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以現代剪紙藝術研究院所開發的文化產品為例,從情感化設計的“本能、行為、反思”3個層次出發并結合研究院的特色理論及成果,進一步探索新剪紙所表達的“時尚、唯美、童趣、和善”的美好思想,對如何實現文創產品與人文情懷的融合進行分析,從而使新剪紙文創產品在未來發展為集文化傳承、創新思想、情感寄托于一體的全新類型。
關鍵詞:文創產品;新剪紙藝術;情感化思想;傳統手工藝;創新設計
中圖分類號:J74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4)15-0036-04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社會急速發展,我國的科技水平與文化自信日益提升,文創作為新興融合產業備受關注。創意人才把握這一機會,在現有設計上疊加文化創意元素,使消費者在購買及使用過程中感受歷史文化、找尋情感共鳴,以此促進傳統文化在現代背景下的創新發展,形成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谝陨媳尘?,本文選擇兼具傳統手工藝與現代文化創意特色的新剪紙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新剪紙藝術的精神內涵、情感化設計的基本理念及情感化設計思想在“新剪紙”文創中的具體應用,構建出兩種藝術表達形式之間的內在聯系,為情感化在新剪紙文創產品中的運用提供更豐富的方法與模式。
一、新剪紙文創:情感化思想下的當代藝術
(一)新剪紙文化創意產品
1. 文化創意產品概述
顧名思義,文創產品是以傳承文化底蘊為出發點,產品的使用價值為中心要素,工藝手段和科學技術為媒介所進行的創意設計。
從本質上講,文創屬于一種頗具商業性的藝術“衍生品”,文化傳播與經濟產業的雙向賦能使創意研發變得更具可能[1]。技術層面的不斷完善使得設計者能夠借助現代創作手段將文化理念實體化并通過產品的形式表現出來。如此而來的衍生品繼承了原主體的實用性,又延展出了體驗性與情感性,更容易被消費者和市場接納。大受歡迎的故宮文創便深諳此道,以“文物”作為賣點研發了包括陶瓷、書畫、首飾在內的近九千件產品。其中“九環銀佩絲巾”“尋香紫禁城香水”“千里江山鎮紙”等系列巧妙地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元素相融合,拉近產品與大眾之間的距離,同時吸引消費者進一步了解故宮文化[2]。此外,近日引起熱議的紅山動物園文創亦是如此,設計團隊根據不同動物的外形特征及行為習慣創作出諸多精美靈動的IP 形象,將其運用到不同的產品之中,以講述自然故事、科普動物知識的形式打動游客,滿足了大眾對于多元化與趣味性的需求。這些案例的成功既表現出了文創市場所蘊藏的巨大潛力,也引發了諸多思考。
現今產業鏈已形成一定規模,設計師們在這一階段探索的問題應從如何改良產品的“形”延伸至強調內在的“意”,從而實現文化、情感與實體的融合。
2. 新剪紙藝術及衍生文創概述
中國被譽為紙文化的發源地,在紙張的應用和發展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其中剪紙作為紙張與剪刀碰撞后的藝術產物,以其獨有的表現手法、多樣的形態演變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吸引了廣大人民群眾,于2009 年被正式納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隨著現代審美觀念的轉變和科技手段的進步,單一的藝術元素不再作為設計的主要形式。傳統文化與新興產業的融合成為設計領域的一大熱點,藝術家與設計師們希望通過創新和改良的方式來保護傳統文化、開發創意設計。
為深入研究這一問題,北京建筑大學現代剪紙藝術研究院以非遺剪紙為出發點,遵循“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原則,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相結合,形成了一種新型表現形式——新剪紙藝術[3]。秉承著開發中國剪紙視覺藝術的潛在資源的理念,新剪紙團隊跟隨當下的流行趨勢,將象征天然生命、人文情感的平面化圖形與市場化語言相結合,研發出多款內涵豐富、造型獨特的文創產品[4]。例如頗具特色的木雕燈擺件(圖1),以光影襯托下層層疊疊的新剪紙為主體,相連的云荷、躍動的魚鳥飛舞的蝴蝶相互交織,映襯出立體感十足的生動畫面,同時融于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北京火車站”“水立方”,既表現了裝飾作用又突出了人文情懷。除此之外,“十二生肖”系列文化衫、創意明信片(圖2)、以寓言故事為主題的系列繪本(圖3)等產品皆實現了藝術、文化與功能的統一,這不僅是傳統文化的現代詮釋,也是中華文化的對外表達。至今新剪紙推出了多款藝術衍生品,受到了一定的關注。但在用戶要求全面提高的情況下,其文創仍存在著品類單一、經濟價值較弱、品牌意識欠缺等不足之處,未來還需要針對以上問題進行相關的研究與探索。
(二)情感化設計概述
1. 情感化設計:“情感化思想”最早由知名心理學家唐納德·A·諾曼在《設計情感化》中提出,后設計師Aarron Walter 在《網站情感化設計與內容策略》中再次解讀了這一概念,將其劃分為設計心理學范疇并與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進行對比闡述[5]。馬斯洛從行為動機角度出發將人類的需求由低至高分為生理、安全、歸屬與愛、尊重和自我實現5 個層次(圖4),以此來解釋人類諸多行為的成因。其中第三級歸屬與愛指人與他人之間建立的關系紐帶,這與產品設計中的最上層特性“愉悅性”有著緊密聯系,決策的主導因素在這時由人的基本生理需求轉變為更高層次的情感需求。而無論是“歸屬感”還是“愉悅性”,都在強調關注人的內在特質與情感需求,進而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在表達形式上看,情感化設計依靠圖形、文字、色彩等因素向人們展示不同含義的信息[6];設計師再利用這些視覺信息傳遞不同的審美取向,精美的外形、靚麗的顏色都會幫助產品提升魅力,吸引消費者駐足。
總的來說,人類無法擺脫情感的影響。暗示著事物的隱藏價值,時常指引著人們做出符合心理預期的判斷與選擇,現今的設計思維也應隨著這種影響發生轉變,全面考慮用戶的心理狀態。在提供情緒價值的基礎上,引起用戶的情感共鳴與回憶,達成承載人們的美好心愿的目的。
2. 情感化三層級理論:為更好地做出符合消費者心理預期的設計,幫助設計師理解情感化思想的內涵,諾曼提出了“三層次理論”,將情感要素細分為本能層、行為層和反思層[7]。
本能層是情感的起源,是一種先天的無意識的思維。在這一階段,使用者的視覺、觸覺、聽覺占據主導地位,消費者通過外觀要素和第一印象對產品進行基本的定位。例如,美的產品外觀會吸引消費者駐足觀賞并進一步探究它的質感,從而刺激其產生購買欲。行為層代表了情感的遞進,主要聚焦于產品的體驗流程,即使用者在操作時產生的行為。在這一過程中消費者能夠切身感受產品的實用性、可觸性、互動性等,對產品進行更深層次的判定,包括功能是否完善、操作是否便捷、能否帶來愉悅感。故而行為層的設計應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考慮到文創的趣味性,滿足用戶的情感需求。情感化的第三層級為反思層,代表了更高層的精神追求,是用戶考量的最終環節。消費群體的受教育程度和喜好偏向有所不同,對于事物的理解也具有著較大差異,所以不能停留于單一化設計,要綜合考慮其生活方式、消費取向、情感需求,于潛移默化中構建產品與用戶之間的橋梁[8]。以紅色文旅產品為例,其價值并不在于實用性,而是其所代表的特定回憶,用戶在看到這類商品的時候會不自覺地產生民族自豪感,這些元素的使用正是反思層對大腦產生刺激的現實體現。
情感化思想的3 個層級相輔相成,以產品表面的本能層為起始,延伸到決定使用感受的行為層,最終將前兩層設計與反思層級的情感記憶進行融合,實現“將設計重心由實用主義轉變為以大眾需求為方向”的轉變,讓特色文化創意產品進入到日常生活之中。
二、新剪紙文創中情感化設計的理論意義分析
(一)營造文化意境,提升情感體驗
首先,文創產品的外觀條件決定了其是否能被市場接納,而其蘊含的情感思想則是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秘密武器”。文創大多衍生于文化故事,設計者提取要素進行二次創作將其轉化為具有市場價值的產品,從而引導消費者了解故事背景。這一過程的核心在于產品與使用者之間精神內涵的輸出,同時,消除用戶情感與文化認知間的屏障。新剪紙在視覺層面上自成體系,現致力于挖掘產品背后的文化內涵。舉例來說,新剪紙團隊推出的瓷器系列在紋樣設計上選取了趙希崗教授創作的十二生肖之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藏藍底色點綴些許現代的線條和圖形,和諧地附著在皎白的瓷杯之上,讓用戶在交互過程中聯想到陶瓷文化高雅的藝術特征和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文化體系,進而產生對文明的探索欲。
其次,剪紙是中華傳統文化與民俗文化的重要代表,蘊藏著華夏民族幾千年積累下來的傳統美學知識。而新剪紙文創又是傳統手工藝在現代背景下的延伸設計,將童話、風俗、山水人情等抽象事物轉化為可觸圖形,使用戶產生清晰的理解與認知,屬于非物質文化的一種轉譯形式。其所表達的“天真、唯美、自然、童趣”的意味以及濃濃的故事性是其他藝術產品不具備的。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放大趣味性、互動性,便能通過產品設計引發情感共鳴,使新剪紙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二)關注社會需求,促進傳播推廣
現今市面上的產品同質化嚴重,不少以非遺文化為主題的文創缺少特色,并沒有形成屬于自己的風格。通過調查發現在售的文創多以擺件、冰箱貼、鑰匙扣為主,且大部分復刻參考物的外觀造型或直接放置圖案,缺少考量與推敲[9]。設計師在適應了這種模式后也逐步將注意力放在產品銷量上,反復設計賣的好的同類型產品。這種往復式的流程導致了消費者審美疲勞,對于文創產品的探索欲也大不如前,不利于文化的傳播推廣。不僅如此,現今許多產品為吸引顧客在設計中加入了眾多復雜的細節,增添了一系列附加賣點。但就文創而言,過于繁雜的功能設計反而會讓消費者覺得本末倒置,消磨了新鮮感的同時還會因技術投入過高而導致產品價格提升。由此可見,好的文化創意與情感輸出固然重要但仍需得當。故而設計者在創作時要進行包括視覺、使用感受、購買欲在內的全面考量,找到最合適的角度植入情感信息。
新剪紙文創作為非遺的衍生產品,擁有著非常豐富的文化資源,蘊含了深刻的人文思想和時代精神,這些特色在世界建筑、春華秋實、動靜和樂等系列產品中都有所體現。而情感化設計思想的引入無異于錦上添花,從多個方面助力新剪紙產品憑借天然優勢打破同質化的框架,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形成具有特點的體系完整的“新剪紙系列文創”。
三、新剪紙文創中情感化設計的創意表達路徑
(一)傳承創新:傳統與現代藝術的融合
傳統手工藝的發展離不開創新。人類在時間洪流中不斷設計創造,推動文化的演變發展。所以在新時代下,設計不應是簡單地對傳統文化的套用,而是要繼承不同時期的內涵并在此基礎上改革創新。新剪紙便是人與文化、藝術之間的媒介,將傳統藝術中宏大的東方文明傳遞到人們眼前,傳遞到目之可及的方寸之間。新剪紙文創應延續這一精神,將中華傳統與流行趨勢相結合,打造傳統手工藝的“神”和現代設計的“形”[10]。運用不同思維方式,突破普通剪紙的限制由二維平面轉向三維實體,將新剪紙發展成一種多元化的藝術。
此外,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數字化的生活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眾的一切行為,媒體技術的進步也為藝術傳播提供了極大便利。合理利用新媒介搭建數字化平臺[11],傳播新剪紙文化創意為大眾追尋美好生活而設計的理念,在更大范圍內宣傳這一新穎且充滿特色的中國文創品牌。
(二)情感共鳴:生命與童真童趣的體現
新剪紙象征著天然、生命、人文與情感。新剪紙文創團隊認為童趣和生命力是情感的來源,純真的童話世界總能勾起腦海中美妙的回憶,而自然界的勃勃生機更是賦予了創作者們無限的遐想空間。例如仿真畫系列中的《大雪》,由外及內細致描繪出雪境中蟄伏的虎、兔、蛇、鳥和被厚雪壓彎的松枝。在漫天大“雪”中隱密著的,有時是壓彎的長草,有時是兩只晃動的白兔耳朵。這些情境使得藝術作品不再單一無趣,而是如同童話與現實的結合,構成了一種“又虛又實,又真又假”的朦朧之美。因此,在新剪紙的世界中,即便是自然中司空見慣的場景也有著獨特的魅力,如同遨游在畫卷中感受世間萬物的活力,喚起人們內心深處的真善美。正如藝術評論家呂品田所說,“動物們的憨厚淳樸、自得其樂便在這之中畢現無疑”。
(三)交互體驗:產品與使用者間的互動
產品與用戶之間的交互也是情感化思想在設計中的體現,合理的互動方式能夠減少繁復的思考過程帶來無縫直觀的使用體驗,從而承載更高級別的情感價值。這要求設計師具有足夠的革新意識,通過現有的條件對不同用戶進行預判,深入特定人群了解其真實需求進行優化改良,挖掘出更多的表達形式。許多文創設計團隊運用先進的數字化設計整合開發出專屬App、小程序,變枯燥的文字圖畫為生動的影像[12],多元化交互方式的投入大大提升了受眾的體驗感。因此,借助高科技使用戶更加直觀地了解產品背后的情感故事及文化內涵,應是新剪紙文創未來的發展方向。
四、情感化思想在新剪紙文創產品設計中的實踐應用
新剪紙藝術具有情感化理念,適合現代設計的需求,所以新剪紙文化創意團隊利用這一思想開展了諸多工作,將文化故事作為主線進行設計,選擇全新的角度進行了一系列的產品創新實踐。
(一)“二十四節氣”系列手賬本情感化設計分析
近年來,越來越多關于二十四節氣的創意產品進入市場,在帶來視覺享受的同時以潛滋暗長的方式融合現代理念傳播中華文化。據情感化設計三層級理論,將“新剪紙兔年二十四節氣文創產品——青綠山水手賬本”(圖5)的設計過程分解為逐層遞進的不同步驟進行分析說明。
首先,從本能層出發考慮手帳本的視覺部分,包括尺寸、色彩、圖案、裝訂方式等外觀因素,青綠山水配色的選擇、近百只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的兔兒爺剪紙營造出了整體畫面的和美躍動。讓人們在看到作品的同時便能體會到躍然于紙上的生命力與童趣,喚起內心深處對于童年和生活的美好回憶。隨后是代表功能的行為層,包括手帳本的實用性、可讀性、操作性等。彩色的插畫頁起到欣賞作用;淡灰色的節氣與動植物圖案頁則是為了書寫記事,這一設計給消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且節氣手帳在常見手帳本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更新,更加注重用戶和文創產品之間的交互,采用可撕日歷頁、封面封底呼應的設計,打破了年份的限制,使其能夠作為日常記事本使用,也可作為伴手禮進行饋贈。最后是反思層的情感設計,用戶通過前兩個階段與新剪紙手帳產生了一定的情感聯結,在此階段的感受應與設計者想要傳遞的“和美動樂”思想達成一致,才能體現內在的文化特征,引發情感共鳴達到傳承發展的目的。由此,設計中融入了諸多文化理念,例如生肖圖騰、山水意境、自然節氣。而為了呼應文化主題將節氣具象為插畫與辦公用具結合,消費群體在使用產品時因相關圖形的出現會對文化內容進行反復認知,對剪紙藝術及二十四節氣等傳統文化產生好奇和探索的心理。青綠山水的應用再次強化了這一點,用戶仿佛能透過紙面望見寒來暑往的季節變化,看到和諧美觀的綺麗色彩,感受日出日落的往復更迭。
而甲辰龍年推出的“行遍天下手賬本”同樣延續了這一設計理念(圖6)。整體由多種視覺元素組成,分別是節氣代表植物、龍年剪紙、城市名勝新剪紙以及世界傳統手工藝圖案。該設計用新剪紙綜合展示世界文化藝術,與讀者共同用眼睛去丈量世界,感悟文化,在使用過程中體會到愉悅、滿足之感。
(二)“春夏秋冬四季瓷盤”情感化設計分析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誕生過眾多令人驚羨的藝術品。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讓傳統瓷器大放異彩呢?新剪紙文創團隊采用了文化創意、陶瓷特色與情感傳遞三者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表達,利用瓷器簡約大方的外形和純凈素雅的色彩滿足用戶的審美需求,既符合設計的傳統認知又帶來了一定的趣味性。
例如,“春夏秋冬四季瓷盤”就從大眾的情感需求入手,運用明鏡潔白的陶瓷材質,延續明代以釉下龍鳳、花鳥、動物繪畫為主的裝飾特色展開設計(圖7)。主要以新剪紙中的花鳥作為春夏秋冬四季的視覺形態,體現四季各個季節獨有的意味。春季以新露春芽的枝丫為主體,用清新的顏色配合雨水渲染春天的氣氛;夏天以枝繁葉茂的樹干為主體,以飽和度稍高的顏色營造輕松閑適的夏季氛圍。秋天以掛滿果實的樹枝為視覺主體,配合落葉的動態以及鳥兒對望的情景,烘托秋日之美。冬天以枯枝與樹上的動物為主體,偏冷的色調烘托冬夜的蕭瑟,但又不失情調。敘事性的圖形巧妙地與瓷盤結合,達到視覺上的和諧;虛實的變化,寫意的表現,都蘊含了中國的傳統哲學思想;四季的設定滿足用戶的新鮮感,可在不同時間交替使用不同款式,增強了產品與用戶間的互動交流。通過設計表達給了用戶理性克制卻又新穎獨特的情感體驗,讓文創產品多了一層不加修飾的自然之美。
結語
隨著國家軟實力的逐步提升,我國傳統文化引發了一陣回歸熱潮,文創產業以低成本、高價值成為了人們關注的重點,其文化創意以及經濟價值帶動著文創產業蓬勃發展。新剪紙作為一種特殊的視覺符號與文創設計相結合,能夠體現設計的民族化與本土化,同時符合人們的審美與情感需要。本文以新剪紙為例,對新剪紙藝術、文創產品、情感化設計等概念進行了明確定義,并結合實際案例分析了情感化設計思想對新剪紙文創發展的意義,解析如何在產品中注入情緒價值、產生產品與用戶之間的情感共鳴,同時促進傳統手工藝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也為我國文創產品未來的開發設計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基金項目:北京建筑大學研究生創新項目“新剪紙藝術創新設計與應用研究(PG2024028)
參考文獻
[1]杜士英.視覺傳達設計原理 升級版[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8.01
[2]姜仁峰,王莉. “故宮文創”對現代文創產品設計的啟示[J]. 河北美術學院, 2023.
[3]趙希崗. 新剪紙[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5
[4]馮正未.中國剪紙功能與形態演變研究[M].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2018.03
[5](美)Aarron Walter,Erin Kissane.網站情感化設計與內容策略[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4.
[6](美)唐納德·A·諾曼著,小柯譯.設計心理學 1 日常的設計[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7]朱劍剛,崔麗娜,祁倩,等. 基于情感化設計的文創產品設...以“宋瓷文創”設計實踐為例[J].家具與室內裝飾,2023, 30(1): 80-85.
[8]楊宇程. 基于情感化設計理論的敦煌樂器文創產品設計研究[D]. 蘭州大學, 2023
[9]張文珺. 傳統手工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研究[J]. 輕紡工業與技術, 2022, 51(4): 95-98.
[10]孫一琳. 插畫元素在紙質文創產品中的創意設計策略[J]. 中國造紙, 2023, 42(5): 181.
[11]李德榮. 剪紙藝術在公共空間藝術設計...——以城市街道視覺形象為例[J]. 中國包裝, 2023, 43(3): 85-87.
[12]劉維尚,李子翔,郭綺涵,等. 基于Z世代情感化需求的文創...究——以趙王城遺址公園為例[J]. 包裝工程,2023, 44(22): 368-380, 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