本服務產品,如:賽事檢錄、起跑儀式、賽道補給、賽道安全、醫療服務、移動廁所安置等基本產品。
再次,馬拉松賽事的期望產品與擴大產品,由于兩者均滿足參賽選手需求的產品,本文將其兩者統稱為賽事期待產品,即賽事產品附加價的品牌價值效益。如:賽事文化氛圍和完賽獎牌設計等。
最后,馬拉松賽事潛在產品指即超出參賽選手預期與賽事本身的外溢價值產品,如:推廣全民健身、塑造城市形象等。
馬拉松賽事產品基于賽事本質的核心層次,分析賽事基本功能的一般層次和傳達賽事理念的期望層次,不斷挖掘賽事社會價值的潛在層次的結構劃分,為賽事產品的屬性劃分奠定了基礎。
本文基于薩廖爾森的消費特征[4]視角分析,以公共產品、準公共產品與私人產品三種屬性為依據,劃分馬拉松賽事產品屬性(如表1)。由于馬拉松賽事是具有多種公共屬性特征的產品,對于賽事的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政府提供公共產品;市場主體提供私人產品;理清政府在準公共產品供給的職能,發揮市場在準公共產品中的資源配置作用,提高準公共產品供給效率與質量,優化政府職能。

三、馬拉松賽事政府職能分析
根據馬拉松賽事產品屬性,對參與賽事的政府主體、市場主體和社會組織進行職責,各司其職將有效提高馬拉松賽事效率與質量。然而,馬拉松賽事政府職能的界定與分析并非意味著政府職能與產品型形成一對一的關系,目的在于明確政府主體在不同屬性賽事產品履行不能職能。
(一)馬拉松賽事供給主體分析
政府是馬拉松賽事供給的發展主體與責任主體[6],是馬拉松賽事發展的“雙主體”[7]。發展主體,是指賽事實踐發展過程中,起協調作用于市場主體和社會組織的職責。發展主體是賽事供給過程中務實性工作的組織者與管控者,對于賽事質量負有發展責任的一方。責任主體是在賽事發展過程中承擔者與實施者,主要責任的主體有以下三方,其一是政府部門;其二是市場主體;其三是社會組織。雖然政府一直以來是馬拉松賽事的發展主體與責任主體,在實際中也承擔了絕大部分的賽事產品內容,但由于政府作為一種特殊組織形態存在,在賽事供給過程中存在難以避免的自身劣勢,使得政府在供給賽事產品過程中,難以有效應對全部的賽事發展問題:
第一,政府無法承擔全部的賽事成本與義務;政府只能負擔基本賽事資源供給,差異化服務需求不在政府供給范圍之內。
第二,政府采用行政權力配置賽事資源優勢,不能契合基層社會的社會場景,政府的觸角難以延伸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第三,政府形式化的動員機制,并不能形成長效化的賽事產品動員機制[8]。
綜上所述,政府采用行政命令或行政計劃配置賽事資源已經不完全適應當今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引入市場機制和社會組織,讓政府與市場主體、社會組織合作是解決供給效率與質量的有效手段。
(二)馬拉松賽事政府政策分析
2014年《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文件中“取消商業賽事和群眾賽事審批,促進體育產業市場化發展”的重要指示,實現“放管服”的第一步放權,體育部門的工作重心由競技體育向發展社會體育,促進體育產業市場化。2016年《體育產業發展的“十三五”規劃》和2021年《體育產業發展的“十四五”規劃》明確政府促進體育產業發展行為的著力點。《關于加快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均是從促進體育產業發展主體職能的角度出發,本文根據文件中的目標、原則和關鍵詞等內容信息,歸納出政府主體的四種職能,分別是:服務職能、監管職能、協調職能、保障職能。
馬拉松賽事產品性質復雜,不同性質和層次的產品供給的政府職能也有所不同。判斷馬拉松賽事產品是市場供給還是政府供給更好時,應考慮產品的生產成本和需求特性。市場需求彈性大且產品邊際成本高則適合由市場供給;市場需求彈性小且產品邊際成本低則由政府供給。從生產成本比較來看,生產同樣的產品,政府所需要的成本包括顯性生產成本和隱形的生產成本,即行政費用時不易計量的。當市場供給時的交易成本或者排他成本高于邊際生產成本與政府的邊際成本之和時,產品則由政府供給更有效率。
(三)馬拉松賽事政府職能分析
1.馬拉松賽事政府服務職能
公共服務理論認為政府的角色既不是社會的“掌舵者”也不是“劃槳者”而是社會的“服務者”。政府代表公共利益,公共行政人員通過與公民建立一種共同的、集體的利益追求,從而達到治理社會的目標。馬拉松賽事政府服務職能是通過政府供給賽事產品滿足國民參賽需求,挖掘賽事潛力價值,發揮賽事社會效應的服務行為。
2.馬拉松賽事的政府監管職能
馬拉松賽事產品中由市場提供的私人性質產品,政府承擔市場監管職能。馬拉松賽事的監管職能是指政府運用公共權力制定和實施的賽事規則與標準,對賽事服務環節進行直接監管,以約束市場主體和社會組織運營的各類賽事服務,確保賽事的服務質量。
3.馬拉松賽事的政府協調職能
新公共服務理論認為,政府策略思考要有戰略性,行動上要有民主性。通過集體合作過程滿足公共需要的策略或項目,是負責且實施最有效的。馬拉松賽事產品中具有排他性且具有非競爭性的準公共“俱樂部”性公共產品,政府履行協調市場主體、培育社會組織的職能。隨著馬拉松賽事產品不斷的市場化探索與實踐,市場機制在賽事發展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但是市場也存在著自身無法克服的缺陷,以及市場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對稱等“市場失靈”現象。政府應則無旁貸的加強對馬拉松賽事準公共產品的保障,彌補“市場失靈”的缺陷。
4.馬拉松賽事的政府保障職能
新公共服務理論認為政府行為的責任是公共行政人員在面對復雜價值判斷和重疊規范的情況下仍然堅持維護公共利益為公民服務,幫助公民明確表達和滿足他們共同利益需求,保障公民公共利益是政府基本職能。馬拉松賽事產品中具有非排他性且具有競爭性的準“公共資源”性產品,是政府承擔基本保障職能的范圍。馬拉松賽事的政府保障職能是政府在賽事準公共性質產品供給中保障公民的“公共利益性”。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馬拉松賽事產品主要由賽事工作小組職責內容衍生而成。基于產品層次理論筆者將馬拉松賽事服務分成核心產品、一般產品、期待產品和潛在產品四個層次。結合公共產品理論,將馬拉松賽事產品層次進行屬性分析,分成以下四種:公共性質賽事產品、私人性質賽事產品、準公共“俱樂部”性質賽事產品和準“公共資源”性質賽事產品。結合產品層次理論和公共產品理論以及馬拉松賽事發展特點等。研究認為我國地方政府馬拉松賽事政府職能主要四項:服務職能、監管職能、協調職能、保障職能。
(二)建議
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為決定)強調“最大限度減少中央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市場機制能有效調節的經濟活動,一律取消審批”意見,馬拉松賽事政府服務職能的核心是減少行政審批,推進簡政放權。政府部門要避免使用行政手段配置資源,從體制上理清政府與市場主體、社會組織的關系。通過減少行政審批的“權力減法”,激發市場主體與社會組織的創造活力的“激勵加法”?!稕Q定》提出“隨著市場化程度的提高,維護市場秩序的公平競爭更加迫切,政府必須加強市場活動監管,完善監管體系,維護全國市場的統一開放、公平誠信和競爭有序。”馬拉松賽事政府監管職能的核心是完善賽事產品監管體系,為賽事市場化發展保駕護航。引入第三方評估體系和組建品牌賽事理事會是完善賽事產品監管體系的有效手段。馬拉松賽事是政府公共服務的一部分,根據其賽事產品性質具有較強的公益屬性和正外部性,針對賽事準“公共資源”性質產品發揮保障職能。為了充分滿足民眾的需求,防范“市場失靈”提升政府保障職能的準確性和規范性。
政府部門應該從兩方面著手提升保障職能:
一方面在賽事保障領域準公共性質較高的賽事產品充分發揮政府與市場的均衡機制,從而明確政府在不同層次賽事產品中的政府職能;
另一方面在準公共性質較低的賽事產品充分發揮市場價值,實現政府與市場的有機結合,實現政府逐步退出賽事準公共產品范圍的目的。
《決定》明確要求“社會事務性管理服務,原則上需要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馬拉松賽事政府協調職能的核心進一步放開公共服務的市場準入,建立完善的政府購買服務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在政府購買服務過程,嚴格按照公正、透明原則,通過競爭選擇優質的政府職能承接主體,并對承接主體實行優勝劣汰。
參考文獻:
[1]石春健,魏香明,鄭振國.我國城市馬拉松賽事定位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39(10):18-25.
[2]楊年松.論體育服務產品的性質、特征和類型[J].福建體育科技,2002(05):1-4.
[3]何偉俊.產品五層次結構理論新解──雙向動態的產品概念[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03):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