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0年春創辦的九江市潯陽區湖濱小學,坐落在潯城甘棠湖畔,依水而生,水潤而澤。近年來,學校深化內涵發展,提出以“潤澤教育”為名的學校文化,從三個維度——尊重規律、適性發展,倡導合作、共同發展,面向未來、全面發展,提煉出“潤澤教育,共融共生,詩意生活”的辦學理念,堅持以“厚實師生成長底色,純潔師生成人本色,擦亮師生成才亮色”為育人宗旨,五育并舉、高標定位、守正創新、精細治理,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紅色”浸潤校園文化
湖濱小學伴隨九江市解放而建,隨新中國成立而生,“紅色”是其最鮮明的色彩。近年來,學校把“紅色校園”建設作為黨建引領的重要舉措,以“初心之光”講演堂為平臺,以班隊活動為載體,以開展“四史”為內核的校內外實踐活動為補充,并以“大思政”教育為主抓手,以課堂為主陣地,上好道德與法治、紅色文化、心育、班隊活動等課程,挖掘其他學科德育教育內容,努力實現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有效融合。
學校每年秋季新生入校儀式上開展的“校長媽媽贈書活動”,開啟了萌新們六年的“牽手紅色”之旅;通過開展觀看紅色影片、誦讀紅色詩文、舉行演講比賽等形式常態化進行“紅色潤心”主題教育活動,在學生小小的心靈中播下了紅色的種子;學校充分挖掘市區紅色文化教育陣地、場館資源,以“黨建帶團建帶隊建”的組織形式,開展“移動的思政課堂”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以實地研學、社會實踐、主題教育、學科融合、互動交流五大主線,進一步創新青少年思想教育模式,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生動真實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在學校公眾號推出的“紅領巾心向黨 童言童語講黨史”系列短視頻,閱讀量達數萬余人次。
“青藍”支撐教師成長
為建構一支結構層次更優化、教學專業更精化、發展可持續化的教師隊伍,湖濱小學以《湖濱賦》詩化的語言把學校的辦學愿景示之校園,以此來激勵和感召全員,并運用“三字經”,喚醒老師從教的初心。2023年9月,湖濱小學全面啟動“青藍工程”(3.0版)教師培養計劃,精心選核名師,靶向對準青年教師,組建了37組“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依托“導師制”為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把脈、規劃、設計、引導,實現完整且“私人定制”版的專業發展。2024年4月,學校再啟動“青藍工程——班主任培養計劃”,20對師徒簽定“師徒協議書”,讓資深班主任的豐富經驗和精湛技藝得以薪火相傳,同時激發青年班主任的創新精神和探索熱情,幫助她們在教育的廣闊天地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坐標。
在湖濱小學,每一次教研活動,每一節公開課,臺上或是一人,臺下定是一群人,“潤澤教育”指向的不僅是學生,也是教師,浸潤其中,彼此成長,因為湖濱人都相信“青出于藍而勝于藍”。2023年,湖濱小學教師在各級各類比賽榮獲468項獎勵,“作為一名湖濱人,作為一名優秀的湖濱人,真好!”這是教師們集體心聲。
“潤澤課程”優質惠生
借“雙減”春風,湖濱小學大力推進三級課程的完善,推動課堂教學管理與方式的變革。
該校努力推進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地方課程整合化探索、校本課程“生·活”化展開,全面實施德智體美勞教育,全域打通學校、家庭和社會的聯系,全周期調和小學各學段銜接,構建基礎課程、拓展課程、特色課程有機融通的學校“潤澤課程”體系。與此同時,該校努力實現課堂教與學的方式轉變,從教學設計、學習活動、課堂練習、當堂反饋評價等環節入手,初步形成了基于贛教云2.0和希沃白板基礎上的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相融合的“三思”潤澤課堂。
在課后服務方面,湖濱小學在全覆蓋的基礎上,整合學校硬件和師資資源,引進社會專業力量,積極搭設學生個性化成長載體,努力構建“課程—社團(興趣小組)—平臺”“三位一體”的個性化課后服務體系。同時,該校建立了“三基三制三管”作業管理制度,達到了減輕作業總量,提高作業質量的目的。
一直以來,該校秉持“健康第一”的理念,本著“三化”(全員化、有效化、特色化)原則,朝向體教融合的發展方向。學校堅持將校園足球作為學校體育改革創新的著力點和突破口,不斷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展,“一校一品、一生多能”校園體育特色項目已初成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為進一步系統部署在“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的加法,湖濱小學將科學課程及與科學相關課程列入教學計劃,一二年級每周1節,三至六年級每周2節;小學信息科技課程,三至六年級每周1節。同時,進一步把組織開展科普活動作為重要工作來抓,將科普主題宣傳活動貫穿學校教育教學活動始終。在2023年九江市中小學創客機器人和創意編程大賽中,湖濱小學128名同學分別在六項比賽項目中獲獎。
“我們將以飽滿的精神、昂揚的斗志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昂首闊步邁向新征程,譜寫出潯城義務教育的新華章!”學校黨總支書記蔡慧表示。歷年來,學校先后獲“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學校”“全國科普宣教示范學校”“全國首批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校”“江西省綠色學校”“江西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江西省優秀少先隊集體”等各級榮譽稱號100余項,師生獲獎年近1000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