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域旅游是當今旅游發展的新模式,強調區域資源的有機整合與產業的融合發展。鄉土建筑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藝術價值。在全域旅游的推動下,鄉土建筑旅游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因此,如何科學規劃與設計鄉土建筑旅游,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從全域旅游的角度出發,深入探討鄉土建筑旅游的規劃與設計思路,旨在推動鄉土建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促進鄉村經濟社會的全面振興。
關鍵詞:全域旅游;鄉土建筑;旅游規劃;設計思路;鄉村振興
隨著全域旅游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旅游業已成為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鄉土建筑作為鄉村文化的重要載體,具有獨特的旅游價值和吸引力。然而,當前鄉土建筑旅游在規劃與設計方面仍存在問題,如缺乏系統性規劃、設計同質化嚴重、文化內涵挖掘不足等。因此,從全域旅游視角出發,探討鄉土建筑旅游的規劃與設計思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
一、全域旅游與鄉土建筑概述
全域旅游作為一種新型的旅游發展模式,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引起了廣泛關注,它是指在一定區域內,以旅游業為優勢產業,通過全方位、系統化的優化提升,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最終構建一個富有特色、充滿活力的旅游生態圈[1]。全域旅游不僅突破了傳統旅游的局限性,而且強調了旅游業的綜合性和整體性,為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全域旅游的核心在于“全域”二字,它意味著將旅游業的發展與整個區域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文化傳承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一個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良性循環。在這一過程中,旅游業不再是一個孤立的產業,而是成為區域發展的重要引擎,推動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促進當地經濟的繁榮。
鄉土建筑即民間自發建造的傳統建筑,是中國廣袤鄉村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它們散發著濃厚的鄉村農家小院氣息,不僅為鄉村居民提供了遮風擋雨的住所,更承載了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是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的獨特體現。鄉土建筑的形式往往與當地的氣候條件、地形地貌等息息相關。人們巧妙地利用當地的石材、木材等天然材料,將建筑與周圍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呈現出和諧共生的美學風貌[2]。這種獨特的建筑風格,既體現了鄉村居民的智慧和創造力,也反映了他們對自然環境的敬畏和尊重。這些建筑往往經歷了數百年的風雨滄桑,見證了家族的傳承、農耕文化的繁榮、鄉村生活的變遷。每一座鄉土建筑都仿佛是一本厚重的歷史書,記錄著鄉村的過往與現在。這些建筑往往還融入了當地的民族藝術、民間工藝等元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建筑風格。例如,一些地區的鄉土建筑會在屋頂上雕刻精美的圖案,或者在門窗上鑲嵌彩色的玻璃,展現出濃郁的民族風情。
二、全域旅游對鄉土建筑旅游的影響
全域旅游的發展為鄉土建筑旅游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使這一領域在旅游市場中嶄露頭角。全域旅游的概念強調區域資源的有機整合,推動旅游業與各類產業的深度融合,為鄉土建筑旅游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鄉土建筑作為具有獨特地域文化和歷史價值的旅游資源,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重視。通過整合區域內的鄉土建筑資源,開發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線路和產品,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來體驗,進而推動鄉土建筑旅游的快速發展[3]。然而,全域旅游也對鄉土建筑旅游的規劃與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滿足游客日益增長的品質和個性化體驗需求,鄉土建筑旅游需要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地域特色的基礎上,注重提升服務品質和游客體驗。這要求旅游規劃者深入了解鄉土建筑的歷史和文化內涵,通過巧妙的設計和布局,將鄉土建筑的獨特魅力展現給游客,同時提供完善的旅游服務設施,確保游客在旅游過程中享受到舒適、便捷的服務。
此外,全域旅游還促進了鄉土建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在保護鄉土建筑的同時,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和開發,可以實現旅游資源的永續利用,為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長期穩定的收益。同時,推廣鄉土建筑旅游,還可以增進游客對當地文化的認知,促進文化交流和傳播。
三、鄉土建筑旅游規劃與設計現狀
在當前社會,鄉土建筑旅游作為一種獨特的旅游形式,正逐漸受到越來越多游客的青睞。然而,與此同時,我們也不得不面對其在規劃與設計方面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制約了鄉土建筑旅游的發展,也影響了游客的旅游體驗。
(一)鄉土建筑旅游在規劃方面缺乏系統性
由于缺乏整體的規劃和設計,鄉土建筑旅游存在碎片化和分散化的現象,各個景點之間缺乏有效的連接和配合,難以形成整體的旅游氛圍。這不僅體現在地理位置的距離感上,更體現在文化和歷史背景的斷裂上。游客在游覽過程中,難以感受到連貫的旅游氛圍,也無法深入了解該地區的整體風貌和文化內涵[4]。規劃缺乏協調性也導致了資源利用的不合理。一些有價值的鄉土建筑、自然景觀或文化遺產,可能因為缺乏合適的保護措施而遭到損壞或消失。這不僅是對當地自然和人文資源的浪費,也是對后代子孫的不負責任。
(二)鄉土建筑旅游設計同質化問題嚴重
由于追求快速和高效,部分鄉土建筑旅游項目在設計上往往缺乏創新和特色。這不僅使得游客在游覽過程中感到單調乏味,也難以滿足不同游客的多樣化需求。鄉土建筑旅游項目本應以獨特的建筑風格、歷史文化底蘊和地域特色吸引游客,但由于缺乏創新和特色,一些項目在設計上顯得千篇一律,缺乏個性和亮點。這導致游客在游覽過程中難以感受到不同的文化氛圍和建筑風格,從而降低了他們的游覽興趣和體驗質量[5]。此外,設計同質化也容易導致游客審美疲勞,游客在游覽過程中可能會遇到許多相似的建筑和景觀,從而難以區分不同項目之間的差異。長期下來,游客可能會對鄉土建筑旅游失去興趣,進而影響到整個行業的發展。
(三)鄉土建筑旅游文化內涵挖掘不足
許多鄉土建筑不僅具有獨特的建筑風格,還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內涵。然而,在旅游開發中,這些建筑往往僅被作為景點進行簡單展示,未能充分展現其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這不僅使得游客無法深入了解鄉土建筑背后的故事和文化,也影響了鄉土建筑旅游的文化內涵和吸引力。
四、全域旅游視角下鄉土建筑旅游規劃與設計策略
(一)系統性規劃策略
系統性規劃策略是確保鄉土建筑旅游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石。為了推動鄉土建筑旅游的全面發展,需要從全域旅游的角度出發,精心制定一套整體發展規劃。這一規劃旨在明確發展目標、定位和方向,同時統籌考慮區域內各類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空間布局,從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可持續發展。在制定鄉土建筑旅游的整體發展規劃時,首先要深入調研和了解區域內的各類旅游資源,包括古建筑、傳統民居、民俗風情等,這些資源都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6]。通過對這些資源的梳理和分析,可以確定哪些資源具有開發潛力,哪些資源需要得到重點保護。在明確資源的基礎上,進一步確定鄉土建筑旅游的發展目標和定位。這些目標和定位應該結合區域特色和市場需求,注重文化傳承和生態保護。例如,可以將鄉土建筑旅游定位為展示地方文化、傳承歷史記憶的重要載體,通過打造特色旅游線路和產品,吸引更多游客前來體驗。
(二)特色化設計策略
特色化設計策略的核心在于深入挖掘鄉土建筑的獨特性和差異性,注重展現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從而避免同質化設計,打造出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旅游產品。首先,特色化設計策略強調對鄉土建筑文化內涵的深入挖掘。鄉土建筑作為地方文化的載體,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民俗和藝術元素。在設計過程中,我們需要對鄉土建筑展開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提煉出獨特的文化元素和符號,將其融入旅游產品的設計中[7]。例如,可以借鑒鄉土建筑的建筑風格、裝飾手法、色彩搭配等,打造出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建筑景觀和室內空間。其次,特色化設計策略注重展現鄉土建筑的差異性。每個地方都有其獨特的自然環境、歷史背景和人文傳統,這些差異賦予了鄉土建筑獨特的魅力。在旅游產品的設計中,需要充分展現這些差異性,通過對比和突出,讓游客感受到不同地方鄉土建筑的獨特魅力。例如,在景觀設計中,可以運用對比手法,將不同地區的鄉土建筑元素進行融合和碰撞,形成獨特的視覺效果和審美體驗。
(三)文化內涵挖掘策略
文化內涵挖掘策略旨在深入剖析鄉土建筑蘊含的文化精髓,通過舉辦文化節慶活動、開設文化講座等方式,讓游客更深入地了解鄉土建筑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具體可以從多個維度展開實踐:首先,舉辦文化節慶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圍繞鄉土建筑的特色和歷史背景展開,如舉辦古建筑攝影展、傳統手工藝展示等。這些活動不僅能夠吸引游客的眼球,還能讓他們更直觀地感受到鄉土建筑承載的文化魅力。其次,開設文化講座。通過邀請專家學者、當地文化名人等,就鄉土建筑的歷史、風格、文化內涵等進行講解和分享,可以讓游客更深入地了解鄉土建筑的文化底蘊[8]。同時,這些講座也可以作為旅游項目的一部分,為游客提供更加豐富和深入的旅游體驗。再次,可以舉辦各種文化展覽和民俗表演活動,以深入挖掘和展現文化內涵。展示傳統藝術、民間手工藝、歷史文物等,能夠更好地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讓更多人了解和熱愛傳統文化。舉辦民俗表演活動,如民間舞蹈、戲劇、音樂等,可以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其中,激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從而促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最后,還可以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虛擬現實技術、數字化展示等,對鄉土建筑進行多角度的呈現和解讀。這些技術可以讓游客更加直觀地了解鄉土建筑的結構、裝飾和細節,從而更深入地感受其文化內涵。在挖掘鄉土建筑文化內涵的過程中,還需要注重保護和傳承。一方面,要加強對鄉土建筑的保護工作,防止其受到破壞和損失;另一方面,要通過教育和宣傳等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鄉土建筑的文化價值,從而推動其傳承和發展。還可以結合當地的民俗風情,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產品和紀念品,讓游客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深入了解當地的傳統文化與民俗風情。
(四)生態環境保護策略
在開發鄉土建筑旅游資源的過程中,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制定科學合理的生態環境保護策略,對于鄉土建筑旅游開發至關重要。首先,要明確生態環境保護在鄉土建筑旅游開發中的核心地位。鄉土建筑作為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然而,不合理的開發方式往往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影響鄉土建筑的保存和傳承。因此,必須堅持“保護優先、合理開發”的原則,將生態環境保護貫穿于鄉土建筑旅游開發的全過程。對于已經受損或年久失修的歷史建筑和傳統民居,應當采取科學合理的保護措施,恢復其原始風貌和歷史韻味。同時,在保護過程中要尊重歷史和文化,避免過度商業化開發,確保鄉土建筑的原始性和真實性。其次,合理規劃鄉土建筑是實現生態環境保護的關鍵。在規劃過程中,應對鄉土建筑進行詳細的調研和評估,了解其歷史價值、文化特色及生態環境狀況[9]。在此基礎上,制定科學的規劃方案,確保鄉土建筑的合理布局和有效利用。同時,還要注重鄉土建筑與周邊環境的協調,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和干擾。此外,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通過宣傳教育、培訓等方式,提高游客、開發者以及當地居民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認識和重視程度,讓更多的人了解鄉土建筑旅游開發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并積極參與鄉土建筑的生態環境保護。
五、結語
本文從全域旅游視角出發,對鄉土建筑旅游的規劃與設計思路展開深入探析。通過提出系統性規劃、特色化設計、文化內涵挖掘和生態環境保護等策略,為鄉土建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建議。然而,鄉土建筑旅游的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和機遇,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推動其健康發展。未來,可以進一步加強對鄉土建筑旅游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為鄉村振興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張澤,李茉.鄉土建筑遺產的多維度調查方法研究[J].工程與建設,2023(5):1 637-1 639.
[2]施冰寒,向宇誠,周尹霜,等.基于鄉土建筑改造的鄉村振興研究院建筑與景觀設計[J].世界林業研究,2023(4):155.
[3]李靜.淺析鄉土建筑元素在鄉村景觀設計中的再生與應用[J].鞋類工藝與設計,2023(13):58-60.
[4]何鳳.全域旅游視角下鄉土建筑旅游的規劃與設計[J].建筑結構,2023(10):188-189.
[5]王怡陽,王慧,王新力,等.空間結構視角下鄉土建筑更新類型學設計方法研究[J].城市建筑,2023(9):10-13.
[6]劉燁鋼,梁曉慧,郭琦,等.桂北侗族聚居區鄉土建筑地域性風貌營造研究[J].四川水泥,2023(3):33-35.
[7]漆雪薇.建筑人類學視域下增城傳統村落鄉土建筑研究[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3(4):122-125.
[8]李鴻飛,李林蓮,賀晨靜,等.傳統村落鄉土建筑營造中的生態智慧[J].建筑技術開發,2022(22):22-24.
[9]孫鈺瑋.基于鄉村建筑振興理念主導下的鄉土建筑規劃設計[J].建筑結構,2022(23):184.
作者簡介:
張瑤琪,碩士,貴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