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瑞昌竹編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為了更好地吸引更多的年輕人關注瑞昌竹編,將瑞昌竹編的獨特魅力與短視頻的傳播優勢相結合,詳細分析瑞昌竹編的歷史淵源、技藝特色及其在現代社會的傳承現狀;并拍攝了瑞昌竹編相關視頻,從創意構思、腳本創作、實地拍攝、后期制作等方面完成了5個短視頻的設計與制作,從而驗證了短視頻作為一種具有現代特色的傳播媒介,在非遺保護與傳承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
[關 鍵 詞]瑞昌竹編;短視頻創作;非遺
[中圖分類號]J528.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16-0070-03
文獻著錄格式:許程,朱明旭,王丹.江西瑞昌竹編短視頻創作實踐研究[J].天工,2024(16):70-72.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西省社會科學“十四五”(2021年)基金項目“江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瑞昌剪紙’的動漫化傳承研究”(編號:21YS25)、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2020年度項目“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動漫化傳承與傳播研究”(編號:JC20231)、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新媒體環境下江西瑞昌竹編影像化保護與傳承研究”(編號:S202311319030)的研究成果。
一、項目研究背景
瑞昌竹編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悠久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時期。瑞昌竹編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技術特點。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傳統的手工制作工序復雜,難以適應現代生產和市場需求,江西瑞昌竹編的傳承面臨著諸多困難。
短視頻是近年來欣欣向榮的新媒體形式,影響范圍更廣,傳播速度更快,觀看和分享短視頻的人更多。將瑞昌竹編和短視頻結合,可以通過短視頻的快速傳播能力和廣泛覆蓋特點使江西瑞昌竹編快速地傳遞到更多的人群中,為江西瑞昌竹編帶來更多的宣傳機會,從而促進其傳承與保護。
二、瑞昌竹編概述
瑞昌竹編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在工藝制作上展現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技術特點。
(一)瑞昌竹編的制作流程復雜
瑞昌竹編注重細節處理,工序包括去篼、去稍、刮節、刮青、破竹、劈條、去篾黃、取層、揀篾、刮篾、上色等多個環節。特別是取層,對細膩程度要求很高,有些制品要在2~3毫米的竹條上取二十多層薄如蟬翼的竹篾。這些工藝目前難以用現代技術替代(見圖1)。
(二)瑞昌竹編紋樣豐富多樣
瑞昌竹編紋樣有圓形紋樣、梅花紋樣、組合紋樣、交叉紋樣、十字紋樣、人字紋樣、三角紋樣、六角紋樣等。現代編織技法如坐標編織法和描圖編織法的應用,進一步提升了瑞昌竹編的藝術表現力和市場競爭力(見圖2)。
(三)瑞昌竹編工藝品的演變反映了勞動人民的創造力和審美情趣
從商周古銅礦冶遺址考古發掘出的竹籃到民間傳統生產和生活用具“瑞昌篾器三寶”——斗笠、絲蘿、米篩,再到現代人需要的竹編包、竹編扇子和竹子文具等竹編工藝品,不同時期生產的竹編工藝品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與當地的民俗民情緊密相連(見圖3)。
三、瑞昌竹編發展中面臨的一些困境
瑞昌竹編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瑰寶,在現代社會的發展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當前,盡管瑞昌竹編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精湛的手工藝在國內外享有一定的聲譽,但其市場適應性較弱、傳承斷層以及創新不足等問題逐漸凸顯。
(一)瑞昌竹編傳承人減少
老一代藝人的減少,年輕一代對瑞昌竹編的學習興趣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瑞昌竹編的傳承與發展。
(二)產品創新不足
瑞昌竹編工藝品與現代生產方式的融合不足,導致瑞昌竹編在規模化生產和市場競爭力上存在局限。現代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日益多樣化和個性化,傳統的瑞昌竹編工藝品在設計和功能上的單一性難以滿足市場的新需求。瑞昌市南義竹編工藝廠作為該手工藝的代表,雖然在技藝上繼承了傳統,更在產品創新上展現了現代元素,但是目前主要生產的竹編制品是較為單一的園林用品,其中生產最多的園藝產品是竹柵欄和竹火炬,制作難度小,工藝簡單。高難度的竹編工藝品學習的人數少,產量低,使竹編產品在現代市場中難以獲得足夠的關注和認可。
(三)瑞昌竹編的宣傳推廣力度不夠
當地瑞昌竹編加工廠較為稀少,目前主要在瑞昌市南義竹編工藝廠進行加工,當地掌握竹編工藝的人只能前往瑞昌市南義竹編工藝廠,根據廠房接到的訂單進行竹編生產,制作的產品由瑞昌市南義竹編工藝廠進行出售,這造成了瑞昌竹編銷售和推廣渠道單一的局面,難以提高市場認知度和影響力。
瑞昌竹編的未來發展需要政府、企業、傳承人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通過加強傳承教育、推動產品創新、提升品牌知名度等措施,使瑞昌竹編在現代社會煥發新的活力,繼續傳承和發展。
四、瑞昌竹編以短視頻形式傳承的優勢
瑞昌竹編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短視頻的傳承,能夠讓更多人了解和認識這一傳統技藝,從而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同時,短視頻的傳播還能夠激發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瑞昌竹編以短視頻進行傳承和傳播有以下優勢。
(一)傳播速度快,覆蓋范圍廣
短視頻短小精悍,能夠迅速在各大平臺上傳播,覆蓋廣泛的受眾群體。瑞昌竹編通過短視頻形式展示,能夠在短時間內吸引大量受眾關注和討論,從而加速其傳承進程。
(二)直觀展示,易于理解
短視頻通過圖像、聲音和文字的結合,能夠直觀地展示瑞昌竹編的制作過程和成品效果。觀眾能夠清晰地看到竹編師傅的技藝和作品,從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賞這一傳統工藝。
(三)互動性強,促進交流
短視頻平臺具有互動功能,觀眾可以通過評論、點贊、分享等方式與發布者和其他觀眾進行交流。這種互動性不僅能夠促進瑞昌竹編的傳播,還能夠吸引更多人加入學習和傳承的行列中。
五、瑞昌竹編短視頻創作實踐
(一)內容規劃
圍繞瑞昌竹編制作了“瑞昌巧手”“巧手傳承”“竹編動物對話”“巧手竹韻”“瑞昌竹編工藝快閃”5個短視頻,讓觀眾在短時間內就能領略到瑞昌竹編的魅力。
第一個短視頻“瑞昌巧手”,開篇展示嬰兒的手、孩子的手再到新郎新娘的手……引出瑞昌竹編代表性傳承人田先敏先生的手,通過展示不同職業和不同年齡段的手的特寫鏡頭,從而引出傳承人的手,說明瑞昌竹編匠人的辛苦和不易。
第二個短視頻“巧手傳承”,講述了前往瑞昌探尋竹編技藝的過程,用微紀錄片的形式介紹了竹編技藝的制作過程,展現了傳承人技藝的精湛,體現了傳承人對這項技藝的珍視及熱愛。

第三個短視頻“竹編動物對話”,將瑞昌竹編工藝品擬人化,從被闡述者的視角進行敘述,整體的視頻風格偏詼諧有趣。使用這一手法可以使觀眾更加深刻地了解竹編技藝以及產品有趣的點,讓更多人關注瑞昌竹編工藝品、了解瑞昌竹編。
第四個短視頻“巧手竹韻”主要介紹了瑞昌竹編國家級傳承人田先敏先生與竹編工藝品的聯系,表達了傳承人對竹編的喜愛,展現了傳承人多年制作竹編的高超技藝。
第五個短視頻“瑞昌竹編工藝快閃”利用音樂卡點剪輯,展示瑞昌竹編工藝品,向觀眾展示了瑞昌竹編品類的豐富、內容的多樣。
(二)鏡頭的運用
在拍攝中使用了近景、中景、遠景、全景、特寫等多種景別,這是為了使視頻的層次以及節奏更加豐富。特寫鏡頭可以用于突出重點,近景鏡頭用于交代局部的畫面,而遠景鏡頭則用于提供背景信息。但是在制作過程中運用最多的景別是特寫,這是因為在介紹這項技藝的制作過程時更多的是展現人物的手部動作、產品的細節等,用特寫這一景別可以去掉畫面中繁雜的部分,保留最主要的部分,能讓觀眾一眼就聚焦到畫面的最主要位置,起到強調的作用。
特寫鏡頭能夠放大被攝對象的局部,使這些局部在畫面中占據主導地位,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采用特寫鏡頭捕捉到在制作竹編過程中的一些生動細節,如竹篾的質感、傳承人手指的微妙動作和竹編工藝品的紋理,可使觀眾加深對這一技藝的印象(見圖4)。
在短視頻的敘事中,特寫、近景、中景、全景和遠景鏡頭的組合使用可以創造出比較豐富的視覺節奏,可以更加突出地展示竹編制作過程,同時展現傳承人在傳承竹編技藝這條道路上的堅守,突出竹編傳承人的匠心。

拍攝時除了考慮景別的運用,還要考慮到光線、色彩和構圖等攝影要素。非遺類短視頻需要在拍攝過程中根據被攝者的節奏進行迅速調整,有很大的不確定因素,無法在前期設計特別精準的光影。因此在拍攝過程中除了自然的照明外,還準備了兩個補光燈作為補充光源。在拍攝產品特寫時,多采用逆光,表現竹編產品的輪廓美與質感美;在拍攝人物采訪時,采用了主光、輔光、輪廓光結合的方式。通過設計好的光線和色彩,增強畫面的藝術效果,使瑞昌竹編的自然美和工藝美得到更好的展現。
(三)后期聲音編輯
聲音包括人聲、音樂和音效三個部分。人聲是視頻創作中傳遞信息的主要方式;音樂可以把握整個視頻的情感基調以及節奏;音效在提升視頻質感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音效可以讓觀眾更加身臨其境地感受被攝物體的特點。三者的有機結合促成了視頻在傳情達意方面的重要作用。
音效和配樂的選擇是后期編輯中不可忽視的一環。在選擇音效和配樂時,不僅要考慮其與視頻內容的匹配度,還要注重其風格是否與瑞昌竹編的傳統特色相契合。“瑞昌巧手”和“瑞昌傳承”兩個短視頻使用的是舒緩的輕音樂;“竹編動物對話”短視頻配樂使用的是《家有兒女》的主題曲和滑稽的音效,增強了短視頻的趣味性;“瑞昌竹編工藝快閃”短視頻采用輕快的音樂《歸去來兮》,在原曲的基礎上加入一些重音以配合畫面的快閃。合適的音效和配樂可以增強視頻的氛圍和情感表達,使觀眾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瑞昌竹編的文化和技藝。
六、結束語
總的來說,短視頻作為一種簡潔高效的傳播手段,對于瑞昌竹編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僅可以展示瑞昌竹編高超的技藝,更豐富了瑞昌竹編的傳播途徑。通過具體的短視頻創作實踐,探討了瑞昌竹編在視覺敘事、內容呈現和觀眾互動等方面的應用策略。使用短視頻傳播瑞昌竹編能夠吸引更多人的關注,激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從而有效地提升瑞昌竹編的文化影響力,為其傳承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編輯: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