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知識經濟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市場競爭的核心已經從資源和資本向知識領域轉變,體育知識產權正逐漸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加強對體育知識產權的保護,不僅可以有效促進我國知識經濟的發展,還能激發全社會的創新熱情和活力。我們迫切需要重視體育知識產權的管理和保護工作,通過這一舉措提升我國體育事業的競爭力。本文采用文獻資料研究和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旨在深入探討如何運用知識產權引領我國知識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體育;知識產權;專利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8.068
“十三五”時期,黨中央、國務院把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出臺了許多相關性措施、法規,推進了一系列改革,促進體育產業規模的不斷發展,全民健身領域也取得了不小的進步,帶動了相應的體育產品消費,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一大支柱,有力地支撐了國家的經濟發展,激發了市場活力。相比于體育產業的不斷發展,體育知識產權的發展就顯得緩慢一點,實踐中體育知識產權的糾紛也時有發生。比如我國首例體育賽事轉播權糾紛,即“新浪訴鳳凰網擅自轉播體育賽事”糾紛,這個案例明確了網絡直播視頻擁有著作權,是體育知識產權事業取得的一大進步。
1"體育知識產權概念
1.1"體育知識產權定義
體育知識產權是知識產權發展到新階段的產物,但是對于其定義還未完全統一,本文將體育知識產權定義為:法人或者非法人等依法享有的體育勞動成果、體育作品和體育產品經營活動、信譽所享受的權利,權利人以此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理想,并獲得部分物質或精神利益。
1.2"體育知識產權的主要內容
體育知識產權客體可以大致分為四類,一是體育著作權,比如體育作品文字、圖形作品、攝影作品、民間體育作品等;二是體育商標權和標志權;三是體育專利權,如隸屬于體育產業中的體育用品,即體育器材、產品;四是特殊的體育知識產權,比如賽事電視轉播權等。
1.3"體育知識產權特點
1.3.1"非物質性、專有性
知識產權是虛擬的,它的顯著特征就是非物質性,這也是其最重要的屬性。
權利人可以運用法律武器,對侵犯自己權利的人提起訴訟,依法捍衛自己神圣不可侵犯的權利,因而其具有專有性。
1.3.2"以競技體育為核心
體育知識產權與競技體育掛鉤,體育知識產權的價值是由它代表的體育賽事水平決定的,大型體育賽事產生的價值高于一般的體育賽事,轉播所需要的費用也是巨大的,比如,世界杯、歐冠等足球聯賽,競技水平高,轉播費用也要高一些,能吸引人眼球的體育賽事,其價值就會水漲船高。
1.3.3"對行政部門具有一定的依賴性
體育事業的發展通常需要政府提供的宏觀調控和財政支持。體育產業具有一定的公益屬性,因此政府通常會采取輔助制度,如公益事業贊助和稅收減免等政策,以支持體育發展。
2"我國體育知識產權建設現狀與分析
2.1"知識產權保護范圍和重要性
體育知識產權屬于我國知識產權法的調整范圍,目前我國體育知識產權建設體系主要包含著作權、商標權、網址和域名、特許權、發明權、其他的科技成果權等。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中已經涉及知識產權保護的大部分內容,例如在大型體育賽事的開幕式上的各種文學創作、解說詞、歌曲等的著作權受到法律保護,商標、體育標志等受到商標權的保護。
2.2"重要事件的影響
從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開始,以保護奧林匹克知識產權為主的體育知識產權建設已經成為我國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重要內容。國務院日前印發《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也確立了兩個具體目標: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全社會形成良好的文化自覺,我國知識產權系統日趨完備,具有中國特色的知識產權強國基本形成,我國知識產權建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在體育知識產權建設方面仍存在著薄弱部分。
2.3"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新技術、新業態的蓬勃發展,體育知識產權的法制化建設發展速度跟不上,整體質量效益不高,體育知識產權的發展具有特殊性,還無法與國際接軌。以民間傳統藝術作品為例,對民間藝術作品的保護已經被納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保護范圍,但我國民族體育項目眾多,無法一一出臺法律法規進行保護,在體育知識產權的國際合作、國際規則的制定方面,我國也沒有積極參與。
2.4"國際合作和研究不足
我國對于體育知識產權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宏觀層次,沒有由點到面深入進行,缺少系統、科學的研究體系,可能會出現對體育知識產權的界定落后于體育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的現象。運動員的訓練、管理方法不斷創新,這是智力成果與體力成果的結晶,需要及時進行產權界定,才能激發體育產業發展的積極性。
2.5"界定模糊和保護不足
體育領域的知識產權建設存在不足之處,包括范圍模糊、管理不清晰以及保護力度不夠等問題。競賽表演、團體表演等融合智力與體力的作品在體育知識產權的保護范疇中還未得到充分關注,管理不規范容易引發產權歸屬的爭議,極大地制約了新成果的產生與發展。國內體育賽事的實況轉播保護目前主要依賴于合同、慣例和行政措施等方式,保護力度較弱,對侵權行為的處罰力度不夠。
3"我國體育知識產權的保護途徑
3.1"體育知識產權的立法保護
法律是一個國家的基石,對于體育知識產權的保護,首要是依靠立法,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是我國體育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法律依據。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下,市場法治規則和知識產權法律性質的相互關系決定了體育知識產權的開發和利用必須得到法律的支持。我國關于體育知識產權的基礎法律研究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商標法、專利法、反壟斷法、電子商務法、著作權法等相關法律已經相對完善,特別是在電子商務領域,開始涉足體育知識產權,進一步完善了體育比賽轉播、直播、綜藝節目等領域的著作權保護制度。《體育法》也提及了對體育標志的保護問題,強化了對體育標志的保護力度,我國體育市場的價值不斷提升。盡管體育知識產權已經在國際和國內相關知識產權法規下得到了保護,但由于某些特殊原因,仍然存在關于法律性質的爭議,因此,建立全面的體育知識產權立法是迫切需要的。
3.2"體育知識產權的行政保護
權利人的一種維權途徑是向相關行政部門提出行政查處請求,由這些部門來裁定侵權行為并發布禁令。由于體育知識產權屬于知識產權范疇,因此涉及專利申請、商標注冊等事務也需要接受行政部門的監管和保護。在知識產權領域,專利侵權案件通常由知識產權局負責處理,商標侵權案件由工商局管轄,著作權侵權案件由版權局負責處理。法律賦予了這些行政機關權力,使其能夠要求侵權方停止侵害行為,尤其在商標權和著作權領域,法律還特別規定可以責令銷毀侵權產品。因此,一旦體育知識產權受到侵害,如在體育領域常見的假冒、盜版或未經授權使用體育標志等侵權行為,工商行政管理各部門有權對侵權者進行行政處罰。
以專利案件為例,權利人可以向行政部門提交維權請求,需要提供一系列文件,包括主體資格證明、權利證明、請求書、證據等。行政保護程序通常包括庭審程序,但證據交換通常在正式庭審中完成。政府可以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作,將保護體育知識產權的任務下放到基層組織,精準打擊侵權行為,有效保護權利人的權益。
3.3"體育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
權利人通過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來維護其權益,這是一種重要的社會公平維護手段。一旦權利人的權益受到不法侵害,他們可以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需要提交的材料包括主體資格證明、權利證明、訴狀和相關證據。法院受理后,會向侵權方傳達案件文件,要求其提交書面答辯。接下來是證據交換、庭審,最終法院會發布裁決,裁定侵害方支付符合權利人損失的賠償。我國已經設立了在線法院,使訴訟過程更高效便捷。各個訴訟環節,包括案件材料的接收、送達、調解、證據交換、庭前準備、庭審、判決,均可以在線進行。這種以庭審為中心的方式提高了爭端解決效率,節約了資源,在國際體育糾紛解決方面,互聯網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司法保護優勢巨大,不僅可以維護體育知識產權的財產權益,還能夠促使行政機關相互監督,必要時對嚴重侵權行為進行刑事制裁。近年來,中國的司法體系覆蓋面不斷擴大,執法力度不斷加大,體育知識產權的專業性要求也促使了專業的執法團隊的建立。
4"我國體育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完善
4.1"明確體育知識產權的所有
體育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資產,其獨特性要求通過法律進行確認,同時法律明確了其保護范圍。目前,我國在這方面的法律基礎仍然不夠完善,主要依賴于《商標法》《專利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相關法規,這些法規堅守“誰投入,誰所有”的法律原則,明確了無形資產的歸屬,為法律保護提供了依據,以保障合法權益。一旦所有權得以確認,權利主體將積極維護其權益,同時也提高了社會大眾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吸引更多人采取實際行動來維護體育知識產權。隨著權利主體權益意識的不斷加強,社會條件也在不斷改善,有利于推動我國體育知識產權的發展,進一步鞏固了權利主體的維權意識。
4.2"加強體育知識產權協同保護
體育知識產權所涉及的各個部門,如仲裁部門、行業協會、公證、仲裁、訴訟等部門之間可以建立信息共享、溝通的機制,完善共同治理的行為模式。推動完善體育知識產權糾紛的投訴受理、處理、訴訟調解對接、調解仲裁對接、行政執法與調解仲裁對接等機制。可以進行簡易程序的部分試點,提高案件舉報的效率。建立健全社會共同治理的模式,可以鼓勵法律援助組織、高校、社會組織等開展維權工作。也可以推進體育知識產權領域的誠信系統建設,將商標、專利、版權等涵蓋進來,建立失信名單,確定其認定標準,規范認定程序,對于嚴重失信的群體、個人實施承接,推動全國信息平臺實現信息的共享共建,建立體育知識產權糾紛處理的多元化機制。
4.3"提升體育知識產權國際化合作水平
積極主動地參與完善體育知識產權國際規則、體系,加強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溝通、交流,完善我國體育知識產權相關的國際準則。積極參與遺傳資源、民間傳統、體育轉播、廣播組織等方面的體育知識產權國際規則的制定,借鑒他人的同時,積極探索、研究互聯網、數字化領域等新興業態的國際準則、標準。加強體育知識產權的國際合作機制建設,充分地利用“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平臺,加強與各方政策、規則方面的交流,建立健全跨境司法協作,加強國際協作,加大對侵犯體育知識產權國際犯罪的打擊力度。另外要深化與國際、重點國家和地區的體育知識產權合作,建立風險應對和預警機制,建立健全體育知識產權涉外風險防控機制,也可以鼓勵保險機構開展海外體育知識產權侵權的保險業務,加強海外服務保障工作。
4.4"建設體育知識產權良好發展的人文環境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人民才有了知識產權的相關概念,相比于發達國家對體育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研究,我國對體育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比較淡薄,因此提高全社會體育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是勢在必行的工作。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推廣體育知識產權文化理念,通過各種媒體平臺進行廣泛宣傳,營造尊重知識、崇尚創新的文化氛圍。在中小學教育中加入知識產權教育,弘揚創新、契約和誠信精神,以典型案例為引導,培養新時代的知識產權文化自信和自覺,引導他們尊重體育知識產權的價值觀,抵制侵權行為。
其次,為了營造有活力的人才發展環境,可以實施知識產權專項人才培養計劃,完善體育知識產權人才的培養和評價機制,建立人才保障機制。在高校建立專門的體育知識產權培訓基地和相關學院,鼓勵地方政府加強知識產權的行政管理和法律執法機構的人員培訓。
5"結語
體育知識產權是新生事物,是學科交叉的產物,體育知識產權的從無到有,再到快速發展,體現了國家、公眾對體育事業的高度關注。希望可以把知識產權保護戰略與科教興國戰略有機結合,提高全社會的法治觀念、產權意識。保護知識產權需要全社會積極參與,共同營造有利于體育知識產權發展的環境。
參考文獻
[1]朱霖.體育知識產權保護的困境與出路[J].湖北體育科技,2022,41(02):119124.
[2]張玉超,郭春陽,楊家坤,等.我國體育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建設與完善[J].體育學刊,2012,19(05):4147.
[3]吳尚義.我國體育知識產權的發展現狀與法律保護[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0,26(01):8788.
[4]張玉超.我國體育知識產權的基本法律問題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4,50(02):10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