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促進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是加快推動體育強國建設、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的起點和落腳之處。本文探討了人工智能以何、何以、如何助力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認為通過人工智能與全民健身深度融合,有利于實現全民健身服務更加精準智能供給、更加全面均衡發展以及治理更加科學高效。同時,實行全民健身服務新生態的舉措也有助于全民健身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人工智能 "全民健身 "體育強國 "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4)-07-190-3-TBB
前言
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是加快體育強國建設的重要基石,是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需要,是實現中國式體育現代化的關鍵表征。新時代,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的社會化應用和普惠化服務。《“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以及《關于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都明確提出,利用數字技術以及人工智能推動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是順應人民對高品質生活期待的內在要求。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與全民健身領域融合,可以提升全民健身的智慧化和科學化水平,實現技術與要素雙向賦能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本文將從“以何、何以、如何”三個方面探討人工智能與全民健身高質量融合發展的路徑。
全民健身發展仍然面臨資源供給不足、公共健身設施不足、技術支撐不足等現實問題。因此,基于中國式現代化的背景,探索全民健身服務新模式,通過人工智能賦能滿足全民健身活動參與者的個性化科學健身指導需要、建設數字化健身場地與設施、形成多元社交互動,以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形成全面數字化健身新業態,對推進全民健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人工智能以何賦能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
1.1、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的內涵
新時代,黨和國家對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做出重大部署,先后修訂和頒布了一系列文件,為中國式體育現代化指明方向,其中,《全民健身條例》和《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種明確指出,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充分、均衡的發展,圍繞“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精準把握人民群眾的健身需求、辦成“人民合意”的發展。為實現全面健身“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應以健康中國與體育強國為抓手,緊密結合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理念,擴大供給規模,優化供給結構,創新驅動服務質量,科學滿足人民群眾健身需求。
1.2、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問題
全民健身發展中,面臨著多層次的問題。宏觀層面,現有管理格局和治理角度單一,過度依賴國家和政府監管。這種單一模式可能限制了市場的創新性和靈活性,需要更加開放和多元的管理方式。政策執行存在滯后性,現有管理路徑缺乏及時調整和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需要更靈活的政策制定和執行機制。
中觀層面,我國不同地區、城鄉之間的全民健身服務水平差異較大。這意味著一些地區的人民群眾可能無法享受到同等水平的健身服務。這種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狀,需要更好地協調和整合資源,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微觀層面,人工智能賦能全民健身的同時,也存在一些負面問題。例如,個體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問題,隨著人工智能的應用,如何保護參與者的個人信息和隱私成為一個重要問題。數據泄露、大數據“殺熟”等問題使得一些健身平臺可能通過數據優勢形成壟斷,對使用者進行價格歧視。通過科學的監管和技術創新,積極治理這些典型問題,將人工智能的力量轉化為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的機遇,利用人工智能,助力建設體育強國。
1.3、人工智能賦能全民健身的價值意義
人工智能以其強大的分析運算能力,在推動全民健身領域具備諸多優點。宏觀層面,政府主體部門通過人工智能與全民健身的深度融合,有益于實現全民健身服務更加精準智能供給、更加全面均衡發展和治理更加科學高效。人工智能能夠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服務效率,使全民健身政策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有益于加快建設體育強國,加強覆蓋全民健身服務網絡,有益于支持構建健康中國。
中觀層面,人工智能獲取的海量數據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能有效降低市場交易成本,打破信息孤島,優化市場服務流程,促進產業升級。通過數據分析,市場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區、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從而更精準地提供服務。
微觀層面,人工智能可以根據個體的身體素質和個性化的需求,提供科學的健身計劃和建議,確保了鍛煉方案的可行性和適應性。個性化的虛擬教練可以根據用戶的健康目標、體能水平和運動偏好,提供個性化的鍛煉計劃和指導,鼓勵人們更積極地參與全民健身活動。同時,人工智能在個體運動時,可實時監控個體生理數據和健康狀態,同步提供多元化的反饋,便于個體更快地了解自身的身體狀況,提前診斷和干預潛在問題、提高健康意識、改善整體生活質量。
2、人工智能何以賦能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
本文分別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提出人工智能賦能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的理論構架(見圖1)。其中,宏觀層面,人工智能以政策為抓手,基于內外力推動,助力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中觀層面,人工智能從市場變革入手,激發市場創新力,推動全民健身產業鏈質量、效率和動力變革,實現全民健身空間、產業、服務高效融合;微觀層面,以辦成“人民合意”的全民健身服務新生態理論為指引,以人工智能促進全民健身“民治、民享、民用”,最終實現全民健身“共建、共治、共享”的高質量發展。
圖1 "數字賦能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的理論構架
2.1、宏觀層面,以政策為抓手,內外力推動
傳統健身管理路徑是自上而下的方式,即體育管理部門下達政策,下級單位“聽令執行”。然而,這種模式缺少了“因地制宜”和“問需于民”的靈活性。人工智能搭建的大數據網絡暢通了數據共享的渠道,有利于推動全民健身中的“供”與“需”的精準匹配。管理部門可以直接向民眾詢問需求,而群眾則按需選擇使用服務。傳統的治理方法主要是“發現問題”,然后“解決問題”。利用人工智能收集、深度算法和模擬數據,可以預估方案效果,實現決策升級。數據驅動的人工智能可以輔助方案制定和效果評估,利用關聯分析工具,動態評估全民健身過程,從而實現科學決策、準確落實方案。
政府及體育管理部門的角色也在發生變化。過去,政府及體育管理部門是全民健身的主導者,但現在通過數字化的共享網絡,政府、社會、市場和群眾形成了一個緊密聯系的體系。政府及體育管理部門不再僅僅是決策管理者,而是成為人工智能賦能的積極主體,市場組織、社會組織和人民群眾也不再是被動參與者,每個人都成為大數據的貢獻者和受益者。
2.2、中觀層面,高效融合,推動變革
人工智能通過大數據算法,能精準描繪消費者畫像。海量健身資源打破傳統健身“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精準匹配市場所需。因財政預算、政策實施、招投標等程序,傳統全民健身公共服務資源往往具備滯后性、粗放性和不均衡性。人工智能可以顆粒化群眾需求,按需投放,均衡匹配。同時,針對偏遠地區健身公共資源不均衡問題,人工智能可因地制宜,提供多元、動態、差異化的供給內容。人工智能利用感知、交互等數字技術,暢通了全民健身市場的需求與供給,輔助政府及有關部門精準實施政策,讓健身資源為民所享。
2.3、微觀層面,建成全民健身服務新生態
人工智能依托各類平臺、軟件、產品等資源,構建“線上+線下”的全民健身形式,延伸了全民健身的廣度。人工智能可以根據差異性的需求,生成高度仿真的虛擬健身場景,覆蓋更多不同偏好用戶的垂直細分需求,有效推動健身參與。
傳統健身場所受限于物理空間,多提供同質化的服務,而人工智能利用運動數據分析技術,可以擴展全民健身的深度。通過大數據精準匹個體的需求,細化產品和服務的顆粒度,拓展智能健身產品的功能模塊,提升智能健身產品的消費黏性。同時,人工智能可以捕捉個體的運動表現和運動姿態數據,從而進行科學的健身指導、動作糾正、提供健身建議和防護指南。傳統健身資源的主要場所是社區與公園,現在人工智能可根據供給側需求,下沉全民健身服務,使得偏遠山區、特殊人群都能享受到個性化健身服務。
3、人工智能如何賦能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
新時代,全民健身產業正面臨著快速轉型時期,下文從實踐角度闡述了人工智能如何賦能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的路徑(見圖2)。
圖2 "數字賦能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3.1、健全體系、筑牢防線
政府及相關管理部門應建立健全群眾健身信息管理體系,采集健身數據、分析健身場景、優化資源配置,理解全民健身的現狀和趨勢、監控健身環境,提供法律保護,筑牢安全防線。此外,豐富數字化全民健身資源供給形式,打造一批高質量的智慧健身資源。具體措施包括:
(1)智能健身設施建設:打造智能健身房、數字化體育場館、健身步道等設施,利用大數據技術融入基礎設施建設。利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5G、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對傳統基礎設施進行數字化改造升級;
(2)市場準入和科技創新:放寬數字科技企業的市場準入門檻,搭建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平臺。加強跨地區、跨系統和跨部門之間的協同,形成政府部門、社會團體、企業組織及人民群眾共同參與的新生態;
(3)數據保護和法律規范:建立和完善法律條款,健全數據保護機制,防止個人隱私及敏感數據泄露,筑牢全民健身安全防線。對全民健身數據進行分級、規范管理,落實產權保護,積極保護產品創新及研發產權;
(4)金融支持和監管保障:創新金融支持,激發金融市場對人工智能健身企業投入的動力。健全對數字化產品、人工智能服務的審查和監管流程,避免泛數字化的形式主義投資傾向。
3.2、合理增長、有效提升
(1)細分市場:細分人工智能健身產品市場,區分大眾型和商品型健身產品,厘清責任主體,明確政府職能的內容、范圍和標準。大眾型健身產品面向全民,具備普適性和公益性,這些產品的目標是滿足大眾的基本健身需求,政府應當保證其質量、數量及安全性。商品型健身產品面向健身愛好者或專業運動等,這些產品更注重個性化、專業化的健身體驗,監管部門需要監督市場,確保產品符合標準;
(2)建立行業標準:建立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激活市場活力、深化市場創新。發揮行業內部治理機制,強化內生驅動,引導人才、資本、制度、數據等要素匯聚。鼓勵企業構建開源生態,在產品研發、產業孵化和戰略合作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3)形成規模效應:促進健身產業鏈上中下游的協同發展,推動智能健身企業與傳統健身企業的資源交換,逐步形成規模效應。智能健身企業和傳統健身企業之間的資源交換是形成規模效應的關鍵。智能健身企業通常擁有先進的技術和數據分析能力,而傳統健身企業則具備豐富的運營經驗和客戶資源。通過資源交換,實現優勢互補,從而提高整體效益;
(4)突破技術瓶頸、推動產品迭代升級:企業不斷突破技術瓶頸,從人工智能健身產品的設計、研發、應用、反饋的全生命周期提升質量,不斷推動市場上健身產品和服務的迭代升級。避免全民健身數字化應用停留在技術表層,需重視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落地,研發出真正能被群眾需要、認可的數字化健身產品及服務。
3.3、構建“人民合意”的全民健身新生態
(1)建立全民健身需求反饋機制:利用數字技術,設立渠道,讓群眾能夠反饋健身需求、意愿和建議,有關部門及時做出回應,形成全民健身服務的網絡化、智能化管理。快速感知群眾的需求,如體育場館預定、人臉識別進館、體質檢測、健身計劃指導、運動保護等。在提供個性化、高效、互動和數據驅動的健身體驗的同時,加強跨部門的協同合作,形成全民健身服務智能化管理,不斷提高全民健身的社會參與度;
(2)細化產品和服務的顆粒度:開發智能健身方案,針對不同人群和需求提供差異化的健身產品和服務,覆蓋不同人群的需求。搭建全民健身社交網絡平臺,增強健身活動的互動性。關注數字技能缺乏的群體,針對缺乏數字技能的老年人和特殊群體,提供更易于使用的數字化健身方案。考慮老年人、青少年以及特殊人群,提供個性化、全方位、普惠制的健身服務;
(3)加大偏遠地區的數字資源供給:提升全民健身資源的均衡性,讓偏遠山區、中西部地區和邊疆地區的居民也能享受到優質的健身服務。通過智能健身設備和平臺,下沉服務,讓更多人享受到高質量的健身資源,讓全民健身活動更加科學、便捷;
(4)強化健身文化的宣傳教育:利用媒體渠道,發布人工智能賦能全民健身信息,普及科學健身的理念,提高公眾對人工智能賦能全民健身方式的認識。開展數字化全民健身日、智能健康跑、智能騎行活動等大型公眾健身活動,增強社區數字化的健身氛圍,促進居民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在各種平臺制訂健康獎勵計劃,對堅持數字化健身的個人或團體給予一定的獎勵和表彰。建立線上健身社區,提供互動交流的平臺,鼓勵公眾分享自己的健身經驗和成果。
建立全方位、多元化、普惠制的全民健身服務方案,有助于讓更多人受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構建“人民合意”的全民健身新生態。
4、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建設體育強國,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將滿足人民健身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體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人工智能與全民健身的融合發展是一個復雜命題,正面臨著技術、市場、社會、制度等多重考驗,必須通過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來實現人工智能與全民健身的深度融合,實現不同主體同頻共振,實行全民健身服務新生態,最終才能實現全民健身高質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若洋,鐘亞平,吳彰忠.數字賦能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基本內涵、邏輯理路與實踐轉向[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23,39(06).
[2]趙皎卉,朱元利.從“AI+”到“+AI”:人工智能促進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的機理與路徑[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23,40(05).
[3]徐偉康,林朝暉.人工智能與全民健身融合發展的價值邏輯、現實困境與優化路徑[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2,46(10).
[4]武娟蕊.ChatGPT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數字治理的價值意蘊、潛在風險及規避路徑[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3,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