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選題是檔案編研的開始,直接關系到檔案編研的質量和水平。本文立足于中學檔案編研現實,從選題內涵、取向、路徑深入分析了網絡語境下中學檔案編研選題的特點,并從政治性與現實性、客觀性與戰略性、學術性與創造性、典型性與新穎性以及系統性與時效性等五個方面,提出網絡語境下中學檔案編研選題應堅持的原則。最后,根據網絡語境下中學檔案編研選題特點及原則要求,進一步提出中學檔案編研選題路徑,為做好新時代網絡語境下中學檔案編研選題提供有益指導,有利于提升中學檔案編研能力和水平,助力中學教育教學改革,推動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檔案編研;選題;網絡語境;中學
概述
檔案編研是指根據檔案館(室)藏檔案和社會需要,在研究檔案內容基礎上,編寫參考資料、匯編檔案文件、參與編史修志、撰寫論文專著等。檔案編研主要包括抄纂(如資料匯編、文件匯編等)、編述(如大事記、全總指南、組織沿革等)、著作(如年鑒、圖集、手冊)。開展檔案編研工作,有利于借鑒歷史經驗、總結現實經驗,開展宣傳思想教育等“存史”“資政”“育人”功能。在新時代,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檔案編研中的應用,深刻地影響著檔案編研的方式、表現形式及利用,也使檔案編研選題更靈活、信息采集更方便、工作成效更顯著。濟寧市育才中學興建于1995年,是山東省首批高中教學示范學校,在校師生4000余人。近年來,濟寧市育才中學以“辦令全社會尊重的學?!睘榭傮w愿景,堅守“普育英才”的核心育人理念,秉持“養浩然正氣 成經緯之才”的校訓,成為濟寧市窗口學校。濟寧市育才中學十分重視中學檔案工作,把中學檔案管理納入日常教育教學管理,還將中學檔案編研作為檔案管理重要內容之一,以高質效檔案管理助力教學提質增效。
1 網絡語境下中學檔案編研選題特點
選題是檔案編研的第一環,也是最重要的一環[1]。網絡信息環境下的檔案編研工作使得編研者的思路選題取向有所改變[2]。中學檔案編研者可以借助更廣泛的渠道了解檔案需求,增強選題互動性,提升檔案編研選題的科學性。
1.1 資源共享豐富編研選題內涵
在傳統語境下,中學檔案編研選題往往局限于中學館藏檔案資源,可供選題的數量少、范圍窄。在網絡語境下,中學檔案編研選題可利用群體及信息價值可塑性進一步拓寬選題的外延,使檔案編研者編研選題及編研思維不再受館藏檔案資源限制。建立中學檔案數字檔案館,開通中學局域網、互聯網,將館藏中學檔案錄入數字檔案館,通過互聯網實現中學檔案資源互聯互通、共建共享。根據中學教育、教學、校園文化建設等客觀需要,解放檔案編研者的傳統思想束縛,豐富中學檔案編研選題內涵。
1.2 社會需求改變編研選題取向
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已成為檔案編研選題工作的重要原則及特點[3]。具體來說,就是要從中學教育發展以及檔案事業實際需要出發,從中學檔案館(室)具體情況出發,積極探究符合社會需求、教育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編研選題。根據中學青年人才引進需要,匯編“XX中學優秀青年人才引進文件匯編”;XXX中學教學管理制度匯編。這些編研選題都是圍繞各個時期中學教育教學及日常管理的實際需要,具有很強的現實性。總之,在網絡語境下,編研者與檔案利用者之間可以廣泛運用某信、電子郵箱、某Q等通訊工具與交流渠道,了解檔案利用者對檔案信息的需求,為檔案編研者更為準確地了解檔案編研需求提供指導,使檔案編研選題體現時代性與行業性,始終關注社會熱點,有利于檔案編研成果的傳播推廣和實際應用。
1.3 雙向傳播擴大編研選題路徑
在網絡語境下,隨著移動通訊、互聯互通技術的廣泛應用,檔案編研與檔案利用者之間建立起有效的雙向互動模式,使檔案編研者與檔案利用者之間交流更為及時、順暢。尤其是及時通信技術的應用,使雙方信息傳播交互性與及時性更強,打破傳統檔案編研單向傳播的弊端,破除檔案編研時間、空間與地域的束縛,為雙方交流提供良好平臺。網絡語境下的檔案編研雙向傳播模式開啟檔案編研者與檔案利用者之間的溝通之門,有效解決傳統檔案編研面臨的信息不對稱、編研與利用雙方交流不暢等問題,進一步擴大檔案編研選題的路徑。
2 網絡語境下中學檔案編研選題原則
2.1 堅持政治性與現實性
在網絡語境下,中學檔案編研選題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要把黨對教育事業的重要指示、方針和要求落實到中學檔案編研選題環節之中。中學檔案編研選題要體現“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宗旨,與時俱進,積極為中學教育事業發展服務。按照《山東省“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中提出的“高中階段教育實現特色、多樣發展”目標,緊緊圍繞“持續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水平化”的目標任務,扎實開展中學檔案編研選題。要使選擇的檔案編研選題與黨的中心工作、與新時代教育事業發展實際相關聯,確保做出的選題能夠有效服務于黨的教育事業發展大局。此外,中學檔案編研選題還要堅持現實性。即中學檔案編研選題要緊密結合中學實際,要立足中學館藏檔案資源,確定能夠反映中學自身特色、服務于中學教育教學的檔案編研選題。圍繞中學骨干教師、優勢學科檔案資源的搜集與匯總,有針對性地確定編研優秀教師教學成果匯編選題,服務中學教育教學發展實際。圍繞“辦令全社會尊重的學?!边@一總體愿景,“普育英才”核心育人理念,將體現“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管理檔案資料進行科學選題,做好檔案編研各項匯編準備工作,滿足中學教育教學管理的現實需要。
2.2 符合客觀性與戰略性
所謂客觀性,就是指檔案編研選題要符合檔案編研的客觀實際需要,受客觀現實制約和界定,不能脫離客觀實際、好高騖遠地任意選題。首先,檔案編研選題要體現社會及教育事業發展的現實狀況,要立足中學檔案館館藏的檔案資源、檔案編研隊伍的能力和水平以及中學教育事業發展的客觀規律和特點。其次,檔案編研選題要中學檔案館館藏資源的基礎之上,建立在對現有檔案資料全面分析,根據館藏檔案資源反映中學檔案管理的客觀需要程度、提供新信息量的程度、檔案資源的完整程度。再次,檔案編研力量配備。即中學檔案編研隊伍的數量、年齡、知識結構、工作年限、編研經驗等,要基于編研力量這一客觀性,做好相應的選題工作。從次,檔案編研選題還要突出戰略性。所謂戰略性,就是要求檔案編研者選題時要有全局觀,目光要看得遠,要根據中學教育事業發展的規律性特征,通過編研前瞻性選題,為今后一個時期中學教育教學及學校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和決策參考服務。如根據館藏的中學制度檔案資料確定相應的選題,為學校日常管理提供有效服務。
2.3 注重學術性與創新性
學術性是一種思維方式和態度,是對于知識和學術領域問題的理性思考和分析。網絡語境下中學檔案編研選題既要堅持實事求是,也要充分考慮網絡語境這一背景,還要充分考量檔案編研選題的特點和規律,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把握網絡語境的現實特點,要留心檔案編研及中學教育發展趨勢,尤其是要關心自己選定的編研題目對當前和今后的學術研究有哪些影像,能否填補學術空白,能否為廣大學者所利用[4]。在此基礎上,還要充分考慮網絡語境下中學檔案編研創新性。即中學檔案編研選題的內容、方法、角度、思路都要有一定的創新性,要勇于探索、積極開拓,在既有中學檔案編研選題的基礎上,把握網絡語境這一最大現實背景,確定具有一定創新性的選題,要敢于嘗試前人沒有開展過的選題。
2.4 具有典型性與新穎性
典型性就是依托個性、代表性反映共性的程度。具體來說,就是要求中學檔案編研選題能夠真實、客觀地反映網絡語境下檔案編研的本質及共性,尤其是要能夠與中學在某一特定歷史階段的中心工作、重點任務密切相關。在開展檔案編研前,要圍繞中學在階段性的目標任務或特定問題,做好選題,并在確定選題基礎上,積極搜集能夠反映這一選題的本質材料,用以支撐。為貫徹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需要將新時代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保護史料檔案進行整理匯編,圍繞收集的相關檔案資料,把中學在網絡語境下保護未成年人的特色做法作為選題的重點和方向,確保選題具有典型性。選題的新穎性并非以中學檔案形成的時間來判斷,而是以選題所涉檔案內容為人所了解或熟悉的程度作為判斷依據。網絡語境下中學檔案編研選題為新穎性提供了廣闊空間,借助數字檔案強大的檢索功能,為新穎選題提供技術支撐。通過具有新穎性的選題為中學檔案編研產生新觀點、新亮點打下扎實基礎。
2.5 體現系統性與時效性
網絡語境下中學檔案編研工作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選題作為這些系統工程的首個子系統,應把選題納入中學檔案編研整體工作中考慮。所謂“編”就是對現有的中學館藏檔案文獻進行整理加工與匯集;所謂“研”則是指對中學檔案內容進行研究和考證。而“編研”則是“編”與“研”的有機統一,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既要做好“編”的選題工作,也要圍繞選題進一步拓寬“研”的深度。此外,還要把握時效性。網絡語境下中學檔案編研選題要能夠反映特定歷史時期的檔案編研特點,區塊鏈、數字檔案館、電子學籍等都是體現這種歷史發展的特征性事物。因此,要堅持系統性與時效性相統一。
3 網絡語境下中學檔案編研選題路徑
選題對于編研成果具有重要且全局性影響[5]。新時代,要始終把握網絡語境這一背景,結合中學檔案編研的現實規律及特點,綜合施策,切實做好網絡語境下中學檔案編研選題工作,為中學檔案編研打下扎實基礎。
3.1 前提:嚴格遵循檔案編研選題原則
網絡語境下中學檔案編研選題工作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在選題時要始終堅持政治性與現實性、客觀性與戰略性、學術性與創新性、典型性與新穎性、系統性與時效性原則,要充分認識到網絡語境下中學檔案編研選題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要始終堅持在校黨委的堅強領導下,把黨的教育方針政策作為選題的重點和主要方向;要始終立足中學自身的特點和實際以及辦學特點和目標,科學選題、精準選題;要堅持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繼承,使檔案選題具有先進性與前瞻性;要堅持系統觀念,把檔案編研選題作為網絡語境下中學檔案編研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把握時代性。
3.2 基礎:擁有豐富的檔案編研選題資料
確定檔案選題的基礎是要擁有豐富的檔案文獻資料,并能夠全面了解、把握這些文獻資料的主要類型、特點和內容,這是確定檔案編研選題的一項基礎性工作。為此,在開展檔案選題前,要通過學習、閱讀相關文獻資料、熟悉館藏檔案資源等,了解網絡語境下檔案編研的方向、重點、特點和規律,為科學確定檔案選題奠定扎實基礎。為此,一方面要加大檔案資源的收集。將體現網絡語境下中學檔案特點以及新時代中學教育教學規律的檔案資料收集起來,并將這些資料充實到檔案資源庫,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實現館藏檔案信息資源共建共享、互聯互通。另一方面要建立必要的編研選題數據庫。根據館藏檔案類型、特點,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檔案目錄數據庫、原文檢索數據庫等,便于檔案編研者全面掌握館藏資源。
3.3 關鍵:準確把握檔案編研選題方法
編研選題,要求既要新穎,又要頗具編研價值,獲得適用性、實效性強的選題[6]。具體來說,就是要堅持在檔案編研“空白處”“空缺處”和“熱點處”尋找突破口。所謂“空白處”就是指網絡語境下中學檔案編研尚未涉略的課題或領域,如圍繞“五育”“特色多樣的普通高中教育”理念,大力開展檔案編研工作,確定具體的檔案編研選題。所謂“空缺處”則是指已有涉略研究,但仍有探討、研究的空間。即在前人編研成果基礎上的一種發展性研究。在補齊補強檔案編研基礎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所謂“熱點處”就是指引起廣泛興趣、社會關注度高的課題。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信息意識越來越強,信息需求量越來越大,檔案編研從傳統的知識型向學術型、單一型向復合型、手工型向信息化轉變,要始終關注中學教育的熱點與重點,確定具體的檔案編研選題,增強檔案編研成果的現實利用價值。
3.4 保障:切實提升檔案編研的選題能力
檔案編研者的編研能力直接影響著網絡語境下中學檔案編研選題的質量。信息網絡技術快速發展,技術迭代升級周期越來越短,教育事業發展改革步伐加快,這些都對新時代檔案編研者提出新挑戰與新要求。為此,首先要培育敏銳的編研意識。要學會將信息網絡思維運用于中學檔案編研選題之中,樹立“大檔案”觀,敏銳地捕捉中學檔案編研的熱點、重點,體現中學檔案專業化與特色化。其次要掌握扎實的編研知識。檔案編研是涉及多學科領域知識,既要掌握檔案學,也要掌握文獻學、信息學,還要具備過硬的寫作能力。因此,作為檔案工作者要加強相關業務理論知識學習。通過參加業務競賽、在線理論學習等形式,不斷豐富知識結構,掌握過硬檔案編研理論知識。再次要錘煉過硬的職業素養。檔案工作者要有強烈的職業責任感、榮譽感和使命感。優秀的檔案編研選題不是一時一刻就能取得,而是在長期的檔案編研過程中不斷摸索,要懷揣夢想,保持對檔案工作、教育事業的熱愛,做到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刻苦鉆研,切實提升檔案編研選題的綜合能力水平。
結語
綜上,檔案編研選題是檔案編研的起始階段,編研選題是否精準、科學、合理直接關系到檔案編研的質量和水平。網絡語境下中學檔案編研選題要立足“網絡”與“中學”這兩大關鍵點,一方面要把握網絡語境下檔案編研選題的特點;另一方面要立足中學這一現實,嚴格遵循中學檔案編研原則,掌握編研選題方法,才能有效提升檔案編研的選題能力,做好檔案編研工作,助力中學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晶瑩,王喜芝.檔案編研選題應遵循的五大原則[J]活力,2005(2):114.
[2]王順蘭.網絡信息環境下的檔案編研選題[J]管理觀察,2011(16):42.
[3]鄢嫦.“互聯網+”時代檔案編研工作的特點分析[J]資源信息與工程,2018,33(2):204-206.
[4]張慶華.淺談檔案編研選題[J]活力,2010(12):130.
[5]謝艷.科技檔案編研選題芻議[J]蘭臺內外,2017(4):33-34.
[6]張爭.關于檔案編研選題的思考[J]重慶檔案,2005(3):23-24.
作者簡介:陸衛歌(1977—),大學學歷,山東省濟寧市育才中學檔案館員,主要從事中學檔案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