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高新區(新吳區)全力推進江蘇省智慧教育樣板區培育區域建設,堅持以新吳區教育大數據中心為基礎,以“教育數據大腦”建設為發力方向,通過構建“1+5+N”(一個大數據中心,統籌推進教育治理、教師發展、學生成長、智慧教學、社會服務五大核心方向,打造N個數字應用)數字治理服務體系,持續深入探索實施智慧教育治理轉型,為師生、家長和社會學習者提供“一站式”服務。
一、數據為基,優化新吳數字治理服務
筑基“數據大腦”,驅動智慧決策 重新構建無錫新吳區智慧教育管理和服務平臺,完成全區師生基礎數據的錄入,升級單點登錄系統,實現統一身份認證以及市、區兩級應用系統的數據對接。初步完成新吳“教育數據大腦”的整體運行框架。
精進培育機制,激發內在潛能 通過教師發展評價系統、線上聽評課系統,對教師的師德師風、論文撰寫、指導學生等數據實行伴隨式采集和科學分析,優化教師電子檔案管理,驅動教師全員進步、全程進階、全面發展。以新教師“3+2”特培計劃促進教師隊伍快速成長與專業精進,僅2023年就考核新教師3729人次,生成考核記錄42278條。有20名新教師在省、市優質課評比、基本功大賽中獲得一等獎,128名新教師被破格評選為市、區教學新秀。
全景評價體系,繪就個性藍圖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圍繞學生成長、學業水平、行為習慣、社會實踐、閱讀能力等方面進行數據采集,累計生成學生素質評價報告228833份。現對該系統進行升級優化,強化學生素質的全過程評價,結合“行走課堂”社會實踐平臺、勞動教育平臺等,對學生實行過程性、多維度綜合評價,為學生繪制更為精準的個性畫像,量身定制成長路徑。
融合創新教研,賦能教學改革 借助大數據中心舉辦全覆蓋、全學科、全學段“優質教育共同體學術月”“學科育人全域展評”等活動,實現教師一點上課、同行多點聽課、專家跨域評課的智慧教研新模式。全年參與聽課、評課教師達4萬余人次,在區內外掀起課堂教學改革新高潮。在2023年基礎教育精品課評選中共推送27節優質精品課,其中12節課獲市級以上獎項。2023年江蘇省教育信息化主題征文活動中,新吳區有36人獲獎。
智慧平臺賦能,增進民生福祉 通過“錫學通”陽光招生平臺和新吳區中小學轉學平臺設立家長反饋渠道,優化招生服務流程,2023年招生期間累計接待7000余人次,完成審批9799人次,切實增強家長滿意度和獲得感。開發建設新吳校園運動平臺,利用校園體育設施資源,在節假日根據實際需要開放田徑場、乒乓球館、羽毛球館、籃球館等場所,切實解決人民群眾的健身需求。
二、展望深化,推動新吳模式創新升級
強化基礎建設,提升軟硬件實力 以區域形式整體推進IPv6規模部署,持續強化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確保教育數據傳輸的高速與安全。擬投資2000萬元,推進智慧校園技防二期項目建設,完備校園智慧技防,切實維護好學生在校安全。建設集線上資源、專家指導、互動交流、效果跟蹤等功能于一體的“至德良師”平臺,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建立教師培訓模式新樣態,實現教師培訓的智能化、精準化,賦能教師終身學習。計劃建設12間人工智能未來教室,引進各類人工智能手段輔助教育教學,為學生開啟通往未來科技的大門。
深度挖掘數據,精準數字畫像 拓寬數據采集范圍,借助無錫市新吳區區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的區域數據底座功能,加強跨部門、跨系統的數據流通,強化對教師專業知識、教學能力、專業素養、教學研修、職業發展等多方面的分析,追蹤學生興趣、特長、習慣等信息的變化,精準勾勒師生個性化發展軌跡。依托豐富的數據資源,細致描繪師生特征,推動個性化教學與成長規劃,確保每一步教育干預都精準有力。
強化數智素養,培育時代新人 遴選優秀教師,通過專項培訓、研修項目等方式提升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設計、實施與評估的能力,培養掌握人工智能教學技術的先行者,引領教育方法革新,切實提升區域教師數字素養。建設勞動教育平臺、體質健康監測平臺,完善心理健康監測平臺,多維度健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式,多維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綜合型人才。推出至德·三源云學院,強化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協同發展,提升家長科學育兒能力,共創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家庭教育環境。
面向未來,新吳教育將以前瞻視野與扎實的步伐,緊握教育數字化的時代脈搏,系統謀劃、整體推進,強化區域“數據大腦”建設,以“數據驅動,智慧賦能”為核心,走出一條具有新吳特色的教育創新發展之路,為培養未來社會所需的創新人才、助力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