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儒敏教授建議:教師利用好語文教材的同時,可以采取“1+X”的辦法關注學生自由閱讀。“1+X”以一帶多的群文閱讀,選取同一作家、同一主題的文章進行群文閱讀。豐子愷是中國現代散文家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散文作品以細膩的筆觸、幽默的語言和獨特的觀察力著稱。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選入了豐子愷先生的兩篇作品,四年級的學生通過一篇《白鵝》與其相遇,之后還會在五年級下冊讀到豐子愷的《手指》。在教學《手指》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復習《白鵝》,補充閱讀《養鴨》《貓》等名篇。本組作品的群文閱讀,需要學生在感受作者如何表達情感的同時去感受豐子愷的語言風格。
在進行同一作家作品群文閱讀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關注不同作品的相同點,或者關注一些細節和細節之間的聯系,這些細節往往能夠反映出作家對主題的深入思考和表達。通過關注細節和細節之間的聯系,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內涵和意義,培養觀察和分析能力。提到豐子愷先生,第一個浮現在我們腦海中的就是他的漫畫。豐子愷的文章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文配圖。豐子愷是中國漫畫界的先驅者,他的筆可生花,寥寥幾筆,盡顯人物神韻。教學時,教師可以出示一組豐子愷的漫畫,讓學生給漫畫取名字,認識豐子愷的自畫像,回顧他的文章——《白鵝》。
豐子愷給畫起名很有講究,書中《白鵝》的課題旁有一幅插圖,作者沒有直說白鵝,取名叫雪白的“大鳥”,讓人覺得很有意思。《手指》一課,也有四幅圖,五根手指圖,形象迥異,有的憨態可掬,有的沉默寡言,有的冷峻嚴肅,有的俏皮可愛;在《養鴨》一文中,作者把喪偶的鴨比作寡婦;在《貓》一文中,作者將貓稱為“白象”“黃伯伯”“阿咪”……根據插圖猜名稱,這種輕松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對課堂學習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初步體會到豐子愷的幽默風趣。
豐子愷的散文內容豐富,尤其動物篇中善用比喻,讓動物變得有情有義。一篇帶多篇,從《白鵝》的復習再到《手指》,自讀《養鴨》,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白鵝的高傲、鴨子的可愛;手指的各有所長、各有所短;貓的活潑調皮……豐子愷筆下,羊、雞、狗、貓……各種動物都有其真實的本性,都充滿了靈性,作者能將它們的性格特點體現得淋漓盡致。
作品的結構和篇章安排也是作家表達主題的重要手段。在閱讀文學作品時,我們可以關注作品的開頭、發展和結尾,以及各個篇章之間的聯系。通過理解作品的結構和篇章安排,我們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整體思路和邏輯,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豐子愷先生的散文既率真自然,又妙趣橫生。學生特別喜歡豐子愷筆下的動物,《白鵝》和《手指》兩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楚,都采用了總分總結構。《白鵝》重點描寫白鵝的性格高傲,體現在它的姿態、叫聲、步態和吃相上;《手指》的第一段開門見山,指出十根手指姿態、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中間的內容逐個介紹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手指的姿態和作用,結尾表明作者的態度。
在閱讀《手指》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先復習《白鵝》的姿態、叫聲、步態、吃相,以及文中作者對白鵝的看法;接下來,同桌之間合作學習《手指》,用不同顏色的記號筆進行標注,并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思考與體會,在品讀文字的過程中留下了心靈的感悟。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帶著學生破解豐子愷的創作密碼,以思維導圖的形式梳理文章,將分散且相關的內容連接起來,深入思考課文第二至五自然段是如何圍繞關鍵句進行具體敘述的,提煉關鍵詞概括五根手指的姿態、性格和作用。
豐子愷的散文作品常常以幽默的語言和風趣的筆調吸引讀者。他善于運用夸張、對比和諷刺等手法,以幽默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感,以細膩的描寫和情感表達打動讀者,以形象的語言和細膩的筆觸,將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融入作品中。
在《白鵝》中,豐子愷以一只白鵝的視角講述了自己的生活經歷,“真是架子十足”“非有一個人侍候不可”等反語,明貶實褒的手法帶給讀者一種樂趣;他將白鵝與鴨的步調進行對比,突出表現了白鵝的傲慢,語言幽默,展現了生活的荒誕和人性的可笑。在《手指》中,他以手指為切入點,對五根手指的描述非常形象生動,大拇指相貌平常但最肯吃苦,中指相貌堂堂,卻養尊處優,無名指和小指卻被比喻成秀麗可愛的“附庸”,表達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人性的思考。
進行“同一作家,同一主題”的群文閱讀需要我們深入了解作家和主題,關注作品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豐子愷善于觀察生活中的細節,并以獨特的視角和感悟進行描寫,將童心、禪趣融為一體。他通過對日常生活中瑣碎事物的觀察和思考,發現其中的美和哲理。
在《白鵝》中,作者寫的是抗戰勝利前三年的事,通過對白鵝的描寫和情感表達,展現了對自由和理想的追求,以及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人性的思考;以白鵝的視角,觀察到了人類社會的種種荒誕和矛盾,以此反思人性的弱點和局限。在《手指》中,作者通過對手指的觀察和想象,揭示了手指背后的人性和情感,以此表達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人性的思考,以及對生命的珍視和對美的追求。
“看破世事蒼涼,內心安然無恙”,這句話濃縮了豐子愷先生坎坷一生。一切藝術皆源于生活,透過他獨特的視角,我們看到了平凡生活背后的童心、童趣,看到了一個藝術家對生活的認真與熱愛,感悟到了豐子愷先生的品格。風趣和幽默是先生智慧的體現,平易的文字和純真的畫風,記錄了他的日常生活。學生通過誦讀豐子愷作品的方式,用童稚的聲音抒內心的感悟,表達他們對豐子愷的喜愛。愿學生徜徉在豐子愷的文字中,感受愛,學會愛,懂得“你若愛,生活哪里都有愛”。
群文閱讀教學的革新,是對單篇課文教學模式的補充和提升,“同一作家,同一主題”的群文閱讀需要我們深入了解作家和主題,關注作品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關注作品的細節和細節之間的聯系,全面地理解和分析作品,了解作者獨特的語言表達風格及作品蘊含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