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5E”教學模式在小學體育與健康課中的應用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這一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模式在實際課堂中的應用。首先對“5E”教學模式的理論框架進行了詳細闡述,包括參與、探究、解釋、遷移和評估五個環節的具體含義與實施步驟。隨后,分析了這一模式在小學體育與健康教育中的應用優勢。在此基礎上,從課程引入、技能實踐、知識遷移與評價反饋等環節,系統總結了“5E”模式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實施策略。最后,針對模式有效落地提出了教師專業培訓、教學資源完善等保障措施,為進一步提升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的教學質量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5E教學模式;小學體育;健康教育;教學路徑
課題項目:本文系中國教育學會“十四五”教育科研規劃重點課題,《教師專業發展與研究》,課題批準號:DCA150696。子課題,《“5E”教學模式在小學體育與健康課中的應用研究》,課題批準號:JYXH1023305028,階段性成果。
一、引言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小學教育領域愈發重視學生全面發展,尤其是在體育與健康教育方面。體育教育不僅關乎學生的身體健康,也是培養學生團隊協作、公平競爭和持續自我超越精神的重要途徑。健康課程的重點在于教育學生形成終身的健康生活方式,這對于預防青少年時期的健康問題具有深遠意義。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有效的教學模式的選擇和應用顯得尤為關鍵。“5E”教學模式因其獨特的結構能夠幫助學生建立知識框架、提升問題解決能力,并促進理論與實踐的有效整合。
二、“5E”教學模式概述
“5E”教學模式(5E?Instructional?Model)是在1980年代,由美國生物學課程研究會(Biological?Science?Curriculum?Study? BSCS)首先提出的一種科學教育的教學模式。5E教學是基于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教學模式,5個E分別代表了Engage(參與)、Explore(探究)、Explain(解釋)、Elaborate(遷移)和Evaluate(評估)[1]。
(一)參與
此階段教師通過設計引人入勝的活動,觸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動機。通過提出引人思考的問題或展示相關情境,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和疑問,為學習過程創造動力和目的。
(二)探究
在探究階段,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實驗、觀察或討論等方式,親身參與學習過程。此階段的核心是讓學生自主探索,通過實踐活動獲取初步經驗,構建對概念的基本理解,為后續的深入學習打下基礎。
(三)解釋
解釋階段,學生開始整理和表達他們通過探索獲得的知識和經驗。教師此時介入,通過提供解釋和理論支持,幫助學生將經驗性的發現轉化為系統的知識,同時解答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出現的疑惑。
(四)遷移
遷移階段,學生將已學知識應用于新的情境,進行擴展和深化。這一階段強調的是學生能力的提升,通過不同的活動讓學生將知識遷移到新的問題解決中,表現出知識的靈活運用和創新能力。
(五)評估
評估階段是對學生整體學習成效的檢測。教師需通過多種方式,評估學生是否達到了學習目標。
三、“5E”教學模式在小學體育與健康課中的應用優勢分析
(一)增強學生的體育活動參與度
“5E”教學模式通過“參與”階段顯著提高學生對小學體育活動的興趣。這一階段,教師引入與學生年齡相適應的體育游戲和活動,如:跳繩比賽或接力賽,這不僅讓學生在玩樂中學習基本的體育技能,也增強了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此外,通過設計創新的運動方式或融入當下流行的體育元素,學生能更容易地與體育課程建立情感聯系,自然而然地提升了他們的參與度和活動的持續性。
(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知識的掌握
在“解釋”和“遷移”階段,“5E”模式特別適用于結合理論與實踐教學小學生健康知識。通過具體的體育活動,如:營養配餐的小組討論或安全運動的規則介紹,學生不僅學習到如何進行體育鍛煉,還能理解與健康相關的營養和安全知識。這種方法幫助學生從實際活動中獲得經驗,再通過課堂講解和討論,深化對健康生活方式重要性的理解,從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應用這些知識[2]。
(三)提升教育的適應性和個性化
“5E”教學模式在“評價”階段為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個性化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通過持續的學生表現評估,教師能夠實時調整教學策略,更好地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速度和興趣。比如:對于體育技能掌握較快的學生,教師可以提供更多的挑戰和高級技巧訓練;而對于需要更多指導的學生,則可以采用更多的個別指導和基礎技能強化。這種靈活調整的教學方法能夠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在體育與健康教育中獲得成長和提升。
四、“5E”教學模式在小學體育與健康課中的應用路徑
(一)初步引入和學生興趣激發
在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的“5E”教學模式應用中,初步引入和激發學生興趣是關鍵的第一步。這一階段,教師需要通過設計富有吸引力的活動,將學生自然地引入到課程主題中。具體做法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故事引入
開始課程時,教師可以講述一個與即將學習的體育活動相關的簡短故事,比如:關于一個孩子第一次學騎自行車的故事。這種故事應當具有啟發性和互動性,使得學生能夠立即產生共鳴。
2.視覺刺激
利用視頻或圖片顯示體育活動的樂趣和基本技巧,比如:顯示一段奧運會的賽跑視頻,激發學生對即將進行的跑步活動的興趣[3]。
3.問題啟發
教師提出一些激發思考的問題,如“你認為跑步有什么好處?”這些問題旨在引導學生思考即將學習的內容的相關性和實用性。
4.快速互動
進行一個快速的、與體育活動相關的熱身游戲,如“模擬接力賽”,這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興趣,還能為體育活動做準備。
通過這些步驟,學生在課程一開始就能夠被有效地吸引進來,為接下來的活動建立積極的預期和興趣基礎。
(二)探索性學習和技能實踐
探索性學習和技能實踐是“5E”模式中“探索”階段的核心內容,重點在于通過實際操作讓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這一階段的實施步驟包括:
1.基礎技能練習
選擇一項體育活動,如:跳繩或足球,教師首先展示基本技能,然后讓學生嘗試執行。這個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自由探索不同的執行方式。
2.小組合作
學生可以分成小組,每個小組負責探索并展示一種變化形式的技能,如:足球運球的不同技巧。小組內部成員相互學習,通過觀察和模仿來提高技能[4]。
3.角色扮演游戲
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增加學習的趣味性,比如:在一個簡化的足球游戲中,每個學生輪流扮演教練和運動員的角色,學習如何指導和執行技巧。
4.即時反饋
教師在學生實踐過程中提供即時反饋,指出優點和需要改進的地方。這種反饋應具體、建設性,幫助學生理解如何改進他們的技能。
5.反思與總結
活動結束后,組織一次全班的討論和反思會,學生可以分享他們的學習體驗,教師總結技能要點,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從活動中獲得學習收獲。
(三)理論知識的系統解釋
在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將理論知識系統地解釋給學生,能夠保證他們能理解并正確應用學到的技能的關鍵一步。下面是具體的實施步驟:
1.理論介紹
在學生完成初步的技能實踐后,教師需要系統地介紹相關的理論知識。例如:在足球單元,學生學習了基本的傳球和射門技巧后,教師解釋球的物理運動規律、足球比賽的基本規則以及如何觀察場上形勢。
2.結合實例
教師應使用具體的實例來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理論概念。例如:通過回放學生在練習中的視頻錄像,指出哪些動作符合理論預期,哪些則需要調整。
3.互動式問答
進行互動式問答環節,讓學生提出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針對這些問題提供理論上的解釋和解決方案,增加理論與實踐的聯系。
4.理論測試
通過小測驗或游戲的形式測試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如:通過體育知識輪盤游戲,讓學生回答與體育相關的問題,確保他們能夠準確記憶和理解教學內容。
借助這種結構化的教學方式,學生能在實際操作中掌握技能,并理解背后的理論基礎,從而更好地應用于實際活動和日常生活中。
(四)知識遷移與深化應用
在“遷移”階段,教師引導學生將已學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到新的環境或更復雜的情景中,教師可采取以下步驟:
1.場景模擬
創建不同的體育場景,讓學生將學到的技能在新的情境中應用。例如:在教授籃球技能后,模擬一個小型的籃球比賽,讓學生在比賽中應用他們學到的傳球和防守技巧。
2.技能整合
鼓勵學生將不同的體育技能整合使用,如:將跑、跳和擲結合在一起,設計一個綜合體育活動,使學生能夠在多技能的環境中實踐和提高。
3.創新挑戰
設置創新挑戰任務,如:設計新的游戲規則或改造傳統的體育游戲,促使學生思考如何將傳統技能以新的方式應用。
4.個案研究
引入個案研究,分析專業運動員的比賽片段,讓學生探討和識別運動員是如何將基本技能應用于高水平的競技中。
5.反饋與調整
在活動結束后,進行集體討論,讓學生反饋他們在應用知識時遇到的問題和挑戰,教師根據反饋提供進一步的指導和策略調整。
這一階段可幫助學生鞏固和擴展他們的知識和技能,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綜合評價和反饋
在小學體育與健康課中實施“5E”教學模式的最后階段,綜合評價和反饋對于確認學生的學習成效和進一步調整教學方法至關重要。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目標和課程內容明確評價標準。這些標準應涵蓋學生在體育技能、健康知識以及團隊合作方面的表現。例如:教師可以設立如正確執行基本運動技能、理解健康飲食的重要性等具體標準。同時,采用多種評價方法來全面評估學生的表現,包括自我評價、同伴評價、教師觀察以及實際表現測試。比如:在籃球教學單元結束時,學生可以自評他們的投籃技巧,同伴可以評價合作時的表現,教師則通過觀察和技能測試來評價學生的整體表現。基于學生的反饋和評價結果,教師需要調整教學策略和未來的課程計劃。例如:如果多數學生在足球控球方面表現不佳,教師可能需要在接下來的課程中增加控球技巧的練習時間。同時,定期組織學生和教師的反思會議,討論課程的進展、學生的感受以及改進的可能方向。另外,還可通過家長會或發送學習進度報告的方式,將學生在體育與健康課上的表現反饋給家長,增加家校合作的機會,共同支持學生的全面發展。
五、“5E”教學模式在小學體育與健康課中的應用保障
(一)教師培訓與專業發展
為確保“5E”教學模式在小學體育與健康課中得到有效實施,首要的保障措施是進行教師的專業培訓與持續發展。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直接執行者,其對于“5E”模式的理解深度和應用能力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因此,學校應組織定期的培訓工作坊,邀請體育教育專家講解“5E”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關鍵技術以及實際應用案例[5]。此外,通過設置模擬課堂,讓教師在實際教學環境中練習并得到即時反饋,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掌握每個教學階段的關鍵點。學校還應鼓勵教師參與在線教育論壇和研討會,以此促進教師之間的經驗分享和問題解決,保障教師專業技能的持續更新和提升。
(二)教學資源與設施完善
保證有充足和適宜的教學資源與設施是“5E”教學模式成功實施的關鍵。小學需要配備足夠的體育設施,如:體育館、運動場地、各種體育器材,以及與健康教育相關的教學工具和材料,如:健康教育視頻、模型等。學校應定期檢查和更新這些設施和資源,確保它們安全、現代化,并能滿足教學需求。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學資源更新和維護機制,學校可以為教師提供必要的教學支持,為學生創造一個有利于學習和發展的環境。
六、結語
本文以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為背景,系統探討了“5E”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實際應用路徑以及相應的保障措施。分析表明,“5E”模式通過五個結構化的教學階段,有效提升了課堂教學的科學性和針對性。未來,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需進一步結合信息技術和個性化教學理念,以優化“5E”模式的應用效果。此外,建議擴大對其在不同學校環境下的研究范圍,以積累更多案例支持其推廣實踐。通過持續的研究與實踐創新,“5E”教學模式將在小學體育與健康教育中發揮更廣泛的作用,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和全面素質提升提供更多助力。
參考文獻:
[1]薛勝蘭,鄭耿忠.基于STEAM理念的信息技術5E教學模式設計[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22,43(06):68-73.
[2]錢成思,劉濤.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設計[J].青少年體育,2023,(11):87-90.
[3]成娟,朱亞成.“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作業設計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2,(17):182-183.
[4]趙振,寧坤龍.新課標視域下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定位和走向[J].運動精品,2024,43(03):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