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新時代大學生既生逢其時,又重任在肩,對其進行家國情懷培育刻不容緩。方志敏精神作為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能夠為大學生涵養家國情懷“亮旗幟”“強筋骨”“立標桿”。建議高校以方志敏精神為切入點,大力推進縱向深化與橫向協同相融合、顯性文化建設與隱性文化建設相配合、正面宣傳與管網治網相結合,推動大學生家國情懷培育提質增效,從而鞭策其弘揚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
關鍵詞:"方志敏精神;大學生;家國情懷;價值意蘊;實踐向度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22.061
家是國之根基,國是家之延伸。家國情懷是指主體對家國共同體發自內心的深沉大愛與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家國情懷,提倡愛家愛國相統一,讓每個人、每個家庭都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作出貢獻。青年大學生作為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理應從家國情懷中汲取精神養分,從而提升政治認同、強化品德修養、涵養愛國之情。而作為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精神瑰寶,方志敏精神能夠讓大學生將個人夢、國家夢與民族夢有機聯結,匯聚成同心筑夢的磅礴偉力。
1方志敏精神的內涵釋析
方志敏(1899—1935年),江西上饒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卓越的農民運動領袖。方志敏精神是以方志敏為首的早期中國共產黨人,在率領贛東北和閩浙贛地區軍民開展土地革命斗爭時所形成的革命精神總稱。其內涵極其豐富,主要涉及理想信念、愛國情懷、創造精神和清貧奉獻等層面。
1.1邏輯起點: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
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是方志敏精神的邏輯起點。縱觀方志敏一生,他都始終不渝、持之以恒地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共產主義的信念。大革命失敗后,面對黨內士氣低落、人心渙散的現狀,方志敏毫不氣餒:“資本主義的社會,必然要覆滅,代之而起的必然是共產主義!”這種昂揚奮進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深深感染了周邊同志。1935年,方志敏身陷囹圄,他對國民黨的威逼利誘不屑一顧:“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但絕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正是他堅如磐石的信仰追求為其投身革命、視死如歸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1.2政治本色:愛國為民的赤子情懷
愛國為民的赤子情懷是方志敏精神的政治本色?!傲⒅颈裁瘛薄皥猿志葒让瘛薄吧嵘頌閲鵀槊瘛保瑯嫵闪朔街久舻娜松壳o論是少年時立志投身實業、富國強兵,還是青年時發動弋橫起義、成立紅十軍,抑或是被囚期間決意以身殉國、喚醒民眾,都展現了他高度的愛國熱忱和深厚的民族情感。他在《可愛的中國》一文中認為“(中國)這位母親是蠻可愛蠻可愛的”,可現在卻飽受欺凌而慘不忍睹。他痛心疾首:“朋友們,兄弟們,趕快起來,救救母親呀!無論如何,不能讓母親死亡的呵!”而后慷慨就義。他既擋住了戰場的真槍實彈,又抗拒了敵人的糖衣炮彈,彰顯了對祖國母親的無比熱愛和一心為民的赤子情懷。
1.3實踐旨趣:求真務實的奮斗創造
求真務實的奮斗創造是方志敏精神的實踐旨趣。習近平指出創新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而方志敏求真務實的精神特質、開拓進取的創新意識就是對此最生動的詮釋。政治層面,方志敏提出了基層黨建原則、開辟了“方志敏式的根據地”,被毛澤東譽為“無疑義地是正確的”。經濟層面,方志敏首發紅色股票、實行赤白貿易,打造了獨樹一幟的經貿體系。軍事層面,方志敏締造了工農紅軍第十軍,創設了正規部隊、地方軍隊、群眾武裝三位一體的軍事體系。方志敏緊密聯系蘇區實際所采取的各項破舊立新之舉,不僅取得了“血戰東南半壁紅”的光輝戰績,還擘畫出未來中國的美好藍圖:“那時到處都是活躍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p>
1.4價值準則:清貧奉獻的道德風范
清貧奉獻的道德風范是方志敏精神的價值準則。清正廉潔與無私奉獻,是方志敏最為鮮明的品格風范,集中體現了共產黨人安貧樂道、廉潔奉公的傳統美德。
一方面,方志敏有著廉潔自律的道德操守。母親曾因生活所迫向他要錢填補家用,被他嚴詞拒絕:“我當的是蘇維埃主席,更得事事注意。一不留意,就不是我一個人的事。”后來方志敏被俘而遭國民黨軍搜身,只搜出一支鋼筆和一塊懷表。其公私分明的家國觀念與清廉正直的道德品質從此廣為流傳,為我黨贏得軍心民心提供了重要保障。另一方面,方志敏始終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盡管肺癆嚴重、痔瘡爆裂,他還是忍痛動員全軍:“我下了決心去完成黨所給我的任務。黨要我做什么事,雖死不辭。”寥寥數語,就將方志敏獻身革命的崇高境界勾勒得淋漓盡致。
2以方志敏精神涵育新時代大學生家國情懷的價值意蘊
方志敏精神是方志敏同志用汗水和生命鑄就而成的紅色血脈和精神源泉,隨著歲月更迭,其價值功能不但沒有消退,反而超越時空的局限并熠熠生輝。由于方志敏精神有著心憂家國、克己奉公等內涵特質,故與家國情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建議發揮它在價值引導、精神塑造和榜樣示范層面的作用,為新時代大學生弘揚踐行家國情懷“亮旗幟”“強筋骨”“立標桿”。
2.1價值引導:為大學生樹立家國情懷“亮旗幟”
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青年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的“拔節孕穗期”,其價值觀的形塑不可或缺,亟待有力引導和精心栽培。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言:“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如果大學生信仰迷失、價值觀混亂,則既不利于自身健康全面發展,又會對國家社會穩定產生隱患,更遑論家國情懷的涵養。如今,面對拜金主義的滲透與精致利己的誘導,一些大學生理想信念缺失、集體意識淡薄,而方志敏精神正是帶領他們擺脫錯誤觀念、涵養家國情懷的重要動力之一。方志敏對黨和人民的赤膽忠心、對信仰追求的牢牢堅守,都在其積極創辦紅色刊物、主動接濟勞苦大眾和堅決開展革命斗爭的光輝事跡中表露無遺。尤其那句“我們始終是黨的正確路線的擁護者和執行者,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竭誠的信仰者”,成為他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生動寫照。因此,弘揚方志敏精神有助于幫助大學生加固政治認同、深化家國理念、及時拒腐防變,更好地緊密個人與國家間的精神鏈接,為新時代大學生樹立家國情懷亮出鮮明的旗幟。
2.2精神塑造:為大學生踐行家國情懷“強筋骨”
習近平強調:“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比绻f志氣、底氣與青年大學生的信仰追求、價值取向息息相關,那么骨氣問題考驗的就是其是否具備頑強堅毅的意志品質和百折不撓的精神狀態,這也是衡量大學生能否有效踐行家國情懷的重要標準。然而,生活條件的富裕充實、部分父母的嬌生慣養導致一些孩子從小就淪為“溫室的花朵”,在學習、戀愛、就業等問題中自主能力缺乏、抗挫水平低下、心理素質不強,連自身小事都解決不好,何談培養家國情懷、立志兼濟天下。因此,強化宣傳方志敏精神有助于鞭策大學生在磨練堅強意志中涵養家國之情。身為紅軍高級將官,方志敏始終以身作則、與士兵同甘共苦,和部下一起吃米糠、挖野菜,從不搞特殊化?!盀橹A級和民族的解放,為著黨的事業的成功,我毫不稀罕那華麗的大廈,卻寧愿居住在卑陋潮濕的茅棚;不稀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寧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稀罕舒服柔軟的鋼絲床,寧愿睡在豬欄狗竄似的住所。”方志敏這種身處逆境卻甘之如飴的精神品格,能夠激勵大學生不斷磨礪抗挫能力、錘煉堅強意志,為其實踐家國理念打造精神上的“鋼筋鐵骨”。
2.3榜樣示范:為大學生弘揚家國情懷“立標桿”
作為民族最閃耀的坐標,英雄人物永遠是中國人民最堅實的依靠和最崇敬的榜樣。習近平指出:“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而黨史中的革命英烈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自己的初心使命,其為國為民之舉對于當代大學生的家國情懷培育是最具說服力和感召力的,有著極強的借鑒意義。新時代大學生早已遠離革命年代的紛飛戰火,如今已生活在相對和平穩定、幸福安寧的社會環境中,對于紅色英烈存在一定距離感和隔膜感。在“泛娛樂化思潮”的裹挾中、在巨大“內卷”壓力的沖擊下,部分大學生喪失了激流勇進的斗志而選擇“佛系”“躺平”,對天下大事漠不關心,很難涵養出家國情懷。因此,充分發揮方志敏精神蘊含的榜樣力量是助力大學生銳意進取、報效家國的制勝法寶。五四運動期間,青年方志敏曾率領同學到處粘貼反帝標語、開展愛國演講、舉行游行示威,彰顯出戰天斗地的勇氣和敢為人先的品格。如果讓青年大學生對標青年英雄方志敏,以之為榜樣示范,找差距、補不足,則能夠敦促自己見賢思齊。一旦將方志敏的感人事跡和光輝形象深深烙在心上,當代大學生的精神標桿便可逐漸樹立,其家國意識的涵育也將水到渠成。
3以方志敏精神涵育新時代大學生家國情懷的實踐向度
高校若想以方志敏精神為切入點涵育新時代大學生家國情懷,任重而道遠,關鍵在于落實。建議著眼于縱向深化與橫向協同相融合、顯性文化建設與隱性文化建設相配合、正面宣傳與管網治網相結合三層面,從而確保涵育工作行穩致遠。
3.1縱向深化與橫向協同相融合,通過方志敏精神強化家國理念
教學方法是否科學合理,關系方志敏精神能否有效融入課堂。建議縱向深化與橫向協同雙管齊下,全方位融入方志敏精神,促使學生系統接受家國文化洗禮。
一方面,堅持縱向深化,有力貫徹落實“三三制”教學法?!叭啤苯虒W法包括課堂理論知識學習、教學實踐能力培養與社會實踐活動落實三部分。通過三階段環環相扣、縱向銜接,打造聯結課內外、融合知與行的完整鏈條,循序漸進地宣揚方志敏精神以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首先,加強對方志敏精神的課堂理論學習,構建學生家國情懷的知識網絡。建議教師課前以多媒體圖文并茂地呈現方志敏事跡、課中重點講清方志敏愛國愛家的品質、課后針對方志敏作品設置開放性問題,以使家國理念浸入學生心扉。其次,開展關于方志敏精神的課內實踐教學,強化學生對家國文化的情感體驗。教師可運用影視觀看(如電視劇《可愛的中國》)、主題演講(如“爭做方志敏精神的時代傳人”)、詩歌鑒賞(如《清貧》《詩一首》)等形式幫助學生了解方志敏精神、激蕩家國之情。最后,落實弘揚方志敏精神的社會實踐活動,堅定學生對家國建設的責任擔當。如瞻仰方志敏故居、參觀方志敏紀念館、清明祭掃方志敏墓、成立方志敏精神主題宣講團、開展方志敏精神專題調研等,都能夠助力大學生形成報效國家的堅定信念與建設祖國的使命擔當。
另一方面,促進橫向協同,推動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耦合聯動。宣揚方志敏精神既要聚焦思政課,又要放眼專業課,橫向上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耦合聯動,確保大學生家國情懷培育取得潤物無聲的效果。其一,用好思政課程“主渠道”,系統傳播方志敏精神,奏響家國情懷教學主旋律。思政教師須注意三點:首先,堅持與時俱進。緊扣時代之問、現實之維,密切聯系當今思政熱點(如習近平文化思想等)講授方志敏精神,提升授課時效性。其次,實現方法創新。善用案例分析、翻轉課堂、信息化手段生動講解方志敏精神。最后,做到充滿愛意。學習方志敏愛國愛民的赤子情懷,發自內心地把對家國的大愛、對學生的關愛融于教學中,以情感人、以愛動人。其二,深耕課程思政“責任田”,間接宣揚方志敏精神,擴大家國文化傳播覆蓋面。思想政治教育沒有“真空區”,無論思政課還是專業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要重點推進專業思政化建設,全面考察各學科發展史、專業演變史,基于各專業特點提煉其中的家國情懷元素,如通過文學課賞析方志敏詩詞、借助歷史課梳理方志敏故事、憑借美術課描摹方志敏畫像等,都利于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深受家國文化浸潤,實現“增智”與“育德”有機統一。
3.2顯性文化建設與隱性文化建設相配合,依托方志敏精神傳播家國文化
立足校園整體文化環境,依托方志敏精神推動校園顯性文化與隱性文化建設相配合,對大學生家國觀念的形成發展能產生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影響。
一方面,促進校園顯性文化建設,彰顯方志敏精神以文化人的硬實力。高校顯性文化建設主要指校園硬件設施(如基礎設施、建筑場館等)建設,通常以外顯而有形的方式進行,這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外在前提。其一,結合方志敏人物生平,合理規劃校內景觀建筑,為家國情懷培育“造勢”。建議從校園建筑與人文景觀入手。在校園建筑層面,以方志敏名字命名教學樓(如“志敏樓”),并因地制宜地粘貼方志敏名言、張貼方志敏畫像、打造方志敏雕塑等,鞭策學生銳意進取、報效國家。在人文景觀層面,將方志敏詩歌滲入長廊、晨讀亭,將其事跡鑲嵌于廣場浮雕上,促使學生將家國情懷入眼、入腦、入心。其二,發揮方志敏精神力量,充分利用校園宣傳媒介,為家國情懷培育“發聲”。這對于家國理念高效傳播所發揮的“喉舌”作用不容忽視。如借助學校廣播放送、校刊校報刊登、官微平臺推送、電子宣傳欄展示等手段定期傳播方志敏在家盡孝、為國盡忠的價值理念,從而為學生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食糧。
另一方面,注重校園隱性文化建設,凝聚方志敏精神以文育人的軟實力。高校隱性文化建設是以相對隱蔽、無形的方式向大學生傳遞價值理念與精神文化,這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在要求。首先,促進方志敏精神宣傳與校風校訓校歌同頻共振。校風校訓校歌是一所高校辦學理念、精神風貌與發展愿景的集中體現與生動反映。高??蓪⒎街久舻钠D苦樸素精神融入校風、愛黨愛國情懷融入校訓、英勇抗爭品質融入校歌,讓家國理念真正內化為師生的價值共識與行為規范。其次,推動方志敏精神傳播與高校規章制度建設同步推進。將方志敏精神納入校園制度文化范疇,能夠為大學生家國情懷教育提供剛性約束。一是要以大學章程提供制度支撐,把方志敏求真務實、廉潔奉公的道德要求寫入章程條款中,保證培育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二是要以校紀班規提供具體規范,促使學生對照方志敏的價值標準進行自我反思規約,以提升政治覺悟、涵養家國情懷。最后,助力方志敏精神弘揚與學生社團活動同向同行。建議學生社團可舉行有關方志敏事跡的話劇演出,結合清明節、烈士紀念日組織方志敏詩朗誦,或開展“弘揚方志敏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征文大賽,從而讓大學生實實在在地感悟家國之思。
3.3正面宣傳與管網治網相結合,憑借方志敏精神明確家國擔當
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網絡媒介正以其便捷性、開放性深刻影響大學生的生活節奏與思維方式。故高校要善加利用,堅持正面宣傳與管網治網相結合,筑牢方志敏精神弘揚的安全防線,引導學生在海量信息面前明辨大是大非、強化家國觀念。
一方面,強化正面宣傳,推動網絡培育形式多樣化。結合當代大學生獵奇心強、思想開放的個性特點,高??纱蛟於鄻踊W絡培育形式,讓方志敏精神宣傳充滿吸引力與感染力,真正“網”住學生的心、激發其家國之情。首先,整合運用多種社交媒體,為方志敏精神宣傳拓寬新渠道。高校可在微博、B站、抖音等社交媒體上創建官方賬號,重點打造“兩微一端”新媒體矩陣,定期推送方志敏精神的優質內容(文章、短視頻、微電影等),發揮集群效應、形成傳播優勢。其次,積極創新網絡學習方式,為方志敏精神弘揚打造新特色。建議高校把握方志敏精神精髓,自創相關主題網站、開設有關線上課程(如學習通、MOOC等精品課程),從而有效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助推家國情懷培育事半功倍。最后,開發校園網絡文創產品,為方志敏精神傳播注入新元素。堅持“學校組織、網絡搭臺、師生唱戲、共創共享”原則,制作方志敏人物漫畫、方志敏事跡3D演繹等網絡文創精品,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助推家國情懷深入人心。
另一方面,堅持管網治網,營造風清氣正的培育氛圍。網絡平臺的虛擬性、匿名性大大加劇了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的復雜性、艱巨性。這就需要高校強化管網治網,引導學生堅決抵制抹黑方志敏烈士的錯誤言論,并對一些影響惡劣的案例引以為戒(如2018年方志敏嫡孫方華清訴徐祿飛、余香艷名譽侵權案等),為家國情懷涵育免去后顧之憂。其一,培養網絡意見領袖,引導學生維護方志敏烈士的名譽,弘揚愛國愛家的正能量。意見領袖是在人際傳播網絡中為他人提供觀點、意見,且能左右多數人態度傾向的少數人。建議邀請優秀師生代表擔任意見領袖并進駐“雙微”平臺,引導學生積極捍衛方志敏烈士名譽,對學生網民的言論嚴格把關、精挑細選,力促愛國愛家的正能量蔚然成風。其二,健全信息管控機制,監管學生關于革命英烈的思想言論,加固家國文化傳播的防火墻。完善高校網絡信息管控機制,是家國文化傳播順暢進行的硬性保障、強力支撐。如成立高校網絡輿情工作領導小組、落實學生上網實名認證制度、建立健全信息危機預警機制等。各方協調、多管齊下,大學生對方志敏烈士及其精神才能心懷敬畏,家國情懷培育方可穩健運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廣大青年要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倍街久艟裾潜薏叽髮W生成為新時代好青年的強大精神動力,高校若能加以妥善運用,可使學生真正讀懂家與國的辯證法,在朝乾夕惕、發憤圖強的進程中厚植家國情懷、譜寫青春華章。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2019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204(1).
[2]江西省方志敏研究會.方志敏年譜(1899—1935)[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104.
[3]方志敏.方志敏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5.
[4]方志敏.方志敏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32.
[5]方志敏.方志敏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2.
[6]習近平總書記: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J].中國統一戰線,2013,(11):47.
[7]毛澤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1:105.
[8]方志敏.方志敏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8.
[9]方志敏.我從事革命斗爭的略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0(01):86.
[10]方志敏.方志敏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3.
[11]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05.
[12]方志敏.方志敏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4.
[13]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0702(02).
[14]方志敏.方志敏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9.
[15]習近平.在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930(002).
[16]劉泳利.新時代大學生家國情懷培育研究[D].哈爾濱商業大學,2023.
[17]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