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研學旅行,讓青少年走出校園,接受勞動和科普教育,已成為國民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內容。農業研學,作為研學旅行最熱門的一個分支,不僅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效益。更重要、更長遠的是讓青少年切身感受到,在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下,農業、農村、農民正在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本堂課程旨在帶領學員三小時玩轉農業研學。
一、教學分析
課程主要針對市級及以上高素質農民培育項目學員,學員優勢在于產業基礎較為牢固,渴望拓寬增收渠道。不足在于扎根生產思維固化,理論學習能力較差。教學目標,就是幫助這些想學、基礎薄弱的學員,第一懂研學,掌握研學旅行的基本概念、運營模式、政策法規等知識。第二會實施,掌握實戰能力,并通過開展研學活動,優化企業管理,樹立品牌思維。
教學重點以實戰為主,做到會實施,能落地。教學難點在于如何盡量減輕學員學習負擔,讓學員從樂中學、從學中樂,將知識有效吸收。
二、教學設計
課件內容設計上,既要減輕學員學習負擔,又不能降低教學要求和教學質量。那么面對農民學員,首先應該把專業的知識變得通俗化,考驗了教師提取、總結和傳達有效信息的能力。
在這堂課上,將3年制高職專科“研學旅行管理與服務專業”中近298學時的核心課程,進行了深度提煉,結合國內外優秀案例和個人實戰經驗,教學員如何花最少的錢,圍繞產業,科學、合理的設計場地。圍繞產品,打造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和豐富多彩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以及如何圍繞鄉村振興戰略,講好新時代“大思政課”,讓青少年對農業充滿向往,對農村充滿熱愛,對農民致以尊敬。
在課件視覺設計上,我們通常看到的課件,都習慣用大段文字進行表達,搭配專業名詞和學術用語。實際上,一段文字,需要花時間去識別、去理解、去記憶,還要聽教師在旁邊口述,對于學習理解能力較差的學員,可能會造成一定困擾。因此盡量將課件做成極簡風格,用大量的圖片和視頻來進行表達。讓學員用眼睛去欣賞,用耳朵去聆聽。遇到重點知識,需要學員加強記憶的地方,用符號進行標注,文字較多的頁面更換字體顏色進行區分。
三、教學實施
農民教育培訓過程中,面對成年人學員尤其中年人學員,應該用最簡潔明了的教學邏輯,像教小朋友一樣,告訴他們研學是什么(基本概念,運營模式)、別人怎么做(案例賞析,取長補短)、我該怎么做(操作步驟,實戰技巧)、值不值得做(項目分析,思維拓展)。
在主教學模塊下,再進行延伸。比如思維拓展模塊,講授在開展研學活動時,如何用小手拉大手的模式將農產品銷售出去;如何依靠研學軟硬件設施,開展團建、康養、散客等群體,來增加人氣和提高收益。此外,詳細描述如何用照片和視頻的形式,記錄下活動的過程,并將其發布在抖音、小紅書、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進行IP打造和網絡營銷的實際操作步驟。
除了主線教學以外,為了調動學員學習積極性,再用有獎問答的形式讓學員快速建立行為模式。方法是提前準備一些精美的小禮品在課前進行展示,并宣布規則,在講完重點知識以后,抽取學員有獎問答,并主動去引導比較內向的學員,讓課堂氛圍活躍起來。
為了保障教學質量,為學員精心制作了研學旅行項目任務清單,從可行性分析開始,到項目規劃、設計、實施、總結等全過程進行整理歸納,讓學員在完成每步后進行勾選,以便邏輯清晰地開展工作。除了任務清單外,也會用電子文檔的形式,將研學旅行相關政策法規、研學旅行國家和地方標準、研學活動主題推薦、規范化的研學旅行服務合同、活動外部方案、內部方案、安全預案,以及糧油、水果、蔬菜教學課件參考模板發給學員,以便課后復盤,也讓學員未來開展農業研學時,能夠合規進行。
四、教學反思
“研學旅行項目開發與運營”課程展示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如何以開展農業研學活動為契機,高質量推動農產品品牌建設、農文旅融合發展,以帶動周邊農戶實現就業創業、致富增收的過程。教學過程中,專業知識通俗化,課堂教學趣味化,并通過課后分享項目執行方案的形式,讓學員能夠輕松掌握開展農業研學活動的能力。
(作者單位:四川頭雁糧油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