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教育強國建設,需要一支富有教育家精神的卓越工匠之師的支撐。職業院校教師教育家精神的培塑,一方面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社會各界以及學校的制度引領、條件支持、督促檢查,另一方面也離不開教師自身的內驅動力與自覺自為。依據情感與態度養成規律,職業院校教師可以從以下四方面涵養教育家精神。
一是堅定理想信念,激發教育家精神之源。教育家精神的生成離不開對教育事業的深厚情感和堅定信念,這種信念往往源于個體對教育價值的深刻理解和認同。職業院校教師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進對黨的創新理論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的基礎上,要通過專業閱讀、實踐體悟、專家引領,端正教師職業觀、職業教育觀,充分認識教師職業在延展自我生命長度、拓展生命寬度、提升生命高度方面的深遠意義,全面領悟職業教育在滿足學生多元化發展、促進人力資源強國建設方面的重要價值,時刻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神圣使命,以良好的職業認同感、強烈的職業榮譽感與自豪感,激發教育家精神涵養的始動力量。
二是潛心學習研究,厚植教育家精神之基。教育專業素養既是教育家精神的有機組成部分,亦是其落地生根的外在表征。職業院校教師要通過閱讀理論經典、密切師生溝通、參與集體討論、加入“教育論壇”、深入企業實踐等方式了解人工智能時代職場新需求,關注“Z世代”學生新特點,把握國內外職業教育改革新趨勢,習得數字賦能新技術。同時遵循個體身心發展與職業素養習得規律,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實踐與行動研究,探索個性化教學模式,積累教育教學實踐智慧,形成自身教學主張,打造自身教學風格與特色,以良好的教學業績、教育成就,提升自身教學效能感,加速教育家精神內化進程,拓展教育家精神表達渠道,夯實教育家精神養成根基。
三是加強師德修養,滋養教育家精神之魂。師德是教師工作的精髓,是教師素養的靈魂。職業院校教師要善于借助對話大師、觀摩先進、進修培訓等方式,學習師德榜樣,接受情感熏陶。要依托內省與慎獨,注重進行思想約束,自覺強化角色意識,模范遵守職業行為準則與社會公德。要弘揚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無私奉獻的從業品質,通過立己達人、修齊治平,做好學生從業楷模,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感染學生。要適應“從學校到工作”向“從學校到生涯”職業教育理念的轉變,全面關愛學生的職業發展、學業進步、品德養成,全過程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為學生終身發展負責。憑借崇高的師德風范、真摯的愛生情懷,滋養教育家精神之魂。
四是堅持自我超越,豐富教育家精神之養。個體品德的養成具有長期性與漸進性,教育家精神的涵養同樣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職業院校教師要立足產業、行業、技術發展前沿,兼顧社會與個人需求,確立自身職業生涯規劃,明晰規劃實現路徑,養成學習習慣,更新與優化自身智能結構。要踐行開門辦學、開放辦學理念,推崇“教隨產出,校企同行”服務方式,在文明互鑒、命運與共中開拓全球視野,培養開放胸懷,強化公共擔當意識。依托不懈進取、不斷超越,永葆對職業教育事業的持續熱情和執著追求,為涵養教育家精神注入源源不斷的營養。
(作者系南通大學職業教育與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