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高尚的職業。有人說老師是園丁,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老師有“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情懷。老師,一直是我心中神圣的向往。
為了實現兒時的夢想,大學畢業后,我先去私立幼兒園當了幼兒教師。每天與孩子們一起,我感受到了童年的快樂。后來,通過招考,我成了一名小學教師。如愿成為一名正式老師,我有種無法言說的喜悅。可當我真的站上三尺講臺,面對一張張稚嫩的臉,一雙雙清澈的眼睛時,卻發現老師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當,亦不像表面看到的那么光鮮亮麗……
那年,學校領導讓我任教一年級并擔任班主任工作。聽到安排,我暗自竊喜:畢竟我有多年和幼兒打交道的經驗,管理一年級學生,我還是有把握的。直到遇見了他—一個叫黃虎的孩子。他幾乎澆滅了我所有的自信。他是從外地轉過來的,個子高高的,人很機靈。聽到他的名字,就猜想是個難管教的孩子。事實也是如此,每每說到他,我就頭疼。課堂上的他,不是鉆桌底,就是敲桌子。再不然,就是故意做各種鬼臉,逗同學發笑,嚴重影響課堂秩序。課后,他更無法無天:追逐打鬧,動手動腳,欺負同學,已然成了他的日常。每天都有一撥兒又一撥兒的學生來向我告狀,而所告之事永遠是“老師,你們班的黃虎又欺負人啦!”因為這些雞毛蒜皮的事,他也不知道被叫進辦公室批評教育過多少次。但他始終不改,反而愈演愈烈。對他我是沒轍了。多少次,心一橫,萌發放棄的念頭:還是算了吧,也許有的學生就是這樣救不回來的,反正我也不教他一輩子。可靜下心,又覺得有些不安:家長把自己的孩子交到學校,交給老師,不就是希望老師能教育好他嗎?我是新老師,不能遇到一點兒困難就退縮。作為班主任的我,更要對他負責。想到這里,我決定,還是拉他一把。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要想改變黃虎同學,先得了解他。于是,我對他進行了一次上門家訪,與他家人進行了交流。從家訪中得知,黃虎的爸爸媽媽早年就離異了。他原先一直跟爸爸生活。他爸爸是個脾氣很暴躁的人,每每喝了酒回來,就對兒子拳腳相加,甚至還用剪刀戳。正因如此,他的媽媽才要來了黃虎的撫養權,把他接回來,送到我們學校上學。果然,孩子不好的行為習慣都是有原因的。于是,我一改以往對他的態度。我要用行動用愛告訴他,老師是關心他的。課上,當他不看我,要走神時,我用語言提醒他;當他要做小動作,專注于自己的小世界時,我會走到他面前,輕輕地幫他把書扶正,用善意且略帶責怪的眼神看著他。課堂上,最簡單的問題,讓他回答。只要他有一點點的進步,我會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及時給予表揚。課后,我耐心幫他輔導作業,給予激勵,和他談心,使他處處感到老師的關心。黃虎也感覺到,他被老師重視了。慢慢地,他的行為習慣都開始向好轉變了。于是,我趁熱打鐵,不斷加溫,不斷澆水施肥,像呵護剛出土的幼芽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著他剛剛萌發的積極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年下來,黃虎和剛來時,已判若兩人了。看到他的變化,我由衷感到欣慰,為他的進步,也為我的不放棄,點贊!
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愛是一個名詞,更是一個動詞,一個連續的動詞。”是啊!愛不是停留在紙面上的。愛,需要用心去感受,更需要持續不斷地付出。愛,只有在行動中,在一個又一個表情與動作中,才能閃耀出它的光輝。
一晃,這事已過去好幾年了,當年的黃虎同學也順利進入初中學習了。據說,他已是一名優秀的班干部。而我,也一直兼做班主任的工作。黃虎同學的成長故事告訴我:對待孩子,要有一顆赤誠之心,要給孩子無私的愛。愛你班上的孩子,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用無微不至的關愛,滋潤每個孩子的心田。對那些受到過傷害的孩子,要給予他們更多的愛。愛,能產生無法想象的巨大的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