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政策性金融是保障我國農業保障體系良好構成的關鍵基礎所在,同時也是最基礎的政策性保障組成,其整個發展體系對于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綜合我國目前農業政策性金融支持農業經濟發展的現狀不難看出,還是存在非常多的限制性因素或者是制約問題等,這在很大程度上不僅降低我國農業發展效益,同時還會影響到農業經濟的持續發展。本文對農業政策性金融支持農業經濟發展問題進行分析。
針對農業經濟發展實況來說,農業政策性金融可以說是對我國農業大力保護的一種高效手段,同時也是農業經濟所賴以生存發展的核心支撐條件因素。特別是隨著現階段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增長,整體農業經濟水平也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成效,但是,縱觀我國現階段農業經濟發展整體情況不難看出,在農業政策性金融支撐環節方面,還是存在很大問題,故此需要政策性農業發展銀行介入,深入挖掘其中問題所在,從而逐漸實現對農業政策性金融的優化與完善,更好地為促進農業經濟持續發展提供更加全面且強有力的政策性支撐,保障農業產業價值提高。
農業政策性金融支持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資金投入不足 當前,農業政策性金融資金都相對欠缺,投入方面的問題主要是受到農業本身影響。因為谷物播種、農作物成熟需要很長的時間,后期制作成農產品流入市場都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各種成本都會提高。除此之外,農業領域很容易受到內外在因素影響,比如地區內部環境、溫度、濕度變化等,特別是不確定性的自然災害會直接影響到農作物的生長。如果在此期間沒有做好各方面處理或者是預后措施的話,會直接導致農作物產量和質量降低,大規模作物數量的縮減也會導致前期投入的各項資金損失。所以,農業領域的投資不僅風險系數很大,同時資金回籠也比較慢,且穩定性較低,上面提到的影響因素與金融機構投資方式存在較大區別,以至于造成涉及農業領域投資的機構數量偏少,很難有豐富資金支撐。反之,如果有大量農業政策性金融資金支持,就會直接提高農業領域在發展過程中抗擊風險的能力,更好地促進自身經濟發展。
提供農業政策性金融的金融機構建設力度低 其實在目前可以提供農業政策性金融服務的機構體系當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主要是銀行,如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代表性強且資質較強,還有就是農村信用社、小額貸款公司等,都可以推動農業經濟發展,并對其提供資金支持。但是基于目前現實情況來說,以上提高的大部分機構在實際建設方面還遠遠無法達到基礎標準,而且不同地區針對農業領域這一特殊板塊所給予的資金支持或者是金融服務質量等都存在很大的差異性。而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在農村區域當中,相應的銀行網點數量非常稀少,農民在發展經營過程中要想獲得對應的金融服務難度很大,再加上大部分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文化程度基本不高,對金融服務領域的接納程度不是很高。對政策性金融服務推廣力度較小,很多農民沒有得到政策支持。如果從金融市場角度進行研究的話,農業政策性金融的透明性相對較強,但是能支持這項工作的金融機構之間差異性相對較大,如:多數金融機構會利用優惠政策的機會延伸其他工作,但對農業經濟發展幫助卻沒有實質性進展和措施,所以從整體發展角度來說的話,打造一支金融機構隊伍方面,各種建設力度還遠遠不夠,也沒有達到國家規范要求。
農業政策性金融支持農業經濟發展的具體措施
提高金融機構對農業經濟的扶持力度 針對當前金融服務體系和機構發展現狀來看,要想在此背景下強化農業政策性金融對農業的扶持力度,各大金融服務機構必須結合實際情況,提升自身支農作用,尤其是在擴大扶持農業經濟發展力度方面,做到全面且具有針對性。而對于怎樣保障政策扶持資金投入額的穩定性,讓其可以在農業經濟發展體系當中發揮主體作用,相關農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就必須提高自身與國家相關部門的聯系,主動地向政策、其他機構籌措資金,保障金融服務效益。再加上農作物的整體生長周期非常長,如果相關金融機構所出臺的農業政策性金融持續性不強,甚至只是在短期內有一定效果的話,則很難消除當前農民接受金融服務時存在的顧慮,所以這種情況也會直接降低農業政策性金融對農業經濟發展的扶持力度。或者是單靠一家金融服務機構,就想為整個地區內的農業發展提供長久性政策支持和資金輔助的話,還是有很大的困難,因此,像農業銀行這種金融機構必須針對不同地區發展實況以及現實需求來擴大自身資金來源渠道。
提高金融機構隊伍構建力度 對于政府機構來說,要提高金融機構隊伍構建力的重視程度和力度,實現金融實力的全面增強,這樣就可以實現對農村經濟和農業經濟的扶持,促進其全面發展。特別是從當前市場發展趨勢來看,有很多參與到金融服務的銀行,自身經營模式基本處于穩定狀態,并且與政府的關聯性非常強,所以自然會受到銀監會的監督,在這種背景下,最大的優勢就是會提高銀行信譽度,農民會更加信任相關機構,農民也會積極主動獲取資金扶持等。另外,有大部分的農民都有著非常強烈的儲蓄觀念,如果提前預支資金用來投資的話,不僅需要長時間心理建設,與相關金融機構之間的彼此信任也非常關鍵,所以,銀行權威性和信譽程度對農民心理建設有著決定性的作用。但是,銀行穩定經營模式也會衍生出一些全新問題,比如農業政策性金融服務發展會止步不前,不會采取一些全新的理念或者是對應措施等,最關鍵的是在農村體系中的深入程度不理想,農村設立的網點數量非常少。對此,銀行必須利用自身優勢特點,展現成熟性質的同時,對自身經營理念與模式進行更新和改革,特別是針對服務模式、推廣措施等領域,必須做到從農民實際情況角度出發。
上述提到的各種金融機構,還需要政府、村內干部的支持,以此來強化建設質量和效益,針對實況組織建立服務窗口,將復雜的程序和辦理手續簡易化,最關鍵的是要消除掉農民選擇金融服務的限制。如果機構本身規范性偏低的話,政府要發揮自身職能優勢和特點,提高工作監督力度,防止金融機構出現詐騙財產、利用優惠政策做保護傘、做投機之事等問題。
創建出豐富多樣的金融工具 作為主體政策落實和提供相關服務的金融機構,必須提高自身服務水平,以此來為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提供良好條件支撐。對于怎樣實現自身服務水平的提高,金融機構自身要嘗試多開發研究一些全新且多樣化的金融工具,比如基金、證券、股票、保險等,但是不要只局限于以上幾個板塊中;就從保險角度來說,相關金融機構要不斷地對自身農業保險制度進行完善與優化,再加上農業自身就屬于相對弱勢的行業,不管是人為因素還是自然因素都會直接導致行業收益和后期發展受到嚴重影響。要想實現與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吸引更多勞動力參與到農業發展建設當中,金融機構現存保險項目類型需要作出創新,并保障其多樣化,這樣就會減少意外因素導致農民損失擴大等影響。尤其是政府部門,需要利用自身職能作用,為金融機構創建全新的服務保障,能保障整體服務體系和環境安全穩定,特別是在面對不同金融機構提供一些服務時,要建立一些規范制度,對服務期間產生的問題進行解決,也可以把服務工作變得更加細節化。在對金融保險進行研究時,經常會發生災害保險騙取大額賠償金的現象,相關政府機構不僅要提高重視程度,同時還需要針對具體問題原因來制定出嚴格處罰機制,防止出現行業亂象,不僅可以保障農民主體,也可以對金融機構提供保障,對于促進農業經濟持續發展有著非常大的現實意義和作用。
拓寬金融機構業務范圍 針對當前發展實況來說,金融機構要想做到對農業經濟發展的真正扶持,就必須在傳統業務范圍進行研究,并適當地對其進行改進和拓寬。對于農業政策性金融本質方向,主要是為了促進農業發展,起到優質惠民的作用,但是對于具體的金融規劃方式以及規劃范圍方面,更多的還是集中于農產品種植領域,所以要調整這種片面化觀念。因為農業領域涉及面廣,所以整個體系內部包含多種經營項目,不僅需要種植大量的農產品,最關鍵的是需要對農副產品進行加工,根據不同農業體系發展來建設基礎設備。所以金融機構必須對現階段貸款范圍進行拓寬,更好地推動和促進農業發展,再加上有大部分的金融機構擔心發展過程中會承擔較大風險,所以發放貸款的業務也基本針對規模較大的農戶,像一些散戶、小型農戶想要貸款的話,限制條件和影響因素還是很多,基本貸款要求也無法滿足,所以只能做一些小額貸款,以上情況都違背了農業政策性金融戰略目標。另外,農業經濟之所以取得良好發展前景和成果,最根本因素就在于所有農戶的共同努力,所以金融機構在提供一些金融扶持或者是政策落實的時候,還是要保障貸款的多樣化以及業務范圍的廣泛性,最好是滿足不同農戶需求,建立出更多貸款資質制度,吸引越來越多的農戶參與到金融業務當中,而金融機構本身也要做好與政府工作的交接或者是合作等,這樣對于后期高效布局當地農業經濟產業有著很好的優化和導向作用。金融機構要適當地轉變傳統觀念,做到政策與經營模式的與時俱進,特別是要根據自身區域內農業體系的發展現狀,有針對性和有目標地對不同產業扶持力度和服務項目進行調整,更好地體現自身價值與效益;除此之外,金融機構的業務范圍擴大還要延伸到其他領域,比如提高對地區內特色農業、生態農業、綠色農業的資金和資源投入力度,將貸款的份額提高,同時還要降低貸款條件限制。這樣,在金融機構自身以及政府合作努力下,就可以更加自然且高效地對地區內產業結構進行調整與優化,只要明確正確方向,就會全面促進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農業政策性金融支持在我國農業領域中的全面投入使用,對于強化農業經濟發展有著非常重要且現實的作用。為了更好地實現與擴大政策性農業銀行對農業產業的資金支撐,促進農業發展銀行持續發展,就需要相關政策性農業銀行做足全面分析研究工作,實現整體政策力度的提高,有針對性地對目前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掌握不利因素影響的同時,制定出解決措施,從而實現政策性農業發展銀行內部與外部管理體系的全面優化,順應初期可持續發展目標以及經營理念,這樣也會為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政策性金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