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思政是指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中,通過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設計,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和綜合能力。它強調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的內容和要求,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能夠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和認同,提高思辨能力、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湖南被譽為“三湘大地”,是現代革命的搖籃,培育了許多中國革命的杰出人物,其中包括毛澤東同志等偉人,他們在這片土地上成長。湖南地區經歷了工農革命運動、土地革命戰爭、紅軍長征、抗日戰爭等一系列紅色革命斗爭,留下了豐富的紅色文化遺產。音樂文化作為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具有廣泛的傳播范圍和深遠的影響力。湖湘紅色音樂承載著豐富的革命歷史和文化內涵,體現了湖南地區的紅色革命精神和民族情感。鑒于此,本文將以新時代下湖湘紅色音樂融入高校課程思政的策略為主要研究內容展開論述,全文共分為三部分,首先對湖南地區紅色音樂資源展開概述,其次分析新時代下湖湘紅色音樂融入高校課程思政的價值,最后從“課程目標、教學策略、地方教材、教學師資”四個維度來探索湖湘紅色音樂融入高校課程思政的策略。
湖湘地區紅色音樂資源概述
湖湘地區紅色音樂資源指的是湖南和湖北地區所擁有的與紅色文化相關的音樂作品和藝術表達形式,這些音樂作品通過表達革命精神、紅色情感和民族精神,豐富了湖湘地區的文化內涵,傳承了革命歷史的記憶,并激勵著人們追求真理、奮發向前的信念。湖南地區作為紅色文化的發源地,擁有豐富的紅色音樂資源,在湖南地區內形成的具有紅色精神的音樂形式一般包括紅歌、紅色歌劇、紅色歌謠等。根據其內涵,可以劃分為以下三大類型:
首先,再現歷史事件的音樂作品是湖南地區紅色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湖南地區是革命的主要陣地,發生了許多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革命事件。這些事件激發了眾多音樂創作的靈感,形成了一系列再現歷史事件的音樂作品。例如,以1927年湖南江西邊界爆發的秋收起義為題材的《秋收起義之歌》通過音樂的形式再現了這一歷史事件,展現了革命者的英勇斗爭和堅定信念。另外,《信仰之樹》作為《三灣改編》的主題曲,以樹為象征表達人們的堅定信仰,展示了湖南人民深扎泥土且不斷成長的內心信念。
其次,以民歌為基礎形成的音樂作品在湖南地區紅色音樂中占據重要地位。湖南地區擁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民族音樂文化,民歌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紅色文化緊密結合,成為紅色音樂創作的典型代表。特別是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大量的文藝工作者深入群眾,創作了大量的紅色歌曲。例如,桑植民歌作為湖南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中國的民族音樂中具有重要地位。桑植民歌紅色歌謠深受大眾喜愛,通過這種類型的歌曲,湖南地區的紅色文化與民歌的藝術內涵相結合,傳遞出更深刻的精神力量。此外,湖南地區流傳廣泛的民歌曲調也形成了紅色文化的一部分,作品如《瀏陽河》《挑擔茶葉上北京》《洞庭魚米鄉》等,憑借湖南地域特色的民歌表達了紅色的影響力,豐富了民歌的藝術內涵。
第三,湖南地區的紅色音樂作品還以民族精神為內涵,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來源之一。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蘊含著革命戰士用鮮血鑄成的堅定信念。在湖南地區的紅色資源文化中,包含著豐富的民族精神。一些是以群體為基礎形成的,如秋收起義精神和三灣改編精神,它們體現了敢于創新、堅定信念的民族精神。另外,一些紅色英雄個人的精神也在湖南地區的紅色音樂作品中得以體現,如雷鋒精神和賀龍精神。這些以民族精神為內涵的紅色歌曲激勵著中國人民的斗志,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新時代下湖湘紅色音樂融入" " " " " " " " " " " "高校課程思政的價值所在
一、傳承紅色革命精神
湖湘地區是中國革命的重要陣地,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將湖湘紅色音樂融入高校課程思政,可以傳承紅色革命精神,讓學生深入了解和感受中國革命的歷史和精神。通過學習紅色音樂作品,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紅色革命精神的核心價值觀,如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奉獻精神,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和社會責任感。
二、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湖湘紅色音樂作品以其獨特的旋律、歌詞和表演形式,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將這些作品融入高校課程思政,可以培養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學生通過欣賞和分析紅色音樂作品,可以提升對音樂藝術的理解和欣賞水平,培養對美的感知能力,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三、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湖湘紅色音樂作品以其真摯的情感表達和深刻的主題內涵,能夠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這些作品通過音樂的力量,喚起學生內心的共鳴和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對人生意義、社會責任和個人追求的思考。通過與紅色音樂作品的互動,學生可以更好地認識自我、理解他人,并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四、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思政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綜合能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融入湖湘紅色音樂可以豐富思政教育的內容,增加教育的多樣性和趣味性,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通過與紅色音樂作品的互動,學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體驗思政教育的內涵,增強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理解。
新時代下湖湘紅色音樂融入" " " " " " " " " " " " "高校課程思政的策略分析
一、提升紅色音樂與課程思政目標的契合
課程目標在高校課程思政中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它們旨在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認同感。通過對紅色音樂作品中的思政元素的詳細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挖掘其與課程思政目標的契合。
具體來說:第一,革命精神的傳承。湖湘紅色音樂作品中常常表達了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和崇高精神。例如,《學習雷鋒好榜樣》通過歌頌紅軍的英勇斗爭和犧牲精神,激發了學生對革命精神的理解和傳承。第二,愛國主義情感的表達。湖湘紅色音樂作品中常常融入對祖國的深情表達和對英雄人物的崇敬贊頌。例如在《東方紅》《紅色瀟湘》《唱支山歌給黨聽》這些歌曲中,歌詞中充滿了對祖國的贊美和熱愛,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情感。在課程思政中,可以通過學習和欣賞這些紅色音樂作品,引導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和忠誠,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第三,民族精神的弘揚。湖湘紅色音樂作品中常常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民族精神。例如,在《義勇軍進行曲》《游擊隊之歌》《馬桑樹兒搭燈臺》這些歌曲中,通過歌頌中華民族的光輝歷史和偉大成就,激發了學生對民族精神的認同和自豪。
二、制定多層次的湖湘紅色音樂融入策略
制定合適的教學策略對于有效地將湖湘紅色音樂融入高校課程思政至關重要。對于湖湘紅色音樂的融入,教學策略可以幫助教師將紅色音樂的內容與課程思政目標有機結合,使學生在音樂欣賞和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領悟思政教育的內涵。
具體來說:第一,在思政理論課程中引入湖湘紅色音樂的相關內容。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湖湘紅色音樂作品,通過學習和分析其歌詞、旋律和背后的故事,引導學生深入了解紅色革命歷史和思想,增強對祖國和民族的熱愛和認同。同時還可以結合湖湘紅色音樂的內容,開展相關的討論和思考,引導學生思考紅色音樂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系,培養他們的思辨能力和理論素養。第二,組織湖湘紅色音樂的演出和比賽活動。組織演唱會、音樂劇等活動,邀請學生參與演出和表演,通過音樂的形式來傳遞紅色革命的精神內涵。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欣賞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藝術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責任感。第三,文旅融合開展實地走訪調研。選擇相關的景點和紀念館作為調研的目標地區,如湖南省長沙市的毛澤東故居、岳麓山、湖南省博物館,安排學生前往目標地區,參觀景點和紀念館,了解湖湘紅色文化的起源、發展和影響。親身感受當地湖湘紅色音樂的獨特魅力,深入了解其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這種實踐性的學習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增強他們對湖湘紅色音樂的理解和認同,為制定多層次的湖湘紅色音樂融入策略提供實際依據和參考。
三、加強湖湘紅色音樂地方校本教材編寫
地方校本教材可以深入挖掘和展示湖湘紅色音樂的地方文化特色,包括其歷史淵源、藝術風格、地域特點等。地方校本教材的編寫根據當地高校的特點和需求進行定制,針對性地開展湖湘紅色音樂的教學和研究,可以更好地傳承和弘揚湖湘紅色音樂的獨特魅力。
具體來說:第一,需要對地方的湖湘紅色音樂資源進行深入研究。這包括收集和整理湖湘紅色音樂的文獻資料、音樂作品、音樂家和演奏家的傳記等,通過對這些資源的研究,可以全面了解湖湘紅色音樂的歷史背景、發展軌跡和藝術特點,為地方校本教材的編寫提供具體的內容支持。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湖南地區紅色原創歌劇、音樂劇得以如火如荼地發展,出現了大量影響力大的優秀作品,如紅色歌劇《英雄》《半條紅軍被》《先生》,紅色舞劇《日出湘江》《熱血當歌》等作品。這為地域校本教材的編寫提供了廣泛的可參考資源。第二,邀請專家學者參與編寫。專家學者具有豐富的學術研究經驗和專業知識,能夠提供權威的指導和意見。他們可以擔任編寫組的顧問,參與教材的內容設計、文獻引用、審定等環節,確保地方校本教材的學術性和可靠性。
四、落實音樂專業師資隊伍思政素養培訓
音樂專業師資水平對于高校課程思政的融入至關重要。教師作為課程的主要傳授者和引導者,其思政素養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思想教育效果。然而目前許多音樂專業教師并沒有接受系統的思政訓練,導致他們在思政素養方面相對欠缺,理論知識薄弱、思政教育方法不當等問題影響了湖湘紅色音樂的教學效果和思政教育的實施。
具體來說:第一,提供專家培訓。通過邀請思政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培訓,提升音樂專業教師的思政素養。培訓內容可以包括思政理論知識、湖湘紅色音樂的思政教育方法和案例分析等。通過專家培訓音樂專業教師可以加深對思政教育的認識和理解,提升自身的思政素養水平。第二,圓桌會議與交流。通過交流促進彼此之間的思想碰撞和經驗分享。在會議上教師可以分享自己在湖湘紅色音樂融入思政教育方面的實踐經驗和教學心得。邀請相關學科領域的教師或專家舉辦講座和交流,開展學術討論和研究,實現相互啟發,共同提高思政素養,推動湖湘紅色音樂在高校課程中的思政融入。第三,課題鼓勵資金傾斜。為音樂專業教師的思政素養培養提供課題鼓勵資金傾斜,設立專門的課題基金,用于支持音樂專業教師開展與湖湘紅色音樂融入思政教育相關的研究。同時高校可以通過評審和獎勵機制,對優秀的研究成果予以表彰和獎勵,進一步激發音樂專業教師的思政研究熱情和積極性。
總之,新時代下將湖湘紅色音樂融入高校課程思政具有傳承紅色文化、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等多重價值所在。湖湘地區具有獨特的人文特征和地域特征,也因此練就了人民的獨特性格特征。湖湘地區是中國革命的發源地以及傳播地,湖南是大革命時期農民革命中心。湖南人民一腔熱情、艱苦奮斗、自強不息,在革命實踐中逐漸形成了獨具內涵的紅色音樂文化。本文通過探索新時代下湖湘紅色音樂融入高校課程思政的策略來傳承與發展湖湘地區的紅色音樂文化,通過相關策略的實施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藝術修養,促進高校課程思政的有效實施,推動湖湘紅色音樂事業的發展。在新時代背景下,進一步加強湖湘紅色音樂與思政教育的融合,將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支撐,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繁榮和發展。
(作者單位:湖南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