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木刻版畫藝術是版畫藝術形式之一,是東方繪畫藝術的瑰寶。在水印木刻版畫的創(chuàng)作中,傳統繪畫符號得到了充分發(fā)揮,逐漸形成符合木刻版畫特性的繪畫符號體系,為水印木刻版畫提供了豐富的視覺元素,提升了水印木刻版畫的藝術表現力。而在當代水印木刻版畫創(chuàng)作中,深層次挖掘傳統繪畫符號的文化內涵,有助于創(chuàng)作出具有中華傳統文化精髓的當代版畫作品。因此,本文主要圍繞水印木刻版畫中的傳統繪畫符號進行研究,以期促進人們對傳統繪畫符號表現形式的深入理解,為當代水印木刻版畫發(fā)展貢獻一份力量。
一、水印木刻版畫的發(fā)展歷史
水印木刻版畫,作為中國傳統版畫藝術的重要分支,其歷史源遠流長,與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緊密相連。水印木刻版畫的發(fā)展歷史,既是中國古代版畫藝術的發(fā)展歷程,也是傳統繪畫符號在版畫藝術中的演變歷程。
其一,起源與早期的發(fā)展。水印木刻版畫起源于我國,其雛形可以追溯到造紙術發(fā)明之前的孔版水印和碑刻拓印。在造紙術產生后,雕版印刷術應運而生,極大地促進了水印版畫技法的發(fā)展。在漢朝、東晉、六朝至隋朝,水印木刻版畫得到了初步發(fā)展,主要以實用性和裝飾性為主。
其二,唐宋時期的繁榮。唐宋時期,水印木刻版畫進入了繁榮時期。佛教版畫在刻制技術上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如《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扉頁插圖等作品,充分展現了水印木刻版畫的精湛技藝。與此同時,民間年畫等藝術形式也蓬勃發(fā)展,促使水印木刻版畫印刷技術在民間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和應用。
其三,明清時期的高峰。明清時期,水印木刻版畫發(fā)展進入高峰期。彩色木刻版畫的出現,使水印木刻版畫在色彩表現上更加豐富和多樣。其中,胡正言刻印的《十竹齋畫譜》和《十竹齋箋譜》成為印刷史上劃時代的作品。他創(chuàng)制的“饾版”和“拱花”印制技法,為水印木刻版畫印刷技術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芥子園畫譜》等作品的出現,也進一步推動了水印木刻版畫繪畫符號表現形式的發(fā)展。
其四,近代以來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進入近代,水印木刻版畫在傳承中不斷創(chuàng)新。20世紀30年代,魯迅等文化名人發(fā)起了重刻輯印《十竹齋箋譜》等典籍的行動,使彩色套印和拱花技藝獲得了傳承和延續(xù)。隨著現代藝術的發(fā)展,水印木刻版畫在繪畫符號表現上也呈現出新的特點,更加注重個性化和創(chuàng)新性的藝術表達。
二、傳統繪畫符號對水印木刻版畫的影響
中國傳統繪畫符號對于水印木刻版畫的發(fā)展而言有著深遠影響。水印木刻版畫藝術隨著雕版印刷技術的發(fā)展而興起,并且在實踐中逐步融合了中國繪畫圖式與民族精神內核,最終形成了具有濃郁傳統文化底蘊的藝術表現形式。宋元時期,社會生產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發(fā)展,雕版印刷技術隨之發(fā)展和完善,民眾的精神需求不斷增長,這一時期的水印木刻版畫,其傳統繪畫符號體系愈加成熟,創(chuàng)作題材也逐漸多元化,為后續(xù)版畫藝術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豐富藝術風格與創(chuàng)作主題
傳統繪畫符號促進了水印木刻版畫藝術風格和創(chuàng)作主題的多元化發(fā)展。中國傳統繪畫注重“意境”和“氣韻生動”,這種審美追求在水印木刻版畫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傳統水印木刻版畫逐步融合山水、人物、民俗、花鳥等傳統繪畫符號,在文化意蘊和意境表達方面呈現出鮮明的東方特點,創(chuàng)作出眾多具有濃郁中華傳統文化韻味的藝術作品。這些作品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還深刻反映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
江蘇地處長江流域,自古以來都是文人墨客的鐘愛之地,因此版畫藝術在此得到了快速發(fā)展。蘇州、南京等地紛紛成立了版畫院,并且涌現了很多優(yōu)秀的當代版畫家,如顧志軍、陳琦等,他們的作品表現出江南水鄉(xiāng)濃郁的人文特色,融合了傳統繪畫的勾勒技法、沒骨法,豐富了當代水印木刻版畫的藝術語言、表現形式,誕生了風格獨特的畫派,為當代版畫藝術發(fā)展打下了堅實基礎。以王曉林、于承佑等為代表的北方水印木刻版畫家,他們的作品多描繪寧靜的北國風光,打破了傳統北方油印技法的限制,為水印木刻版畫藝術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近年來,新興流派北大荒版畫誕生,開始從寫實朝著意象表達方向過渡,與傳統繪畫的借景抒情充分契合,展現出當代審美特色。
(二)形成構圖布局法則
傳統繪畫符號對水印木刻版畫的構圖與布局產生了深遠影響。中國傳統繪畫強調“經營位置”,即畫面的構圖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和法則。在水印木刻版畫中,版畫家同樣注重畫面的構圖和布局,通過對傳統繪畫符號進行排列組合,創(chuàng)造出和諧統一、富有節(jié)奏感的畫面效果。同時,傳統繪畫中的“留白”技巧也被廣泛運用到水印木刻版畫創(chuàng)作中,使畫面更富有韻味。
(三)賦予線條與墨色藝術表現力
線條和墨色是中國傳統繪畫的重要元素,也是水印木刻版畫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傳統繪畫符號使水印木刻版畫作品中線條和墨色的藝術表現力得到了充分展現,粗細、疏密、曲直的線條和濃淡相宜的墨色,表現出豐富的畫面層次和細膩的情感變化。這種獨特的藝術手法不僅凸顯了水印木刻版畫的藝術魅力,還使水印木刻版畫富有中國傳統繪畫的水墨韻味和藝術美感。
(四)承載寓意象征和文化內涵
在水印木刻版畫中,傳統繪畫符號具有重要的寓意象征,傳達了版畫家的思想情感。許多傳統的繪畫符號都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象征意義,如竹子代表氣節(jié)、梅花象征堅韌等。在水印木刻版畫中,版畫家常用這些具有象征意義的傳統繪畫符號表達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價值觀念。同時,這些傳統繪畫符號還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信息,使水印木刻版畫具有更高的文化價值和更深刻的意義。
三、水印木刻版畫中傳統繪畫符號的表現
(一)水的表現
在水印木刻版畫中融合傳統符號元素,水的運用較為普遍。水印木刻版畫與傳統繪畫藝術聯系密切。中國傳統繪畫主要是以墨色來描繪對象,墨色又可以分為焦?jié)庵氐逦迳嫾彝ㄟ^在墨中加入適量水,調出深淺濃淡不同的顏色,進而呈現出濃淡干濕的視覺變化效果。版畫藝術創(chuàng)作則采用刻刀制圖,并使用傳統繪畫水質顏料在潮濕的宣紙上印制出來。水印木刻版畫制作中,主要采用分層套色印制方法印制不同墨色到宣紙上,而水分在宣紙上逐漸朝著周圍暈染,滲化紙張,整體表現出中國畫特有的水韻美感。例如,在《似水流年》水印木刻版畫作品中融合了水符號元素,采用套版將水墨細分成六種色彩,并通過調整水墨暈染程度,使畫面呈現出恰到好處的濃淡變化。這幅作品的整體層次感較強,水表現出靜謐、湍急、平緩的形態(tài),始終處于變化狀態(tài),展現出不同的透明度。
在水印木刻版畫中表現水時,版畫家還常常融入傳統繪畫中水的符號元素。這些符號元素不僅豐富了畫面的表現形式和內涵,還使畫面中的水元素更加具有文化底蘊。例如,在表現水的波紋時,版畫家常借鑒傳統繪畫中的“水紋”符號;在表現水的流動時,則運用“流水”等符號來增強畫面的表現力和感染力。這些傳統繪畫符號的融入不僅使水印木刻版畫中水元素的表現更具獨特性和創(chuàng)新性,還使其更加具有中華傳統文化的特色和魅力。
(二)傳統色彩的運用
水印木刻版畫在色彩選擇方面,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國傳統繪畫的影響,注重色彩的象征寓意與情感表達。在中華傳統文化中,不同色彩有著不同的象征意義,如紅色代表喜慶、吉祥,黑色代表莊重、沉穩(wěn),白色代表純潔、高雅等。水印木刻版畫在色彩運用上,常采用黑、白、紅、黃等具有鮮明特色的色彩,以表達特定的主題和情感。通常情況下,在表現喜慶場景時,常運用紅色以營造節(jié)日氛圍;在表現莊重場景時,則常采用黑色以彰顯沉穩(wěn)與厚重。
當代很多水印木刻版畫作品致力于使用色彩來營造獨特的意境氛圍,帶給觀者豐富的情感體驗。水印木刻版畫在色彩搭配方面,注重色彩的對比與協調,依托于不同創(chuàng)作主題,實現不同色彩的組合搭配,以營造出豐富多樣的畫面效果和藝術氛圍。水印木刻版畫中,可以采用明暗對比、冷暖對比、色彩對比等方式,來增強畫面的立體感、層次感,使畫面更加有趣、生動。同時,版畫家調整畫面中不同色彩的分布、比例、面積和位置等,用于引導觀者視線、凸顯主題和營造意境。
除此之外,在當代水印木刻版畫創(chuàng)作中,版畫家將傳統色彩和現代元素相融合,能夠創(chuàng)作出兼具時代感和創(chuàng)新性的版畫作品,在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契合當代的審美觀念和文化需求。
(三)線條的表達
水印木刻版畫創(chuàng)作對于傳統繪畫符號中線條元素的運用較為嫻熟,主要是借助特有的刀味體現線條。水印木刻版畫常用的木版材質包括梨木和膠合板,梨木材質細膩,膠合板薄厚均勻,二者都適合雕刻印制。隨著水印木刻版畫的發(fā)展,刻刀也在逐步更新完善。目前水印木刻版畫中的刻刀主要包括平刀、斜刀、圓刀、三角刀。使用斜刀雕刻時,刀口應傾斜45o進行雕刻,多用于刻畫細節(jié)內容。三角刀左右兩側均是刀片,須將力度集中在中間區(qū)域,雕刻的力度不同,雕刻出的線條粗細、長短也不盡相同。因此,水印木刻版畫的刻刀就像中國傳統繪畫的毛筆一樣,在木版上描繪出版畫家想要呈現的內容,使水印木刻版畫更具刀味特色。
中國傳統繪畫中線條的運用至關重要,推崇以線為骨,在線條造型上通過粗細變化來描繪不同物象,由此,線條也逐漸成為版畫家表達自身藝術觀念和風格的方法。相對于其他版畫藝術而言,水印木刻版畫自然形成的凹凸、裂縫和毛糙等線條肌理效果是偶然、隨機的。水印木刻版畫的線條十分有力,所刻畫出的線條是不可復制的。線條的長短、粗細和剛柔等,所表現的情感思想也是不盡相同的。水印木刻版畫受中國傳統繪畫白描技法的影響較為深遠,因此木刻版畫中的線條是柔和、古樸的,畫面紋理是細膩、微妙的。例如,木刻版畫作品《漠漠青草》中,畫面中心是兩只站立在青色草地上休息的大白鳥,版畫家通過簡潔有力的線條來描繪青草的蓬勃生機,刀痕嚴密,使畫面的線條更加剛勁有力。而大白鳥則是選擇了傳統繪畫中的白描手法描繪而成,在動物簡潔線條與青草地繁密線條的鮮明對比下,畫面的藝術表現力更強,也在無形中表達了人們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向往自然的真情實感。
(四)平面藝術語言的運用
在水印木刻版畫中,平面語言作為一種獨特的視覺表達方式,對于傳統繪畫符號的呈現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水印木刻版畫中,點不僅僅是畫面的基本構成元素,也是版畫家表達情感和細節(jié)的有效手段。通過點的疏密、大小等變化,版畫家可以營造出獨特的視覺效果和氛圍。例如,在表現云霧、雨滴等自然元素時,版畫家常運用密集的點來模擬其朦朧、細膩的特點。在水印木刻版畫中,面元素的運用可以增強畫面的視覺沖擊力,縱橫面的大小、位置、色彩和形狀等變化,可以起到突出畫面主體和表達情感的作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水印木刻版畫創(chuàng)作中,傳統繪畫符號表現在多個方面,成為版畫創(chuàng)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通過版畫家的精心設計,使二者有機融合,能夠創(chuàng)作出更具傳統文化特色的當代版畫作品,推動版畫藝術繁榮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吳敏,王弛.現代水印木刻版畫中中國畫元素的體現[J].藝術品鑒,2020(02):235-236+250.
[2]羅慧.中國當代木刻版畫創(chuàng)作中符號語言的應用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23.
[3]張向穎.水印木刻版畫創(chuàng)作構思與過程探索——在否定之否定中前進[J].美術文獻,2022(11):69-71.
[4]王覓.水印木刻版畫作品中的禪宗美學與意象構成[J].美術,2022(09):138-139.
[5]汪佳琪.線遠流長——水印木刻版畫中的線條語言表現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22.
[6]劉海博,宋陽.當代黑龍江水印木刻版畫發(fā)展研究[J].美術文獻,2021(11):20-21.
[7]王恒戰(zhàn).裝飾繪畫意象語言在版畫繪畫中的體現研究[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9,27(10):37-39+43.
[8]陳君林.黑蘇兩地當代水印木刻版畫本體語言中的視覺語言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21.
[9]于桂芳.水印木刻版畫的藝術語言與表現技法研究[J].版畫家,2021(03):28-29.
[10]劉海博.中國寫意畫與水印木刻版畫表現形式的共同性——以十三屆美展邵蓓艷《綠水青山——春分》為例[J].美與時代(中),2020(03):19-20.
(作者簡介:鄭易,女,碩士研究生在讀,吉林藝術學院,研究方向:傳統版畫語言表現研究創(chuàng)作)
(責任編輯 王瑞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