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觀察桂枝茯苓湯加減治療老年中風后癃閉的臨床效果。方法 回顧分析醫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40例老年中風后癃閉患者臨床資料,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2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西醫治療,用藥包括阿司匹林腸溶片、丹參酮ⅡA磺酸鈉注射液、鹽酸坦索羅辛緩釋膠囊等;干預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桂枝茯苓湯加減治療。比較兩組尿流動力學指標、前列腺癥狀、生活質量評分及治療滿意度。結果 干預組治療后排尿次數、膀胱殘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均優于對照組(P<0.05);干預組治療后IPSS評分、SF-36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干預組治療滿意度為97.06%,高于對照組的79.41%(P<0.05)。結論 針對老年中風后癃閉患者,在常規西醫治療基礎上聯合桂枝茯苓湯加減治療效果更為顯著,可進一步改善尿流動力學指標,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治療滿意度。
關鍵詞:中風后癃閉;桂枝茯苓湯;膀胱殘余尿量;生活質量;前列腺癥狀
中風為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具有發病急、危害重、易復發特點,其發病率、致殘率和病死率均較高[1]。中風后癃閉是為常見癥狀,指的是患者小便不通、排尿困難或尿潴留,可對日常生活帶來不利影響。目前臨床治療藥物主要為利尿劑,但實踐證實療效不理想,患者容易出現頭痛、惡心等不良反應。中醫認為癃閉是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逆亂所致,可采用活血化瘀方案,如桂枝茯苓湯能利水消腫、調節免疫、促進氣血運行[2~3]。基于此,本研究回顧分析醫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40例老年中風后癃閉患者臨床資料,探討桂枝茯苓湯加減治療的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分析醫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40例老年中風后癃閉患者臨床資料,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20例。對照組:男11例,女9例;年齡61~83歲,平均年齡(70.36±8.70)歲;中風病程3~11個月,平均病程(6.59±2.43)個月。干預組:男12例,女8例;年齡60~81歲,平均年齡(71.53±8.94)歲;中風病程3~12個月,平均病程(7.14±2.75)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可展開研究。
納入標準:依據診治指南[4],經顱腦CT或MRI檢查確診為中風;體格檢查符合癃閉征象,表現為尿液排出不暢、膀胱膨脹且按壓有尿液流出,殘余尿量>50 mL;年齡≥60歲,臨床資料完整;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有心、肝、腎器質性病變;有出血傾向或凝血功能異常;其他原因所致癃閉(如外傷、手術、前列腺增生等);有精神疾病或不能正常溝通;中途轉院或退出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西醫治療:根據患者個體情況降壓、降糖、調脂,給予阿司匹林腸溶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0.6 g;丹參酮ⅡA磺酸鈉注射液靜滴,每日1次,劑量為40~80 mg,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稀釋后滴注;鹽酸坦索羅辛緩釋膠囊口服,每日1次,每次0.2 mg。連續用藥4周。
干預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桂枝茯苓湯加減治療。基本組方:桂枝、茯苓各15 g,黃芪、赤芍、桃仁、澤瀉、車前子各10 g;隨癥加減,痰熱者加用瓜蔞、膽南星各6 g,氣虛者加用白術、黨參各6 g,血瘀者加用川芎、紅花、地龍各6 g,肝腎陰虛者加用天冬、白芍、枸杞子各6 g,肝陽上亢者加用天麻、鉤藤、石決明各6 g。每日1劑,加水300 mL煎煮后取汁,分早、晚2次服用,連續治療4周。
加強病情監測,兩組患者治療期間清淡飲食,忌高脂、高糖、高膽固醇、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新鮮水果蔬菜,保證營養均衡;規律作息,配合醫生進行康復訓練,鍛煉生活自理能力;保持積極平穩的心理狀態,正視疾病與治療過程,出現不適或異常及時告知醫生并配合處理。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尿流動力學指標:于治療前后觀察患者排尿次數、膀胱殘余尿量和最大尿流率。(2)比較兩組前列腺癥狀和生活質量評分:前者采用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量表(IPSS)[5],包括排尿不盡、尿線變細等7個維度,分值0~35分,最終得分越高說明癥狀越嚴重;后者采用簡明健康狀況調查表(SF-36)[6],包括軀體疼痛、心理健康等8個維度,分值0~100分,最終得分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好。(3)比較兩組治療滿意度:于患者出院前采用自制問卷進行調查,從服務態度、臨床操作、日常管理等方面進行評估,總分100分。根據評分結果,劃分為非常滿意(85分以上)、一般滿意(60~85分)和不滿意(60分以下)。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34×100%。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尿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尿流動力學指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干預組排尿次數和膀胱殘余尿量小于對照組,最大尿流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前列腺癥狀和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前列腺癥狀和生活質量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干預組IPSS評分低于對照組,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兩組相關癥狀評分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治療滿意度比較
干預組治療總滿意度為95.00%,高于對照組的70.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癃閉指的是小便量少甚至閉塞不通,對應西醫排尿困難、尿潴留癥狀,是老年中風患者常見并發癥。排尿功能由大腦皮層中央區控制,中風后一旦膀胱和排尿反射神經受到損害,會影響正常的排尿功能[7]。常規西醫治療中,阿司匹林腸溶片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腦血管循環。丹參酮ⅡA磺酸鈉可增加冠脈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止血栓形成,改善心腦血管血液供應。坦索羅辛緩釋膠囊屬于腎上腺素受體阻斷劑,通過阻斷前列腺α1腎上腺素受體,對平滑肌產生松弛作用,從而改善排尿困難癥狀。
中醫認為癃閉病機在于氣血逆亂、淤血阻滯,因膀胱氣化失司、氣機不暢,阻塞水道從而發病,治療原則為調理氣血、利水滲濕。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干預組排尿次數和膀胱殘余尿量小于對照組,最大尿流率高于對照組(P<0.05)。桂枝茯苓湯中的桂枝可溫通經脈、助陽化氣;茯苓可利水滲濕、寧心安神;黃芪可行滯通痹、利水消腫;赤芍可散瘀止痛、清熱涼血;桃仁可活血祛瘀;澤瀉可利水滲濕;車前子可利尿通淋。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祛濕利尿之功效[8]。在常規西醫治療基礎上聯合使用桂枝茯苓湯加減治療,標本兼治,將中醫與西醫的治療優勢結合起來,從而促進患者癥狀改善。治療后干預組IPSS評分低于對照組,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藥理學研究發現,桂枝中的桂皮醇、桂皮醛等成分,具有鎮痛、利尿、擴張血管作用;茯苓內含有乙酸乙酯成分,可改善液體代謝、促進尿液排出[9~10]。桂枝茯苓湯加減治療后,隨著臨床癥狀緩解、尿流動力學指標改善,患者前列腺功能和生活質量可隨之提高。干預組患者治療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患者年齡較大、多存在基礎疾病,單用西藥的不良反應多,影響用藥依從性。桂枝茯苓湯加減治療見效更快,更符合患者對臨床治療的預期。另外,患者治療滿意度提高,有助于更好地遵醫囑,建立互相信任的醫患關系,避免或減少糾紛矛盾發生,符合現代醫學發展要求。
綜上所述,針對老年中風后癃閉患者,在常規西醫治療基礎上聯合桂枝茯苓湯加減治療效果更為顯著,可進一步改善尿流動力學指標,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治療滿意度。
參考文獻
[1]王鵬遠,劉彩云,曾琳瑤,等.中藥封包配合針刺對中風恢復期患者神經功能和運動功能的影響[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24,35(2):209-211.
[2]Huang G,Zang J,He L,et al.Bioactive Nanoenzyme Reverses Oxidative Damage and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in Neurons under Ischemic Stroke[J].ACS nano,2022,16(1):431-452.
[3]戴雨,余雨楓,孫羽健,等.反復促通療法對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康復效果的Meta分析[J].中國療養醫學,2024,33(5):30-35.
[4]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8,51(9):666.
[5]李一夫,李曉琳,張巖,等.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的漢化與評價[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19,17(4):305-307.
[6]郭新峰,賴世隆.簡明健康狀況調查表評價中國腦卒中患者生存質量的信度、效度和可應用性[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05,9(33):12-15.
[7]于川.醒腦神促氣化針刺治療卒中后神經源性膀胱取穴思路探討[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3,21(24):123-125.
[8]孫哲,艾宗耀,李崢嶸,等.針刺聯合中藥復方治療卒中后抑郁的療效觀察及對患者血清5-HT、NE和BDNF水平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志,2022,41(4):342-347.
[9]王欣宇,唐新橋,李蘭,等.針刺聯合本體感覺訓練對老年腦卒中后偏癱患者功能恢復及肌電圖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24,27(4):468-472.
[10]趙云霞.桂枝茯苓湯加減聯合針刺治療中風后癃閉臨床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23,39(5):872-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