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校傳承發展紅色文化,能不斷完善和豐富高校思政育人新內容,全面增強青年學生的文化自信和自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更好地鼓舞青年學生積極投身強國復興偉業,凝聚不斷進取向上的意志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應有貢獻。
【關鍵詞】紅色文化|高校學生|傳承
紅色文化中積淀的愛國主義、艱苦奮斗、改革創新等精神品質,是激勵當代青年學生沿著前輩足跡,繼續努力奮斗的力量源泉。新時代我們要不斷開拓紅色文化在高校中傳承的新路徑,提升青年學生堅定強國事業的理想信念和完成復興偉業的素養能力。
一、立足為戰使命,完善制度設計
要從頂層制度對紅色文化的學習和傳承進行全面設計,用完善的制度來規范并確保紅色文化的永續相傳。
一要建立完善的紅色文化教育體系。在高校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紅色文化教育內容,建立專門的模塊,組織專業紅色文化研究隊伍,設置明確的學習內容,全面系統的組織青年學生對紅色文化開展學習教育,從基礎理論到歷史實踐,從知識闡釋到行為落實,逐步引導學生形成對紅色文化的準確認知。
二要強化黨委的領導示范作用。領導和各級黨員干部要走在全體學生的前列,尤其是各級黨委成員,要首先加強對紅色文化重要性的認識,利用一切時間提前學,帶頭學,并選取適合青年學生的紅色文化傳統和紅色基因開展針對性的教育和實踐活動,以領導親身示范帶動高校學生的思想提升和實踐落地。
二、結合時代特征,豐富文化資源
習主席指出“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要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對紅色文化資源充分挖掘、保護并合理利用,對于青年學生更好地傳承紅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以紅色文化基地建設為依托
一要建立本單位紅色文化基地手冊。各高校以駐地為圓心,輻射周邊省市,聯系建立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朋友圈。雙方通過資源互補、互相參觀、學習交流等活動密切往來,讓青年學生進入紅色場館擔任兼職講解員,不僅可以讓學生們主動參與紅色文化的學習,鍛煉講演能力,對于紅色場館來說,不同類別的講解員和不同方式的講解,比常見的講解員對觀眾的吸引力更大,同時能為紅色文化在全社會的普及做出一定的貢獻。
二要優化配置高校紅色文化基地運用。整合相關紅色文化資源,形成一套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參觀學習線路圖,按照不同主題進行分類設置。針對不同專業的青年學生,依據學習和教育時間,讓各系部、各專業班級根據設定的線路圖選擇相對自由的教育實踐活動,不設定規定動作,并將紅色文化教育和傳承的使命與個人旅游活動結合起來,將紅色文化的教育延伸到日常,讓紅色文化的學習和傳承成為一種習慣。
(二)以紅色文化資源保護為抓手
一要建立紅色文化資源專題庫。充分挖掘高校所在地沒有被完全開發和運用的資源,諸如:軍事斗爭的發生地、指揮部遺址、革命人物的故居等。特別是在學生中開展紅色資源摸排調查,利用學生來源廣泛的特點,將紅色文化基地從高校所在地輻射到全國各地,重點搜集與學生自身專業相關的紅色文化資源,尤其要關注到新時代發展起來的模范單位和優秀個人,一并納入紅色文化資源庫中。每年根據新生人員調整動態更新資源名單。
二要創新紅色文化資源保護方法。習主席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將紅色文化資源的各種資料以數據、文本、聲音、圖片等形式分門別類地納入資源庫中,并通過內部網絡技術,實現各個高校之間紅色文化資源的共建共享。此外,通過打造一個“傳承中心”,以本校歷史發展的光榮傳統事跡為基礎,設計不同類型的紅色文化學習研練室,按照不同歷史時期或者紅色文化種類進行劃分,作為學校思政課的實踐基地,開展專門的紅色文化學習,同時為學生們提供學習探究、實踐鍛煉的場所。
三、強化思想指導,創新教育方式
高校在開展紅色文化教育和傳播中,應該采取豐富多樣的方式,以貼合青年學生需求,適應時代發展,用新穎的方式吸引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中將紅色精神和紅色基因傳承下去。
(一)豐富紅色文化教育實踐活動
一是改革講授模式。除思想政治課外,可以將紅色文化教育課堂搬進紅色教育基地,打破傳統導游講解+觀眾參觀的模式,將重點聚焦一張照片、一個歷史事件或一件烈士遺物,講述者為普通大學生,為大家講解背后的故事。選拔優秀的講述者,在學校內部各專業系之間開展巡回演說。探尋與青年成長成才奉獻祖國相關的英模人物,邀請其本人或者家屬進學校,進班級,和大家直接交流、問答,這樣體會更深刻。
二是創新演說模式。各高校結合本校的專業特點和培養目標,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創編一些紅色文化劇,讓學生們從資料整理到編寫劇本,從排演劇目到演出匯報參與其中,以此更具體詳實地了解過去的優良傳統,更真切地參與進紅色基因的傳承中。通過比賽等形式選拔優秀劇目,推薦上報,或展開巡演,逐步構建出高校自有的紅色文化品牌。
(二)打造紅色文化新媒體傳播平臺
一要建立高校紅色文化網站。增加網絡建設資金投入和技術支持,發揮社會各界力量,建立起以學校為主導,企業、政府共同參與建設的格局,通過專業的網絡技術人才,建立起完整規范的高校紅色文化網站。搭建起以紅色追憶、英雄長廊、榜樣激勵、追思留念等板塊,讓紅色文化的歷史傳承通過網絡的傳播變得更為具象化,學習和獲取渠道更為便捷,內容也更易于大學生們接受。
二要加強紅色文化傳播平臺建設。新時代傳承紅色文化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時代高效快速的特征,建立高校紅色文化微信交流群,提供討論平臺;建立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紅色文化相關知識文章或學習實踐活動;打造短視頻賬號,推出一分鐘英模學習、半分鐘戰爭溯源、十幾秒思想實踐等系列短視頻,并開通主播在線紅色文化交流直播,邀請革命前輩、文化學者直播座談,與網友展開實時互動。開放短視頻的下載權利,讓青年學生可以提前下載,隨時隨地觀看。
四、注重實踐引領,培育傳承主體
習主席多次在給具有光輝歷史和優良傳統的英雄集體回信中都明確要求大家傳承好紅色基因,在崗位上苦練本領。紅色文化的優秀精神在新時代要得到傳承,最終都要回歸到每個人身上,以人為載體,在實踐中發揚光大。
(一)確立高校紅色文化傳承人
一要選拔合適的傳承人。建立起以紅色文化傳承人為基礎的紅色文化傳承機制,在學生中選拔政治素養過硬、崗位能力突出、德行品質優良的大學生作為傳承人進行培養,讓傳承人首先作為學習者充分了解和掌握紅色文化的相關知識,然后作為教育者為廣大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講授和引導,其次將我黨我軍的優良紅色基因灌注于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如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通過日常表現潛移默化的感染身邊的同學和朋友。用傳承人的示范作用來帶動全體青年學生對紅色文化的傳承工作。
二要建立一定的激勵措施。各高校應給與傳承人更多的支持和鼓勵。設立一定的學習經費,設置相應的工作崗位,在單位的思政教育中或選修課上,安排相應的交流活動,并在入黨、評優、考學、推薦工作中給與政策性的傾斜。讓傳承人可以更飽滿的熱情、更充足的精神和更無憂的態度從事并做好紅色文化的傳承工作。
(二)加強紅色文化傳承人才隊伍建設
一要融合優質人才資源。聯結高校和企業、社區等的研究渠道,建設一支以高校政治老師和優秀輔導員為主體、基層紅色文化傳承人為輔助的紅色文化研究隊伍。將高校和社會機構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進行融合匯總,編寫學習教材,錄制在線課程,合力科研攻關,擴大實踐場所,實現大學生研究能力和知識素養提升的雙目的。
二要打通校社聯合渠道。要打通高校和社會聯合傳承的渠道,加強各類優質文化融合,將地方的優秀傳承做法引入高校,開放高校的各類榮譽展館,讓更多人了解傳統,也讓更多的青年學生在學習借鑒中更好地傳承紅色文化。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劉云波,胡守勇,馬純紅等著.中國紅色文化概論[M].湖南湘潭:湘潭大學出版社,2023.
[3]費聿輝,劉濤主編.紅色基因傳承研究[M].山東濟南:山東城市出版傳媒集團·濟南出版社,2021.
[4]渠長根主編.紅色文化研究與實踐[M].北京:紅旗出版社,2020.
(作者簡介:王楠斐,海軍勤務學院,講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