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智時代圖書館閱讀推廣智慧服務體系的構建,有助于增強圖書館服務的適應性和可達性,提升公眾獲取信息的便利性以及圖書館在知識傳播中的作用,實現知識服務的深度定制,并強化圖書館與用戶的互動,提升用戶閱讀體驗和滿意度。對此,圖書館應以數據驅動性、用戶中心化和可持續性為原則,采用人工智能技術促進個性化閱讀服務的實施,引入物聯網技術促進圖書館環境的智能化,并搭建云計算平臺促進資源共享和服務協同,從而推動數智時代圖書館閱讀推廣智慧服務體系的創新構建。
關鍵詞:數智時代;圖書館;閱讀推廣;智慧服務體系
在數智時代,圖書館的角色及其功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原有的靜態服務模式逐步轉變為動態且富有互動性的智慧服務體系,這種轉變徹底改變了圖書館在公共生活與學術領域的地位。本文將從數智時代圖書館智慧服務體系的必要性入手,深入分析其在提升信息獲取便利性、加強知識傳播和增強用戶互動與體驗方面的重要作用,并進一步探討支持圖書館服務現代化的基本原則與具體路徑,以期為圖書館界提供一種前瞻性的視角,助力其有效利用新興技術,推動圖書館服務朝著更智能化、個性化及可持續化的方向發展,從而更好地滿足現代社會的需求。
一、數智時代圖書館閱讀推廣智慧服務體系的構建意義
1.有助于提升圖書館服務的適應性、可達性以及公眾獲取信息的便利性
在數智時代,圖書館閱讀推廣智慧服務體系建設極大地提升了圖書館服務的適應性與可達性,有效增加了公眾獲取信息的便利性。首先,智慧服務體系對圖書館資源實行了數字化和在線化處理,使得用戶無須前往圖書館便能接觸到豐富的閱讀材料,從而極大地方便了用戶獲取信息。同時,系統內置的多種搜索與推薦算法,能夠根據用戶的閱讀習慣和偏好智能推薦相關內容,極大地提高了信息檢索效率,增強了用戶體驗;其次,智慧服務體系還推動了信息資源的多樣化與多媒體化發展。數字時代的圖書館能夠提供形式多樣的材料,如電子書籍、有聲讀物、視頻教程等,滿足不同用戶的多元需求,為用戶帶來了更全面和深入的學習體驗;最后,智慧服務體系還具備先進的數據分析和管理功能,能夠實時監控資源的利用情況,并據此調整和優化資源配置。這種基于數據驅動的管理方式提高了圖書館的運營效率,也保證了資源配置的精確性和及時性,進一步提升了服務的適應性和可達性。可見,數智時代圖書館閱讀推廣智慧服務體系通過技術整合與智能化服務的實施,顯著提升了圖書館服務的覆蓋范圍和可接觸性,為公眾獲取信息提供了更加豐富和便捷的方式,實現了傳統圖書館服務的轉型與升級。
2.有助于增強圖書館在知識傳播中的作用,實現知識服務的深度定制
數智時代圖書館構建智慧服務體系,顯著提高了其在知識傳播方面的效率。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的應用使圖書館服務能夠精確地回應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從而提高了其在教育與文化傳播方面的效率。首先,智慧服務體系依托大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技術,可以深入分析用戶的閱讀習慣與偏好,創建詳盡的用戶畫像,高度個性化的畫像可以指導圖書館向用戶推薦符合其興趣和需求的書籍及資源。此外,智慧服務還整合了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創造了沉浸式的閱讀和學習環境,用戶可以通過VR進入三維歷史場景,親歷歷史事件,這種互動體驗極大地提升了學習的趣味性和效果,強化了圖書館的教育功能。總之,圖書館在數智時代構建的智慧服務體系不僅提供了一個在線訪問的平臺,還通過技術融合和智能化服務為用戶提供了深度和個性化的知識服務,是圖書館服務功能在現代社會的一大進步。
3.有助于加強圖書館與用戶的互動,提升閱讀體驗和用戶滿意度
在數智時代,圖書館的智慧服務體系極大地豐富了圖書館與用戶的互動,提升了閱讀體驗和用戶滿意度,使得傳統的圖書館服務演變為更加互動和個性化的智能服務。一方面,通過整合人工智能和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圖書館得以實現與用戶更豐富和深入的互動。例如,智能聊天機器人能夠實時為用戶提供閱讀建議,乃至解析復雜信息,這種即時反饋機制不僅提高了用戶獲取信息的效率,還極大地優化了服務體驗;另一方面,智慧服務體系通過分析用戶互動數據來學習用戶行為,預測需求,并主動為其提供服務,這種服務的主動性依托于大數據和預測分析技術,可以使服務更智能、更個性化。總之,數智時代圖書館構建的智慧服務體系簡化了信息獲取過程,創造了一種全新的與高度互動的閱讀和學習方式,顯著提升了用戶的滿意度和閱讀體驗,體現了數智時代圖書館服務的獨特價值。
二、數智時代圖書館閱讀推廣智慧服務體系的構建原則
1.數據驅動性
數據驅動性原則依托數據科學和分析工具,引導圖書館服務的決策和優化。圖書館需要廣泛收集用戶數據和交互信息,并通過有效的數據分析,洞察服務的潛在需求和改進方向。首先,圖書館需建立全面的數據收集和分析系統,包括用戶閱讀習慣、偏好設置、搜索歷史和活動參與等多種數據類型,深入解析用戶行為和需求,并根據實證數據制定符合現代用戶需求的服務策略;其次,圖書館應運用先進的數據分析技術,尤其是機器學習算法和人工智能處理與解析大規模數據,揭示閱讀趨勢,精準預測用戶需求,并據此提供個性化的推薦服務;最后,圖書館應嚴格管理和保護數據,確保數據安全、隱私和合規性。對此,圖書館必須構建完善的數據治理體系,保障數據的質量和合法性使用。
2.用戶中心化
在數智時代,圖書館構建閱讀推廣智慧服務體系時,遵循用戶中心化原則尤為關鍵。用戶中心化原則強調將用戶需求和體驗置于所有服務設計和實施的核心位置,并要求圖書館針對用戶需求持續創新和優化。首先,圖書館要在功能設計、服務流程及內容提供等方面,以用戶的實際體驗為依據精心設計服務,如圖書館網站和在線資源平臺應提供清晰和易操作的界面,確保不同年齡層的用戶均可輕松訪問和利用;其次,用戶中心化原則還強調包容性設計的重要性,確保圖書館服務對所有用戶開放。例如,對有特殊需求的殘障人士、老年用戶及其他可能在數字設備使用上有障礙的群體。圖書館應對物理空間開展無障礙改造,對在線服務實行優化,如增設語音操作功能和高對比色界面,滿足不同用戶的具體需求;最后,圖書館應利用反饋機制持續優化服務。圖書館應建立高效的用戶反饋系統,定期收集和分析用戶使用情況及滿意度數據,并根據這些反饋調整服務內容和形式,確保服務與用戶需求的變化同步更新。總之,用戶中心化原則作為數智時代圖書館服務的重要原則,強調從用戶需求出發,通過科技和創新不斷優化服務流程和內容,確保服務的高效性和廣泛的可訪問性。這種以用戶為核心的設計和實施策略,標志著智慧服務體系與傳統圖書館服務模式的根本變革,彰顯了圖書館服務在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轉變。
3.可持續性
圖書館在構建閱讀推廣智慧服務體系時也要遵循可持續性原則。可持續性原則強調在推廣和優化圖書館服務過程中,必須綜合考慮環境、經濟與社會三個維度的持續性影響。其關注的不僅是服務的長期可行性,還包括如何通過智能技術和創新方法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環保目標。其一,圖書館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應采取節能減排和資源循環利用的措施。圖書館應推廣數字資源,有效減少對紙質書籍的依賴,降低物理資源消耗,并減少圖書運輸中的碳排放。同時,智慧圖書館還應優化能源管理系統,如使用智能照明和節能設備,進一步提升環保效果;其二,圖書館應注重技術選擇和服務的長期適應性及其更新能力。在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圖書館需選用能夠隨時間持續升級、適應新需求的技術平臺和工具,確保技術投資的長期價值,使服務能夠持續滿足用戶和環境變化的需求;其三,通過智慧圖書館服務促進社會包容性和教育公平。智慧圖書館應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和平臺,使不同背景和能力的用戶都能平等訪問知識,從而縮小教育和信息獲取的差距。通過這種方式,數智時代的圖書館優化了資源使用效率,也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了力量。
三、數智時代圖書館閱讀推廣智慧服務體系的構建策略
在數智時代背景下,圖書館應積極采用人工智能技術,并引入物聯網技術,搭建云計算平臺,推動數智時代圖書館閱讀推廣智慧服務體系的創新構建。
1.采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個性化閱讀服務
數智時代,圖書館應引入人工智能技術來實現個性化閱讀服務。首先,建立一個基于人工智能的平臺,用于收集并分析用戶的閱讀習慣、搜索歷史和互動反饋等數據。圖書館可以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如聚類分析和關聯規則,洞察用戶的閱讀偏好和興趣,如分析用戶在網站上的瀏覽路徑和停留時間,揭示用戶對特定主題或書籍的關注度;其次,依托于這些數據,圖書館可運用人工智能系統,采用協同過濾和內容基推薦的機器學習算法,向用戶推薦可能感興趣的新書或內容;再次,圖書館還要運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開發智能助手以增強用戶交互體驗。智能助手能夠理解用戶的查詢意圖,并提供相應的信息服務,如解答關于藏書的問題,協助預約或提醒還書時間。同時,智能助手通過文本或語音與用戶互動,可以使服務更便捷、更貼心。此外,通過深度學習技術,圖書館可以自動對大量資源展開分類和標記。圖書館運用圖像識別和文本分析技術,可以自動識別書籍內容分類,并分析用戶生成的內容,如書評,以深入了解用戶的需求和興趣;最后,在實施過程中,圖書館需持續更新和維護技術,尤其要定期訓練機器學習模型,以確保系統與用戶行為變化同步。同時,要重視用戶隱私和數據保護,確保數據活動合法合規。如此,圖書館能夠借助人工智能技術提供更準確、更動態的個性化閱讀服務,從而滿足現代用戶的期望,提高圖書館的技術水平。
2.引入物聯網技術促進圖書館環境的智能化發展
圖書館可以采用物聯網技術提高圖書館環境的智能化水平,進而提高圖書館運營和服務效率,增強用戶的互動體驗。首先,圖書館可以通過智能傳感器、設備自動監控和管理圖書館環境,如利用環境監測傳感器實時檢測圖書館內的溫度、濕度和光照強度,自動調節空調和照明系統,以維持理想的閱讀環境,從而提升環境的舒適度,助力節能減排,此技術還可用于圖書的智能定位和管理。圖書館可在書籍上安裝RFID標簽,實時跟蹤每本書的位置和狀態,簡化圖書的歸還和整理流程,幫助用戶迅速找到所需書籍。另外,RFID系統還可以防止書籍丟失和盜竊,增強圖書館資產的安全性;其次,圖書館可以利用物聯網技術進一步優化門禁系統和自助服務設施。智能門禁系統通過圖書館卡或移動設備驗證用戶身份,實現自助進出。自助借閱和還書機通過物聯網技術與中央管理系統實時同步,提高服務的效率和準確性;最后,在用戶服務方面,圖書館還可以開發智能導航系統,通過用戶的移動設備提供實時的圖書館平面圖和導航指引,幫助用戶快速定位想要訪問的區域或資源,對大型圖書館或首次訪問的用戶尤為有益。在實施這些技術時,圖書館要確保物聯網設備和系統能安全集成圖書館網絡系統,并保護用戶數據安全和隱私。同時,圖書館還應為工作人員提供技術培訓,助力他們有效管理和使用這些設備設施和系統。物聯網技術的引入提高了圖書館的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也極大豐富了用戶體驗,使圖書館成為更現代化、智能化的學習和交流空間。
3.搭建云計算平臺,促進資源共享和服務協同
圖書館應搭建云計算平臺,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共享,提升服務的可擴展性與靈活性。首先,利用云計算平臺整合電子書籍、學術論文、數據庫及音視頻材料等分散資源,實現中心化管理與跨圖書館共享。通過該平臺,用戶可以不限時空地訪問本地及其他圖書館的資源,高效獲取學術與文化資源,從而極大地擴展閱讀和研究的范圍;其次,利用云平臺支持圖書館間的服務協同,使不同圖書館共享服務經驗與管理策略,共同采購文獻資源,開發新的用戶服務項目,如在線課程與虛擬展覽,從而節省成本,提高服務的創新性與效率;再次,利用云計算平臺提供強大的數據處理與存儲能力,開展大數據分析與智能服務開發。圖書館通過云平臺分析用戶行為,挖掘閱讀趨勢與需求,進而設計個性化推薦系統與閱讀指導服務;最后,在技術實施方面,構建云計算平臺需要圖書館投入專業IT資源展開系統設計與維護,確保平臺的安全穩定。圖書館應采取數據加密與備份措施保護用戶數據安全,并對工作人員開展云技術培訓,助力其有效管理資源與提供服務。云計算平臺不僅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和服務質量,還推動了圖書館服務的現代化與國際化發展。
四、結語
在數智時代下,圖書館閱讀推廣智慧服務體系的構建不僅拓展了傳統圖書館的功能,還對服務模式和運營理念實行了徹底的創新。借助人工智能、物聯網和云計算等前沿技術,圖書館將轉型為一個智能化、高效率及高互動性的信息服務平臺。展望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用戶需求的演變,圖書館的智慧服務體系也應持續優化。圖書館要不斷探索新技術應用,并在全球范圍內加強圖書館間的合作與資源共享,共同促進知識的民主化和信息的自由流通。
參考文獻:
[1]于興曄.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智慧服務能力提升路徑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4,44(08):30-32.
[2]柏忠賢,馮月琴,何彥偉,等.浙江省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現狀分析及優化策略——基于浙江省12個數字圖書館的調查研究[J].圖書館學刊,2024,46(07):34-39.
[3]畢麗萍,王穎慧,牛藝珂,等.虛實相融與價值共創:虛擬數字人技術賦能圖書館智慧服務[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24(03):78-86+95.
[4]吳 丹,呼小可,楊馨梅.我國智慧圖書館信息服務的智慧化特征識別研究[J].圖書館建設,2024(02):9-20.
[5]李沅潔,邵 波.智慧圖書館十年實踐研究:進展、困境與出路[J].圖書情報工作,2023,67(24):135-148.
作者單位:鶴壁職業技術學院
基金項目:2024年度河南省圖書情報研究項目“數智時代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創新研究”(項目編號:HNTQL-2024-042)
作者簡介:晉祎一(1988—),女,漢族,河南淇縣人,碩士,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