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課程思政”大環境下,高校專業課具有較強的育人優勢。文章以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課程為例探索課程思政建設路徑。依據產業發展需求、企業關鍵崗位素養要求,校企合作共同完善課程體系。通過充分挖掘課程思政要素,重新制定課程標準,根據課程所支持的畢業指標點和確定的課程目標,完善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和實施方案,優化教學評價,切實提升該課程在專業人才培養中的育人實效,同時對類似專業課程思政實施提供一定的參考借鑒。
關鍵詞:課程思政;探索與實踐;校企合作;畢業指標點
中圖分類號:TB"""""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8.091
0"引言
2020年,教育部發布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中指出課程思政建設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綱要》要求課程結合專業特點分類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對于一門課程來說,要有重點地深入挖掘核心素質,明確思政目標,凝練課程內蘊的思政資源,實現專業課程“知識傳授”與“技能培養、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落實立德樹人目標。
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是機電一體化技術的專業核心課程,是一門研究生產線自動化控制的應用性技術學科,具有取之于實踐,用之于實踐的特點。這門課程是學生今后從事機電設備操作與裝調、智能制造應用與集成、智能制造管理與開發等崗位必須掌握的一門專業技術課。
課程內容的選取圍繞完成機電一體化設備安裝與調試所需的職業素質需求,充分考慮本專業高職學生對本課程相關知識和技能的需求,與企業深入合作,共同開發與企業真實工作任務密切結合的教學內容,以典型技能大賽設備為載體確定課程內容,設計有自動供料機設計與實現,加工、裝配機裝調與通訊,自動分揀系統設計與實現,輸送機裝調與全線運行四個遞進式學習項目。
1"課程建設
在課程建設中,首先,根據課程所支持的畢業要求指標點,與相關企業合作開發與職業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密切相關的項目化課程模塊,出版信息化教材;其次,建設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開發授課教案、電子課件、教學視頻、課程題庫、動畫等教學資源,推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應用;再次,探索“OBE理念+課程思政”的育人模式,根據課程所支持的畢業要求指標點確定課程思政目標,凝練“篤學勵志、強能精技”課程思政主線。通過課堂教學及企業實踐鍛煉,按任務和教學流程選取課程思政教育載體,以引故事、引哲理、引規范、引工程的方式融入思政元素,拓展教育廣度、開掘思政深度,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教育和引導學生具有重安全守規范的職業素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匠心守初心的責任擔當。最后,依據學生的畢業指標點,結合學生成長發展規律,明確崗位知識、能力、素質要求,秉承即時、多元、全方位的理念,融合“線上+線下”“理論+實操”“過程+結果”“能力+素質”等構建綜合評價體系。
1.1"確立課程思政目標
結合本校“立足內蒙古、輻射全國,主動服務自治區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的人才需求,培養發展型、復合型和創新型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的辦學特點,和本專業的人才培養需求,確定了本課程思政建設的方向和重點是以“機電精神”為引領,深化校企合作,對接職業標準,培養具有工匠精神,具備智能裝備安裝調試、維護維修能力的復合型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根據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特色和優勢,深入研究育人目標,挖掘提煉課程中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凝練“安全規范、精技強能、初心鑄魂”課程思政主線,教育和引導學生弘揚勞動精神,培養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激發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依據教學任務,選取思政教育載體,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實施思政主線貫穿始終、按任務特點融入思政元素的任務驅動教學。
1.2"探索思政融入路徑并完善教學設計
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課程共計4個項目32個子任務。在教學中,按照“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以崗位能力及職業素養培養為主線,以任務為載體,以企業工作實際和案例為引導,從“課前—課中—課后”3階段進行情境化教學。通過課堂教學“主渠道”,依據教學任務,探索從實踐操作、企業文化、大國工匠思政案例、實踐場所體驗、小組討論匯報等途徑選取思政教育載體,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最終將思政元素點落實到任務實施過程中。如表1所示。
1.3"建設課程資源
團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企業合作開發了與課程配套的數字化教材及任務工單,同時錄制了課程教學視頻及思政視頻,在智慧樹平臺已上線運行5個學期,該在線課在2023年度被內蒙古自治區評為省級精品在線課程。
教材內容的選取以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崗位需求為出發點,對接國家教學標準、人才培養方案,融入國賽“現代電氣控制系統安裝與調試”“數控機床裝調與技術改造”及“機電一體化技術”賽項中控制電路的設計安裝與調試、電氣控制系統連接與調試、機電設備電氣線路故障診斷的任務要求,結合《電工職業資格證》和“1+X”《工業機器人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中級)》考點設計教材及開發任務工單。針對課程學習中抽象的、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和技能點,開發視頻,動畫等顆粒化資源,協助解決教學重難點。借助在線虛擬仿真軟件,提前模擬線路安裝,降低在實際操作中存在的安全隱患。虛擬操作過程可視化、可反復操作、不受時間空間限制,提升教學效果。結合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平臺資源,采用線上線下適應性學習策略,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平臺,全面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
1.4"構建評價體系
依據崗位工作要求,結合學生成長發展規律,明確崗位知識、能力、素質要求,秉承即時、多元、全方位的理念,融合“線上+線下”“理論+實操”“過程+結果”“能力+素質”等構建綜合評價體系。通過在線平臺、虛擬仿真平臺、生產線實訓臺,結合師生、生生評價,全過程采集學生學習行為數據,細化職業素養類別,形成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和工程思維、工匠精神、安全規范意識及勞動精神等9種職業關鍵能力為主要評價維度的過程評價。利用自主開發的教學綜合評價平臺匯聚采集的數據,根據大數據生成雷達圖,形成學生個性畫像,分析學生特點,關注增值評價,為教師個性化指導提供數據依據,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2"課程實施
下面以項目一自動供料機的設計與實現中任務4電路設計與連接為例介紹課程的具體實施過程。
課堂的整體設計思路是,課堂上按照“定(確定供料單元電路連接方案)→解(講解電路裝調知識)→訓(電動回路仿真加實操訓練)→評(小組自評、互評、教師點評相結合)→拓(對接YL-368落料單元)”為主線的授課思路,通過大量視頻、動畫、圖片等資料呈現自動生產線供料單元結構特點,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完成電路的安裝與調試,同時將電氣繪圖標準,安全操作規范及大國工匠案例引入到教學環節中,實現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對于重難點的處理是在課前將《電氣圖形符號及制圖規范》推送給學生,同時發布相關測試題,督促學生學習電氣規范,以便在課上能規范地設計出電路圖,解決教學重點。
在進行實際接線時,設計游戲比武環節,在規定時間內,看哪一組完成的接線數量最多,激發同學們積極性,表揚優秀組別,同時匯總在游戲比試環節存在的共性問題,教師集中講解,親自示范正確的接線方法。在完成電路接線時,再次引入大國工匠李剛在蒙上眼睛時,也能在狹小的接線盒里把密密麻麻形如蛛網的線路連接得分毫不差的事例,鼓勵學生向榜樣看齊,不畏困難,攻破教學難點。課堂的組織與實施過程是:
2.1"導入任務,厚植愛國情懷
播放大國工匠——“刀手”李剛,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智造”中國人自己的盾構機視頻。為實現國產盾構機的國產化研發,李剛團隊從梳理了進口設備的每個系統、每根電纜的走勢,用了整整5年時間,最終使得中國的盾構行業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從空白攀上了世界巔峰。通過分析電路系統對智能化機械設備運作的重要性,導入本次課的任務。通過盾構機的國產化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使命擔當。
2.2"制定控制方案,規范繪制電氣原理圖
根據供料單元控制要求,小組成員間通過討論制定控制方案,查閱電氣繪圖規范,共同合理設計電氣控制原理圖。對原理圖設計優秀的組別進行表揚。
2.3"虛實結合,完成電氣接線
在完成實際電路接線前,先讓學生在虛擬仿真平臺練習接線,熟悉接線流程,以便更好地完成實際接線任務。
在實際接線中,提醒學生查看設備電源是否處于斷電狀態,設計游戲比武環節,在規定時間內,看哪一組完成的接線數量最多,激發同學們的積極性,表揚優秀組別,同時匯總在游戲比試環節存在的共性問題,教師集中講解,親自示范正確的接線方法。
2.4"總結評價
在完成電路接線任務時,教師點評總結,繼續引入大國工匠李剛的事例,他在即使蒙上眼睛,也能在狹小的接線盒里把密密麻麻形如蛛網的線路連接得分毫不差。面對記者采訪時,李剛這樣說:“這都是熟能生巧,做得多了,心里也就清楚了。”如此精湛的專業技能,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最好、做到極致,需要有不畏困難,執著專注的精神。
整個教學過程從多環節關注學生真實學習效果。課堂教學做到了“理實結合,虛實融合”。通過虛擬仿真實驗和實際接線操作,強調理論聯系實際,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將安全意識、規范操作等職業素養和執著專注,不畏困難的工匠精神與教學內容有機融合,做到了教學與育人協同發展。在課后的拓展任務中,學生在落料單元的電路設計上,自覺加上了三色指示燈,指示設備運行的安全性,同學們展現出了比較好的安全意識。在課上接線比賽環節中,沒有很好完成接線任務的同學主動地利用課余時間練習接線,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從課后拓展任務和學生的反饋,育人成效有所顯現了。
3"結語
本文以自動化生產線的安裝與調試課程為例介紹了課程思政建設的路徑與具體實踐過程。課程建設完成了課程思政目標的確定,課堂教學設計的完善及評價體系建設,在整個思政建設過程中團隊教師在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更新教學觀念,旨在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但是思政內容還需與時俱進,需不斷的完善和更新,思政建設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20200601)[2021041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3]王麗麗.工程制圖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4(3):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