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程思政是新形勢下高校教學的基本要求和必由之路,具有重要的立德樹人和價值引領作用。本文以高頻電路課程為例,探討了課程思政在電路類課程中的必要性、主要目標和難點,并通過多個具體案例闡述如何在理工類課程中挖掘、植入和呈現思政元素,為類似課程的思政教學提供一定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三全育人;課程思政;立德樹人;高頻電路
中圖分類號:TB"""""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8.089
在2016年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三全育人”的重要指示,即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課程思政就是踐行這一理念的重要抓手,對教師和學生而言,課堂不僅僅是知識傳授的場所,也是思政育人的重要陣地。2020年6月教育部發布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專業課程要根據不同學科專業的特色和優勢,深入研究不同專業的育人目標,深度挖掘提煉專業知識體系中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科學合理拓展專業課程的廣度、深度和溫度,從課程所涉專業、行業、國家、國際、文化、歷史等角度,增加課程的知識性、人文性,提升引領性、時代性和開放性。那么,如何在專業知識的課堂教學中挖掘和植入合理的思政元素,對教師而言,是肩負的責任,也是一大挑戰。
1"高頻電路課程實施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高頻電路是電子信息和通信方面的重要專業課程之一,是一門實踐性、工程性、綜合性很強的課程,主要包含模擬通信系統中的高頻放大器、高頻振蕩器、高頻信號處理電路等內容,涉及概念繁多,不易理解,且較多地用到非線性分析方法,學生普遍反映學習比較困難,一度流傳著“電路怕模擬,模擬怕高頻”的說法。在軟件普遍應用與數字發展的背景下,偏向硬件與模擬的高頻電路課程有“邊緣化”傾向,有的學生、教師覺得學習和教學動力不足。目前在高科技前沿的熱門領域中,如5G通信、深空探索等都離不開高頻/射頻電路技術,相關人才需求量大。對于這種非常重要卻遇到發展瓶頸的課程,有必要實施教學改革,引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課程思政是重要手段之一。一方面改變枯燥專業知識教學,增加趣味性;另一方面加強學生對課程及學習的正確認識,提升學習動力。
2"課程思政教學的主要目標
思政教學的核心任務是“立德樹人”,分解為以下幾個具體目標。
2.1"愛國情懷與政治素養
思政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歷史責任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走正路,行大道,將個人價值實現與國家民族發展需要結合起來,做“大國工匠”,成為政治立場堅定、專業知識扎實的“四有”新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自己的貢獻。
2.2"學習動力和學習方法
高頻電路課程難度較大,不少學生表現出畏難情緒,通過思政教學,可以最大程度激發學生的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培養克難攻堅的信心和科學嚴謹的作風,提升學習動力。通過一些巧妙的類比或啟發式教學,還可以引導學生找到合理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2.3"工程意識與系統思維
高頻電路是一門工程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一個實際的工程項目,不僅僅局限于單純的技術范疇,還要考慮政策法規、行業標準、節能環保等具體工程問題,甚至要和國家的整體發展戰略相匹配。這就要求我們的學生看待問題時,必須眼光長遠,具有大局觀和戰略眼光,并能在各種復雜矛盾中權衡利弊,作出最優選擇,即建立良好的工程意識和系統思維。
2.4"團隊協作
如今,很多工程項目或科研活動是無法通過閉門造車、單打獨斗來實施的,必須團隊合作才能獲取成功。理解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厘清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成員間互相配合,互相激勵,讓團隊產生化學反應,迸發出最強戰斗力,這也是思政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
3"電路類課程思政教學的難點
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尤其是像高頻電路這樣的典型理工科專業課程的課堂開展思政教學,有相當的困難,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教師的認識不足
在課程思政教學上,部分教師還是難以轉變傳統思維方式,無法深刻理解思政教學的基本內涵,沒意識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覺得是給自己額外“壓擔子”,甚至認為是形式主義,實際操作上消極懈怠,簡單粗暴,敷衍了事。或者怕思政教學內容占用課堂時間,耽誤了專業知識的講授。
3.2"思政教學的融入困難
理工類課程與文科的思政課程存在天然隔閡,理工科知識與思政內容的教學方法也存在差異,思政教學對專業課教師而言是不小的挑戰。如果前期不做深入的分析研究和細致的準備工作,在課堂上將兩者強行結合,很可能粗糙生硬和牽強附會,教師覺得別扭,學生也難以接受。
3.3"學生受眾的特點
00后大學生思想開放,個性突出,有極強的自我意識和逆反心理,對外界強加的觀點持懷疑態度和抵觸心理。在課程思政教學中,若教師準備不充分,處理不細致,學生難以接收有用信息,產生反感排斥情緒,與思政教學目標背道而馳。如何讓思政內容巧妙地融入專業課程教學,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汲取其營養和精髓,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要付出很大心血。
總之,課程思政是一項系統工程,其中專業課程思想政治教育是最為核心、最為關鍵和最難解決的部分,只有基于系統思維,科學設計,統籌資源,調動多方面積極性,才能真正推動課程思政卓有成效地開展。
4"思政素材挖掘與案例設計
在分析課程思政教學的必要性、目標和難點之后,下面以高頻電路課程為例,通過幾個典型案例來闡述如何在理工類課程中挖掘和融入思政元素。
4.1"無線電發展史
高頻電路第一節課通常會介紹無線電的發展簡史,不難發現,不管是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者還是電報、遠距通信裝置的發明者,如麥克斯韋、赫茲、貝爾、馬可尼,這些重要人物均來自歐美。此時可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這些無線電領域的早期成果和貢獻主要來自西方,中國人卻鮮有涉足?在西方經歷工業革命、科技大爆發的時期,中國是什么狀況?這一過程可以喚起學生對舊中國被西方列強欺凌打壓的屈辱歷史的深刻反思,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發大學生愛國情懷和危機意識,了解“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深刻內涵。結合當前美國對中國科技行業的無理打壓和絞殺、“卡脖子”,但華為奮起反擊并取得階段性勝利的事例,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奮發圖強,努力學習,不斷創新,為中國科技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堅信未來在科技領域,中國人必將作出更大的成就,造福全人類。
4.2"高頻小信號放大電路
在講授高頻小信號放大電路的過程中,可先介紹我國科學家吳錫九、鄧先燦對晶體管放大電路的卓越貢獻,激勵學生學習老一輩科學家的拼搏奮斗精神。同時強調該放大器必須以選頻網絡作為負載,以濾除噪聲和干擾,即電路本身必須具有很強的對有用信號的選擇能力和對無用雜波和干擾信號的抑制能力。引導學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和心理定力,排除一切外部干擾和誘惑,如手機、電游、嘈雜環境等,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穩定的學習情緒,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取得好的學習效果。
4.3"丙類功放
與小信號放大電路不同,丙類功放是一種非線性放大器,雖然中間過程明顯失真,但由于其巧妙的設計,經過濾波后仍能保證最終的輸出不失真,整個過程可能會引入少量諧波干擾,卻得到了效率大大提高的優點,利用系統觀點來評估和判斷,可認為丙類功放利大于弊,是一種優秀設計,并得到廣泛應用。以此引申開來,中國是人口大國更是能源消耗大國,而電能更是在其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如何減少電能損耗和浪費是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丙類功放正是因為其高效率得到廣泛應用,以此為切入點,說明國家推行環保節能政策的必要性;另外,為了減少電能傳輸時的損耗,我國的特高壓輸電設備從無到有,如今世界領先,成為國際標準。這一發展歷程,離不開一代又一代電力人的艱苦付出,也證明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有助于提升學生對祖國的自豪感和制度自信。
4.4"模擬通信系統
在本課程的課堂及實驗教學中,最終目標是設計并構建一個完整的模擬通信系統,即根據技術指標要求,將之前所學的各個電路模塊,構建成一個完整的實現通信功能的電路系統。這些電路模塊通常包含用于信號放大的高頻小信號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用于載波發生器和本振的高頻振蕩器,用于變頻、調制解調的高頻信號處理電路及電源模塊等,在系統中,這些單元電路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共同實現最終的系統功能與技術指標。對電路進行具體設計和參數設定時,既要考慮每一單元電路的功能和特性,更要考慮其對整個系統性能的影響,“牽一發而動全身”,這與科研或工作中的團隊合作何其相似,團隊中每個成員,既要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更要考慮團隊的整體目標和利益。這種類比鮮明生動,學生容易理解,具有良好的啟示作用。
5"結語
課程思政具有突出的立德樹人和價值引領作用,是一項重要而長期的工作,不可或缺。大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愛國情操、職業素養、工匠精神,這些又反過來促進了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但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從思政元素挖掘、課堂呈現形式、學生反饋改進等多個細節潛心鉆研和大量投入,這對教師的個人素養和綜合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教師需“德高為師,正身為范”,真正將教書與育人有機結合,不滿足于做“教書匠”,更要成為“大先生”,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20200528)[20220820].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3]陸道坤.課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問題及解決思路[J].學科與課程建設,2018,(3):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