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微生物侵蝕是檔案保護過程中面臨的關鍵問題之一。多種類的細菌、真菌及其代謝產(chǎn)物不僅對檔案載體的安全保存產(chǎn)生影響,還會危害檔案人員的健康。為精確了解檔案材料微生物的種類,對相關樣本采集,通過高通量測序方法精準明確微生物種類和組成豐度。根據(jù)分析結果,針對性地探討和論述檔案材料微生物相關治理舉措,以期為檔案微生物防治提供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檔案室;高通量測序;微生物治理
微生物侵蝕是檔案保護過程中面臨的關鍵問題之一,微生物及其代謝產(chǎn)物會加速檔案載體材料變色、老化,影響紙張本身的耐久性,同時,其生長、傳播也會對人體健康產(chǎn)生危害。本文采用高通量測序分析技術,通過利用Illumina NovaSeq 測序平臺對檔案材料微生物多樣性分類展開研究,分析不同種類細菌和真菌對檔案材料及從業(yè)人員可能有的不利影響,為檔案保護工作提供參考,也為檔案微生物綠色防治技術提供新的思路。
一、材料與方法
1.試劑與儀器設備設施
實驗試劑:無菌PBS、Phusion DNA聚合酶Kit、DL2000 DNA marker、DNeasy PowerSoil Pro Ki和無菌過濾器及0.22uM濾膜。
儀器設備設施:NanoDrop分光光度計、PCR熱循環(huán)儀、DYCP-31DN 瓊脂糖水平電泳儀、核酸檢測成像系統(tǒng)、低溫高速離心機和渦旋振蕩器。
2.樣品采集與總DNA提取
將無菌棉拭子在隨機選取的檔案材料相應取樣區(qū)域內(nèi)擦拭,采樣設置3個重復,將棉拭子浸泡于無菌PBS緩沖液中,渦旋振蕩處理10分鐘,混懸于PBS中的微生物以濾膜過濾方式收集,按照DNeasy PowerSoil Pro Kit 操作說明提取細菌和真菌總基因組DNA。所得提取產(chǎn)物濃度及純度以NanoDrop檢測分析。同時,以細菌和真菌16S rDNA及18S rDNA通用引物對產(chǎn)物做出PCR擴增驗證分析,保證其可靠性。
3.高通量測序
樣品的高通量測序采用MiSeq 測序平臺,微生物樣本檢測PCR產(chǎn)物的目標片段測序完成后,根據(jù)barcode區(qū)分每個樣本,質(zhì)控和過濾序列質(zhì)量,依據(jù)overlap的關系拼接,再一次質(zhì)控和過濾,并最終得到優(yōu)化序列。用Usearch軟件以97%高度相似性標準對非重復序列做出OTU單元(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聚類分析,分析過程排除嵌合體,獲得操作分類單元的代表序列,在其中篩選出與操作分類單元代表序列具有97%以上的高度相似序列。細菌16S rDNA使用Silva 數(shù)據(jù)庫,真菌ITS使用Unite 真菌數(shù)據(jù)庫做出比對分析。然后,采用分類學分析,并統(tǒng)計每個樣品的細菌和真菌系統(tǒng)發(fā)育多樣性指數(shù)(Phylogenetic diversity of bacteria, PDB; Phylogenetic diversity of fungi, PDF)。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1. 檔案微生物種類組成
樣品中檢出的真菌和細菌組成情況如下:從屬的水平看,真菌豐度從大到小依次為Didymella 座囊菌屬、Penicillium 青霉菌屬、Cladosporium 枝孢霉屬、Epicoccum 附球霉屬、Aspergillus 曲霉屬、Aureobasidium 芽霉菌屬、Naganishia酵母菌屬、Chaetomium毛殼霉屬以及Stachybotrys 穗霉菌屬(圖1);細菌豐度從大到小依次為Bacillus 芽孢桿菌屬、Paenibacillus 類芽孢桿菌屬、Exiguobacterium 微小桿菌屬、Massilia 馬賽菌屬、unclassified_c_Bacilli 未知桿菌、Terribacillus 土地芽孢桿菌屬、Domibacillus 銹色房屋芽孢桿菌屬、Caulobacter 柄桿菌屬、Ralstonia 羅爾斯通氏菌屬以及Enhydrobacter 水棲菌屬(圖2)。
從種的層面分析,真菌豐度從大到小依次為Didymella glomerata 莖枯病菌、 unclassified_g_Penicillium 未分類青霉菌、Cladosporium delicatulum皺枝孢霉菌、Epicoccum nigrum 黑色附球菌、unclassified_g_Aspergillus、unclassified_g_Aureobasidium未分類曲霉和短霉菌、Naganishia 酵母菌、Stachybotrys chlorohalonata黑葡萄穗霉以及unclassified_g_Chaetomium未分類毛殼霉(圖3);細菌豐度從大到小依次為Bacillus aryabhattai阿氏芽孢桿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多粘類芽孢桿菌、Exiguobacterium indicum印度微小桿菌、Bacillus anthracis炭疽桿菌、unclassified Massilia、 Bacillus、Bacilli 未分類馬賽菌、芽孢桿菌、桿菌、Bacillus velezensis貝萊斯芽孢桿菌、Terribacillus goriensis哥里土地芽孢桿菌以及Bacillus safensis沙福芽孢桿菌(圖4)。
2.微生物多樣性對檔案保護的影響
微生物是重要的環(huán)境影響因素。通過本研究的結果分析,從真菌影響層面看,曲霉和青霉均為本研究的優(yōu)勢真菌種類,且真菌纖維素酶多為胞外霉,對紙張的降解作用不容忽視。多種霉菌的生長會形成肉眼可見的色素霉斑,導致檔案內(nèi)容無法辨識,失去長期保存的根本意義。在本研究中,主要優(yōu)勢真菌曲霉屬、青霉屬、根霉屬、枝孢霉屬、毛霉屬、葡萄穗霉屬以及毛殼菌屬都具有形成霉斑的潛在可能。真菌代謝產(chǎn)物種類繁多,其他多種產(chǎn)物會對檔案紙張產(chǎn)生不可逆損傷。本研究中確定的多種檔案材料優(yōu)勢真菌能夠感染人體,從而引起多種疾病。臨床研究表明,曲霉菌屬、枝孢霉屬以及毛霉菌屬真菌均具有在呼吸道、消化道以及皮膚等不同程度感染疾病的潛在危害。真菌為真核細胞生物,感染治療存在困難,所以更應該以預防為主,從源頭入手切斷可能的感染源。同時,多種曲霉、毛霉會產(chǎn)生多種真菌毒素,如黃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和葡萄穗霉毒素等,大量研究結果證實真菌毒素可以對人體造成嚴重的積累性潛在危害。
與真菌作用類似,細菌具有利用紙張分子結構生長從而對紙張產(chǎn)生降解的能力,細菌的產(chǎn)酸效應會對檔案紙張產(chǎn)生影響,部分種類細菌會產(chǎn)生色素而造成檔案紙張信息內(nèi)容不可辨識。銅版紙檔案材料中具有較大含量的成分,包括淀粉、羧甲基纖維素和膠乳等,更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長。研究發(fā)現(xiàn),桿菌屬對于銅版紙的損毀較為嚴重,桿菌屬也正是本研究中細菌組成中最大優(yōu)勢屬,需要采取相應措施應對。
三、微生物防控與治理探析
當代社會,微生物防控與治理已經(jīng)成了社會廣泛關注的課題,尤其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于微生物的認知也研究已經(jīng)逐步實現(xiàn)深入、細致,其防控也關系到公共衛(wèi)生安全、食品安全和環(huán)境保護等各個領域的健康發(fā)展,可以說是一項復雜而長期的工程,應當從多視角出發(fā)予以治理,下面則結合工作經(jīng)驗進行梳理和總結。
1.環(huán)境控制
改善檔案保管環(huán)境是檔案保護最為普遍有效的方法。加強檔案室溫濕度管理,可以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長,通過定期除塵,減少細菌、真菌及其他微生物附著在灰塵中傳播的途徑,也可以緩解微生物對檔案的影響。加強檔案室空氣質(zhì)量管理,采用自然通風、空氣消毒凈化設備設施,如過濾除菌、低溫等離子體空氣凈化除菌等方式,有效控制空氣中有害微生物的傳播。
此外,對于檔案室的照明設備設施也要科學管理、合理控制。例如,避免強光直射進而導致檔案紙張老化或者是褪色,影響后期使用。具體可以采取低輻射、低熱量的光源,如LED燈,可以減少對檔案材料的損害。同時,制訂環(huán)境檢查計劃,定期檢查檔案室的環(huán)境,發(fā)現(xiàn)軟硬件設備設施出現(xiàn)問題就要立刻上報相關部門維護,及時止損,利用定期檢查來消除一些潛在風險。
2.物理治理
多種物理方法可以滅菌。微波、γ射線照射都可以使微生物蛋白質(zhì)產(chǎn)生變性效果以及使微生物DNA產(chǎn)生損傷,從而達到滅菌的效果。此類治理方法雖效果較為理想,但操作難度大、對人員危險系數(shù)高以及對檔案材料本身難免產(chǎn)生影響,難以真正普及應用。利用紫外照射引起微生物DNA突變可以實現(xiàn)滅菌效果,240~280nm波長紫外線光源相對價格低廉,對環(huán)境和人員影響較小并可控,但紫外光波能量較大,需要評估對檔案材料的影響,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使用。
臭氧消毒的方法是利用O3分子的強氧化性,破壞微生物的細胞結構,實現(xiàn)殺滅微生物的目的。臭氧消毒方法具有易分解、綠色環(huán)保等優(yōu)點,其滅菌效果存續(xù)時間較短,且在檔案表面形成的殺菌效果較好。因此,在實際操作時需要科學設置、合理安排布局。
低氧氣調(diào)技術選用常壓低氧方式,通過氣密裝置,使惰性氣體將空間內(nèi)原有的氣體置換并維持氣密空間內(nèi)氧氣與濕度,實現(xiàn)抑制微生物生長或使其死亡的目標。低氧氣調(diào)技術不易產(chǎn)生有害物質(zhì)、綠色環(huán)保以及不對檔案本身產(chǎn)生二次影響,已在多家博物館應用,但由于低氧氣調(diào)技術尚未推廣,目前,尚不適用于普通檔案室及庫房的微生物防治。
3.化學治理
微生物的化學治理方式是通過在檔案材料以及檔案所處環(huán)境噴灑使用化學藥劑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從而實現(xiàn)保護檔案的目的。常用的方式是整個檔案存放環(huán)境的噴灑或熏蒸。
環(huán)氧乙烷可在一般條件下對各種微生物產(chǎn)生殺傷作用,能夠引起蛋白質(zhì)分子變性,從而造成微生物的死亡。環(huán)氧乙烷的穿透性較強,可以到達物品深層內(nèi)部區(qū)域,但環(huán)氧乙烷會對人體產(chǎn)生傷害,如何控制用量以及檔案材料殘留是要應對的問題。
甲醛也具有殺菌防腐作用,將甲醛和水按照一定配比制成溶液,對檔案室墻面四周和地面噴灑,密閉熏蒸3~5天后給檔案室通風。甲醛的滅菌效果較好,但甲醛屬一類致癌物質(zhì),對人體和周圍環(huán)境易產(chǎn)生不良影響,近年來已少有使用。
4.檔案綠色微生物防治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檔案保護研究也在不斷貫徹新的理念,很多新檔案微生物防治技術符合“綠色發(fā)展”客觀要求。通過開發(fā)研制對環(huán)境無影響的微生物抑制劑,最大限度地控制有害微生物的傳播。通過精準控制檔案保存環(huán)境的溫濕度以及改變氣體組成等方法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長。新興納米材料抑制或殺滅微生物的方法已經(jīng)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多種新型材料表現(xiàn)出良好抑菌效果,結合近年來納米材料抗菌領域的研究成果,合成的抗菌納米材料建立長效防檔案損毀的保護策略,已被證明是可行的。
四、結語
檔案是國家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入研究微生物生態(tài)特性、種類及危害,全面了解特定檔案環(huán)境下微生物組成情況,能夠為霉菌、真菌防治提供決策依據(jù)。隨著生物、化學和物理等技術的發(fā)展與融合,不斷將新的科技方法應用到檔案微生物防治工作中,才能更好地保證檔案載體的生物安全,更好地保護和利用檔案。
參考文獻:
[1]李其久,陳 娟,熊麗星,等.古籍《中庸大學》污染霉菌的鑒定及其紙質(zhì)樣品霉斑的祛除[J]. 遼寧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46(4):294-299.
[2]Pinheiro AC, Sequeira SO, Macedo MF. Fungi in archives, libraries, and museums: a review on paper conservation and human health. Crit Rev Microbiol. 2019,45(5-6):686-700.
[3]Bennett, J. W., amp; Klich, M. (2003). Mycotoxins. Clin Microbiol Rev, 16(3), 497-516。
[4]楊 露.銅版紙損紙系統(tǒng)微生物代謝影響因素分析及控制方案[J].中華紙業(yè),2019,40(02):29-32.
[5]楊麗華,張冬瑩,盛 欣.微波殺菌效果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J].中國消毒學雜志,2020,37(12):945-947.
[6]張美芳,黃曉霞,郭曉光,等.低氧氣調(diào)技術在紙質(zhì)檔案生物病害防治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檔案,2020(01):70-71.
[7]孫允明.環(huán)氧乙烷滅菌在檔案保護中的應用及安全防護[J].山東檔案,2012(06):37-38.
[8]崔樹玉,田忠梅.低溫蒸汽甲醛滅菌技術及其發(fā)展[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5,32(02):162-164.
作者單位:1.黑龍江省火山監(jiān)測與防震減災宣傳教育中心;
" 2.黑龍江大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3年黑龍江省地震局科技項目“檔案室有害微生物多樣化分析和治理措施研究”(項目編號:202316)成果。
作者簡介:臧珊珊(1984—),女,漢族,河北保定人,檔案學碩士,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檔案管理與檔案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