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1.新高考、新課標、新教材對課堂教學評價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9年,教育部明確提出要立足全面發展育人目標,構建了“一核”“四層”“四翼”高考評價體系。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指出,要改革學生評價,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普通高中語文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明確要求教學評價以發展學生學科素養為綱,注重多維度評價。這就需要教師改革課堂教學評價方式,用全新的方式引領學生學習、應用知識,為學生綜合發展提供保障。
2.目前課堂教學評價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對課堂教學評價進行改革。
受應試教育影響,以考試成績來評價師生;評價主體單一,以教師評價為主;評價對象以教師的“教”為主,對學生的“學”評價較少;評價標準不規范,注重終結性評價,忽略過程性評價;評價實施不連貫,對評價結果反饋不及時。
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深入研究課堂教學評價改革的實施就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實施策略
對于高中“教學評一致性”的課堂教學交互式評價策略的實施策略,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明確評價目標: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要求,確定教學評一致性的目標和評價標準,明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期望學生表現出的能力和水平。可以通過具體的學習目標、知識點、技能要求等來確定評價的重點。明確本次評價的目標、范圍和內容以及評價指標,確保評價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2.確定評價方式:選擇符合課堂教學特點的多樣化的交互式評價方式,如口頭評價、小組討論、問答互動、演示、實驗、角色扮演等,使學生能夠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和能力。
3.設計評價工具:根據評價目標和方式,設計符合實際需要的評價工具,包括評價表、評價記錄、觀察記錄、問卷調查、作業評價等,用于記錄學生的學習表現和教學效果,同時也用于評估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4.提供學習支架(充分的材料和資源):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學習材料和資源,包括教材、課件、實驗器材等,確保學生能夠充分參與到課堂交互中。
5.實施評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交互式評價,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評價過程中,例如學生可以根據評價工具對自己和同學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提出自己的改進意見。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根據評價目標和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記錄評價結果,并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幫助。
6.定期評估:定期對教學評一致性的實施進行評估和反饋,對評價結果進行整理、分析和總結,了解學生知識掌握和思維能力等方面的情況,根據評估結果調整和改進策略,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7.建立反饋機制:建立學生、家長和教師之間的反饋機制,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學效果,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在評價過程中及時給予學生反饋和指導,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并提供相應的改進方向。可以通過口頭評價、書面評語、個別輔導等方式進行。
8.制定改進措施:根據評價結果和分析,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及時調整和優化評價方法和工具。并對改進措施進行跟蹤評價,不斷優化教學評價策略,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可以通過與同行交流、參加研討會等方式,借鑒其他教師的實踐經驗,并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效果。
9.建立激勵機制:建立獎勵和激勵機制,鼓勵教師和學生積極參與教學評一致性的實施,提高教師評價的準確性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0.培訓教師:對教師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評價能力和專業知識,使其能夠準確、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
總之,高中“教學評一致性”的課堂教學交互式評價策略的實施策略需要明確評價目標、確定評價方式、設計評價工具、提供學習支架、實施評價、定期評估、建立反饋機制、制定改進措施、建立激勵機制和培訓教師等,以提高教學評價的準確性和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成果及成效
1.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使評價標準多元化,讓師生的課堂評價有章可循。
2.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3.發揮交互式評價的優勢,更好地了解學情,幫助教師及時調整和改進教學的策略,提高學習效率。
4.學生能熟練進行自我評價,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課堂學習地表現進行客觀真實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