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深度思考的理念開展高中英語跨文化交際教學能夠拓寬學生文化視野的同時使學生堅定文化自信,學以致用順暢交流,教師應遵循實用性、漸進性、思想性原則從模擬實際場景、強化口語練習、強化閱讀練習等多個角度著手展開教學。
關鍵詞:深度思考;高中英語;跨文化交際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4)29-0073-04
在經濟全球化進一步深入的背景之下,各國之間的交流日益密切,而在實際交流過程中,因為各國文化存在差異,導致交流效果不及預期。為解決上述問題,需要培養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才。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之一,在國際交流中的應用較為廣泛,因此基于英語學科教學實現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是可行的。同時,高中生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且能夠集中精力進行學習,因此適合面向高中生開展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可見,推進高中英語跨文化交際教學是一項需要重點研究的內容。
一、基于深度思考的高中英語跨文化交際教學的重要性
從高中英語課程教學的視角來看,深度思考指的是一種高層次的思維過程,涉及對問題、概念或情境進行深入、全面、系統的分析、評估和推理。深度思考不是簡單地對信息進行表面化的處理,而需要學生通過思考、提出問題,探索多種可能性,建立信息之間的邏輯聯系,并對所獲得的信息進行綜合和評價。在教育領域,深度思考強調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以應對復雜的學習任務和現實生活中的挑戰。在高中英語跨文化交際教學中,深度思考意味著學生能夠以跨文化的視角,對語言、文化、價值觀等進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以實現有效的跨文化交際[1-2]。
根據上述內容不難看出,在引入深度思考這一關鍵要素后,高中英語跨文化交際教學的重要性得以進一步凸顯。具體來看,首先,在高中英語跨文化教學中,各國文化差異是必然涉及的一項重點學習內容,通過深度學習此類內容,學生的文化視野將獲得一定程度上的拓寬,同時學生也將深入了解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并將這些精髓內容對外傳播,堅定文化自信。其次,高中英語課程并不只要求學生掌握相關詞匯和語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引入跨文化教學的理念和方法,能讓學生將所學內容及時表達出來,做到學以致用。最后,當學生以深度思考的態度完成學習后,他們對其他國家的文化內涵的認識程度也將進一步加深,這對消除因文化差異造成的交流不暢問題具有一定作用[3]。
二、高中英語跨文化交際教學的要點內容和基本原則
(一)教學要點內容
1.外國文化知識
為確保跨文化交際教學能夠取得實效,外國文化知識這一基礎內容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外國文化知識是一個較為寬泛的概念,涵蓋了相關國家的歷史、地理、公眾價值觀念與思維方式等多項內容。當前,多數教師在講解過程中會向學生講解相關國家的風俗習慣,卻經常忽略除此之外的其他內容,使得學生對外國文化知識的理解處于淺層階段,這與深度思考的理念相悖。因此在基于深度思考的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在已有基礎上做進一步拓展,向學生講解相關國家的歷史、地理等內容,并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國家的歷史、地理等特征對公眾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等要素存在著哪些影響,這對提高學生的英語知識應用能力有一定幫助[4]。
2.跨文化語言知識
在跨文化交際中,語言是核心要素。要想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學生必須掌握更多的跨文化語言知識。對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點分析英語和漢語在表達方式上的差異,指導學生逐步掌握英語中蘊含的文化內涵和語言規律,確保學生能夠選擇正確的交流方式開展交際活動。
3.社交禮儀知識。
除語言知識外,社交禮儀知識也是跨文化交際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不同國家在文化背景上千差萬別,因此,僅依靠跨文化語言知識無法完全避免出現溝通障礙。對此,教師需要在跨文化交際教學中,向學生傳授一定的交際知識,以避免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出現文化禁忌。這對拓展學生文化視野也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二)教學基本原則
在明確高中英語跨文化交際教學的幾項要點內容后,還需要確定高中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基本原則。
一是實用性原則。在確定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方案和目標的過程中,應當關注它與高中英語課程教學內容之間的有機結合,如何讓學生實現學以致用是需要重點考慮的方向。教師可提取出高中英語課程中的日常交流相關內容作為教學重點,在此基礎上,給予學生充足的實踐機會,確保學生能夠在生活化的學習環境中完成跨文化交際任務。
二是漸進性原則。英語課程的學習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也不例外,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遵循漸進性原則,基于學情,按照從易到難、從單一到多維的順序,逐步展開教學內容,并合理設計跨文化交際學習能力的考核項目,確保學生的綜合能力逐步提升。
三是思想性原則。高中階段的學生對事物的認知、價值觀等尚處于不穩定階段,可能受到外界因素影響而出現變化。針對這一特點,教師在選取與文化相關的教學內容時,必須基于深度思考的角度,明確這些內容要表達的含義,確保選取的內容始終是健康積極的。
三、深度思考視域下高中英語跨文化交際教學策略
(一)模擬跨文化交際場景
為確保深度思考視域下的高中英語跨文化交際教學能夠發揮更大作用,模擬較為真實的跨文化交際場景,為學生提供身臨其境的體驗是關鍵所在。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交際素材,而且能夠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為此,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應當建立對語言和文化的準確認知,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模擬交際中。
以教學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選擇性必修第一冊第4單元“Body Language”為例,該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簡要介紹一些國家的人在日常交流中所使用的肢體語言及其表達的含義,雖然未對跨文化交際知識做過多闡釋,但在一定程度上描述出各國文化的差異,且學生在日常交流中也存在頻繁使用肢體語言的情況,這為模擬場景提供了基礎。基于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根據課文內容做進一步拓展,向學生介紹不同國家的人常用的肢體語言,以及同一種肢體語言在不同國家表達的含義等,待學生掌握這些基礎知識后,再設計跨文化交際場景,由一部分學生扮演不同國家的人物角色,模擬不同的交流行為所使用的肢體語言,比較各種肢體語言的差異。學生表演完成后,教師可進一步引導學生討論和總結,并進一步向學生展示相關國家的歷史、地理、文化等基礎資料,引導學生思考“不同國家的人在交流過程中,肢體語言表達的含義為什么有可能是不同的”,由此初步實現深度思考視域下的跨文化交際教學[5]。
(二)依托信息技術強化口語練習
在跨文化交流中,學生的口語能力至關重要。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大部分學生都對英語口語表現出了較高的積極性,但在具體的口語表達過程中,經常出現無話可說的情況,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缺乏文化背景素材。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提供更多口語練習素材,進而強化學生的口語能力是可行之策,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將獲得更為充分的訓練,并在循序漸進中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以教學外研社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二冊第二單元“Let’s celebrate!”為例。“節日和文化”是本單元的主題內容,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一個節日文化情境,如展示春節(Spring Festival)相關的圖片和視頻,直觀呈現春節的節日氛圍,學生通過學習這些圖片和視頻中的英文語句即可獲取較為豐富的表達素材。在此基礎上,教師可播放國外一些傳統節日的相關視頻,如圣誕節(Christmas),并引導學生使用英語表述圣誕節與春節之間的差異,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即可在跨文化交際素材的幫助下,積累交流素材,跨越無話可說的交流障礙,開展更具深度的口語訓練,進而提升交際能力。
(三)在跨文化交際中融入我國優秀傳統文化
在當前文化交流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際并不局限于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面向國外宣傳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也是不容忽視的一項內容。對此,教師需要多渠道挖掘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并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呈現這些內容,讓學生明確中西方文化差異,建立起積極的文化認知。
以教學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二冊第一單元“Cultural heritage”為例,該單元主要講解了世界上的一些文化遺產,讓學生對各國文化遺產有初步了解。教師可在講解上述內容的基礎上做進一步深化,如引入中國傳統建筑內容,并用英語向學生講解這些內容,并引導學生思考“如何使用一種讓外國人容易理解的方式,講述傳統文化內容”。接著,教師可向學生展示一些國內媒體面向海外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英文文章,讓學生體會如何正確用英語宣傳文化,逐步掌握用英語宣傳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方法,同時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更堅定文化自信。
(四)基于英語閱讀教學滲透跨文化交際知識
英語閱讀同樣是一個有效提升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途徑。在高中英語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會接觸到大量的閱讀文本,而這些閱讀文本中不乏各種經典文章,其中蘊含的文化資源也較為深厚,因此,教師有必要基于深度思考的理念,提取和運用閱讀文本中的文化素材,幫助學生認識到語言背后的文化多元性,使學生積累更多與文化相關的素材,進而發展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具體而言,可通過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一是基于閱讀文本中的詞匯滲透跨文化交際相關知識。由于在不同的文化視角下對同一單詞的理解和應用通常存在差異,因此可基于詞匯學習讓學生掌握跨文化交際中詞匯的正確使用方法。在實際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重點挖掘英語詞匯的文化內涵,并向學生講授英語詞匯在不同環境下表現的不同含義。以blue這個常用英語單詞為例,藍色通常給人寧靜深邃之感,在中國通常以此表示科技主題或與海洋有關的主題;但在英語語境下,它卻通常用來表示沮喪或憂郁的心情。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文本閱讀中,跳出“理解單詞含義”的層面,對整個閱讀文本的語境、中心思想等進行深度思考,再從跨文化的角度加以分析,明確同一詞匯在不同情況下表達出的文化含義,從而有效滲透跨文化交際相關知識。
二是基于閱讀文本中的語法滲透跨文化交際相關知識。同一類型的語法可能因場合不同而表達出不同的含義,以條件句的解釋為例,“If I had more time,I would learn a new language.(如果我有時間,我會學習一門新的語言)”這句話在不同場合下表現出現實或非現實的特征,前者表達可能實現的情況,后者則表達一種虛擬的假設,強調的是對當前不可能或不實際情況的想象,顯然,兩種情況下的表達存在著顯著差異。對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深度閱讀和思考整個文本,明確目標文本的整體語境和中心思想,以此確定相關句法在特定場合下的特殊含義,以及相關句法在哪些場合較為適用,再以此為基礎,結合特定語境對相關句法進行拓展練習。需要注意的是,在句法拓展練習過程中,教師還需要重點關注和糾正學生可能存在的中式英語表達方式,同時關注學生使用一個完整的句子的情況,需要提醒學生某些句子只在部分特定場合下使用,如果濫用則可能導致跨文化交流出現歧義。
三是基于閱讀文本中的表達方式滲透跨文化交際相關知識。從文體結構來看,英語閱讀文本通常不進行過多的思想感情鋪墊而直接進入正題,這與中文文章的結構方式存在著顯著差異,這也是東西方文化差異的一種表現。對此,教師可運用對比教學的方法,通過向學生展示內容相同但表達方式存在顯著差異的兩個文本,向學生滲透東西方人士在交流過程中存在差異,即前者通常先鋪墊再表達主題,而后者則通常直接進行干脆利落的表達,我們在對外交流時,也需要注意這一點,否則過多的鋪墊可能會讓對方感到不知所云,甚至被對方誤認為是缺乏誠意。通過這種方式,英語閱讀的跨文化教育價值將得到充分發揮,學生的國際文化儲備也將得以進一步充實。
(五)通過課外資源進一步拓寬跨文化交際視野
新課標的實施對高中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較為重要的一點便是提升學生對國際文化的吸納能力。雖然教材中已經提供了相關素材,但這些素材的數量和類型都較為有限,難以滿足學生跨文化交際學習的需求。因此,教師還需要進一步拓展課外學習路徑,根據課程目標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精選互聯網平臺上的課外資源,使學生在學習課外資源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形成自主辨別文化差異的能力,拓寬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視野。
為實現上述目標,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當圍繞積累文化知識這一核心目標,結合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現狀,在互聯網平臺廣泛收集含有國際文化背景信息的學習資源,包括但不限于跨文化題材的英語原版電影、英語新聞稿件和歌曲等。可將這些素材作為英語課后學習的內容,引導學生利用這些資源進行跨文化交際練習,以豐富跨文化交際學習內容。在課后學習過程中,教師也需要主動參與,積極引導學生總結遇到的英語常用語和句式,理解這些常用語和句式背后的文化含義,并嘗試將這些常用語和句式重新運用于其他環境中的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這種方式能有效解決教材內容局限的問題,從而多角度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當前的高中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這一主題的重要性不斷凸顯。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可以從深度思考的視角,結合高中生的實際情況,從口語、閱讀、課后學習等多個角度著手,向學生滲透跨文化交際知識,充分鍛煉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籍國莉,尹麗麗.跨文化交際視角下文化自信與語言學的融合[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4,42(02):109-111.
[2]王永紅.跨文化交際能力視角下高中英語教材中的文化內容及其教學培養策略[J].學周刊,2024(09):103-105.
[3]徐天林.如何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J].學周刊,2024(09):134-136.
[4]鞠墨菊.縣域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困境與應對[J].吉林教育,2023(36):88-90.
[5]楊曉郁.新課改理念下以跨文化交際能力為導向的高中英語小組合作學習路徑[J].中學生英語,2023(40):109-110.
注: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專項課題“中華文化‘走出去’背景下高中生跨文化表達能力的培養研究——以S中為例”(2022ZJY1484)的研究成果。
(責編 劉小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