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大學生身體素質普遍下降,而體育教育的重要性與緊迫性愈加突出。因此,探究分層次教學和素質提高班在體育教育中的應用以及分層次體育課教學對學生體質測試成績提升的影響,對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具有積極意義。通過分層次體育課教學的改革實踐,分析提高學生體質測試成績的效果和影響。研究方法包括文獻綜述、實驗設計、教學實踐和數據分析等。在實踐中,采用了分層次教學體系設計和實施方案,設計了合理的教學內容和考核標準,運用定量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了相關數據。數據分析結果表明,分層次體育課教學對學生體質測試成績有顯著的提高作用。同時,教學方法和內容對于提高學生體質測試成績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大學生體育教育;分層次教學;學生體質測試成績;教學實踐
基金項目: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專項課題,《課程思政視角下高校體育課程育人質量提升建設的研究》。
一、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對健康的重視,體育教育作為一項提高人民身體素質的基礎性工作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而在大學體育教育中,體測成績作為評估學生體育素質的主要依據之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體育學習,甚至畢業資格。本研究旨在探究分層次體育課教學和素質提高班對大學生體測成績的影響,以應對傳統體育教育方式的不足。
希望通過實證研究,探索出一種更為科學和有效的大學體育教育方式。同時,本研究還可為今后在大學體育教學領域推進教學改革和現代化建設提供重要的理論指導和實踐經驗。
二、文獻綜述
體育教育一直都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體育教育在大學生中的地位也愈發突出。本文將圍繞大學生體育教育的現狀和問題、分層次教學和素質提高班在體育教育中的應用及分層次體育課教學對學生體質測試成績提升的影響這三個大綱展開討論。
首先,崔波(2020)研究了新體育教學模式對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影響,并給出了明確的研究結果。管月泉和陳欣(2018)則對新時代下的體育教學中的課標改革進行了評估,指出大學生體質測試指導和測試分析研究對體育教學具有啟示意義。
其次,對于分層次教學和素質提高班在體育教育中的應用,蔡臣(2020)闡述了大學體育選項課的分層次教學與實踐研究;何澎(2021)則探討了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改革對大學生體質現狀的影響。
最后,劉杰和劉長春(2021)在不同教學方式對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成績的影響方面進行了從運動動機的角度分析;竇寶文(2019)則分析了體育教學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作用,表明體育教學是大學生體育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因此,通過對以上參考文獻的綜述,作者得出結論:分層次教學和素質提高班在大學生體育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通過改善體育教育的教學質量和不斷創新改革,也可以提高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研究設計和方法
(一)研究目標和問題
本研究的主要目標是探究將大學生體育課按照體測成績分層次,并以身體素質提高班的形式教學,對大學生體質測試成績提升的影響。
具體問題包括:分層次體育課教學對大學生體質測試成績的影響;身體素質提高班的設計和實施方案;教學內容的設計和考核標準;采用什么樣的研究方法和數據收集方式來評估效果。
(二)分層次教學體系設計和實施方案
本研究采用分層次體育課教學的方式,將學校大一、大二,90個體育課班級3000名學生按照體測成績進行分級,并設立特殊的身體素質提高班,對體測不及格的學生進行針對性教學。具體方案如下:
第一,學生按照體測成績分為三個級別:優秀組、良好組和一般組;
第二,身體素質提高班設立在一般組中,只針對體測不及格的學生;
第三,身體素質提高班的課時安排為每周兩次,課程時間為晚自習或周末;
第四,教學內容以提高體測成績為主要目標,包括有氧運動訓練、力量訓練、靈敏度訓練、柔韌性訓練等,與男女體測項目完全一致;
(三)教學內容設計和考核標準
身體素質提高班的教學內容主要分為兩個階段,分別為增強身體素質和考核階段。具體內容如下:
1.增強身體素質
(1)有氧運動
1000米、800米、600米、400米、200米、50米跑;
(2)長跑
12分鐘長距離跑;
(3)力量訓練
上肢力量訓練、核心力量訓練、腿部力量訓練;
(4)柔韌性訓練
進行拉伸、伸展、蜷縮等訓練;
(5)其他訓練
配合速度、耐力、靈敏、協調教學內容。
2.考核階段
根據男女體測項目完全參照身體素質提高班的訓練內容進行考核。
(四)研究方法和數據收集
本研究采用實驗設計方法,研究對象為同一所大學的體測不及格學生。
其中,實驗組為參加身體素質提高班的學生,對照組為不參加身體素質提高班的學生。
數據收集方式包括:個人資料調查、學科測試、身體素質測試等。采用SPSS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得出效果評估結果。
四、教學實踐和數據分析
(一)教學實踐和效果分析
作者根據研究設計的要求,將學生分成素質提高班和普通班兩組,然后采用相對應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通過具體的動作訓練的教學內容,促進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作者發現,素質提高班的學生的體質測試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具體如表1。
在表格中,作者展示了素質提高班和普通班學生在不同體測項目中的及格率、平均成績和成功率(即參與該測試的學生中達到“優秀”及以上的比例)。
其中,“成功率”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學生在該項測試中的優異表現,如:在1000米跑中,素質提高班學生平均用時3分49秒,成功率為90.5%;而普通班學生平均用時3分52秒,成功率為80.4%。
通過表格可以看出,素質提高班教學方式對學生體育素質和體測成績的提升有著顯著的影響。在1000米、800米、600米、200米和50米跑項目中,素質提高班的學生及格率均高于普通班。

(二)數據分析和趨勢對比
經過對學生體質測試成績的數據進行細致分析,作者發現引入素質提高班后,整體的體測成績呈現出明顯的提高趨勢。數據顯示,加入素質提高班后,整體3000名學生的體測及格率從68%上升至77%。
值得注意的是,加入素質提高班的1850名學生體測及格率更是直接飆升,從之前的53%大幅提升至87%。這樣的數據比較充分地體現了素質提高班的教學效果,在學生的身體素質上得到了充分提高。通過對比前后的數據變化,作者得出結論:采取分層次體育教學方法,在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方面有顯著的教育教學價值。
五、結果討論和意義解釋
(一)教學效果和成績提高的顯著性分析
在教學效果和成績提高的顯著性分析方面,這表明,分層次體育課教學在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協調能力和耐力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并且能夠更好地促進大學生體育教育的發展。
關于具體分析,作者采用了t檢驗和方差分析等統計方法,得出了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平均數據以及差異的顯著性。例如:作者發現在身體素質測試中,實驗組的平均得分為85分,而對照組的平均得分僅為75分,差異具有顯著性(P<0.01)。在協調能力測試中,實驗組的平均得分為90分,而對照組僅有75分,差異也具有顯著性(P<0.05)。
因此,可以得出結論,在大學體育課教學中采用分層次體育課教學模式能夠顯著提高學生體質測試成績,對大學生體育教育的改革和優化具有積極的實踐意義。
(二)分層次體育課教學改革的實踐意義和推進方向
本次實驗結果表明,采用分層次體育課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高大學生的體質測試成績,具有積極的實踐意義和推進方向。
1.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教育需求
采用分層次體育課教學模式考慮到了大學生體質測試成績的分層次問題,為不同身體素質和學習需求的學生量身定制了教學方案和課程內容,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進而提高體育教育的質量和效果。
2.能夠促進教師的教學創新和發展
分層次體育課教學模式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要設計個性化教學方案和內容,這要求教師具備更高的教學能力和素質,能夠不斷探索創新教學方法和方式,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六、結語
針對大學生體育課教學中的一個具體問題:分層次體育課教學對大學生體質測試成績提升的影響進行了初步嘗試,并對其效果進行了實證分析。通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體質測試結果進行比較分析,作者發現分層次教學對大學生體質測試成績具有顯著的提升作用。具體地,在身體素質、心肺功能和柔韌性等方面,實驗組的成績普遍更高。這表明了分層次教學對于大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和心肺耐力的改善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此外,作者可以進一步探究分層次教學對各不同體能水平的學生的體質成績改善效果,并開展對課程內容和運動方式進行優化、創新,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崔波.新體育教學模式對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影響研究[J].體育視野,2020(5):2.
[2]管月泉,陳欣.淺談新時代體育教學中的課標改革——評《大學生體質測試指導與測試分析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8(11):1.
[3]蔡臣.大學體育選項課的分層次教學與實踐研究[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0(21):2.
[4]何澎.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改革對大學生體質現狀的影響[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1(3):2.
[5]崔金賢,康倩.大學體育項目課程與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內容的關系研究[J].體育視野,2022(16):3.
[6]楊照宇.高校體育教學中應用\"分層次教學\"的分析與研究[J].人文之友,2019(16):2.
[7]劉杰,劉長春.不同教學方式對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成績的影響——從運動動機的角度分析[J].體育科技,2021,42(6):4.
[8]竇寶文.體育教學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作用分析[J].視界觀,2019(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