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建設家園的勞動頌歌,一首新時代的奮斗進行曲,一首愛與美的合唱樂章,不同的年代發出不同聲音,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1
“來到了南泥灣,南泥灣好地方啊——”午后,陽光正好,驅散了冬日的嚴寒,曬得人暖洋洋的。老人窩在躺椅里,享受著這份溫暖與靜謐。
“姚奶奶,又唱歌吶。”聽到我的聲音,老人的眼睛睜開一絲縫,緊接著便轉過頭去,嗔怪道:“你還知道過來,我以為你忘了我這個老東西呢。”“哪有?”我連忙解釋,“這不是最近忙著合唱團的排練嘛,您還真別說,這歌可真不容易。”聽到合唱團,她的眸中露出了幾分懷念,“想當年我可是團里響當當的藝術兵呢。”見我滿臉好奇,老人擺起架子開喉,唱了一曲《南泥灣》:“如今的南泥灣,與往年不一般,再不是舊模樣,是陜北的好江南。”歌聲通透嘹亮,我似乎看到了勤勞的戰士們干勁十足地向荒原進發:揮灑的汗水,飛濺的泥土,都釀成了成熟的果實,融在歌聲里送給了模范。
一曲畢,老人又給我講起了開荒時的事。她說,當時的墾地比賽她拿了第三名;陜北人民熱情又淳樸,黃土高原的夜晚繁星璀璨……她絮絮叨叨了很多,卻一句未提苦與累,滿心滿眼都是勞動的光榮與自豪。講到最后,她的眼眸亮晶晶的,望著窗外的暖陽,嘆了句:“真好。”但很快,她又興致勃勃地說:“別發呆了,我來教你唱。”
窗外鳥鳴陣陣,同屋內的歌聲相映,“咱們走向前,鮮花送模范……”
2
城市的夜晚,燈火闌珊,車水馬龍。餐廳包間內,父母同多年未見的老同學閑聊著,聊的是些家庭瑣事和近況安好之類的,本想跟著父母出來散心的我,頓時感到有些無趣,又想到老師批評我歌唱時感情不夠投入,心情更加郁悶。
推杯換盞間,笑語歡顏。“親愛的朋友們,今天來相會——”不知誰先起了個頭,唱起了《年輕的朋友來相會》。起初,聲音稀稀朗朗,隨著情緒的熏染,聲音越來越洪亮,越來越歡樂。我還從未見過父母這般模樣,雙頰緋紅,興致盎然,眉宇間盡是春風得意的朝氣。“光榮屬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輩……”平日為生活奔波疲憊滿身的中年人們,在為屬于自己的時刻而歡呼。
此刻,他們都是為了國家建設付出心血的好兒郎。那噴薄欲出的是活力正當時的意氣風發,是改革開放國家發展的歡騰與喜悅,是對美好未來的信心與勢在必得。原來這就是歌曲中情感的爆發,我的靈魂也隨著歌聲一起戰栗,隨著掌聲一起歡呼,“光榮屬于我們八十年代的新一輩!”
3
此時,會場處于寂靜的黑暗中,不見一絲光。準備了許久的合唱,即將到了接受大眾檢驗成果的時刻,空氣中帶著些許焦灼的味道。“啪!”隨著第一盞燈光亮起,稚嫩的童聲響起,“都市的街巷已燈影婆娑,社區暖暖流淌的歡樂……”聽著歌聲,我忽然不緊張了,將這幾天訓練的經驗與感悟融于歌曲中,將自己一腔熱血借于歌聲傳遞給觀眾。
歌曲描繪了一幅富強康樂,繁榮昌盛,百業俱興,人民幸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圖。觀眾們被歌的情緒感染,不禁隨著節奏一起歌唱。
我抬頭望向觀眾席,在這一方小小的劇院中,有年逾花甲的老人,有正值壯年的中年人,有朝氣蓬勃的青年人,還有稚嫩可愛的少年人……此刻,他們共同歌唱祖國的繁榮,歌唱心中的祝福,歌唱美好的期盼,余音回蕩在劇院中,聲聲不息,生生不息。
何嫚娜:江蘇省睢寧高級中學繁星文學社社員
指導老師:楊玉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