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幼兒園實施紅色教育活動,不僅是對幼兒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方式,更是培養幼兒良好道德品質、傳承紅色基因的有效途徑。基于兒童生活場域,探討在幼兒園開展紅色教育活動的策略,通過營造文化氛圍、創生課程活動、融育紅色精神、促進聯動共育等策略,將紅色教育融入幼兒園的日常教育活動中。詳細闡述了各種策略的具體實施方法,并通過案例分析了其教育效果,旨在傳承紅色精神,培養幼兒的愛國情懷,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幼兒園;紅色教育;實施現狀;實施策略
作者簡介:趙錦云(1978—),女,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牡丹江路幼兒園。
2019年3月18日,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強調,“教育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紅色教育作為傳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重要方式,在幼兒園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價值。紅色教育在幼兒園日常教育中的融入與實施,對于培養幼兒的愛國情懷、堅強意志和良好品質具有重要意義。在當前社會背景下,如何通過有效策略將紅色教育融入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成為學前教育領域亟待探討的課題。
一、紅色教育理論基礎
紅色教育深深植根于中國共產黨的光輝革命傳統,汲取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精髓,結合愛國主義教育理論,既強調個體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均衡發展,也注重培養個體對祖國的深厚感情,以及對國家、民族的忠誠和責任感。幼兒園通過開展紅色教育活動,能幫助幼兒了解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歷史和偉大事跡,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感、民族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引導幼兒正確理解和傳承優秀的革命傳統和紅色文化[1]。
此外,紅色教育還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他們的協作精神和團隊意識,讓他們認識到集體的重要性,從而為他們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幼兒園實施紅色教育活動的現狀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幼兒園應充分利用并整合各種教育資源,以激發幼兒對集體、家鄉和祖國的深厚情感。在這一背景下,將地方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幼兒園課程活動中,是一種創新,也是必要的實踐。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牡丹江路幼兒園(以下簡稱“我園”)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嘗試將地方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生動的紅色課程活動融入幼兒園的日常教學活動中,形成富有園本特色的紅色教育活動,幫助幼兒在直觀、生動的游戲活動中,打開一扇了解歷史、感受英雄的大門。此外,我園還結合傳統節日和紀念日,如清明節、勞動節、國慶節等,開展與幼兒年齡相適宜的、寓教于樂的紅色課程活動。通過實地參觀紅色博物館、紅色教育基地,以及聆聽紅色英雄人物的真實故事,讓幼兒在親身體驗中感受到紅色文化的深刻內涵與魅力,從而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通過實施適宜的紅色課程活動,能讓紅色精神在幼兒心中生根發芽,進而激勵他們成長為有理想、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三、幼兒園實施紅色教育活動的策略
紅色教育,是傳承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愛國情懷的重要途徑,是傳承革命精神、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手段。我園通過多維度策略扎實開展紅色教育,將紅色文化融入課程實施中,幫助幼兒在親身體驗中感悟紅色文化的深厚底蘊,在快樂游戲中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幫助教師在家園共育中提升紅色教育的實效[2]。
(一)營造紅色文化氛圍
環境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資源。要讓紅色文化真正融入幼兒的生活,首先要注重幼兒園環境中紅色元素的融入,通過創設氛圍濃郁的紅色活動場域,幫助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感受紅色文化,厚植紅色情懷。
我園在幼兒園大廳、走廊過道等公共區域,根據各樓層班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置了相應的紅色文化墻,用幼兒能夠讀懂的圖片、符號等進行紅色文化展示。如運用真實的歷史圖片介紹革命歷史重要事件、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用兒童海報的形式表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八禮四儀”等。幼兒在日常入園、離園、游戲或餐后散步等時間,主動學習、主動探究,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紅色教育,從而激發自身對紅色文化的興趣。
各班級通過在閱讀區投放紅色繪本、音樂區播放紅色歌曲、表演區提供紅色表演服飾與道具、午睡前聆聽紅色故事等方式,為幼兒提供多元的紅色文化素材,幫助他們在紅色文化的浸潤下成長。
(二)創生紅色課程活動
課程活動是幼兒園實施紅色教育的重要載體,豐富多樣的課程活動,可以幫助幼兒在多元體驗中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我園在課程審議過程中,根據幼兒感興趣的話題,結合傳統節日,巧妙地將紅色教育內容融入各類課程活動之中[3]。
1.一日生活課程活動
我園在幼兒一日生活各環節中巧妙滲透紅色教育內容,讓中華傳統美德在細碎的時間中悄然潤澤幼兒的心田。
入園、離園環節,教師引導幼兒相互問好,培養他們使用禮貌用語的良好習慣,并通過體驗和討論,幫助幼兒理解問候的重要性,促使幼兒學會尊重他人、愛護同伴、團結互助,培養幼兒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午餐、點心時間,教師向幼兒介紹袁隆平團隊研發雜交水稻的故事,誦讀古詩《憫農》,觀看糧食播種、施肥、收獲等的視頻,講述農民種植糧食的辛苦。勞動體驗時間,帶領幼兒在園內種植園地里開展除草、播種、施肥等種植體驗活動,幫助幼兒在豐富的感知、實際的操作中產生直觀感受,培養幼兒節約糧食的美德和學會感恩的美好品質[4]。
同時,教師鼓勵幼兒共同整理玩具,關心有困難的同伴,協助老師清潔地面桌面,使幼兒在力所能及的勞動與互助過程中,感受到助人的快樂,養成愛集體、愛勞動的優秀品德。
2.傳統文化課程活動
傳統文化課程活動在幼兒園紅色教育中的作用是全面的、立體的,中國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遺產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文化資源。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幫助幼兒在充滿文化氣息的教育環境中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幫助他們深刻理解和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增強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在活動的體驗與感受中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懷和民族精神,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5]。
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以及國慶節、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等紀念日,都是進行紅色教育活動的絕佳時機。在這些特殊的日子里,我園通過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意義的活動,讓幼兒在動手操作、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更直觀地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精神。比如,在春節期間,與幼兒一起包餃子、貼窗花,講述“年”的故事,引導他們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清明節,帶領幼兒徒步前往烈士陵園瞻仰革命先烈,緬懷革命英雄,通過實地參觀和感受,引導他們更深刻地理解烈士們的勇敢堅強與忘我的奉獻精神;端午節,邀請家長來園與幼兒一起包粽子,了解屈原的故事,以此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懷。在國慶節、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等特殊的日子,教師與幼兒一同唱紅色歌曲、聽紅色故事、觀紅色影片、玩紅色游戲、尋找身邊的“紅色”,在一系列與紅色文化碰撞的過程中使幼兒感受祖國的偉大,讓幼兒深刻領悟什么是“中國紅”,如何傳遞“中國紅”,怎樣守護“中國紅”。
3.即時事件課程活動
即時事件課程活動是一種靈活、富有創意且時效性強的隨機教育活動,它將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和社會熱點及時轉化為適合幼兒學習的課程資源,為幼兒構建一個與現實世界緊密相連的互動學習環境,幫助幼兒在直接感知和親身體驗的過程中及時了解國家大事、社會動態,引導幼兒探討并認識到作為祖國未來建設者的重要社會責任,進一步培養幼兒的擔當精神和愛國情懷。
如,當神舟飛船成功發射的消息傳來時,我園教師及時組織以“探索太空奧秘”為主題的即時事件課程活動:利用談話活動幫助幼兒了解太空的基本知識,激發幼兒對太空的好奇心與興趣;與幼兒一起回看視頻,重溫神舟飛船發射的震撼場面,使幼兒切身感受科技的力量和祖國的強大;鼓勵幼兒利用廢舊材料制作“火箭”并進行簡單的發射實驗;提供畫紙和顏料,引導幼兒描繪自己心中的太空夢,激發他們崇高的理想追求,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又如,國慶節前后,各班教師抓住契機深入開展紅色教育活動:組織幼兒觀看天安門升國旗與閱兵儀式的錄像,引導他們感受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風采和祖國的強大;組織幼兒學習閱兵式,進行簡單的隊列訓練,幫助幼兒學會如何保持整齊的隊伍、如何聽從指揮、如何與同伴合作,培養他們的紀律意識和集體榮譽感;邀請退伍軍人來園為幼兒講述軍隊中的英雄事跡,開展小型軍訓活動和軍事運動會,鍛煉幼兒的身體素質,提高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和競爭意識,激發他們熱愛、崇敬解放軍的美好情感。
(三)融育紅色精神
游戲是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將紅色教育融入幼兒游戲活動中,可以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學習和體驗中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在游戲和運動中體驗紅色精神,收獲成長。
1.角色類游戲
組織幼兒交流、討論活動,與幼兒共同計劃、布置“紅色劇場”角色體驗區。幼兒共同商討角色與情節,自編自演,在扮演紅軍戰士、革命群眾等角色的過程中,能體會革命英雄的英勇與堅韌,理解紅色文化與革命精神。角色體驗不僅能夠增進幼兒的團隊合作意識,還能讓他們更加直觀地理解紅色故事背后的深刻意義,從而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懷。
2.主題建構游戲
在建構區,師幼共同準備豐富的建構材料,教師引導幼兒充分發揮想象,以紅色主題為線索進行建構活動。如搭建紅軍長征的艱難路線、再現革命根據地的風采等。在設計、搭建、作品欣賞的過程中幼兒能深刻感受革命的艱辛與偉大,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空間智能得以發展,同時幼兒能加深對紅色文化的理解。
3.戶外體驗游戲
戶外活動是幼兒園日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為幼兒提供了廣闊的環境進行探索和學習。我園充分利用戶外游戲活動的優勢,將其作為開展紅色教育的重要載體。如以革命歷史事件為背景,設計開展“飛奪瀘定橋”“送雞毛信”“炸碉堡”“占領高地”等富有挑戰性的戶外體育游戲。幼兒在運動中穿越重重障礙最終取得游戲勝利,不僅提升了身體素質和勇氣,還真切地感受到革命戰士的勇敢與智慧,責任感與團隊合作精神也得到進一步培養和提升,紅色文化的種子也在心中生根發芽。
(四)促進聯動共育
幼兒園、家庭、社區合作共育是取得良好教育成效的重要保障,也是開展紅色教育活動的有效策略。為了更全面地培養幼兒的紅色精神,幼兒園應充分發揮家庭、社區的教育資源優勢,形成家、園、社三位一體的紅色聯動教育機制。
一方面,我園通過定期開展家長會、親子活動等渠道,積極與家長進行深入溝通,鼓勵他們在家庭中營造良好的紅色教育氛圍,如講述家族中傳承的紅色故事、陪伴幼兒觀看紅色經典影片等,加強家長對紅色教育的理解和參與度,達成家園共育的教育共識。
另一方面,充分發揮社區力量,利用本地紅色教育資源開展相關紅色教育活動,幫助幼兒在實際場景中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如帶領幼兒參觀中共江北特委紀念碑、張謇祠堂、忠孝文化園等紅色教育基地。幼兒聆聽宣講員飽含深情的解說,仿佛身臨其境,感受著革命的波瀾壯闊。這種沉浸式的教育體驗,無疑讓幼兒對紅色文化產生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從而點亮他們幼小心靈的精神底色。
總之,幼兒園一日活動皆課程,幼兒園紅色教育的實施可以巧妙地融入到幼兒日常生活的點滴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日常活動、主題活動、即時活動等多種途徑和契機,結合精心設計的環境和多元化的教育資源,創造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生動有效的紅色教育活動,幫助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播下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的種子,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懷和堅強品質,引領他們成長為具有深厚愛國情懷和民族精神的國之棟梁。
[參考文獻]
戎志艷,任紅.幼兒園開展紅色文化沉浸體驗式教育的實踐研究[J].黑龍江教育(教育與教學),2023(10):86-88.
許彩鳳.游戲課程化背景下本土資源的有效滲透路徑[J].天津教育,2023(18):84-86.
王軍,苗曉琴,巫敏.利用紅色資源在幼兒園開展德育工作的探索與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3(7):14-16.
楊艷.紅色文化融入幼兒園教育的實踐研究[J].早期教育,2021(35):51.
袁碧清.幼兒園中的本土文化課程建設初探[J].當代家庭教育,2020(1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