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和經費投入的增加,高校國有資產規模不斷擴大,國有資產的管理效率和風險控制也越發重要。在這一背景下,內部控制作為一種重要的管理手段,對于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具有相當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因此,本文將首先提出內部控制視角下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實踐中的問題,之后制定優化措施,希望本文的分析能為進一步提高高校資產管理和內部控制水平、促進高校穩定持續發展貢獻積極力量。
[關鍵詞]內部控制;高校;國有資產管理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志碼:A
高校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機制,可以保障國有資產的安全、提高利用效率、降低管理風險,同時也有利于提升高校的社會形象和信譽。因此,高校應當高度重視內部控制,在國有資產管理中加強內部控制的建設和運行,從而為高校的發展和建設提供保障。
1 內部控制對于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的價值
高校的國有資產主要包括土地、建筑、實驗設備等,這些資產的價值較大,一旦發生安全事故或遭遇損害,將對高校的教學科研產生嚴重影響。而高校通過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體系,可以有效防范各類安全風險,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和完好。同時,內部控制有助于提高國有資產的利用效率。高校作為教學科研機構,國有資產的利用效率直接關系教學和科研成果的產出。高校通過內部控制,可以規范資產使用的流程,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減少資源浪費,最大限度地實現國有資產的價值。另外,內部控制還可以有效降低管理風險。高校國有資產管理涉及各種復雜的管理活動,存在著多種管理風險,如財務風險、合規風險、信息安全風險等。高校通過建立內部控制機制,可以及時發現和化解各類風險,增強管理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確保高校國有資產的安全、穩健和可持續發展。作為公共機構,高校承擔著培養人才、傳播知識、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使命。高校通過建立良好的內部控制體系,不僅可以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更可以增強社會公眾對高校的信任和認可,有利于高校在社會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和聲譽。
2 高校資產管理實踐中的問題分析
高校作為知識傳承與創新的重要基地,其運營的效果直接影響著教育質量和學術研究的發展。資產管理作為高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合理化和規范化程度關乎學校整體運營的效率和效益。然而,在當前的高校資產管理實踐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2.1 預算管理與資產管理脫節問題
部分高校在資產管理實踐中,預算管理與資產管理脫節的問題十分突出,這直接導致了高校資產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的減損。經費預算旨在支配與分配資金,然而事實上,資產所依附的預算規劃往往缺乏與實際資產管理策略的有效對接。換言之,資產管理在實施中可能因為缺少預算的具體指導而缺乏方向感,而預算制訂又往往忽略了現有資產狀況的客觀需要。預算管理與資產管理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與協調,可能導致資源配置的不合理、預算的浪費,甚至影響教學與研究工作的正常開展[1]。
2.2 資產出租、出借和對外投資不合規
高校在資產出租、出借以及對外投資的過程中可能出現不合規的現象,通常表現為缺乏一套完善的規章制度和監管體系,或在實踐中監管執行不力。高校為了提升資產收益,通常會開展某種形式的資產運營或投資活動。部分高校在這一過程中,因為對相關法規了解不足或管理松散而出現資產出租、出借甚至對外投資活動不合規問題,從而使校方承擔不必要的風險。這些風險不僅會帶來經濟上的損失,還會影響學校的聲譽,甚至面臨法律責任。
2.3 資產配置預算編制精細化不夠
資產配置涉及預算編制、資產采購計劃和資產使用效率等多個方面,若其缺乏精細化管理就無法使資產得到最為合理的配置和使用。資產配置與預算編制應當是一門精細的藝術,要求管理者對學校的辦學目標、教育需求和市場動態有深入的理解。只有如此,才能將有限的資金資源分配到最適宜的資產配置之中。然而,現實情況卻是預算編制過于粗放,缺乏對具體操作環境、資金需求和投資回報潛力的充分考量,導致了資源的錯配或者浪費。
2.4 內控意識重視度不足
內控系統是高校管理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資金管理、項目審批、資產使用等多個方面,是保證資源合理分配和使用的關鍵手段。內控意識不足表現在領導層對內控制度執行的關注不夠,以及管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內控規定執行的松懈。缺失嚴格的內控流程意味著可能存在違規操作、財務舞弊及管理無序等問題,這不僅增加了資產管理的風險,還可能導致資產流失或損壞[2]。
2.5 國有資產使用情況監管不到位
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直接關系高校的經濟效益和社會責任的履行。在日常管理中,高校由于監管措施的缺失或不完善,導致國有資產在使用過程中的閑置、浪費現象普遍存在。即便是已被確定的低效或者無效資產,由于監管不嚴也難以得到及時的處理或更新。此外,資產使用不規范、個人占用公共資產等現象也暴露出國有資產管理中存在著一定的管理漏洞。
3 高校資產管理問題的優化措施
3.1 國有資產配置和預算管理相協調
高校國有資產配置和預算管理的深度融合,意味著使用每一分錢都要公開透明,并實現最大效益。為此,高校應建立健全以性能為導向的資產配置機制,使得資金分配既能滿足當前的需求,又能促進未來的發展。在預算制訂環節,資產配置的決策應基于全面、準確的數據分析,通過科學的方法評估各種資源配置方案的效益與風險。此外,通過建立動態調整的預算管理體系,高校可以更靈活地應對變化,確保資金的時間價值最大化。同時,高校應優化資產的跨期配置,以應對教學和科研需求的不斷變化。這涉及資產購置的長期規劃和短期調整,高校需要借助先進的預測工具和方法來預估未來的需求變化,據此作出相應的資源配置計劃[3]。通過對未來發展趨勢的準確預測,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資源浪費,提高資產的利用效率。
3.2 嚴格管理資產出租、出借和對外投資
高校在進行資產出租時,應該建立嚴格的審批流程和管理制度,確保出租的資產得以合理使用,并能帶來預期效益。在出租前期,評估資產的價值和租賃市場行情是必不可少的步驟,這涉及對資產狀況、使用率及市場租金的全面分析。高校應結合實際情況和學校發展規劃,對資產的使用權進行合理定價,制訂切實可行的租賃方案。在簽訂合同之前,高校需要與承租方進行充分溝通,明確租賃條款,確保雙方的權益得到保障,并按相關法律法規辦理相關手續。在資產出租的監管中,需要定期檢查和評估租賃資產的使用情況,確保資產未遭濫用或損壞。此外,高校要確保租賃收益的及時回收,并做好相應的財務記錄,以便于日后的財務審計。如發現租賃方違約或資產狀況異常,高校應立刻采取合適的措施,根據合同條款處理,確保學校的利益不受損害。
資產出借作為高校對外合作交流的一種形式,通常不以營利為目的,但依然需要謹慎管理。對于出借資產,高校首先要明確出借的期限和目的,并進行風險分析,確保資產出借不會影響學校的正常運營。同時,應當與借用方簽訂明確的資產出借協議,詳細規定資產使用權限、歸還條件和責任承擔等條款。在資產出借期間,還應定期檢查資產的狀況,及時發現并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確保資產的完好無損。此外,高校在進行對外投資時,需要制定長期且綜合的管理策略。作為資產的一種增值途徑,對外投資不僅應考量潛在的經濟回報,還應權衡其帶來的風險。在決策之初,高校應組建專業的投資決策小組,進行全面、深入的市場研究和項目評估,選取與學校發展戰略相匹配的投資項目。此外,在投資過程中應充分分散風險[4],避免過多資金集中在單一項目上。高校應建立健全的風險控制體系,合理配置投資組合,持續跟蹤投資項目的運作情況,并按規定及時填報投資情況記錄,以供日后決策參考和審核。
在對外投資過程中,高校還需要遵循法律法規,確保投資合法。考慮到高校的特殊性,其投資活動要嚴格貫徹執行國家教育部門和財政部門的相關政策和規定,避免投資決策與國家政策背離。同時,高校要嚴格按照法律程序辦理對外投資相關手續,保障投資活動的合規性和透明度。在對外投資的收益管理方面,高校應根據投資協議及時收回投資收益,并將其納入學校財務管理體系。在這一過程中,高校應注重財務管理和資金的安全性,避免收益回收流程中的資金漏損。對于投資失敗或盈利不佳的項目,高校應積極采取措施,減少損失,并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增強未來投資決策的專業性和有效性。
3.3 明晰資產管理組織機構,注重資產管理內部監督
為保障資產管理的規范性和有效性,高校應建立資產管理的組織機構與內部監督機制。明晰的組織結構能夠確保各職能部門在資產管理中的職責與權利明確,無論是資產的采購、使用還是處置,都應有規范的標準和流程。建立專門的資產管理部門,并為之配備專業的人員,是保障資產管理及時性和專業性的關鍵。同時,內部監督系統的構建也是提升高校資產管理水平的必要條件。高校通過內部審計、定期的資產清查和效能評估,可以及時發現和糾正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內部監督與外部審計相結合,形成嚴密的監督體系,有助于提高高校資產管理的透明度,降低失誤和舞弊的風險。此外,對管理人員實施績效評價,建立獎懲機制,也可有效激發管理人員的工作熱情與責任心,提高資產管理效率。
3.4 資產管理方式創新,進一步增強信息化建設
高校應該全面評估現有資產管理流程和信息化水平,明確哪些環節需要優先進行信息化改造,以及各環節對信息系統的具體要求。資產管理信息化建設不僅僅要求硬件設備的支持,更要求軟件系統的應用和數據管理的完善。因此,高校應當研發或采購能夠滿足自身需求的資產管理軟件,對接現有的財務、人力資源等相關系統,實現數據共享和信息流暢運轉。高校可以建立一個集成的電子采購平臺,在此基礎上,實行網絡化、透明化采購,所有采購信息要及時發布且便于跟蹤,以確保采購過程公平公正。在資產入庫環節,高校應利用條形碼或射頻識別技術,進行智能化資產標記。這樣不僅可以加速資產歸集過程,更能在資產使用過程中快速識別和盤點。
對于資產日常使用與維護,高校應該構建起一套完善的資產使用管理系統。通過電子設備實時監控資產使用狀態,及時發現和處理設備故障,以及預測和指導日常的維護保養工作。實現資產使用的數據化,有助于分析資產的使用效率,為后續的資產更新、維護或處置提供數據支持[5]。高校應當定期組織資產盤點,在收集資產信息的同時,將其更新到資產管理系統中,實現信息動態管理。這有助于掌握資產的準確數量、狀態和位置,對于后續進行資產評估和重置策略決定至關重要。
在做好資產信息管理的同時,信息系統的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高校應當在信息系統中設置多層權限控制,確保數據的安全和隱私。此外,還應建立健全的數據備份和災難恢復機制,防止數據因突發性問題遺失或損壞。除以上基礎建設外,高校資產信息化還應注重系統的擴展性與靈活性。技術日新月異,高校的信息化資產管理系統應當靈活以應對新的科技變化和管理需求,保證長期有效地支撐資產管理工作。這要求信息系統在設計時就具備模塊化、可插拔式的特點,使得未來升級或增加新功能變得簡單快捷。
3.5 規范升級資產管理流程
高校應對現有的資產管理流程進行全面梳理和評估,識別流程中的薄弱環節,以及可能存在的不合理和低效環節。通過標準化、流程化的管理,可以減少管理操作的隨意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精確度。在流程設計上,要求每一個環節都有明確的操作規程,切實做到信息化管理,如引入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可以集中掌握資產的動態信息,及時跟蹤資產使用狀態和效益分析,實現資產全生命周期的跟蹤管理。高校應當依托信息技術,從資產的采購、驗收、入賬、使用、盤點直至報廢處置每一步驟精細化操作,實現資產流程的透明化與標準化。改進采購流程,實現競爭性采購;優化資產入賬流程,保證資產的及時登記;改進使用與維護流程,確保資產得到合理利用與養護;優化盤點與處置流程,確保資源可以重新分配或高效更新。
3.6 完善內控環境,加大資產隊伍管理建設力度
高校還應在內部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保障管理流程的長效性與合理性。這就涉及多維度的制度建設,從人員配置、財務預算、操作流程、審計監督、風險管理等各個方面,形成一個內部監控和管理的閉環。在此過程中,內控體系的完善是關鍵。內控體系涉及整個資產管理的流程,其目的是通過規章制度來控制風險,保障資產的安全與增值。人才是資產管理的第一資源,因此擁有一個專業化、高效能的資產管理隊伍對于保障管理的質量至關重要。這就需要高校在人才引進、培訓與發展上下功夫。要引進和選拔業務能力和責任心強的資產管理人才,依靠人才的力量來優化管理。要想實現資產管理的專業化,就要對資產管理人員進行專業的培訓與繼續教育,使其掌握現代資產管理的理論知識和實務操作技能,同時加強法律法規教育,使其清晰了解在工作中應遵守的規章
制度。
4 結語
高校要想在競爭激烈的教育領域保持優勢,就必須不斷優化和完善資產管理。高校通過規范管理流程、強化內控制度、提升管理隊伍的專業水平,不僅可以提高資產利用的效率和效益,還能為高校的教學和科研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同時,資產管理的優化還有助于提升高校的社會形象和管理水平,從而吸引更好的師資和優秀的學生,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資產管理的道路上,高校必須以創新的理念、嚴格的標準和科學的方法,持之以恒地推進和完善管理制度,從而實現高校資產管理的現代化,助力高等教育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彩英,徐鳳琴. 淺議內部控制視角下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問題及優化[J]. 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23,31(11):35-38.
[2]史曉仙. 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優化研究[J]. 江蘇理工學院學報,2023,29(5):123-128.
[3]丁超豪,馬浩. 高校國有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新模式[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3,39(6):74-78.
[4]孫俊芳,紀高飛,王源. 新形勢下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創新發展模式探析[J]. 國有資產管理,2023(4):54-57.
[5]張慧婷. 內部控制視角下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優化研究[J]. 科技經濟市場,2021(6):125-126.
[作者簡介]王珊,女,河南鄭州人,鄭州師范學院,中級經濟師,碩士,研究方向:內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