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效益審計作為一種全面的評估方法,可以對企業成本結構進行深入分析,識別成本浪費和效率低下的問題,為企業的決策提供支持。然而,制造業在成本控制、生產效率和供應鏈管理等方面存在著成本控制力不足、生產效率低下以及供應鏈管理不善等諸多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文章從效益審計的視角出發,探討了制造業在降本增效過程中的應對策略,提出了加強成本控制管理、優化生產流程和提升供應鏈管理水平等應對措施。通過實施上述策略,以期幫助制造業企業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實現降本增效的目標。
【關鍵詞】效益審計;制造業;降本增效
【中圖分類號】F275;239
制造業作為國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面臨著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成本壓力。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實現企業降本增效,成為了制造業企業面臨的重要議題。效益審計不僅關注成本控制,還關注對企業運營流程的優化和效率的提升[1]。通過效益審計,制造業企業可以發現內部管理的不足,并采取措施進行改進,提高管理水平。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制造業企業由于成本控制力不足、生產效率低下以及供應鏈管理不善等問題,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經濟效益。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本文提出了通過加強成本控制管理,實現對企業成本的精細化管理;通過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以及通過提升供應鏈管理水平,加強企業與供應商、分銷商的溝通和協作等效益審計視角下的制造業企業降本增效策略,以期幫助制造業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為企業發展帶來長期的經濟效益。
一、效益審計在企業降本增效中的作用
效益審計是一種全面的評估方法,能夠對企業或項目的成本結構進行深入地分析,以此識別出哪些環節存在成本浪費或者效率低下等問題。在降本增效的過程中,效益審計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2]。首先,效益審計可以幫助企業全面了解自己的成本結構,從而找到優化成本的空間。其不僅關注直接成本,還包括間接成本和隱藏成本,能夠為企業提供全面的成本信息。通過對各類信息進行分析,企業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成本構成,找到節約成本的機會。其次,效益審計可以揭示企業運營中的低效環節。在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通過深入探究企業的各項運營活動,找出不必要的流程、重復的工作和設備老化等問題,從而能夠為企業管理改進提供依據。此外,效益審計還可以提高企業的決策質量。審計提供的深入分析和數據支持,可以幫助管理層做出更明智的決策,如是否投資于某項技術或流程改進。總體而言,在企業中,效益審計通過系統的方法和工具,能夠幫助企業識別潛在的成本節約領域,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優化運營流程,最終實現降本增效的目標。
二、效益審計視角下制造業降本增效存在的問題
(一)成本控制力不足
制造業是典型的物質資源密集型產業,其生產過程中涉及大量的原材料、人工和能源成本。然而,眾多制造業企業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3]。首先,企業在成本控制措施的實施上存在一定問題。例如,在成本控制中,企業往往只關注直接成本,忽視了間接成本和隱藏成本,對各類成本缺乏精細化管理,致使企業成本控制效果不佳,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整體效益。其次,部分企業尚未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體系,致使成本控制措施無法得到有效執行。例如,由于企業成本控制目標和責任分配不明確,員工在生產過程中很難發現自身存在的原材料浪費問題。盡管企業有成本控制的政策,但由于員工不清楚自己的職責,不了解原材料的正確使用方法,仍然會出現浪費現象,這種情況的發生使得企業的生產成本始終居高不下,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效益。
(二)生產效率相對低下
盡管現代制造業已經采用了許多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但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許多企業的生產效率仍然不盡人意。首先,部分制造業企業設備更新換代速度慢,一些企業仍在使用過時的生產設備。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新的生產設備和技術不斷涌現,能夠大大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4]。然而,部分企業由于資金短缺、管理觀念落后等原因,未能及時更新換代生產設備,導致生產效率低下,生產成本偏高。同時,老舊設備在維修和能源消耗上的成本也較高,進一步增加了企業的負擔。其次,部分制造業企業在生產流程上存在工序繁瑣、物料搬運距離過長等不合理因素,直接影響到了企業的生產效率。如果工序設置不合理,則會出現生產過程中的等待、搬運、檢驗等非價值增加環節,從而降低生產效率。同時,物料搬運距離過長也會延長生產周期,增加生產成本。
(三)缺乏有效的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管理是制造業降本增效的關鍵環節。然而,許多制造業企業在供應鏈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企業在供應商的選擇和評估上存在盲目性[5]。由于企業沒有建立完善的供應商評估體系,企業在選擇供應商時則缺乏明確的標準和依據,決策者僅基于價格因素做決定,忽視了供應商的質量保證能力、交貨及時性、服務水平等各類因素。這種盲目性可能會導致企業采購成本高、原材料質量不穩定,甚至影響到最終產品的質量和企業的市場聲譽。其次,庫存管理不合理。部分制造業企業由于對市場需求預測不準確,或者為了防范供應鏈中斷的風險,庫存水平會過高。這不僅占用了大量資金,增加了倉儲成本,還可能導致原材料和產品過時,造成損失。另一方面,有些企業則因為庫存不足,無法及時響應市場需求的波動,導致生產中斷,影響交貨期,甚至失去客戶訂單。此外,企業在與供應商、分銷商的協作上還存在著信息不對稱、溝通不暢等問題。此類情況下,企業難以準確掌握供應鏈上游的原材料供應情況和下游的市場需求變化,導致供應鏈效率低下。比如,供應商可能無法及時了解企業的生產計劃,導致原材料供應不及時;或者企業無法準確預測分銷商的銷售情況,導致產品積壓或缺貨。
三、效益審計視角下制造業降本增效的策略
(一)加強成本控制管理
為實現降本增效,制造業企業必須加強成本控制管理。首先,企業應對直接成本、間接成本和隱藏成本進行精細化管理,以確保成本控制措施得到有效執行。同時,制定明確的成本控制目標和責任分配任務,確保每個員工都清楚自己的職責,了解原材料的正確使用方法,防止浪費現象的發生。其次,企業可以采用先進的成本控制工具和技術。例如,企業可以利用ERP系統實現成本的有效監控和控制,通過數據分析發現成本節約的機會。此外,企業還可以采用精益生產等管理方法,以減少不必要的流程和浪費,提高生產效率。精益生產是一種消除浪費、提高質量和效率的生產管理方法,其核心理念是通過不斷改進,追求完美,實現價值的最大化。精益生產包括價值流映射、6S、看板系統、持續改進和6西格瑪等多種工具和方法,這些方法不僅關注生產過程的優化,還強調員工的參與和持續改進,有助于企業建立一種持續改進和追求卓越的文化。最后,企業還應當強化成本意識。制造業企業應當持續開展培訓和教育活動,提高員工的成本意識,讓每個員工都明白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并積極參與到成本控制工作中去。通過采取上述措施,制造業企業不僅能夠實現成本的有效控制,還能夠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優化生產流程,最終實現降本增效的目標。
(二)優化企業生產流程
優化生產流程是提高制造業企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的關鍵。首先,企業應定期審查和優化生產流程。通過定期對現有的生產流程進行深入分析,可識別出不必要的步驟、重復的工作以及設備老化等問題。由此企業可以全面提高生產效率。例如,企業可以通過簡化業務流程,去除不必要的步驟,或者通過重新設計工作流程以減少重復性工作,從而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此外,企業還可以通過縮短物料搬運距離,減少備產時間,優化設備生產線和擺放位置,采用一人多機等,進一步減少非價值增加的時間,從而提高整體的生產效率。其次,企業應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設備。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新的生產技術和設備不斷涌現,這些新技術和設備往往能夠帶來更高的生產效率和更低的生產成本。因此,企業應及時更新換代生產設備,采用更先進、更高效的生產技術設備,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
(三)提升供應鏈管理水平
供應鏈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制造業企業的成本、質量、交貨期限等多重問題。為提高供應鏈效率,制造業企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建立完善的供應商評估體系。企業應根據供應商的質量保證能力、交貨及時性、服務水平等因素,合理選擇并評估供應商,以確保原材料的穩定供應和質量。企業可以通過制定供應商選擇標準、定期對供應商進行績效評估,以及與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等方式實現。其次,優化庫存管理。企業應通過精細化的庫存管理,如采用ABC分析法、定期盤點等方法,實現庫存水平的優化,防止庫存過多或過少。ABC分析法是一種根據物資的重要性、使用頻率和消耗價值進行分類的方法,可以幫助制造業企業識別哪些物資需要重點管理,哪些可以適當減少庫存。定期盤點則可以確保庫存數據的準確性,避免因數據錯誤導致的庫存過多或過少。最后,加強供應鏈協同。企業應該加強與供應商、分銷商的溝通和協作,通過信息共享、共同規劃等方式,實現供應鏈的優化,提高供應鏈效率。例如,企業通過與供應商共享銷售及生產計劃,可以幫助供應商更好地準備原材料,減少交貨時間。同時,與分銷商共享庫存信息,可以幫助分銷商更好地管理庫存,減少缺貨和過度庫存的風險。通過加強成本控制管理、優化生產流程并提升供應鏈管理水平,不僅能夠提高制造業企業的經濟效益,還能夠提高產品質量,提升客戶滿意度,為企業發展帶來長遠利益。
四、結語
效益審計能夠幫助企業發現成本節約的機會,通過優化成本結構和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制造業企業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利潤率,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在加強成本控制管理方面,企業可以對直接成本、間接成本和隱藏成本進行精細化管理,制定明確的成本控制目標和責任分配任務,并采用先進的成本控制工具和技術,從而實現對企業成本的有效控制。在優化生產流程方面,企業應定期審查和優化生產流程,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設備,以減少不必要的流程和浪費,提高生產效率。在提升供應鏈管理水平方面,企業可以建立完善的供應商評估體系,優化庫存管理,加強與供應商、分銷商的溝通和協作,以實現供應鏈的優化,提高供應鏈效率。
主要參考文獻:
[1]張勇,周道平,牛群.數字經濟時代下體育用品制造業供應鏈韌性提升的路徑研究[J].體育學研究,2024(12)04-09.
[2]周謙.“專精特新”中小制造業成本粘性對企業績效影響機理與效應研究[J].價值工程,2023,42(30):25-27.
[3]魏賢富.效益審計視角下制造業降本增效的路徑探討[J].上海商業,2023(04):132-135.
[4]薛陽,李曼竹,馮銀虎.制造業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同群效應研究——基于價值網絡嵌入視角[J].華東經濟管理,2023,37(03):107-116.
[5]田紅娜,孫美玲.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能否提升綠色技術創新能力——基于制造業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金融理論與實踐,2023(01):98-109.
責編:夢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