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 issn.1672-0407.2024.23.019
[摘 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當前傳統的企業成本管理方式已無法促進企業實現降本增效的目標。企業要持續提高自身競爭力,就要高度管理成本控制要求,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成本控制措施,讓企業實現發展的目標。基于這一背景,文章對企業成本管理工作進行研究,指出精益成本法的應用能夠讓企業實現零浪費、高效率,對于企業成本管理工作具有一定價值。
[關鍵詞]精益成本法;企業;成本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志碼:A
傳統成本管理工作的重點在于事后核算,忽視了對成本的事前控制。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傳統成本管理體系已無法適應企業發展的要求。當前,越來越多的企業在管理環節建立了精益成本法的應用體系。精益成本法以零浪費、高效率為原則,在成本管理的環節全方位控制各類支出,以促進成本能夠得到有力管理。通過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體系,幫助企業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本文對精益成本法的應用進行研究,探討企業如何在發展環節中借助精益成本法來實現對成本的控制,以期為企業實現降本增效及提高自身競爭力提供一定參考。
1 企業應用精益成本法的意義
隨著近年來企業之間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管理環節中探索高效率、低成本的管理方法。精益成本法通過對成本管理工作流程中各環節活動進行系統性、全方位控制的方式,讓企業管理環節更加關注增值作業流程的優化,促進企業成本可控。實施精益成本管理工作最大的優勢在于能夠讓企業在成本管理過程中對各維度全面予以改進,實現對各類活動的持續改進,最終促進企業達成預期的成本管理工作目標。
2 企業應用精益成本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未建立全員配合的成本管理體系。企業實施成本管理,要求各級人員都了解自身的職責和工作任務,形成全員共同配合的工作模式。但是在部分企業成本管理環節中,各級人員的配合度不足,人員不了解自身崗位要求和工作職責,在管理環節存在人員之間相互推諉等問題,無法確保管理工作能夠得到全員的共同配合及參與。
第二,研發流程存在問題。企業在研發環節,要結合目標成本要點實施研發,確保研發流程科學合理。但是,部分企業在研發過程中沒有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及管理標準落實具體研發控制要求,研發環節存在一定問題和風險。例如,在研發環節忽視各階段實際成本控制要求,產生成本失控的風險,可能導致研發方案雖然符合客戶需要,但因產品價格過高而無法被市場接受。
第三,采購管理存在問題。采購環節要從供應商選擇入手,結合供應商實際情況選擇質優價廉的采購方式。但是,部分企業在采購活動中對采購流程控制不到位,沒有結合企業自身實際采購需求選擇最佳的采購方案,采購流程中還存在漏洞,影響了采購活動的正常執行。
第四,未執行精益生產的要求。企業在生產環節,通過實施精益生產,能達到高效率、零浪費的目標。但是,部分企業在生產環節中存在效率低下等一系列問題,無法通過高效率、零浪費的生產方式讓企業最大限度優化生產流程,企業無法最大限度提高生產效率,且由于部分工藝流程存在問題,導致生產過程中流程效率低下、管理環節各類活動控制力度不足,無法確保企業生產環節中實現降本增效及高質量生產的目標。
3 企業應用精益成本法的建議
3.1 促進全員參與成本管理
第一,形成重視精益成本法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代表著企業員工的觀念、工作意識和管理權責,對企業各項工作開展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企業在內部要落實精益成本法工作要求,明確管理各環節要點。通過形成全員重視精益成本法工作理念的氛圍,讓各級人員都認識到精益成本法的價值,并主動配合管理環節。在此過程中,企業要將精益成本法的要求細化落實到具體員工上,讓各級人員都了解自身的具體工作要求,確保各級人員能夠在工作環節中按照精益成本法思路有序協調和執行相關活動。首先,管理者要形成重視精益成本法的理念,能夠主動在精益成本法工作過程中了解相關的方法和工作要求,并主動配合精益成本法各類活動的開展,為企業搭建完善的精益成本法管理體系保駕護航。其次,企業基層員工要主動學習精益成本法相關工作方法和管理要求,形成良好的工作意識,在日常工作環節養成重視精益成本法的管理工作思維,并通過在企業內部將精益成本法相關理論和要求細化到具體員工,確保精益成本法相關管理要素能夠得到全體員工的配合及執行。最后,鼓勵員工積極學習。在對員工進行培訓時,企業要鼓勵和要求企業各級員工掌握精益成本法方法、思路,并通過主動學習精益成本法相關理論和管理技巧,確保精益成本法相關活動能夠得到全方位控制和落實。
第二,建立各部門之間協調溝通的機制。在企業實施精益成本法的環節中,員工是否形成良好溝通協調機制,在較大程度上決定了管理水平的高低。為確保企業管理要求能夠得到嚴格執行及貫徹落實,要優化對員工學習、培訓的內容,確保全員都主動了解與精益成本法相關工作理念和績效,并主動在日常工作中加強培訓。通過營造全員參與的管理氛圍,將精益成本法相關要求細化到具體崗位,形成有序協調的機制[1]。一方面,各部門負責人要了解與精益成本法相關的工作方法和理念,主動配合精益成本法相關各類工作,主動在日常工作中加強溝通和協調,確保與精益成本法相關的各類活動能夠得到企業全員共同執行。另一方面,各部門基層人員要主動參與到精益成本管理活動中。基層員工作為企業管理活動的重要主體,要了解精益成本的相關工作方法和管理要求,并形成良好的管理理念,確保精益成本法的相關要求能夠在企業內部得到嚴格執行。
第三,加強對企業人員的培訓。企業實施精益成本管理涉及的環節相對較復雜,在管理過程中要求各級人員都掌握成本管理工作方法,形成良好的工作理念和管理意識,以確保成本管理工作要求得到嚴格執行。為達到這一目標,企業要通過合理實施培訓等舉措來完善對人員的管理,以確保各級人員參與成本管理工作,為成本控制提供支持。一方面,積極開展內部培訓。企業在內部培訓環節要通過提升內部專業素養,對人員開展專業化培訓的方式,讓人員掌握精益成本法相關要求,主動配合精益成本管理工作,做到對各類成本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另一方面,企業可以通過建立完善的培訓機制,確保各級人員掌握與精益成本法相關的要求,使成本管理工作要求落到實處。
第四,加強對企業內部各級人員的監控。成本管理活動作為一項系統性工作,科學的管理策略能夠分析人員工作狀態,判斷員工是否嚴格按照成本管理活動要求執行各項工作。為實現對成本的有效監控,企業在日常工作中要對各部門、各崗位工作情況進行分析,關注人員是否有效落實成本管理的職責,并通過對各類信息進行分析的方式,對各級人員進行科學考核,確保人員主動按照成本管理工作要求和管理任務參與成本控制環節,為企業實現對各類成本的有效管理提供必要保障。
3.2 改進研發流程
第一,建立目標成本的管理模式。目標成本管理是指在成本管理環節中,以事前控制為核心,對市場特點及企業利潤需求等進行分析之后,形成具體的管理標準,并將成本管理要求細化為具體的研發方案。建立以目標為核心的管理模式,有助于讓企業在研發環節有據可依。一方面,對產品進行精確定位,全面關注產品的市場需求、競品情況等方面要素確定具體目標價格,并結合管理層需求和企業工作要求確定目標成本。另一方面,企業在確定目標成本環節,要對研發流程進行控制,形成以目標成本為核心的成本管理方案。
第二,對企業的研發流程進行持續優化。企業往往在產品研發階段決定產品性能、生產工藝流程、使用的材料,研發階段的成本在較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成本。科學的研發機制是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促進企業實現降本增效目標的關鍵,企業要實現對成本的有效控制,就要對成本管理流程進行科學規劃,以確保各類成本都得到嚴格控制。企業在確定目標成本之后,要以目標成本為核心動態優化研發活動。若企業實際成本高于目標成本,那么此時就要對產品性能、工藝進行重新設計,確保企業成本能夠低于目標成本。在管理環節研發人員要具備專業水平,不僅要了解研發相關知識,還要了解成本管理工作活動的方法和管理特點。研發人員要能夠掌握與研發相關的知識,合理應用研發思路及根據價值工程法等方法對研發活動進行持續改進,讓企業研發環節能夠得到嚴格管理[2]。
3.3 完善采購管理
第一,形成對供應商的合理管理機制。企業在采購環節的成本通常占比較高,包括原材料成本、輔料成本及與原材料相關運輸費用等各類支出。因此,企業要關注采購成本控制,實現對成本的有力管控。企業在對供應商進行管理時,供應商選擇是采購環節的重點。企業只有充分關注供應商的實際情況,并與供應商之間形成良好合作機制,重視與優質供應商的合作,才能實現降本增效。一方面,對各類供應商進行綜合評價。企業在對供應商進行評價時,要綜合衡量價格、質量服務等方面指標。在供應商管理環節消除一切不增值作業,并通過建立全方位、全環節的供應商評價機制,對不同類型供應商進行評分,選擇最優的供應商。在此過程中,企業要對各類供應商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及合理管理,確保企業所選擇的供應商能夠符合企業實際要求,做到對不同類別供應商的合理評價和管理。另一方面,在供應商管理環節對不同類別供應商進行合理談判,充分關注各供應商為企業創造的效益情況。在供應商選擇環節重視降本增效要求,并通過對供應商進行分析,全面關注與不同供應商采購的購買成本、運輸成本、耗費時間等方面信息,確保企業在采購環節能夠形成對采購流程的優化控制。
第二,完善采購流程。在企業實施成本管理環節,要建立以訂單驅動為核心的采購模式,在采購過程中充分關注產品的市場價格。在確定采購方案之后,要與供應商庫中的各類供應商進行談判,從中選擇質優價廉的供應商。通常在供應商選擇環節,要至少向三家供應商詢價,在詢價之后了解供應商的各類信息。在確定最佳供應商之后再正式開始采購的方式,能夠有效提高企業采購水平,并幫助企業形成最佳的采購方案,確保企業達到優化采購流程及控制一切不必要支出的目標。
第三,對采購質量進行控制。精益成本法認為,企業在采購環節能否有效控制采購成本,在較大程度上決定了采購工作效果的好壞。如果企業采購質量不達標,那么材料在后續發生問題,產生返工等可能性將使成本增加[3]。企業要做到對質量的嚴格管理,就要充分重視質量監控要求。企業要對材料的質量情況進行檢查,分析質量是否達標,對質量不達標的材料進行統計,并將采購質量納入考核環節。不僅要將采購質量情況和采購部門人員獎懲掛鉤,還要作為考核供應商的依據,對多次不達標的供應商要及時更換。
3.4 落實精益生產要求
第一,實施5S管理。在企業生產過程中5S管理能夠保障企業生產環境的有序性,降低設備故障率及原材料浪費,確保生產工具的有序擺放,在保障車間干凈、整潔的基礎上進行生產。實施5S管理要求全體員工都參與其中,共同營造有序生產的氛圍,讓人員在生產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工作習慣,為生產工作有序開展提供支持。首先,加強對企業員工的培訓。企業員工要了解與5S工作相關的知識,以車間為單位對各類5S管理工作進行培訓和控制。各車間要定期對本車間內部人員工作情況進行檢查,分析5S管理工作開展的效果。其次,由生產部門對各車間5S管理工作情況進行檢查,包括檢查物品是否按要求擺放、門窗整潔情況等,并根據發現的問題提出具體改進方案,確保5S管理環節要求得到嚴格執行。最后,建立科學的考核措施。考核對提高人員工作積極性有著重要價值。在考核環節要對人員工作流程中的各類活動進行分析,關注成本管理工作情況,分析各級人員是否嚴格按照5S標準落實成本控制要求。對嚴格執行5S管理的人員予以激勵,反之予以懲罰。通過建立獎懲并重的管理模式,全方位提高人員參與5S管理工作的積極性。
第二,讓全員主動參與設備維護環節。在生產設備管理環節,若生產設備出現問題,那么很可能產生管理風險。為了防控風險發生的可能性,要讓全體員工都參與設備的日常檢修及保養環節。通過讓各級人員分析生產設備運行情況,保障生產體系平穩運行,以此降低生產設備出現故障的概率,達到提高管理水平及防控生產設備風險的目標。一方面,要加強對員工的培訓,讓員工掌握基礎設備維護技能,包括了解與設備相關的各項工作要求和維護方案,確保全員能夠主動按照要求維護生產設備。另一方面,在生產設備維護環節,企業可以在生產線上配置一些常規的維護工具,在生產設備出現簡單故障時能夠由人員直接進行維護。
第三,實現生產線平衡。在生產過程中可能由于生產車間的問題,導致部分環節生產效率較低而部分環節生產效率較高,如此一來,會導致整體生產效率下降。生產線平衡是指讓每個工序的生產力接近、負荷接近,達到無瓶頸狀態。實現生產線平衡之后,機械設備、人員、材料利用效率達到最高,瓶頸工序得到改善。通過合理配置生產線,促進企業生產線上各環節工作得到改進,確保企業生產線的管理更加靈活,最大化提高生產效率。
4 結語
本文圍繞企業對精益成本法的應用,探討了如何在企業各環節應用精益成本管理法,指出精益成本管理法作為企業重要的管理機制,對于促進企業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及實現降本增效具有一定價值。未來企業在成本管理環節中,除了本文所探討的相關要求之外,要進一步認識到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通過建立健全成本管理措施,保障各類成本能夠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以促進企業實現降本增效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孔令濤. 精益成本管理在企業中的應用探析[J]. 山東國資,2021(3):110-111.
[2]潘景徐. 對汽車線束的精益化生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 經貿實踐,2018(12):291-293.
[3]孫曉華. 制造業企業實施精益成本管理問題探討[J]. 今商圈,2022,12(4):48-51.
[作者簡介]徐丹,女,四川巴中人,江蘇斯威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級會計師,本科,研究方向:成本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