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詞在現代漢語中起到連接的作用,能夠連接詞、短語、分句和句子等。遞進連詞作為日常交際中較為常用的一種連詞,對外國學習者漢語交際過程中語義表達的準確與否有著較為重要的作用。“并且”“而且”“且”三個表遞進關系的連詞由于語義和句法功能相近、詞形相似,在外國學習者使用過程中較易出現偏誤。偏誤類型主要表現為誤用、誤加和缺省三種,造成這三種偏誤的主要原因是對語言本體知識的不熟悉、母語的負遷移、學習策略和學習者心理因素的干擾及教師教學的影響等。
“并且”“而且”“且”三個遞進連詞,在《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中分屬甲級和乙級詞匯,其中“而且”屬甲級詞匯,“并且”和“且”屬乙級詞匯,這三個遞進連詞在漢語日常交際中應用頻率較高。從外國學習者習得順序來看,根據《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對詞匯等級的劃分,“而且”屬二級水平詞匯,“并且”屬三級水平詞匯,“且”屬七級以上等級詞匯。按照這一習得順序,學習者習得三個詞匯的時間跨度相對較大。在缺少有針對性辨析的情況下,外國學習者在習得三者的過程中較易產生習得偏誤。
“并且”“而且”“且”語言本體
表遞進關系的連詞“而”“而且”“且”三者在詞義上較為相似,但在功能和語體色彩上存在細微差別(見表1)。
從語義上看,“并且”和“而且”同樣表示更進的意思,這二者之間的差別僅為“一層”和“一步”的區別。“更進一層”表示層次上的遞進,后一層比前一層更為深入,語義上偏向補充,如例句“她被評為先進生產者,并且出席了先進生產者經驗交流會”。后半句是對前半句“評為先進生產者”之后情況的補充。“更進一步”則傾向于前者和后者之間的推理關系,在前者的基礎上才會有后者,前者是后者的鋪墊,如“不但戰勝了各種災害,而且獲得了豐收”。“戰勝了各種災害”是“獲得豐收”的前提。“且”在詞典中釋為“并且”“而且”,在語義上與二者并沒有差別,可以互通。
從語體色彩上看,“并且”“而且”在口語句式和書面語句式中均可使用,但“且”多用于書面語句式,較為嚴謹,講究語言規范,在關聯詞語的選擇上與口語句式有所區別。“而且”“并且”作為雙音節詞語,更符合現代漢語韻律習慣,更具通俗、自然的色彩。“且”作為單音節詞語,在交際中相對沒那么符合現代漢語交際的韻律習慣,多見于書面語體表達中,具有莊典、文雅的色彩。
從句法功能上看,“而且”能夠連接謂詞性詞語與分句,“并且”能夠連接動詞性詞語或分句,“且”能夠連接謂詞性詞語與分句。“而且”和“且”的句法功能范疇大于“并且”。另外,“而且”“并且”可與“不但”和“不僅”合用也可單用,但“且”多單用。
“并且”“而且”“且”三詞雖然語義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其細微的差別則會導致外國學習者在使用過程中出現一定偏誤。
“并且”“而且”“且”偏誤
魯健驥根據偏誤的性質將語法偏誤分為誤加、誤代、缺省和錯序四大類型。結合所檢索的遞進連詞偏誤具體情況和其他學者觀點,本文將“并且”“而且”和“且”的偏誤現象分為誤用、誤加、缺省三大類。
“并且”“而且”“且”的偏誤現象主要表現為遞進連詞之間的誤用及遞進連詞和表示其他關系連詞之間的誤用。以下例子為遞進連詞之間的誤用。
(1)終于他把那個醫院的問題暴露了,并且{CC并}他在區公所里降職了。
(2)那天夜里他沒有用他的做法提醒我努力學習,并且{CC而且}使我豐富地了解社會。
例句(1)是“并且”與“并”的誤用,“并且”和“并”雖然語義相同,但其語法功能不盡相同。“并且”一般連接具有完備主謂成分,并有足夠停頓的完整句子,或是連接有不同主語的分句。例句(1)中遞進連詞之后緊接著的是人稱代詞“他”而非動詞性成分,不能選擇“并”只能使用“并且”。
“并且”與“而且”雖然都是遞進連詞,但其情感表達還是有些許區別,“并且”表示更進一層,其連接的前者與后者之間呈現一種層級關系,是由輕到重的關系。“而且”雖然也表示遞進關系,但在語義關系中后者相較前者更受到強調。例句(2)中“他”將“他的做法”告訴造句者是為了提醒造句者“努力學習”,但更深一層的意思是“豐富地了解社會”。此句應該用的遞進連詞是“并且”而非“而且”,表示偏重于強調的遞進關系。
遞進連詞和表示其他關系連詞之間的誤用。留學生在造句時有使用連詞連接上下文的意識,但由于對連詞之間語義色彩的了解過于片面,會出現遞進連詞與表示其他關系連詞之間誤用的情況。
(3)……該由醫護專業人士來執行,并且{CC但}必須有其他人監督,例如法律界人士、警察、死者家人等。
(4)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高山上的一座平靜的寺廟里,有一個勤勞、[BC,]善良且{CC和}慈悲{CC慈慧[C]}的和尚。
例句(3)對“并且”和“但”的使用從語法規則上看都沒有錯誤,對二者的選擇實際是對上下文之間關系的選擇。如果使用“并且”,那么上下文之間是遞進關系,從語義色彩上看,是比較平和地對檢查死者程序的陳述與補充。用“但”表示轉折關系,在此起到一種強調的補充作用,強調的是需要“其他人”旁觀,而不能只“由醫護專業人士來執行”。
例句(4)中“且”是表示遞進關系的連詞,“和”則表示并列關系。從語義上看,“慈悲”的前提是“善良”,二者之間應是遞進關系,選用“且”連接。
由此可見,遞進連詞的誤用是詞與詞之間語義或語義色彩上的細小差別造成的。
以下例子是“并且”“而且”“且”的誤加。
(5)喜歡聽流行歌曲并不是壞事,{CD而且}可以讓我們的心情放松。
(6)如果以后我結婚、生孩子的話,[BC、]我希望當孩子的好老師,[BC、]{CD并且}好榜[B傍]樣。
“而且”表示強調,然而例句(5)中“可以讓我們的心情放松”不是對前一分句表示觀點的強調,而是對它的證明,不應使用表示強調的遞進連詞“而且”。不使用“而且”時,后半句是對前半句的自然銜接,雖然沒有使用遞進連詞,卻依然表示更進一步說明。
例句(6)中,“好老師”“好榜樣”兩個短語屬于同位結構關系,二者是并列成分,且不分輕重,不需要表示遞進關系的“并且”連接。例句(5)(6)句中“而且”和“并且”的使用,造成了句子的錯誤,這種情況就是遞進連詞的誤加。
以下例子是“并且”“而且”“且”的缺省。
(7)我的母親給我的影響呢,不僅僅是母性的愛,{CQ而且}是更大的偉大的愛,絕對忘不了的愛。
(8)在許多發展國家[BQ,]政府已采取了各種各樣的措施[BQ,]為了減少吸煙者的數量,{CQ并且}出臺了許多規定[BQ,]為了預防青年人接受他們前代人的大錯誤:吸煙。
前一個分句和后一個分句中各有一個遞進連詞,二者一起使用構成表示遞進關系的關聯詞組,如例句(7)中“不僅僅……而且”這兩個構成關聯詞組的遞進連詞在句子中缺一不可。
例(8)中“出臺了許多規定”是對“采取了各種各樣的措施”的進一步說明和補充,在此情況下,兩個分句之間應用“并且”連接,強調前后兩個分句之間的遞進關系。
在三種偏誤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是誤用,相對來說缺省和誤加的情況較少。
“并且”“而且”“且”偏誤產生的原因
對語言本體知識不熟悉。在對偏誤情況進行分析時發現,三種偏誤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是誤用偏誤。“并且”“而且”“且”三者不僅會與其他表示遞進關系的連詞出現誤用,還會與表示其他關系的連詞誤用。這些連詞語義相似,但不完全相同,且在語體色彩和句法功能上都存在一定差別。但學習者在習得過程中并未注意到其中的不同之處,因此造成了偏誤的出現。
母語的負遷移。偏誤的產生有很大一部分因素來自母語的負遷移,即干擾。學習者在習得第二語言時會下意識使用自己更習慣的第一語言的語言規則,從而對習得目的語的語言規則造成阻礙,從而造成偏誤。
一些語言中相近詞是可以替換使用而不造成理解障礙的,在漢語中相近但不相同的一些詞翻譯成另一種語言卻是一個新詞,這造成了學習者有一種兩個詞是一個意思的錯覺。學習者在造句時便容易使用錯誤的詞語而造成偏誤。例如在英語中“and”翻譯成漢語可以同時翻譯成“并且”和“而且”,但在漢語中,“并且”表示更進一層,“而且”表示強調。英語為母語的學習者對于“并且”和“而且”的使用容易產生錯誤。還有一些漢語中的詞匯在留學生的母語中并不存在,在這種情況下,留學生在用漢語造句時便有可能缺省該詞。
學習策略與學習者心理因素的干擾。第二語言學習者在接觸第二語言之前就已經歷過第一語言的學習。他們根據自己以往的學習經驗總結出一些學習策略,并將之應用在第二語言學習上。學習策略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所制定的一些學習計劃、方法等。學習策略因人而異,一些學習策略和學習者心理因素會造成學習者回避、簡化濫用和泛化目的語規則。
在學習第二語言時,如果自己對目的語的掌握并不自信,就會采取回避或簡化目的語語言規則的策略,這是造成留學生造句時產生遞進連詞缺省偏誤的一個重要原因。濫用則是由于留學生自己對目的語的掌握過于自信,而對剛學會的目的語知識不分語言環境的隨便使用。
對目的語規則的泛化是造成語法偏誤的一個重要因素。學習者使用類推的學習策略能令學習者更快地內化目的語語言規則,但學習者在對語言規則一知半解的情況下進行的類推就容易在使用目的語時造成偏誤。
學習者使用漢語也應該冷靜理智,不應過于急切地展示自己學到的知識點,應在不斷的嘗試下內化漢語言語規則,進而說地道的漢語,寫正宗的漢語。
教師的講解作為影響學習者學習第二語言外部因素中比較重要的一個,會對學習者的學習產生質的影響。教師在授課時除了教材中的知識還應根據學習者自身特點調整教學內容。在講解“并且”“而且”“且”時,應注意從語義上進行對比分析,明確其多用于口語語體還是書面語語體,比較三者句法功能上的不同。同時,教師的整體素質優秀,能在一開始就引導學習者構建起合理的知識體系,幫助學習者培養高效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那么學習者在日后的學習過程中也會相對輕松。
偏誤的形成原因較為復雜,但往往有跡可循。在總結出偏誤產生的原因后,教師應有針對性地制定修正偏誤的方案,如從語義、語體色彩、句法功能等方面全面對比相近的遞進連詞;對易出現誤用的詞匯進行有針對性的辨析練習;引導學習者在使用中自行歸納總結不同遞進連詞的特點,培養良好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等,以便更好地掌握相關語言知識,提高語言交際技能。
(作者單位:信陽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