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討了大數據對會計行業的影響,提出了會計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并闡述了改革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包括數據處理能力、教學內容更新、師資力量培養以及教育技術應用等方面,最后提出了相關建議,以期推動會計教育更好地適應大數據時代的發展要求。
關鍵詞:大數據;會計教育;教育改革
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改變了會計數據處理方式,提升了會計工作效率,同時,也給會計專業教學帶來了巨大影響。本文主要針對大數據時代會計教學改革創新進行分析,以使會計教學取得更理想效果。
一、大數據對會計行業的影響
大數據對于會計行業產生了深刻且廣泛的影響,其在改變傳統會計工作方式的同時,也大大促進了該行業效率與精確度的提高。在數字化大潮中,運用大數據技術已成為會計行業的必然發展趨勢。一方面,大數據使會計工作由手工記賬向自動化處理跨越。傳統會計工作通常依靠人工錄入與處理資料,工作效率低,易出錯。而大數據技術使會計數據能夠實現自動化采集、整理與分析,極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會計人員可在大數據分析工具的幫助下,迅速而精準地完成數據錄入、分類與匯總等工作,降低人為因素干擾,增強數據的準確性與可靠性[1]。另一方面,大數據對會計行業決策支持能力增強。通過對海量數據的挖掘與分析,會計人員能夠洞察企業財務狀況與經營狀況,識別潛在風險與機會。大數據所具有的預測功能能夠輔助企業進行事前決策、優化資源配置、增加經濟效益。與此同時,大數據也有助于企業開展風險評估與預警工作,及時識別與化解潛在的問題,保障企業穩步發展。此外,大數據也推動著會計行業不斷創新與變革。伴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會計行業正在探索新型應用場景與服務模式,如會計大數據分析平臺能夠幫助企業制定個性化財務管理方案,有利于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與此同時,大數據也能夠和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結合在一起,給會計行業提供更加豐富的創新機會和發展空間。
二、大數據對會計教育改革的需求
(一)挑戰和機遇并存
大數據技術的發展為會計行業帶來了空前的挑戰和機遇。大數據技術的普遍應用在變革傳統會計工作格局的同時,也對會計教育觀念與方式提出了全新要求。傳統會計教育體系通常重視理論知識傳授與基本技能訓練,然而,在大數據環境下,這種教育模式已很難適應產業發展需要,會計教學迫切需要引入大數據技術。
一方面,大數據使會計數據處理更復雜、更有效率。傳統的數據處理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大數據分析的需求,因此,會計專業人員需要掌握更高級的數據分析技術,包括但不限于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等。這需要會計教育做出相應改革,在教學內容中引入大數據技術,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相應能力。另一方面,大數據技術發展使會計信息多元化、實時化。傳統會計信息多來自企業內部財務報表與賬目,大數據技術的運用使企業能夠通過各種渠道獲得數據,其中包括社交媒體和電商平臺。這些數據具有實時性、多樣性等特點,要求會計人員具有決策能力[2]。所以,會計教育要求對學生進行數據敏感度與決策能力的培養,讓其在大數據環境中進行精準地評斷,進而做出有效的決策。
(二)重視學生數據處理分析能力的提升
在大數據浪潮的席卷下,會計教育一定要深入了解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培養的意義,并以此為中心進行人才培養。傳統會計教育主要關注會計核算和報表編制等基本技能,但受到大數據影響,這類技能已經不足以適應越來越復雜和多變的商業環境。一方面,數據處理能力是現代會計人才必不可少的能力。在大數據環境中,數據量劇增且類型多樣,要求會計人員能熟練使用多種數據處理工具與技術,實現大量數據的清洗、集成與轉化,以便開展后續的數據分析與挖掘工作。所以,會計教育要強化數據處理技術訓練,讓學生熟練運用數據處理軟件,提升數據處理的效率與質量[3]。另一方面,數據分析能力是現代會計人才的核心競爭力。借助大數據,會計的工作已經不再局限于對財務數據的記錄與匯報,更重要的是對其背后所蘊含的商業邏輯與價值進行深入剖析與詮釋。會計人員有必要利用統計學、預測模型及其他分析工具深入挖掘與剖析數據,找出可能存在的業務機會與風險點,從而為企業決策的制定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所以,會計教育要重視對學生數據分析能力的培養,以案例分析、實踐操作等教學手段,提升學生對數據的敏感度和分析處理能力。
(三)新增與大數據有關的課程內容
一是要增加大數據基礎課程。使學生對大數據概念,特征,起源和處理技術有基本認識。通過對數據采集,存儲和清洗技術的研究,可以使學生掌握從大量數據中挖掘出寶貴信息的方法。這樣既為后繼會計專業課程奠定了基礎,又培養了學生數據素養以及分析思維能力。
二是將其納入大數據分析課程。會計專業學生需學會利用數據分析工具與方法深度挖掘與分析財務數據。比如使用數據可視化工具,把繁雜的財務數據用直觀圖表的方式展現出來,有助于企業管理層對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等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時通過機器學習算法來預測與評價財務風險,從而為企業提供更加科學的決策依據。
三是大數據和會計信息系統課程。伴隨著企業信息化的程度越來越高,會計信息系統得到了更新與完善。課程中要引入大數據時代會計信息系統產生智能化財務報表,分析實時財務數據等新特征與趨勢。同學們可以通過對這門課程的學習掌握如何運用大數據技術對會計信息系統進行優化,提升財務工作效率與準確性。另外可開設大數據倫理和安全課程。大數據環境中,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成了一個不可忽視的課題。會計專業學生需理解大數據倫理道德規范、掌握數據安全防護技術、保障企業財務數據安全、可靠。
(四)提升操作能力
大數據環境下,會計教育既要重視理論知識傳授,又要強化實踐教學,以提升學生操作能力。實踐教學作為會計教育不可缺少的環節,有助于學生把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有機地結合起來,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實現這一目標,學校要搭建會計大數據實踐教學平臺。該平臺可由大數據實驗室、企業實踐基地和其他形式組成。在實驗室中,學生能夠接觸真實的大數據環境與工具,并通過實際操作熟悉大數據處理與分析過程。在企業實踐基地,學生能夠參與到企業實際項目中,掌握大數據在會計工作中的實際應用,從而積累實踐經驗。
同時,學校要設計充實的實踐教學內容。其中可包括各種形式的會計大數據分析案例、數據挖掘競賽和企業實習等,通過案例分析幫助學生理解會計工作中大數據的具體應用場景及相關問題解決辦法;通過數據挖掘競賽,學生能鍛煉數據處理與分析能力;通過在企業實習,學生能夠對企業會計工作流程以及大數據的運用形成深刻的認識,從而增強實際操作能力。
三、大數據時代會計教育改革挑戰
一是改變教學理念已迫在眉睫。傳統會計教育強調會計核算與財務報表編制等基礎技能,但大數據時代對會計人才提出了數據分析,數據挖掘以及數據可視化的綜合能力需求。教師需從注重知識傳授的教學理念向注重學生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培養的新教學理念過渡。這就決定了教師在講授專業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學習如何利用大數據技術來解決會計實際問題,并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與批判性思維。
二是課程體系重建刻不容緩。大數據應運而生,使會計專業知識結構產生顯著改變。在傳統會計,審計和財務管理課程的基礎上,還要增加大數據分析,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這些涉及大數據的內容。與此同時,原課程還需整合優化,把大數據技術納入會計課程,如將數據可視化技術引入財務報表分析課程,讓學生對企業財務狀況有更加直觀的認識。另外,在重構課程體系時,也要兼顧不同課程間的聯系與協同,以保證學生在大數據時代下系統掌握會計專業必備的知識與技能。
三是教學方法必須革新。大數據時代,會計教育需要更多樣化,個性化的教學方法。傳統課堂講授方式已不能很好地適應學生學習的需要,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綜合運用案例教學,項目驅動教學以及小組討論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同時借助在線教學平臺,虛擬實驗室等現代教學手段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資源與互動的學習環境。如通過在線教學平臺投放教學視頻,課件及練習題等,使學生能夠隨時隨地學習;借助虛擬實驗室使學生開展大數據分析與會計模擬實驗以增強實踐能力。
四是師資隊伍建設任務繁重。大數據時代,會計教師專業素養與教學能力要求越來越高。教師既要有堅實的會計專業知識又要掌握大數據技術與數據分析方法。但當前多數會計教師對大數據的認識與經驗不足,很難適應教學需求。為此,學校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并通過培訓,進修及企業實踐提升教師大數據素養與教學水平。與此同時,大數據背景下專業人才的引入豐富了會計教師隊伍,也為會計教育改革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四、大數據驅動下的會計教育改革方法
(一)強化數據處理能力的訓練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加強數據處理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當前會計教育改革的主要策略。在數據量與復雜性劇增的情況下,傳統數據處理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會計工作發展的需要,所以,學校必須采取一系列有助于培養學生數據處理能力的教學方式來迎接這種挑戰。舉例而言,某大學會計學院通過大數據處理課程與實踐項目的導入,成功地促進了對學生數據處理能力的培養。學院聯合某著名會計師事務所開發數據處理實踐課程,通過該課程,學生利用先進的數據處理工具處理、分析真實的會計數據,并通過實際操作獲得數據處理的核心技能。同時,學院還提供大數據實驗室、云平臺等資源供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實踐操作。這些措施在提升學生數據處理能力的同時,也對其職業發展起到了強有力的支撐作用。
(二)不斷更新教學內容
大數據浪潮下,為了滿足新時代對會計教育提出的要求,會計教育內容亟需更新。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既是應對大數據挑戰的需要,也是促進會計教育現代化發展的重要環節。首先,院校要跟上大數據技術發展的腳步,在會計教學內容中引進最新的數據分析與處理技術。比如,在大數據驅動下在會計專業中可增加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前沿課程,使學生理解和掌握這類技術在會計工作中的實際運用。與此同時,教師也應該重視大數據技術與會計專業的融合創新問題,不斷探索新型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讓教學內容更接近實際應用。例如,教師可引入會計案例分析和大數據模擬實驗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處理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加強對理論知識的掌握。以某所高等教育機構的會計學院為例。該學院已經成功地將大數據的相關內容整合進了自己的課程結構之中,其新設的《大數據和會計決策》課程,詳細講解大數據應用于會計決策的情景與方法。同時,該學院與某科技公司聯合研發了基于大數據會計分析系統并應用于學生實踐課程教學。通過該系統,學生可以切身感受到大數據在會計工作領域的巨大潛能,并學會運用大數據處理與分析會計相關數據。此舉在增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還能讓學生對大數據和會計之間的密切聯系形成更深層次的了解。通過教學內容的不斷更新,能夠培養兼具扎實會計知識與大數據技術于一體的復合型人才,從而為會計行業的創新發展提供強大人才保障。
(三)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大數據環境下會計教育改革中至關重要的環節。具有大數據素養與技術能力的教師隊伍,是提高會計教育質量、培養符合時代需要人才的關鍵。因此,院校一方面要強化對教師數據素養的培育。所謂數據素養,就是教師所具有的對數據進行獲取、加工、分析、運用等方面的素養。大數據時代下,教師要不斷地更新知識體系,不斷地學習、掌握與大數據有關的知識與技能。院??赏ㄟ^組織培訓課程、舉辦研討會等方式,培養教師的數據素養,從而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大數據理論與實踐教學。另一方面,院校要主動引進擁有大數據背景的專業人才。這類人才一般都有豐富的數據處理與分析經驗,能給學生提供更專業的輔導、更前沿的資訊。院校可采取招聘和合作研究的辦法來吸引這類人才,從而為師資隊伍帶來新的生機。此外,院校還應該強化對教師實踐能力的訓練。實踐是促進教師大數據能力發展的有效路徑,院??晒膭罱處焻⒓悠髽I實踐、合作等項目,通過理論知識聯系實際,促進其實際操作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同時,院校也可設立教師實踐基地或者實驗室等,為教師的實踐操作提供平臺與資源。
五、結束語
以大數據為動力進行會計教育改革,符合時代需要。在挑戰與機遇并存的情況下,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員有必要深入剖析大數據給會計行業帶來的沖擊,厘清會計教育的改革需求與方向,并提出切實有效的策略迎接困難和挑戰。唯有如此,才能培養符合大數據時代發展要求的優秀會計人才,促進會計行業的不斷發展。
作者單位:孟聰 南京商業學校
參考文獻
[1]楊凈雯.數據驅動下企業智能化管理會計平臺研究[J].財會通訊,2024(03):131-136.
[2]劉金帥,王鶴亭.數字經濟時代下企業經濟管理與會計工作的新發展模式探究[J].商場現代化,2024(02):183-185.
[3]吳曉彤,田平,陸媛,孫晨.數據驅動下企業管理會計平臺數字化轉型研究[J].商業會計,2023(21):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