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 issn.1672-0407.2024.23.012
[摘 要]預算管理一體化是全面深化預算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現代財政制度的突破口。作為財政預算管理的一種新模式,預算管理一體化以系統思維和信息化手段,整合優化預算管理全流程,通過構建“制度+技術”的管理機制,將制度規范與信息系統建設緊密結合,實現對預算管理的動態反映和有效控制,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踐性,對于提高財政預算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具有重要意義。文章旨在通過對財政預算管理一體化對財務管理的影響進行探討,進一步完善財政預算管理體系,提高財政管理水平,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財政預算管理一體化;財務管理;預算編制;績效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志碼:A
預算管理一體化以統一預算管理規則為核心,將統一的管理規則嵌入信息系統,提高項目儲備、預算編審、預算調整和調劑、預算執行、資金支付、會計核算、決算和報告、政府采購及資產管理等工作的標準化、制度化水平,為完善標準科學、規范透明、約束有力的預算管理制度提供基礎保障。推進預算管理一體化,有利于提高預算編制水平、硬化預算執行約束、提升財政資金配置效率,以績效為導向優化支出結構,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然而,在預算編制前瞻性、項目預算管理、資產配置等方面仍存在問題,影響了財政預算管理的效果。為此,需要優化預算編制工作、推進業財融合、加強預算與績效管理的整合、加強預算與資產的有效銜接、完善規范財務管理體系,提高部門財務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1 預算管理一體化的主要特點
1.1 預算管理理念與方法創新
一是管理理念轉變。預算管理一體化全流程整合預算管理各環節業務規范,重塑統一的業務流程,并用現代信息技術將業務規則嵌入操作系統,通過系統管控預算管理全流程,實現制度規范與信息技術的有機融合,實現預算資金全鏈條清晰可查,形成資金從預算安排源頭到使用末端全過程的管理閉環。二是管理方式創新。對所有預算支出實施項目化管理,這是管理方式上最大的改變。所有需要預算安排的資金必須先納入預算項目庫,實施全生命周期管理,硬化預算績效責任約束,入庫的項目必須有明確的績效目標,實現預算績效管理常態化、規范化。此外,在目前預算管理范圍的基礎上,還深度融入銀行賬戶的資金收支情況、債務、政府采購、資產等相關業務系統,提高預算完整性。三是管理效能提升。預算管理一體化實現了數據的集中處理,獲取數據更快、更準、更全,所有業務流程可追蹤、可追溯、可約束;績效管理貫穿預算管理全過程,對預算執行進度和績效目標完成程度實施“雙監控”,實現預算和績效一體化管理。整體而言,預算管理正朝著科學化、精細化和系統化的方向發展[1]。
1.2 信息系統的支持
現代信息技術為預算管理一體化提供了堅實的系統支撐,推動了預算管理由分散式向集中統一式轉變。財政預算管理信息系統貫穿預算編制、審批、執行、監控等全過程,實現了數據的統一采集、存儲和應用,促進了預算信息的高效流轉。預算管理一體化實現了預算系統與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績效管理、資產管理及決算等相關系統的數據互聯互通,強化了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的數據共享和信息交換,提高了數據資源的價值和效益,提高了信息服務的便捷性和滿意度,提升了對數據的管理和分析運用能力,為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供有力支撐。該系統具備強大的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還可對歷史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全面評估預算績效,為優化資源配置提供決策依據。此外,系統融入了科學的模型算法和圖形化報表功能,助力預算編制和決策的科學化、精準化。信息系統開創了財政預算管理的新模式,顯著提升了預算管理的統一性、規范性和透明度,促進單位可持續發展。
1.3 業財融合
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的目的就是將碎片化的財政收支信息與業務部門零散化的財務數據加以整合,以精準掌握預算執行情況及具體業務信息。要實現這一目標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在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中嵌入業財融合機制,將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量化數據與非量化數據進行融合,同時對預算管理中涉及的指標、流程、制度、核算等內容進行標準化處理,打破業務與財務間的壁壘,實現橫向融通、縱向貫通的業務融合機制。借助信息手段,打破“信息孤島”,最終使業財融合機制滲透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中的基礎信息管理、項目庫管理、預算編制、預算批復、預算調整和調劑、預算執行、會計核算、決算和報告等各部分,實現對預算資金的全方位、全過程、全鏈條監管。業財融合理念貫穿預算管理全過程,是實現預算管理系統化、科學化的重要保障。
2 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預算編制缺乏戰略導向
一些部門在預算編制時較注重眼前的資金需求,忽視了與部門長遠發展目標和整體戰略的銜接。這將導致部門預算編制缺乏前瞻性和系統性,資金安排無法有效地支持部門的發展方向,制約了財政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精準投放。從根本上看,預算編制缺乏戰略導向,是因為未將部門發展戰略作為編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方面,部門發展戰略和規劃未能較好地分解、落實到年度預算之中,資金安排與發展目標脫節;另一方面,預算編制過于注重當前資金需求,缺乏對未來發展的預判,資金投入缺乏前瞻性和連續性。這將導致資金無法對準關鍵領域和重點任務,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合理配置受到影響,部門發展缺乏必要的資金保障和推動力[2]。
2.2 項目預算管理不到位
項目預算管理是財政預算管理的核心環節,直接影響著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但目前項目預算管理不夠全面綜合,預算績效管理機制不夠健全,預算約束制度不夠完善,導致預算執行效果欠佳。一是在項目前期,缺少深入的可行性論證,預算編制缺乏充足的科學依據。預算績效指標不夠細化和合理可行,影響績效評價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在項目實施階段,雖然對預算執行進度和資金使用情況進行有效監控,能動態反饋項目執行情況,但對績效目標實現情況的監控還有待加強。三是在項目結束后,對評價結果的應用還有待加強。績效評價結果在預算編制、資金分配等關鍵環節的應用不夠,未能有效反饋并優化決策,未能真實反映資金使用效益,影響了財政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可見,項目預算管理方面仍存在問題,亟須從制度和操作層面加以改進和完善,以優化財政資金的使用效果。
2.3 預算安排與資產管理銜接不夠
財政預算與資產管理雖然分屬不同職能部門,但二者在實際運作中密切相關、環環相扣。合理的預算安排是科學配置資產的前提,而高效的資產運營和管理又是實現預算目標的重要保障。然而,在這兩大環節的統籌協調方面還有待加強。一方面,預算編制時缺乏對資產狀況的全面評估及前瞻性不足,對資產的新增及更新需求考慮不足,導致預算安排與實際資產需求出現偏離。另一方面,資產購置和配備與預算的有效銜接還有待加強,存量資產盤活還未有效推進,一定程度存在存量資產閑置現象。由于預算和資產管理部門之間信息共享不暢,資產的實際運營和使用情況未能及時反饋給財務部門,預算執行缺乏動態調整,難以做到恰當的供給[3]。
3 預算管理一體化在財務管理中的運用策略
3.1 優化預算管理工作
《預算管理一體化規范(2.0版)》明確要求,要強化預算編制的戰略導向,將部門發展戰略作為預算編制的重要依據,統籌考慮長遠發展需求,合理確定年度預算規模和支出結構,促進財政資源合理配置和精準投放。應優化預算管理工作,全面規范預算管理和硬化預算約束,發揮出預算的指引作用。現代預算管理強調整體性和協同性,預算要和發展戰略目標相結合,明確未來發展方向。要提升預算編制科學化、精細化水平,確保預算安排精準合理。同時,要將編制和執行緊密集成,實現資金分配與使用的高度一致。在編制階段,需要基于部門職能和發展目標,科學測算資金需求,優化預算結構。在執行階段,則嚴格按照批復的預算執行,確保支出規范有序。要全程跟蹤管理,將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事后評價相結合,形成管理閉環。預算編制為預算執行提供指引,預算執行為下一輪預算編制提供反饋。完善預算管理體系,加強預算支出硬約束,促進財政資源的精準投放和高效利用。
3.2 推進業財融合
預算管理一體化強調將財務管理有機融入業務管理,實現業財融合。業財融合理念貫穿預算管理全過程,是實現預算管理系統化、科學化的重要保障。具體來說,在預算編制環節,各業務部門要緊密結合部門職能定位和發展目標,并結合實際工作需求,科學測算各項業務活動的資金需求,合理確定預算支出結構和規模,確保預算資源投入與部門實際發展需求高度契合。財務部門要深入了解業務部門的運作模式和資金使用情況,與業務部門緊密協作,共同編制既能滿足業務發展需求,又合理節約資金投入的科學預算方案。在預算執行階段,預算執行情況與業務活動相互關聯、相互制約,資金使用效率和業務發展績效相互支撐、相互影響。比如,某項業務活動的完成程度,要與該業務的預算執行進度相掛鉤;某項預算支出是否合理,要由業務部門的工作實際來評判。通過實施業財融合,單位的財務活動與業務運行形成良性互動,確保資金投入與實際產出效果直接對應,有利于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針對性、科學性和效率,促進財政資源高效配置,為單位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4]。
3.3 加強項目預算與績效管理的整合
項目預算與績效管理是財政預算管理的兩大支柱,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應將二者深度融合,構建科學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加強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一是在預算編制階段,要將績效審核前置,引導業務部門根據項目性質、類型和目標任務,合理設置項目產出和效益績效指標,并將其納入預算方案,作為項目實施和資金支出的依據,推動單位績效管理全面落實。二是項目實施過程中,要建立全程監測和階段評估制度,建立靈敏的預算執行反饋機制,動態反饋項目執行情況,持續跟蹤績效目標的完成情況,發現偏差及時采取糾正措施,進一步加強項目績效監控結果應用,確保項目按計劃有序推進。三是加強對項目實施后的評價,合理運用結果,將項目實施成效作為部門決算和對以后年度科學合理預算安排的依據,形成項目管理閉環,強化預算約束,推動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提質增效。
3.4 強化預算安排與資產管理的有效銜接,優化資產配置
為提高財務管理效率和效果,優化資產配置是關鍵所在,而優化資產配置的關鍵則在于加強預算安排與資產管理的有效銜接。《預算管理一體化規范(2.0版)》將資產管理納入一體化,通過“建立預算資金形成資產的全鏈條管理機制”實現“準確核算和動態反映資產配置、存量等情況”,有效提高資產使用效率和價值。預算安排必須與資產管理相互銜接。在預算編制階段就需要深度融合,對資產的新增、更新需求進行全面評估,結合資產的使用現狀、殘值情況、折舊周期等因素,科學測算資產資金需求,合理編制資產預算方案。在執行階段,各類資產支出須嚴格按照已批準的預算方案執行。資產使用和處置的實際情況要及時反饋給財務部門,作為下一輪預算編制的重要參考依據,實現預算編制與執行的閉環管理。同時,還須加強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資產盤活情況與新增資產配置預算掛鉤、資產管理績效與新增預算掛鉤的機制,充分結合存量資產使用狀況配置新增資產,優化資產配置,從源頭節約財政資金,有助于優化資產預算編制。
3.5 完善規范財務管理體系
規范財務管理是財政資金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的基石。這需要從頂層設計著手,構建一套科學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體系,為財務管理工作提供系統性的制度保障和規范性的操作指引。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財務管理決策和審批機制,明確各級領導和職能部門在財務管理中的職責權限,確保決策科學、程序規范。另一方面,要制定詳盡的財務管理工作流程和操作規程,明確各環節及各關鍵點的具體要求和標準,提高財務管理能力和水平,確保財政資金安全規范使用,有效防范財務風險。另外,財政預算管理一體化對財會人員的專業性和技術性要求更高,應加強培訓和指導,提升其業務水平和專業素養,增強其操作、指導和監督能力[5]。
4 結語
總之,預算管理一體化利用系統化思維全流程整合預算管理各環節業務規范,通過將規則嵌入系統強化制度執行,保障制度執行約束力,提升制度執行效率,將深刻影響和推動財務管理工作的創新轉型。一方面,預算管理一體化強調戰略導向、績效約束、信息支撐、業財融合等新理念、新方法,這為財務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另一方面,現有財務管理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環節,如預算編制缺乏戰略導向、項目預算管理不到位、預算安排與資產管理銜接不夠等,都需要通過一體化理念的貫徹來加以改革完善。因此,財務管理必須緊跟一體化理念的步伐,優化管理策略,健全制度體系,強化信息支撐,實現資金使用的合理化、精細化,為部門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
保障。
參考文獻
[1]郭倩. 預算管理一體化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 中國農業會計,2024,34(04):63-65.
[2]阮靜等. 預算管理一體化:如何提升財政資金監管效力[J]. 財政監督,2022,525(15):16-17.
[3]王 昇. 預算管理一體化下提升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水平的思考[J]. 預算管理與會計,2022(10):22-23.
[4]冉寧寧. 預算管理一體化對高校財務管理影響分析[J]. 財經界,2023(35):105-107.
[5]張志江. 預算管理一體化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與應對[J]. 財會學習,2023(28):55-57.
[作者簡介]夏侯艷蘭,女,江西贛州人,深圳市紀委監委工作基地,中級會計師,碩士,研究方向:內控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