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針對性護理對冠狀動脈造影術后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方法" 以2022年1~12月于醫院接受冠狀動脈造影術的205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診療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103例)和觀察組(102例),分別給予常規護理干預、針對性護理干預,比較兩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睡眠質量、心理狀態、滿意度及生活質量。結果" 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睡眠質量方面,觀察組各項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心理狀態與滿意度方面,觀察組各項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生活質量方面,觀察組各項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針對性護理能對冠狀動脈造影術后患者的生理與心理康復產生積極影響,降低不良事件發生風險,改善患者睡眠質量和心理狀態,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與滿意度。
關鍵詞:冠狀動脈造影術;針對性護理;不良事件;介入;睡眠質量
冠狀動脈造影術是一種介入性心血管檢查方法,可評估冠狀動脈的狹窄程度、位置和數量,確定是否需要進行血管成形術(冠脈支架植入術)或搭橋手術等治療措施,還能提供關于心臟功能和心肌供血情況信息,便于疾病診斷。但實際操作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導致不良事件發生風險增加,不利于患者健康[1]。因此,臨床需重視并加強冠狀動脈造影術護理研究,對護理方案進行不斷改進,提高護理效果,有效預防和控制不良事件,提高手術安全性[2]。本研究以提高冠狀動脈造影術后患者康復效果為研究目標,在臨床中實施針對性護理,明確其對冠狀動脈造影術后患者康復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22年1~12月于醫院接受冠狀動脈造影術的205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診療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103例)和觀察組(102例)。對照組男60例,女42例;年齡50~74歲,平均年齡(57.45±4.31)歲;觀察組男60例,女43例;年齡50~74歲,平均年齡(57.43±4.3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納入標準:均需接受冠狀動脈造影術;資料齊全;具備手術指征。剔除要求:資料缺失;存在認知障礙或其他溝通障礙情況。
1.2 方法
1.2.1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完善術前準備,做好皮膚準備,告知患者術前保證充足的睡眠,禁食產氣食物。術后術側制動
24 h,沙袋局部壓迫6 h;飲食宜清淡,避免進食過飽,多飲水;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遵醫囑用藥,避免劇烈運動。
1.2.2 觀察組給予針對性護理
(1)改進與完善護理人員管理機制:定期對護理小組進行專業知識培訓,提高護理人員專業護理操作技術和理論水平;明確護理工作職責,增強職業認同感,嚴格落實各項護理措施。
(2)術前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導:評估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結合評估結果開展一對一健康教育。對理解能力較差者,借助3D打印模型進行模擬演示,詳細介紹手術操作流程與注意事項;對理解能力較強者,發放圖冊,及時為患者答疑解惑,給予患者足夠的耐心,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對疾病及手術的認知程度;將同時期病情控制較好患者作為榜樣激勵患者,提高患者治療信心;針對因缺乏家屬支持、社會支持出現焦慮與抑郁情緒者,加強健康宣教,與家屬積極溝通,指導其多給予患者陪伴與關心;積極組織病友交流活動及專題講座活動,幫助患者獲得社會支持,減輕不良情緒。
(3)預防并發癥: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穿刺點,嚴格按照標準使用穿刺技術,穿刺完成后密切觀察穿刺點情況,穿刺后給予壓迫止血,避免穿刺位置血腫;密切觀察各項生命體征變化,及時發現異常并配合醫師進行處理。術前評估患者腎功能,使用低滲造影劑后給予充分的液體支持,圍術期密切監測腎功能,預防造影劑損傷腎功能。術前評估患者的尿潴留風險,密切監測尿量,術前進行預防性導尿;術后鼓勵多飲水,有必要可進行膀胱超聲檢查,及時發現尿潴留并采取處理措施。術前評估患者心律失常發生風險,嚴密監測心電圖,及時糾正電解質紊亂,合理給藥,降低心臟負荷,確保術前充分休息,降低心律失常發生風險。
(4)術后護理:指導患者低鹽、低脂、低膽固醇飲食,根據飲食偏好調整飲食結構,使飲食更具個性化,限制攝入高鹽、高脂、高膽固醇食物,控制血脂和血壓。定期觀察手術切口,保持創面干燥清潔,避免感染,按時更換敷料,保持傷口清潔。加強用藥指導,介紹不同用藥相關知識,強調遵照醫囑規律服藥的重要性。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如穿刺位置血腫、造影劑腎病、尿潴留、心律失常等。(2)比較兩組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評估,評估內容包括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等,每項3分,分值與睡眠質量狀態呈反比。(3)比較兩組心理狀態:采用焦慮、抑郁量表評估,焦慮、抑郁情緒越明顯表示分值越高。(4)比較兩組滿意度:采用醫院自制滿意度調查量表評估,0~60分為不滿意,61~85分為基本滿意,86~100分為比較滿意。(4)比較兩組生活質量: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估,包括生理機能(100分)、生理職能(100分)、軀體疼痛(100分)、精力(100分)、社會功能(125分)、情感職能(100分)、精神健康(100分)及一般健康狀況(100分)8個維度,評分越低表示生活質量越差。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3.92%,對照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15.53%,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睡眠質量各項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兩組評分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
觀察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兩組評分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心理狀態及滿意度評分比較
觀察組焦慮情緒、抑郁情緒評分低于對照組,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3 討論
冠狀動脈造影術主要用于診斷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臟瓣膜病等心血管疾病,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參與相關疾病的治療,如進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心臟搭橋手術前,冠狀動脈造影術可明確冠狀動脈的病變程度和范圍,從而指導醫生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部分患者對疾病缺乏足夠的認識,術前可存在焦慮、抑郁、失眠等護理問題,增加不良事件發生風險[3~4]。因此,臨床需給予冠狀動脈造影術患者有效的護理干預,降低不良事件發生風險,改善患者睡眠質量,保障治療順利進行。
針對性護理以患者具體情況及護理需求為基礎,具有針對性、個性化特點,可有效提高護理效果[5~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睡眠質量方面,觀察組各項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心理狀態與滿意度方面,觀察組各項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生活質量方面,觀察組各項評分高于對照組
(P<0.05)。改進與完善護理人員管理機制,可提高護理人員業務水平,保障護理質量;術前針對不同患者實際情況開展個性化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導,可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狀態應對疾病和手術治療,減少不良情緒對手術的影響[7];評估穿刺位置血腫、造影劑腎病、尿潴留、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發生風險,并予以針對性干預措施,可有效控制不良事件發生[8]。術后加強飲食指導、創面護理及用藥指導,最大程度減輕患者身體負擔,減輕機體不適感對心理狀態的不良影響,促進患者康復[9~10]。
綜上所述,針對性護理能對冠狀動脈造影術后患者的生理與心理康復產生積極影響,降低不良事件發生風險,改善患者睡眠質量及心理狀態,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滿意度。
參考文獻
[1]張熒珠.針對性護理干預在經橈動脈行冠脈造影術后患者中的應用[J].保健文匯,2021,22(31):40-41.
[2]陳小娜,羅秀娟,段月華,等.基于SMART原則的針對性護理對患者經橈動脈行冠脈造影術后并發癥的影響[J].新疆醫學,2020,50(12):1321-1323.
[3]張翠竹,徐云云,趙林瓊.針對性護理干預應用于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造影術后的護理價值研究[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0,4(11):254-255.
[4]代春燕.針對性護理干預應用于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造影術后的護理價值研究[J].健康必讀,2020,9(30):100.
[5]王軍芳,羅婉麗,吳楠.針對性護理對冠心病患者心臟介入術后并發癥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5):948-950.
[6]孫桂蘭,田迎春,李志穎,等.針對性護理在鏡面右位心患者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住院期間的應用效果[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20,12(5):591-594.
[7]武敏.針對性護理干預在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造影術后的應用價值分析[J].自我保健,2021,12(12):228.
[8]徐楊燕,朱丹麗,姚宇婷.針對性護理干預在經橈動脈行冠脈造影術后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9,25(18):81-83.
[9]張薺,帥蓉.針對性護理干預對冠脈造影及冠脈支架術后患者并發癥的預防作用及 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飲食保健,2019,6(20):145-146.
[10]馬麗.針對性護理干預在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造影術后的應用觀察[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8,18(10):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