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雖至,夏日的余溫仍肆意徘徊。人們往往在這“秋老虎”橫行之際貪戀冷飲的清涼。然而,從中醫養生的角度出發,過量攝入寒涼之物易傷脾胃,影響健康。隨著氣候轉向干燥,咽干、咳嗽等小毛病接踵而至,潤肺防燥成為這一時節的養生重點。在追求清涼的同時,不妨選擇一些涼性而溫和的食物作為冷飲的替代品,既能消暑又不失健康。
01/“茶”樣百出
在新茶飲文化盛行的今天,茶凍以其獨特的口感和創意的搭配贏得了人們的喜愛。如果說奶茶是當代人的快樂源泉,那么小料便當之無愧為奶茶的靈魂伴侶。小料的添加使得整杯奶茶充實起來,帶來豐富的咀嚼感和價值感,使得一杯原本平淡無奇的奶茶變得更有質感。
開始卷“健康”的新茶飲品牌也開始注重小料的選擇與創新,除了珍珠、紅豆、芋圓等傳統配料外,小料的開發也更注重純粹、低卡的需求。用茶葉泡水加工成的茶凍,可謂十分符合要求。口感彈滑,熱量低,在新茶飲店里幾乎是人人必點的小料。
一點點、茶百道等連鎖奶茶品牌也推出了茶凍小料。用茉莉茶底、四季春茶茶底、蜜香紅茶茶底等來制作風味茶凍小料,組合成茶凍撞奶、茶凍椰汁、茶凍奶茶等飲品,還可根據整杯飲品的主風味來選擇合適的茶凍,“茶”樣百出。“可以吃的茶”,口感新體驗,自帶噱頭。
02/一泡即成
其實,在家將沖泡茶葉的尾水利用起來,也能做出健康好吃的茶凍。不僅賞心悅目,還清熱去火,爽滑Q彈,比燒仙草、果凍一類冷飲更好吃。
如何做一碗茶凍?只需要四個步驟。首先,取白涼粉放入容器里(粉水比是1:25);其次,用熱水沖泡茶葉,出湯至公道杯備用;接著,按照粉水比進行調制,調制中不停攪拌2-3分鐘;最后將稠滑的液體裝入容器,于冰箱里冷藏成型。大約一小時后,就可以得到晶瑩剔透的茶凍了。
除了用純茶茶湯制作茶凍,還可以發揮想象力,加入水果、蓮子、銀耳等食材來增加風味和口感。茶凍還可以泡入蜂蜜水、涼茶、奶茶、椰汁等飲料里,成為自制的新茶飲。除了飲品,茶凍也可以和水果一起加在甜品里。另外,根據原料和模具的不同,還能創造出不同的顏色和形狀。比如綠色抹茶凍、花瓣狀的玫瑰花茶凍,網紅感滿滿。
03/應季茶凍
秋日,茉莉花茶、高香烏龍茶、老白茶、紅茶等都適合用來制作茶凍。還可以加入一些應季食材來做養生茶凍。
在桂花飄香的季節,各類桂花味的限定甜品都讓吃貨們為之雀躍。透明Q彈的桂花烏龍茶凍嘗起來既有冰涼清爽的甜味,還能感受到桂花的余香蔓延,仿佛一口吃掉一個秋天。
談及秋季潤燥,梨子無疑是首選食材。古時便有熬制秋梨膏的傳統,用以緩解秋燥帶來的不適。用秋梨與菊花制作的茶凍,不僅符合秋季潤燥的需求,菊花茶還能清心去火,緩解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帶來的眼睛干澀。
而對于想要通過茶飲增強體能的人來說,紅棗茶無疑是一個好選擇。紅棗滋補養血,蓮子清心補脾,兩者結合,既美味又養生。在制作茶凍時,可選用茉莉花茶,不僅色澤透亮、綠潤,滋味鮮醇,更能為茶凍增添一抹清新的風味。
04/冷熱相濟
在享受冷飲帶來的清涼時,也需注意適量與適時。中午陽氣最盛時適量食用,飯后半小時再享用冷飲,控制每次的攝入量,都是保護身體免受寒涼傷害的小技巧。而吃冷飲時含5秒鐘再咽下的習慣,則能有效避免因過快吞咽導致的身體不適。
除此之外,秋季食補要注意以“省辛增酸、滋陰潤肺”為原則,可以多吃一些帶酸味、澀味、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食鴨肉潤而不燥,鴨肉作為水禽,其性寒涼,清燉食用,既能享受美味又能清補身體;食黃瓜清熱解暑,生吃涼拌皆可,其豐富的營養素還能促進腸道健康;吃酸梅湯與綠豆湯,前者融合烏梅、山楂、桂花等食材,生津止渴,后者則以綠豆、冰糖為主,清暑解毒;飲用集合了金銀花、菊花等清熱解毒的草本茶,既解渴又祛濕。同時也可以食用一些薯類。
總之,在中秋前后的這段過渡時期,通過科學合理的飲食搭配,我們既能享受夏日的清涼,又能有效應對秋季的干燥,讓身體在季節的更迭中保持最佳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