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進生是班級中較為特殊的一個學生群體,幫助后進生實現全面發展是每一所學校、每一位教師都會遇到的問題和挑戰。當前,國家正努力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對包括數學學科在內的所有課時都進行了壓縮,同時也改變了課外作業的數量和形式。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下,學校不僅要減輕學生的負擔,更要提高教育的質量。在此背景下,后進生的轉化非常關鍵。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課后作業對學生鞏固課堂所學、提升數學學科素養有重要作用。為了提高后進生的數學學習成績,提升他們的學習自信心,教師有必要設計分層作業并對后進生進行重點關注,綜合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避免“一刀切”的作業形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取得進步。本文就如何對作業進行分層設計、促進后進生提升數學學科素養展開分析。
一、控制分層作業數量
在進行分層作業設計時,教師需要合理控制作業的數量,做到合理分層,確保作業量既能幫助后進生鞏固知識,又不會超出他們的承受范圍。通常情況下,后進生的作業數量不應太多。此外,教師還應避免簡單重復的作業,避免讓后進生感到枯燥乏味,作業應以培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為主。
例如,在設計計算題相關的分層作業時,針對能力水平較高的學生可以適當增加題量,還可以增加一些應用題。而針對后進生,則要控制題量,確保他們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計算,理解最基本的計算規則。最后,教師應及時檢查后進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并進行總結,不斷摸索最適合后進生的作業設計方案,以提高他們的數學學科素養。
二、設定分層作業難度
與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相比,后進生的數學基礎尚不扎實。因此,教師在設計分層作業時要注意考慮到后進生的實際水平,適當降低作業難度,避免超出他們的能力范圍。教師平時應多關注后進生的學習情況,了解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并據此確定分層作業的難度,既不能過于簡單,也不能過于困難,確保后進生能夠在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實現能力提升,鼓勵其認真對待作業并跟上學習進度。
教師可以分兩步來設計分層作業。首先是設計作業的基礎部分,主要涵蓋課本上的基本內容,例如相關定義和例題的練習等;其次是設計一些供學生選做的拓展性習題,主要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讓后進生在現有能力水平的基礎上有所提升。例如,在學習完“整數、小數和分數的四則運算”相關知識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已經可以進行混合運算,而后進生卻沒有完全掌握四則運算的法則,這時,教師便可以針對這些后進生進行分層作業設計,主要以強化四則運算法則的練習為主,再設計一些混合運算題供其選做。又如,在學習完圓柱和圓錐的相關知識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已經可以運用所學進行應用練習,而后進生卻尚未完全理解這部分內容。基于此,教師在進行分層作業設計時,可以設計一些需要套用公式的題目。這樣一來,一方面可以幫助后進生逐漸掌握圖形的特征,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他們強化對公式的記憶,打好數學基礎。
三、緊抓分層作業實效
分層作業布置下去后,教師要做到“抓反復、反復抓”,這并不是要讓學生針對某項知識進行機械練習,而是要讓學生在分層作業中及時鞏固所學。也就是說,教師在進行分層作業設計時,要注意當天教學知識點的滲透,讓學生能夠在作業中反復吸收知識,并進行強化練習。經過一步一個腳印地不斷練習,后進生不但可以熟練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而且能及時進行新知識的鞏固和練習。
綜上所述,分層作業的設計可以為學生創造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有助于后進生提升自信,打好基礎。教師應把握好學生作業的數量和難度,為學生減負的同時也能讓學生擁有一個快樂學習的旅程,讓學生挑戰自我、超越自我,進而不斷提升其數學學科素養。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學會“十四五”教育科研規劃課題“單元整體教學下的小學數學課后分層作業設計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編號:A-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