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深入實施,大中小學體育教育一體化育人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本文采用文獻分析、專家訪談、實地調查等方法,闡釋了大中小學體育教育一體化育人的內涵意蘊,并進一步探尋小學、中學和高等教育以體一體化育人的主要實施路徑。研究認為:以“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理念為引領;優化體育教育課程;開展多樣化的體育競賽活動;營造良好的體育教育環境;數智賦能體育;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可以逐步實現大中小學體育教育一體化育人,并能為構建完整的體育教育體系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持。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體育教育;一體化育人;實施路徑
基金項目:廣東省新師范建設助力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項目,《基于新課標的大中小學體育一體化育人教育研究與實踐》,編號:GFXSF202350。
一、引言
隨著《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及《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的發布,體育教育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大中小學體育教育一體化育人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路徑。然而,當前體育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阻礙了其有效實施。因此,探討在新課標背景下如何實現體育教育一體化育人,對于構建完整的體育教育體系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研究背景與意義
在新課標的指導下,體育教育的角色從單純增強體質拓展到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新課標明確指出,體育教育不僅要注重身體健康,還要涵蓋德育、智育、美育和勞動教育,在《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也提出了“到2035年高質量學校體育體系基本形成”的目標,體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同時,《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強調推進教育現代化,進一步突顯了體育教育在學生全面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新課程標準強調貫通大中小學階段,形成一體化的教育體系,實現大中小學體育教育一體化則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路徑。當前體育教學模式單一、教學內容陳舊、評價體系不完善等問題,阻礙了體育教育一體化育人的實施。探討如何在新課標背景下實現體育教育一體化育人,對于構建完整的體育教育體系和一體化育人都具有重要意義[1]。
三、大中小學體育教育一體化育人的內涵
體育教育具有廣泛而深遠的意義,不僅關乎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更涵蓋了思想品德、審美情操、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其核心在于堅持育人為本,通過體育教育的整體優化和深度融合,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健全的人格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使其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同時,掌握運動技能,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成為具有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的新時代公民。
(一)理論層面
1.系統理論視角下
一體化育人強調教育系統整體性及內部要素關聯,將學校、家庭、社會教育視為有機整體,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和協調關系實現教育效果最大化。
2.教育生態學視角中
一體化育人將教育過程視作生態系統,強調教育環境多樣性與互補性,通過不同場景協調配合培養學生全面素質,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3.素質教育理論下
一體化育人以素質教育為核心,關注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具有創新和實踐能力的新時代人才。
(二)實踐層面
1.課程整合
通過跨學科的課程設計,實現知識的無縫連接。例如:將科學與人文、技術與藝術相結合,開發綜合性課程,培養學生的跨學科思維和綜合應用能力。同時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項目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和深度學習。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提供差異化的教學支持,幫助每個學生充分發揮其潛力。
2.評價機制創新
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不僅關注學業成績,更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通過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全面反映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3.家庭與學校協同
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互動和合作。通過家校合作,共同制定教育目標和策略,形成教育合力,支持學生的全面發展。
4.信息技術應用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教育信息化進程。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靈活的學習方式,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四、實施大中小學體育教育一體化育人存在問題
大中小學體育教育一體化的核心目標在于全面踐行“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旨在通過體育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身心健康、品德高尚的全面發展人才。盡管這一理念已獲得廣泛共識,但構建高質量的體育育人模式仍存在一定的問題:
(一)價值引領
目前體育教育往往局限于技能培養,體育活動缺乏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貫穿,學生在比賽中缺乏正確的比賽道德和團隊意識,導致了競爭意識過度強化。在運動項目的選擇、規則的制定、比賽的組織中,立足體育本質,在體育中發掘育人功能,也可融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頑強拼搏精神的教育,引導學生在體育實踐中樹立正確價值觀。
(二)全面發展
應扭轉“重競技輕健康”的傾向,關注學生身心全面發展。除運動技能培養外,還需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增強體質、磨煉意志、健全人格,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有效應對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三)協同育人
校體育教育與家庭、社會的育人資源脫節,缺乏有效的協同育人機制。需打破學校體育的封閉狀態,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缺乏與家庭和社會的有效互動,鼓勵家長參與到孩子的體育活動中,促進親子關系的同時,也強化了體育鍛煉的堅持性,形成育人合力。
(四)評價體系不健全
當前體育教育的評價體系待完善,普遍偏重于成績和競賽量化評價,忽視了學生身心健康、團隊合作等方面的過程性和綜合性評價,導致評價體系不夠全面、科學,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催促多元化評價機制構建,促進體育教育一體化育人,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構建起完善的大中小學體育教育一體化育人體系,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
五、大中小學體育教育一體化育人的路徑
(一)課程融合,打破學科壁壘,促進體育育人一體化
課程融合是促進大中小學體育教育一體化育人的重要路徑之一。探究體育本質,將其他學科的內容和方法融入體育教學中,將運動技能練習與知識學習相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和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綜合運用不同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5]。
(二)活動融合,體育一體化活動平臺打造
組織跨學科體育主題節日,如:舉辦運動主題藝術節、科技節,融合體育與藝術、科技知識。將體育融入德育和美育活動,增強公民意識和審美情操。開設多樣化運動興趣小組,培養運動愛好、增強體質及交流合作能力。創新開展特色跨學科活動,發揮體育綜合育人功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環境融合,體育一體化協同育人環境營造
1.打造體育文化主題校園
學校應在校園環境中融入體育文化元素,依托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特色校充分展現學校對體育運動的重視。在操場、體育館設置體育主題雕塑和壁畫,張貼體育明星照片及勵志故事,播放勵志體育短片和音樂,營造濃厚的體育氛圍,激發師生的運動熱情。
2.組織豐富的體育文化活動
依托社團俱樂部,打造體育節、體育超市、體育爭霸場等活動,增強師生的參與度和體育素養,營造熱烈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邀請優秀運動員進校園,開展示范表演和互動分享。
3.整合社區體育資源
學校應積極利用社區資源,安排學生到社區體育場地參觀學習,邀請社區體育指導員授課,聯合社區開展多種體育活動,拓展學生的體育實踐和社會適應能力。
4.全面培養體育意識
學校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和意識,這不僅包括體育技能和知識的傳授,還涉及體育精神和文化的滲透。通過多渠道、多形式的體育文化環境營造,全方位培養,有助于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觀念,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四)信息技術賦能大中小學體育教育一體化育人
1.建立學生體育數據平臺
通過實時記錄和分析學生的運動表現和健康狀況,提供個性化的教學建議。這不僅能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體育發展情況,還能為學生制定更科學的訓練計劃。
2.引入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
設計虛擬運動場景和互動游戲,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學習興趣。例如:利用VR技術模擬各種體育場景,使學生在沉浸式體驗中掌握運動技能;通過AR技術增加運動練習的趣味性和互動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3.開發體育教育應用程序
提供在線課程和資源,實現隨時隨地的學習和訓練。通過這些應用程序,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習內容,按照自己的節奏進行訓練,教師也可以通過平臺實時監控學生的學習進度,提供針對性的指導。
(五)深化與拓展,體育教育一體化育人的理論與應用
1.理論基礎的完善與創新構建
體育教育一體化育人理論基礎尚待完善,對現有理論進行系統梳理和反思,其內涵及路徑仍需深入探究。為有效推進其發展,構建本土化理論體系勢在必行。依托國內外先進理論及實踐經驗,對現有理論進行系統梳理和反思至關重要。同時,開展跨學科、跨領域的交叉研究,能從更高維度解析其內在規律[7],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體育教育一體化理論體系。
2.多領域的應用與拓展
體育教育一體化育人的理念應從學校體育教育擴展至社會體育、競技體育和特殊人群體育等領域。在社會體育中,通過社區體育活動和全民健身計劃等方式,將體育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在競技體育領域,關注運動員全面發展,兼顧心理健康和家國情懷;在特殊人群體育領域,制定專門的體育教育方案,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
3.地域與民族特色的實施策略關注
體育教育一體化育人在不同地域和民族中的實施情況,推行因地制宜的策略。針對城鄉差異,制定差異化體育教育策略;針對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融入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提升體育教育的豐富性和文化認同感。通過理論研究和應用實踐的深化與拓展,為實現學生全面發展和全民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六)多元化評價機制構建:促進體育教育一體化育人
1.構建多元化評價機制的必要性與方法
構建多元化的評價機制對于實現體育教育一體化育人的目標至關重要。傳統的體育教育評估體系側重于學生運動技能和體能,忽略了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關注,難以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建立綜合評價學生各方面表現的多元化評價機制。結合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可以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的整體學習狀況。
2.多元化評價內容與方式的優化
多元化的評價內容是實現體育教育目標的關鍵。除了對學生的運動技能和體能進行評估外,還應關注學生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變化。通過設定相關的評價指標,可以評估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公平競爭意識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養成。為確保評價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需要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同時,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成果進行更精準、客觀地分析和評價。
3.評估結果的應用與反饋
評估結果的應用是完善評價體系的關鍵環節。評估結果應及時反饋給學生和家長,并通過充分的溝通和解釋,幫助他們了解學習情況,明確努力方向。此外,評估結果還可以為學校改進體育教學提供有力依據,促進體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有效的評估結果應用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幫助他們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結語
新課程標準下,大中小學體育教育一體化育人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選擇,內涵是促進學生在體育實踐中全面發展,將體育與德、智、美、勞教育結合。實現途徑包括課程融合與活動環境統籌,如:優化課程設置、統籌體育活動、優化校園體育文化環境。建立科學全面的評價機制是關鍵,評價指標應涵蓋“德、智、體、美、勞”各方面,以不斷優化教育策略。
參考文獻:
[1]許月云,林歷元,李彩娥.新時代福建省學校體育場地資源配置及優化策略[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22,40(04):59-65.
[2]王珂,屈艷光.新時代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路徑[J].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4,37(03):38-41.
[3]李顯軍.論教育資源共享[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2(08):24-29.
[4]楊媛媛,張瑞桓.學校體育運動會在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中發揮顯性作用的可行性研究[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管理分會.2023年第十一屆全國體育管理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
[6]劉安琪.“體育+思政”一體化融合育人路徑探索[J].中國德育,2024(03):64-66.
[7]楊羿.學校體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吉林大學,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