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時代的背景下,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身體素質的發(fā)展,同時也要提高學生的足球技能。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必須運用“教會、勤練、常賽”教學策略來優(yōu)化足球技能教學。本文通過分析小學足球教學的現(xiàn)狀,提出了優(yōu)化小學足球技能教學策略的具體措施,從而更好地促進小學足球技能教學的開展。
關鍵詞:教會;勤練;常賽;教學策略;小學足球技能
一、引言
“教會、勤練、常賽”教學策略是指在小學階段,通過科學的訓練方法和手段,使學生掌握足球基本技能的教學方式,并在日常的足球訓練中不斷提升學生足球運動的能力。“教會、勤練、常賽”教學策略不僅能幫助學生掌握足球基本技能,還能激發(fā)學生對足球運動的興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二、“教會”環(huán)節(jié)
(一)教學內容的優(yōu)化選擇
在初學階段(一至三年級),除了教授基礎足球技巧外,融入特定的身體素質訓練,如:提升協(xié)調性的跳繩、單腳跳游戲,以及鍛煉反應速度的聽令觸球練習,能有效增強學生們的運動能力和足球技能。這些精心設計的內容不僅為足球技能的學習鋪設了穩(wěn)固基石,更巧妙地捕捉了小學生那股活潑好動的天性,讓學習過程充滿樂趣與活力。針對四至六年級的高年齡段學生,在戰(zhàn)術配合教學中,我們應特別注重防守戰(zhàn)術的引入,比如:深入講解并實踐區(qū)域聯(lián)防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比賽中的簡易應用,以幫助他們建立起對足球比賽中攻守平衡的全面認知。在運球技術的教學實踐中,我們不僅能夠按照從直線運球逐步過渡到曲線運球,再到變速變向運球的遞進難度模式來組織教學,還可以通過巧妙地調整場地的布局和引入不同復雜度的障礙物,進一步精細化難度層次,以適應不同階段學習者的需求,從而實現(xiàn)更加個性化和高效的教學目標。例如:在直線運球環(huán)節(jié),我們從無任何障礙的運球起步,逐步引入簡易的障礙物,如:小巧的圓錐筒,以輕微干擾運球過程,最終挑戰(zhàn)選手在布滿間距各異的多處標志物的環(huán)境中進行運球。在足球傳球技術的培養(yǎng)路徑上,我們從基礎的近距離腳內側傳球起步,逐步提升至對傳球距離的挑戰(zhàn)與對目標準確性的高要求,比如:在限定區(qū)域內精準送達指定隊友的腳尖。隨后,我們進一步拓展至面對不同距離、不同方向以及存在防守干擾時的傳球技巧,以此全面錘煉球員的傳球能力與應變智慧。
(二)多元化教學方法的運用
在模擬比賽場景時,我們能夠更深入地細化情境,比如:依據(jù)多樣化的比賽天氣條件(例如:雨天、順風、逆風等)來進行情境設定,以全面模擬真實比賽環(huán)境的復雜性與多樣性。在雨天與順風等特殊天氣條件下,教師應引導學生掌握調整傳球力度與運球技巧,以及如何通過風力輔助進行精準長傳,以提升在不同環(huán)境下的足球技能與戰(zhàn)術運用能力。此外,我們還能構建一些特別的比賽場景,比如:當一支隊伍在落后一球且比賽時間即將耗盡時,應如何制定進攻策略,讓學生在這樣的壓力情境下,不僅鍛煉進攻技巧,還能深化團隊協(xié)作與戰(zhàn)術理解。
在構思足球游戲之際,巧妙融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如:設計一款名為“蹴鞠尋寶”的游戲,將足球場劃分為多個特色區(qū)域,每個區(qū)域內藏有與足球知識或技巧緊密相關的精美卡片,如:標有足球傳奇人物的名字或描繪特定足球技巧要領的卡片。玩家在運球穿梭的過程中,需發(fā)掘這些卡片,隨后依據(jù)卡片指示,展示相應的足球技能或解答足球知識問題,以此激發(fā)學習興趣,深化對足球的理解與熱愛。這樣的游戲不僅充滿樂趣,還能有效提升學生們的足球知識庫,讓學習過程既愉快又充實。在實踐階段,務必堅守游戲安全的底線,事前徹底排查場地,剔除任何潛在的危險因子;游戲進行時,密切監(jiān)控學生的動態(tài),確保每位參與者都能在安全、和諧的環(huán)境中享受游戲的樂趣。
三、“勤練”環(huán)節(jié)
(一)練習計劃的制定
針對初學者與低年級學生,我們應著重于基礎動作的反復操練,建議每周至少進行三次,內容包括原地運球與腳內側傳球等基本技巧,確保每次練習時長不少于15分鐘,以穩(wěn)固其足球技能根基。同時,我們應確保練習強度恰到好處,避免學生陷入過度疲勞的困境。針對具備一定基礎的高水平學生與處于四至六年級的高年級學員,我們建議在訓練計劃中顯著提升技術組合與戰(zhàn)術演練的比重。具體而言,每周應至少安排一次專注于二過一戰(zhàn)術組合的專項訓練,以及一次模擬比賽的實戰(zhàn)演練,確保每次練習時長能夠靈活調整至20至30分鐘,以充分挖掘和強化他們的戰(zhàn)術理解和執(zhí)行能力。
1.短期目標
于一周之內,引導學生熟練掌握一項新穎的足球基本技術,如:運用腳背正面進行流暢運球,或是顯著提升特定技術的精準度,比如:傳球準確率提升至10%,旨在通過集中訓練,快速提升學生足球技能的掌握與應用能力。
2.中期目標
于一個月之內,引導學生熟練掌握并整合基礎技術動作,如:將運球與傳球巧妙結合,不僅在小組對抗中展現(xiàn)出這些技術的運用意識,更在這一過程中顯著增強其身體素質,包括耐力與敏捷性等關鍵指標的提升。
(二)練習形式的多樣性
在設計顛球練習時,不妨引入“顛球挑戰(zhàn)賽”這一新穎模式,讓每位學生在限定時間內(例如:三分鐘內),競逐顛球次數(shù)的最高紀錄,以此激發(fā)他們的參與熱情與競技精神。為了增添活動的趣味性,不妨設計多樣化的顛球挑戰(zhàn),比如:僅使用左腳顛球、左右腳交替顛球,或是嘗試在移動中顛球,每種方式都能激發(fā)參與者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運動技巧,讓整個活動更加生動有趣。在運球技能的培養(yǎng)過程中,除了傳統(tǒng)的直線與曲線運球練習,引入“運球障礙挑戰(zhàn)賽”無疑能為訓練增添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這項活動通過設置多樣化的障礙物,如:不同形狀與高度的障礙,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還能在有限時間內考驗他們運球的精準度與速度。通過計數(shù)繞過障礙物的數(shù)量和評估運球速度,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的競爭意識,還能有效提升他們的協(xié)調性和反應能力,從而在享受游戲樂趣的同時,顯著提高運球技巧。在傳球技巧的訓練中,我們能夠引入一種名為“三角傳球接力賽”的創(chuàng)新活動,將參與者劃分為若干三人一組的小隊,各隊員以三角陣型排列。比賽開始,每位隊員依次將球傳遞給下一位隊友,緊接著迅速移動至下一位隊友的位置,以此循環(huán),直至完成規(guī)定次數(shù)的傳球。競賽的目標在于,哪個小組能在限定時間內完成的傳球次數(shù)最多,從而激發(fā)團隊協(xié)作與速度的提升。為了在小組對抗練習中激發(fā)更多活力與技術精進,我們提議采用“小場地五人制足球對抗賽”的創(chuàng)新形式。這種設計不僅能夠顯著提升每位學生的觸球頻率,還能在有限的空間內,讓參與者深入磨煉傳球、接球、防守等核心技能,從而在競技中實現(xiàn)技術與戰(zhàn)術的雙重提升。除了傳統(tǒng)足球接力賽模式,我們還能創(chuàng)新推出“創(chuàng)意足球接力賽”,在常規(guī)賽程中融入趣味挑戰(zhàn),比如:首名選手運球至特定區(qū)域后,需完成一次足球知識問答或展現(xiàn)一項技巧,如:連續(xù)用頭頂球五次,方能傳遞給下一位隊友,以此增添比賽的趣味性和知識性。在設計障礙運球練習時,巧妙融入足球文化的元素,如:將障礙物塑造成各國國旗的形狀,不僅能夠為學生帶來趣味盎然的體驗,還能激發(fā)他們對足球歷史與文化的探索熱情。在進行運球的同時,要求學生說出與該國旗相對應國家的一位著名足球運動員的名字,這種互動方式不僅增強了體育活動的教育意義,還有效促進了學生對全球足球文化的了解與認知,從而在提升運動技能的同時,拓寬了知識視野,實現(xiàn)了體育與教育的深度融合。
(三)練習時間與頻率保障
在體育課的序幕,巧妙融入足球元素,比如:設計足球專項熱身操,不僅能讓學生在熱身階段即刻親近足球,提升球感,還能激發(fā)他們對這項運動的熱情與興趣,為后續(xù)的足球教學活動奠定積極的基礎。在教育實踐中,我們可以實施一種名為“聚焦指導-小組操練-集體展示”的教學策略,旨在精簡冗長的講解環(huán)節(jié),擴大學生的實踐機會,從而提升學習效率與參與度。例如:在40分鐘的體育課中,教師首先專注講解足球射門技巧,時長不超過5分鐘,隨后,學生被分組進行實戰(zhàn)練習,每組擁有寶貴的10~15分鐘時間,最后,每個小組挑選出一名成員展示射門技藝,確保學生在課堂上至少能有20至25分鐘專注于足球技能的實踐與提升。學校應設立多樣化的足球社團,包括初級足球社團,專為一至三年級、足球基礎尚淺的學生設計,以及高級足球社團,針對四至六年級、已具一定足球技能的學生,以滿足不同層次學員的需求。初級足球社團聚焦于點燃興趣火花與根基技能的扎實,每周兩次,每次活動時長在30至40分鐘,旨在為小球員們鋪設足球旅程的堅實起點。而高級足球社團則將視野投向戰(zhàn)術的精煉與競技能力的鍛造,每周三次,每次活動時長延伸至40至50分鐘,旨在引領球員們在綠茵場上展現(xiàn)更為精湛的技藝與策略。針對學生在課余時間對足球特長發(fā)展的渴望與家長的期望,我們可以精心設計個性化課余訓練計劃,以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對于那些夢想成為校隊一員的學生,我們建議實施每周三次的高強度課余訓練,每次訓練時長在60至90分鐘之間,內容涵蓋技術提升、戰(zhàn)術理解以及體能強化,旨在全面培養(yǎng)他們的足球技能與團隊協(xié)作能力。
四、“常賽”環(huán)節(jié)
(一)校內足球競賽體系的構建
為了豐富班級聯(lián)賽的組織形式,引入雙循環(huán)賽制不失為一種創(chuàng)新之舉,每支隊伍不僅要與對手進行兩輪較量,一次在主場,一次在客場,如此設計不僅能夠顯著提升比賽的總場次,更能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親身體驗競技的激情與挑戰(zhàn),從而在團隊合作與個人能力的雙重提升中,享受到體育運動的樂趣與成長的喜悅。比賽活動既能安排在體育課時段,亦可于課后時間展開,根據(jù)不同年級的學生需求,我們精心規(guī)劃了比賽時長:一至三年級每場賽事持續(xù)20至30分鐘,而四至六年級則調整為30至40分鐘,旨在確保活動既充實又不過于疲憊。針對規(guī)則制定,除了恪守足球競賽的基本準則外,我們可針對小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適度調整,比如:引入短暫戰(zhàn)術指導機制,每次不超過一分鐘,以激發(fā)戰(zhàn)術思維而不中斷比賽流暢性;同時,對于輕微犯規(guī)采取警告與罰站球邊一分鐘的溫和處罰,旨在教育而非直接使用嚴厲的黃牌或紅牌,以此培養(yǎng)學生們的規(guī)則意識與團隊精神。年級挑戰(zhàn)賽采用淘汰賽制,每個班級精心挑選代表,共同組建年級隊伍,展開激烈競技。每月舉辦一次的賽事,在學校大型活動,如:運動會期間匯聚高潮,集中展開激動人心的決賽。為了激發(fā)學生熱情,我們精心設計了多元獎勵體系:冠軍隊伍將捧走專屬定制獎杯與專業(yè)足球裝備,而杰出球員則將榮獲“校園足球小明星”的榮耀稱號,并在顯眼的宣傳欄中得到展示,以此表彰他們的卓越表現(xiàn)與貢獻。對于在足球比賽中表現(xiàn)出色的班級與學生,不妨考慮給予體育成績額外加分,以此表彰他們積極參與與卓越表現(xiàn)。
(二)校際足球交流與競賽
在組織校際比賽的籌備階段,務必提前與各校進行緊密溝通與協(xié)調,共同敲定比賽的具體日期、場地安排以及參賽隊伍的詳細信息,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與參與各方的充分準備。組建專屬籌備團隊,全權負責場地預訂、裝備籌備與裁判調度,確保賽事順暢無阻。例如:在賽事前一周,我們應細致地對比賽場地進行徹底的檢查與維護,以確保其絕對的安全性;同時,需提前三天妥善安排裁判員,并為他們提供詳盡的賽前培訓,確保他們對比賽規(guī)則與裁判標準了如指掌。針對組織層面,依據(jù)參賽學校之數(shù)量與規(guī)模,可巧妙融合分組循環(huán)賽與淘汰賽,以確保賽事既公平又充滿吸引力,讓每一場對決都精彩絕倫。學校能夠與鄰近的學府或秉持相似足球愿景的校方攜手,構建持久的足球競技聯(lián)盟。通過簽訂合作協(xié)議,雙方清晰界定了在競賽組織、師資交流與學生互訪活動中的權利與責任,確保了合作的順暢與高效。例如:每學期雙方學校可以互派教師,親臨現(xiàn)場進行足球教學的觀摩與深度交流,共同汲取足球教學的豐富經驗;同時,定期舉辦學生之間的友誼賽或足球訓練營活動,讓學子們能與來自不同學校的同齡人共享足球技藝與文化,增進彼此間的友誼與理解。
五、結語
從校園足球育人功能和價值內涵出發(fā),小學足球教學既要教學生踢球的方法,也要指導學生學會組織簡單的足球比賽的基本知識。抓好日常足球課堂教學,貫徹落實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的重要抓手和載體,足球教學中既要兼顧運動技能與基本知識學習,更要幫助學生通過多維學習掌握基本技能、培養(yǎng)合作勤練意識、學會比賽組織形式。
參考文獻:
[1]鄧秀文,蔡藝,卿潤斌,等.簡析校園足球背景下小學足球教學方案的設計與實施[J].青少年體育,2021(05):46-48.
[2]馮玉姣.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足球教學與訓練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1,11(05):156-158.
[3]葉蕙嬋.“教會·勤練·常賽”——小學體育教學策略探究[J].亞太教育,2023(01)
[4]段瑞莉.改進體育課堂教學落實“教會、勤練、常賽”[J].體育教學,2021(02)
[5]陳紅.“雙減”政策下談小學體育“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策略[J].教師,2023,: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