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深入推進“三融”戰略加快建設教育強國

2024-12-31 00:00:00蘇剛剛?馮用軍
職業技術教育 2024年33期
關鍵詞:產教融合

摘 要 2024年7月5日至7日,由石河子大學和全國高校信息資料研究會職業高等學校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的“‘三融’戰略與教育強國建設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全國高校信息資料研究會職業高等學校專業委員會第三屆年會”召開。與會專家圍繞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高等教育龍頭作用、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西部教育高質量發展、課程思政與人才培養等主題建言獻策,一致認為踐行“三融”戰略與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是新時代黨和國家賦予的歷史使命。為此,必須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健全職業教育制度供給,完善職普融通、產教融合形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服務教育強國建設,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教育、科技、人才支撐。

關鍵詞 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教育強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中圖分類號 G71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24)33-0056-06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戰略(簡稱“三融”戰略)[1],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是以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通過“三融”戰略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是培養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產業工人等最高效、最基礎的途徑,是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必然要求。

為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化改革,探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背景下深化“三融”戰略的現實路徑。2024年7月5日至7日,石河子大學和全國高校信息資料研究會職業高等學校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的“‘三融’戰略與教育強國建設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全國高校信息資料研究會職業高等學校專業委員會第三屆年會”在新疆石河子大學召開,來自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云南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蘇丹科技大學、俄羅斯阿爾泰國立大學等機構和高校的專家學者150余人參會。與會專家聚焦“‘三融’戰略與教育強國建設”主題,圍繞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高等教育龍頭作用、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西部教育高質量發展、課程思政與人才培養、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路徑等核心議題展開研討。會議代表一致認為,踐行“三融”戰略與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是新時代黨和國家賦予的歷史使命,為此必須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健全職業教育制度供給,完善職普融通、產教融合形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才能更好地服務教育強國建設,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教育、科技、人才支撐。

一、推進“三融”戰略加快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

深入探討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融合發展,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等對于服務教育改革發展實踐、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決策參考價值。石河子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李兆敏在致辭中指出,作為一所長期扎根邊疆辦教育的兵團高校,石河子大學始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疆和兵團工作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兵團第八次黨代會和第八屆兵團黨委歷次全會工作要求,在實現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統籌推進中,充分探討中國式教育現代化背景下深化“三融”戰略的改革路徑,高度聚焦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目標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積極行動,擔當作為,為“教育戍邊、科技興邊、人才強邊、文化固邊”貢獻出國門大學的智慧和力量。

中國教科院研究員馬陸亭認為,“三融”是指向現實問題的創新,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際戰略競爭加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持續推進,面對重大時代變遷,要堅持創新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三融”戰略的提出正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性結果,從創新到產品的實現過程需要產教融合、解決問題的創新遵循社會需求的邏輯,需要綜合性和多學科的科教融匯、學校教育從家庭人到社會人的拓展,形成家庭—學校—社會格局,需要職普融通。“三融”戰略的推進亟須學術評價的轉換,從而促進大學教育與科技創新同步推進,增強創新活力,通過高等教育整體性變革,率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洪成文認為,“三融”教育的提出主要是指四個主體,即政府、普通高校、職業高校以及行業和企業之間新型關系的重塑,目前四大主體關系存在失衡問題,因此要樹立新理念新策略,協調不同關系主體,實現“三融”教育大發展。

石河子大學教授蔡文伯提出,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發展視域下,高等教育、人力資本與科技創新的耦合協調發展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他在對三系統耦合機理進行探討的基礎上,通過對2010-2021年省級面板數據的統計分析,得出我國高等教育、人力資本與科技創新發展水平呈增長趨勢,整體水平較低,高等教育發展最快,但在三系統中處于較為落后的狀態;全國三系統耦合協調度有所提升,截至2021年達到勉強協調狀態,整體水平依舊偏低;各省份耦合協調度差異較大且持續存在,整體上呈現“東部gt;中部gt;東北gt;西部”的空間特征與梯度格局;2022-2026年耦合協調度有所增長,大致延續了2010-2021年的變化趨勢,短期內難以實現跨越式發展,且地區差異依然存在。為此,我國需要發揮高等教育核心樞紐的支撐作用,依托新質人才培養促進“三位一體”融合發展;政府要在宏觀戰略上統籌“三大戰略”,形成“三位一體”螺旋發展合力;各地區要明確內外差異與發展重點,因地制宜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既是我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題,也是基于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戰略抉擇。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胡詠梅認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滿足高質量發展所需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有力支撐。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需要以人才培養模式和機制改革為核心任務。一方面,人才培養應把握哪些核心要素、滿足什么需求是區域職業教育發展和職業院校實踐探索和模式創新的前提;另一方面,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需要以充足、完善的資源投入為保障。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需密切聯系市場需求與產業結構調整,我國各省區的職業院校在辦學模式、教育模式以及教學模式等方面也積極進行了實踐探索。職業教育的投入包括人力、物力、財力資源,而其產出主要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學校聲譽。從職業教育投入產出來看,我國四大地區存在明顯差異,東部地區投入、產出均表現出優勢,中西部及東北地區相對薄弱。因此,職業教育投入政策應當向欠發達地區傾斜,健全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的財政保障機制,加大職業教育經費投入,堅持深化產教融合,鼓勵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辦學,完善“職教高考”制度,推動中職、高職、職業本科一體化辦學、銜接式培養,并且要適應區域產業需求,動態調整專業設置,優化專業群建設。

現代產業學院是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重要形式,也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海門新職業教育研究所教授崔志鈺認為,職業院校產業學院包含職業院校、企業等多元主體,是多元主體自主合作共建的組織機構,各主體間形成了利益共同體,都能從產業學院建設中獲益。政策補償機制作為對主體投入的一種彌補,對保障職業院校產業學院持續健康發展起著重要支撐作用。當前,職業院校產業學院政策應高度重視對合作企業的利益補償,適當兼顧對其他主體的政策補償,并且政策補償應趨向多樣且具體。但在實踐中,職業院校產業學院政策補償存在共性補償機制不完整的問題,表現為政策補償主體不全、補償標準不清、組合補償權重不明,同時也存在專項補償政策供給不足,即補償對象缺失、補償性質偏差、同一補償標準影響產業學院的品質提升等問題。因此,需要擴大共性政策補償的覆蓋面,明確政策補償的原則和標準,豐富政策補償的形式和內容,進一步加強職業院校產業學院專項補償政策供給,健全針對產業學院建設績效的綜合補償措施,突出職業院校產業學院專項補償政策的引領和示范。

加強職業教育中外比較研究為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經驗借鑒。石河子大學外籍教師、蘇丹科技大學副教授Abdalla Noureldin Osman通過比較分析中國錫林郭勒職業學院與蘇丹科技大學(技術學院)職業教育的實施情況,認為中國職業教育的理念比較先進,注重產教融合、工學結合,發揮學校和企業兩種環境的育人主體作用,初步完成人才培養標準和崗位職業標準,但大多數學生畢業后學歷提升水平的渠道還不夠通暢;蘇丹職業教育升學體系比較完整、系統,包括三年文憑、學士學位或研究生教育,學生能否成功獲得證書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完成規定的課程并通過期末考試,公司的實習報告對于評估學生的水平也很重要。他建議,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加強中國和蘇丹職業教育模式的交流與合作,引進中國學校和企業的“雙元育人”模式,推動中國與蘇丹在辦學方面的合作。

“普職分流”一直是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話題。全國高校信息資料研究會職業高等學校專業委員會理事長、陜西師范大學教授陳鵬指出,伴隨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到普及化的發展進程,家長對子女升學的焦點延伸至高中階段,職普分流所引發的公眾對分流結果是否公平正義的緊張與擔憂有進一步加劇的趨勢。“異地中考”作為一個典型事件,由于存在尖銳的學位競爭,進而引發社會焦慮,也反映出職業教育的社會流動阻滯,即職業教育縱向流動不暢、技術技能人才上升通道不確定、人才市場學歷化傾向嚴重等。因此,需要完善職業教育社會流動的制度供給,堅持中等職業教育基礎性定位,突破制約職業教育流動的瓶頸,大力推動職業本科教育發展,促進技術技能人才的有序流動,探索建立國家資格框架制度,完善技術技能人才的政策支持,增強技術技能人才發展驅動力。

二、打造高等教育“龍頭”帶動教育強國建設

教育強國的概念辨析及其建設路徑是學者關注的焦點。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張應強認為,當前對教育強國的研究出現了就教育論教育強國,將教育強國與教育現代化,與教育高質量發展等同起來的傾向。他指出,“教育強國”是近代以來中國人自己提出的概念和話語,經歷了從“教育救國”到“科教興國”,再到“教育強國”的依次演進和迭代,“教育強國”不只是從教育功能層面對教育與國家關系的表達,而是在統籌把握“兩個大局”基礎上,我國應對大國競爭焦點轉變所作出的戰略規劃和選擇,蘊含著大國博弈的概念,指在大國競爭中具有教育競爭力優勢的國家。“教育強國”是“現代化強國”的下位概念,教育強國戰略是強國戰略的“戰略先導”,教育強國的核心是高等教育強國[2]。因此,要著力打造高等教育“龍頭”帶動教育強國建設,以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為重中之重打造高等教育龍頭,走出一條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新路;以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轉型發展打造高等教育龍頭,引入創業型大學理念推動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轉型升級;以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打造高等教育龍頭,著力建設拔尖創新人才成長的社會支持系統和有利于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和成長的社會生態系統。

云南大學教授董云川認為,教育興盛是國運發達的發動機,教育聯動人才、思想、科技、文化、經濟、政治,教育強則國家強。教育強國作為主觀意愿具有夢想引領、目標導向、戰略支持以及職能發揮等功能,但作為客觀狀態,其發展水平仍有差距。他認為,教育不是競技活動,要不爭而善勝,倡導靜待花開的教育、潤物無聲的教育。教育本是一個有機的自組織系統,需要回歸常識——教育本來很簡單,回歸本源——孕育多彩的生命,回歸理性——順應規律,無為而治。

2024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的頒布為我國學位工作創新發展提供法律支撐,對推動學位制度的法治化規范化、促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李鋒亮認為,此次《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增強了審批體系的靈活性,擴大學位授予單位自主權鼓勵不同學位類型的分類發展,為新事物留出了空間,賦予利益相關者權利,給予學位申請人更多的權利,同時強調學位授予單位質量保證主體責任。針對推進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提高研究生自主培養質量,他提出要遵循研究生教育規律,特別是遵循研究生教育的育人規律,必須立足中國大地,思考在中國環境中如何自主培養高素質人才,如何做到遵循中國作為有悠久歷史的世界大國的研究生教育基本規律。

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云南農業大學教授唐瀅認為“課程思政”意味著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從思政課延伸擴展為全部課程,是落實“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的關鍵因素,更是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體現。課程思政是一種隱性思政教育方法,是思政教育在專業領域的具體化實踐,要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把實現民族復興的理想和責任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之中。另外,她還介紹了云南農業大學課程思政的實踐探索,即構建了“大思政”工作體系推動思政教育高質量發展,培養全面發展的知農愛農新型人才;建設“大課堂”、思政小課堂、社會大課堂,搭建“大平臺”;網絡思政、團學思政,建好“大師資”,教師、管理、服務三支隊伍。

西部高等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西部高等教育的全面振興,就無法實現教育強國建設目標。陜西師范大學教授祁占勇認為,科教融匯新理念為新時代西部高等教育結構優化與布局調整提供了戰略指引。西部高等教育是區域化推進科教融匯的主力軍,西部高等教育結構優化須以科教融匯為新方向,同時科教融匯對西部高等教育結構優化提出新要求。當前,西部高等教育結構存在人才培養層次結構重心偏低,高端科技人才缺口大;高校學科專業結構適應性差,科技驅動能力有限;形式結構內部要素協同性弱,科研合作機制缺位;學術性研究型高校的輻射范圍相對有限,地方院校之間協同不夠;同質化辦學傾向日益加劇以及優質教育資源布局結構失衡,科技創新活力不足等現實困境。由此,需要深化科教協同育人理念,逐步上移層次結構重心;立足科技產業發展需要,動態調整學科專業結構;推動西部高校集群發展,促進形式結構協同聯動;加強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完善科研設施布局結構。

三、以深化教育評價改革支撐教育強國建設

教育評價改革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重點和難點。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來,高等教育評價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繼續探索、推進改革。陜西師范大學教授、石河子大學師范學院副院長馮用軍提出教育強國建設背景下如何評價“雙一流”大學杰出人才培養質量的議題。他從“錢學森之問”引入,即“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認為我國古代、近代以及現代大學實則培養出了一大批杰出人才。當前建設教育強國,高等教育是龍頭,加快培養杰出人才,“雙一流”大學是國家隊、排頭兵、主力軍。但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家大學評價組織評價大學的杰出人才培養質量,QS、THEs、ARWU等世界大學排名體系存在先天致命性缺陷,無法評價中國“雙一流”大學的“中國特色”“中國貢獻”“中國聲音”[3]。由此,他提出構建中國大學杰出人才培養指標體系,要重點考察培養入口質量、培養過程質量以及培養出口質量三項指標,突出表現為拔尖學生、教師及校友的質量,并且發布了2024年中國大學杰出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研究報告。

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也是影響高等教育質量評價的一項重要因素。西安交通大學、中國西部高等教育評估中心教授陸根書認為,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普及化發展,勞動力市場中不同層次高校畢業生就業存在不平等問題,不同層次高校畢業生收入差異較大。高校畢業生教育、技能錯配發生率存在差異,導致大學畢業生遭受不同的收入懲罰,發生教育過度時,非“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收入懲罰高于“雙一流”建設高校,兩類高校之間的收入差距增大;發生技能過度時,“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收入獎勵高于非“雙一流”建設高校,兩類高校之間的收入差距增大。他建議,提高非“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教學質量,加強對非“雙一流”大學畢業生核心與高階認知技能、非認知技能的培養;勞動力市場招聘時應從證書導向轉為技能導向,向雇主提供更多反映畢業生能力水平的信息,削弱高校層次的信號作用;政府進一步完善平等就業相關法律法規,督促用人單位建立公正、透明的招聘流程,弱化家庭經濟社會背景的作用。

推動高校分類特色發展,建立分類評價機制,是應對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走向普及教育的必然要求。截至目前,我國擁有全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各類高校3117所[4],如何通過高校分類評價,“引導不同類型高校科學定位,辦出特色和水平”是促進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舉措。天津市教科院副研究員張偉基于上海、江蘇等省市的比較分析提出了加快探索省域高校分類評價的實踐基礎與可行路徑議題。他認為,上海等省市高校分類評價考核的經驗突出表現在加強頂層設計、精研考核指標、注重分類考核、建立教育大數據平臺、創新考核計分辦法、強化考核結果運用等方面。當前高校分類評價考核應明確思路目標,合理劃分高校類型,找尋關鍵考查點,要統籌考慮高校、教師和學生三個層面的指標體系構建,進一步強化評價結果的使用,精心組織實施。

浙江大學教授劉正偉從中外教育比較研究的視角,闡述了21世紀以來丹麥教育評價改革的理念、政策及實施路徑。他指出,實現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是丹麥政府進入21世紀以后提出的戰略目標。教育國際化、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以及提升教育的系統性和專業性成為21世紀以來丹麥教育評價改革的背景。在回溯丹麥基礎教育評價改革歷程的基礎上,他著重探討了2004年丹麥正式開始的以建構為標志的第四次七分制評價的改革舉措,即七分制評價改革的目標是制定一個重要而強大的全球性評估框架體系,創建以“建構為標志”的評價文化,從而塑造更具競爭力的基礎教育發展體系。七分制改革使學生成績分布基本遵循預期目標、以評促學與以評促教的作用效果顯現、統一的測試框架和多樣性的評估工具支持評價結果的可靠性、等級成績轉換促進了國際教育雙向流動,但是,也存在評分標準透明度有待提高、缺陷評價的適當性、國際適用性等問題。2021年10月29日,丹麥政府發布《關于中小學未來測試及評估體系改革的協定》,這是繼七分制改革后的深化與推進,它更聚焦于未來丹麥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造性人才的培養。

四、推進“三融”戰略助力教育強國建設任重道遠

本次國際會議在大會報告外還分設教育強國建設(基礎教育)論壇、高等教育論壇、職業技術教育論壇、終身教育(學習)論壇、天山論壇、主編論壇六個不同專題的圓桌論壇,60余位參會嘉賓代表在六個圓桌論壇上分別以教育強國建設(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終身教育(學習)、新疆高等教育發展戰略、一流教育期刊與教育強國建設為主題進行了專題講座及對話研討。在蔡文伯教授主持下,馬陸亭、劉正偉、董云川、洪成文、陸根書、陳鵬、祁占勇在新疆首屆高等教育發展戰略峰會上,聚焦新疆教育改革發展的歷史、現狀、瓶頸、制約因素、時代機遇、對口支援政策等核心議題暢所欲言,為新疆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在王東副主編主持下,《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中國社會科學網主任畢雁、《高校教育管理》常務副主編馬雙雙、《教育經濟評論》副主編胡詠梅、《職業技術教育》副總編張祺午、《現代教育管理》副主編李作章、《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副編審張婭、《兵團教育學院學報》主編蔡文伯、《中國教育學理論與實踐》主編馮用軍在一流教育期刊與教育強國建設峰會上,聚焦什么是一流教育期刊、為什么要建設一流教育期刊、怎樣建設一流教育期刊、一流教育期刊如何服務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等話題展開對話,大家一致認為一流教育期刊是教育強國的應有之義,質量、特色是一流期刊的生命線,一流作者成就一流期刊,一流期刊產生一流學術影響,作者、編者、讀者共同助力教育強國建設。為擴大學術會議影響、獎勵青年教育研究人才,本次國際會議組委會專門組織了學術委員會,采用匿名評審方式從100多篇參會論文中評選出23篇優秀論文,其中一等獎5篇、二等獎8篇、三等獎10篇,邀請特邀嘉賓為獲獎代表頒獎。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2024年7月,中共中央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5]。本次國際會議的召開凝聚了新時代各方加快推進我國職普融通、產教融合[6]、科教融匯戰略的共識,拓展了高校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優秀人才、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和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的思路,為實現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加快建設教育強國[7]、推動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貢獻智慧。

參 考 文 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22(30):4-27.

[2]張應強.關于教育強國時代內涵的思考[J].江蘇高教,2024(7):1-8.

[3]馮用軍,趙雪,朱立明.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成效評價體系理論建構與實踐驗證[J].江蘇高教,2019(1):20-26.

[4]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介紹2023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基本情況職業教育經濟服務能力受關注[J].教育科學論壇,2024(15):3-4.

[5]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二〇二四年七月十八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N].人民日報,2024-07-22(1).

[6]張祺午.深化產教融合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保障[J].職業技術教育,2024(24):1.

[7]馮用軍,趙丹,高楊杰,等.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筆談)[J].現代教育管理,2023(10):24-45.

Further Promote the Strategy of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and General Education, Industry and Education, Science and Education”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Powerful Education Country

——Overview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Three Integration’ Strateg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Powerful Education Country”

Su Ganggang, Feng Yongjun

Abstract"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Three Integration’ Strateg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Powerful Education Country” and the third annual meeting of the Professional Committee of Vocational Colleges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and material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jointly hosted by Shihezi University and the professional committee of Vocational Colleges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and material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re held in Shihezi from July 5 to 7, 2024. The experts present at the meeting expressed their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the leading role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alents,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western educati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alent training, and agreed that it is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in the new era to implement the “three integration” strategy and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a powerful nation of education. Therefore, we must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mprove the suppl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mprove the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nd provide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so as to better serve the construction of a powerful education countryand provide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alents support for Chinese modernization.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and gener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a powerful education country;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uthor" Su Gangga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832003); Feng Yongjun, professor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作者簡介

蘇剛剛(1986- ),男,石河子大學師范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政策與管理(石河子,832003);馮用軍(1980- ),男,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一帶一路”教育高等研究院、教師發展學院教授,石河子大學師范學院副院長(援疆),博士,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教育政策與評價

基金項目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國家一般課題“新中國高等教育援疆政策的變遷邏輯與內生轉型研究”(BIA230212),主持人:蘇剛剛

猜你喜歡
產教融合
基于“產教融合”的“四合一”實訓模式研究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路徑的認知與啟示
藝術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00:09:03
“產教融合”視角下我國養老產業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對接研究
“產教融合,三進三出”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與實踐
教學做一體化改革與產教融合
科教導刊(2016年28期)2016-12-12 05:47:38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產教融合之路
中國市場(2016年40期)2016-11-28 04:42:01
淺談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高專金融專業人才的培養
“346”產教深度融合中地方政府與行業企業的作用與做法
淺議物流管理專業的產教融合
東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09:47:23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雙師型”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科教導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8:06: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窝窝国产精品午夜看片| 中文无码日韩精品| 国产乱人免费视频| 成人韩免费网站|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91蝌蚪视频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青草线综合超碰| 日本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一道AV无码午夜福利|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欧美另类一区| 日本妇乱子伦视频| 高清色本在线www|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久久一色本道亚洲| 任我操在线视频| 国产第一福利影院|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国产又黄又硬又粗| 亚洲日本韩在线观看| 国产三级成人|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波多野结衣久久高清免费| 97se亚洲综合在线|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区国产精品搜索视频| 日本成人一区| 中文字幕66页| 欧美日本在线| 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亚洲视屏在线观看| 久久一本精品久久久ー99| 欧美日韩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久久精品只有这里有| 91精品综合|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视频一| 成人毛片在线播放| 日韩中文无码av超清| 久久成人18免费|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视频播| 亚洲第一色网站| 国产在线观看人成激情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视频观看| 国产理论精品| 亚洲 日韩 激情 无码 中出| 久久成人免费| 亚洲日韩AV无码精品| 国内精自线i品一区202| AⅤ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 九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论坛| 欧洲免费精品视频在线| 日韩资源站|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AⅤ| 在线亚洲小视频| 国产免费黄| 黄色网站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五月激情网| 色综合天天操| 2021国产乱人伦在线播放| 亚洲电影天堂在线国语对白|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午夜福利网址|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丰满人妻被猛烈进入无码|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主播第一区| 成人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婷婷激情亚洲| 亚洲高清资源| 国产免费福利网站| 国产网站在线看| aⅴ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网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拍拍拍|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综合网|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