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1日,由中國倡議并推動的首個“國際茶日”在世界各地如火如荼地舉辦。茶源自中國,早已有定論。歷史上,中國茶分三條路徑向世界傳播:向東傳到日本、朝鮮;向西北通過陸路傳到蒙古、俄羅斯等國及中亞地區(qū);通過海路傳到荷蘭、法國、葡萄牙、英國等歐洲國家,再通過英國傳到世界各地。
到今天,茶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全世界愛茶、飲茶的人數(shù)超過30億,遍布五大洲1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根據(jù)最新的數(shù)據(jù)預測,至2025年全球茶葉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2667億美元。設立“國際茶日”,不僅是對這一古老飲品和古老行業(yè)的高度認可,更是對中國茶與中國茶文化的認可。
當下,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茶葉生產(chǎn)國和消費國,也是主要的茶葉出口國。中國茶業(yè)的全面復興,使得中國茶文化乃至中華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同時,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中國乃至全世界的社會生活、哲學思想、美學觀念、飲食習慣、人際交往等多個方面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茶文化不僅承載了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生活方式和價值觀,也是歐美國家、海絲沿線國家重要的優(yōu)秀文化組成部分。
茶文化是講好中國故事的最佳載體,也是推進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媒介。一方面中國茶主動地走向世界,如“閩茶海絲行”自2016年舉辦以來,已經(jīng)走過了14個國家。每到一城,都受到了所在國各界人士的熱烈歡迎。海外茶人對福建茶乃至福建都有了一個重新的認識。此外,包括云南、浙江、安徽、四川等茶產(chǎn)區(qū)及全國龍頭茶企也紛紛走向海外,將中國茶的獨特魅力播撒到世界各地。
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國際茶人踏上了探索中國茶的旅程,不僅自己醉心于品飲中國茶,更是在各自的國家開設茶室、舉辦茶會,向當?shù)孛癖娬故局袊璧镊攘ΑS械姆g出版茶學著作,用母語講述中國茶及其背后蘊含的文化,有的組團帶領茶友到中國茶鄉(xiāng)尋茶問道,無一例外都充滿了對中國茶的癡迷與熱愛。
2019年世界園藝博覽會在北京舉辦,來自英國的生態(tài)景觀學教授希契莫夫創(chuàng)作的“新絲綢之路”花園引發(fā)了巨大反響。他巧妙地將茶樹與其他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特色植物搭配,形成了一條象征古代貿(mào)易路線的植物走廊。花園中,茶樹與其他植物和諧共存,不僅展示了茶作為絲綢之路上重要商品的歷史地位,也通過植物的生態(tài)互動,傳達了尊重自然、倡導綠色生活方式的理念。而在工作、生活中,希契莫夫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中國茶通”,不僅收藏著各種來自不同產(chǎn)區(qū)的中國茶,還熟練掌握中國茶藝的沖泡方式,并將它帶給學生和身邊的朋友。
以茶為媒,中國與世界多了一道芬芳而廣闊的交流平臺。不同國家的茶文化雖然各具特色,但都蘊含著對生活的熱愛、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人與人之間和睦關系的期盼。以“國際茶日”為契機,共品茶香茶韻,共享美好生活,推動中國茶的國際化傳播,這片小小的葉子在世界舞臺上必將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