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的:探究標準化預見性護理對改善腦膜瘤手術患者生活質量的作用。方法:選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蚌埠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收治的60例腦膜瘤患者,按照護理模式分為UC組與SPC組,各30例,UC組采取常規護理,SPC組實施標準化預見性護理。統計分析其心理應激(PAS-7、PHQ-9、AIS)、健康狀況(MMSE、BI、SF-36)、恢復速度、不良事件。結果:護理后SPC組PAS-7評分、PHQ-9評分、AIS評分、不良事件發生率均低于UC組(P <0.05),MMSE評分、BI評分、SF-36評分均高于UC組(P<0.05),術后排便時間、術后離床時間、術后疼痛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均短于UC組(P <0.05)。結論:在腦膜瘤手術患者護理中應用標準化預見性護理策略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其心理應激,縮短術后恢復時間,減少不良事件發生率,改善健康狀況,對患者生活質量提高具有積極影響。
關鍵詞:標準化,預見性護理,腦膜瘤,生活質量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22.061
0 引 言
腦膜瘤是一種起源于腦膜及其間隙的顱內腫瘤,其發病率約占顱內腫瘤13%~30%[1]。腦膜瘤臨床表現多樣,多數患者可見頭暈頭痛、視聽功能減退、精神改變、癲癇、共濟失調等癥狀[2]。手術是腦膜瘤最有效治療方法,且隨著手術技術不斷改進與提高,腦膜瘤手術治愈率顯著提高[3]。值得注意的是,手術具有創傷性,容易引起各種應激反應,影響療效[4]。與此同時,部分腦膜瘤位置特殊,術后可能產生顱內高壓、顱內血腫、腦脊液漏、血壓改變、體溫改變、意識模糊、靜脈血栓等問題,引起不良預后[5]。因此,針對腦膜瘤手術患者,應加強臨床護理干預,有效調節其身心健康狀態,減少治療風險、提升生活質量。標準化預見性護理是一種針對性、全面性、預防性較強的護理模式,在改善健康狀況、預防護理風險、縮短康復進程等方面具有較強優勢[6]。本研究旨在通過分析其在腦膜瘤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為腦膜瘤手術患者護理工作持續改進提供參考,以更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選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蚌埠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收治的60例腦膜瘤患者,按照護理模式分為常規護理(usual care,UC)組與標準化預見性護理(standardized predictive care,SPC)組,各30例,兩組下述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UC組:男8例,女22例;年齡30~62(49.54±8.68)歲;病程1~5(3.23±1.41)年;腫瘤直徑≤3 cm的患者15例,腫瘤直徑>3 cm的患者15例;血管型病灶10例、內皮型病灶14例、其他型6例。
SPC組:男10例,女20例;年齡27~61(49.71±8.23)歲;病程1~6(3.31±1.55)年;腫瘤直徑≤3cm的患者14例,腫瘤直徑>3 cm的患者16例;病灶類型為血管型、內皮型與其他型各8例、13例、9例。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腦膜瘤確診;(2)認知功能正常,無言語、視聽等障礙;(3)臨床資料可滿足探究需求。
排除標準:(1)具有手術禁忌證;(2)伴傳染類、感染類、免疫缺陷類、血液類、精神類等疾病。
1.3 方法
UC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主要包括:(1)與患者及其家屬深入溝通,完成自我介紹、住院須知講解、檢查與手術要求告知、術前準備事項說明與指導等;(2)重要生理與病理指標監測;(3)依據醫囑給患者對癥治療,做好用藥安全監測工作。
SPC組在UC基礎上給予患者標準化預見性護理(SPC),具體操作如下:(1)成立SPC小組,主要負責腦膜瘤患者護理需求調查、預后影響因素分析、護理風險預防與控制最佳策略和SPC路徑制定等。(2)嚴格執行三查八對、無縫隙交接班、分級護理管理等制度。(3)按照設計路徑表單落實風險預防措施。①心理應激。各項干預措施應用前,詳細向患者說明其應用作用、方法、時間、預期效果等;根據患者表現對其情緒反應類型、程度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合理選用心理支持手段(現身說法、敘事引導、病友支持、以情勝情等)進行干預;根據患者疼痛感受針對性運用藥物鎮痛、物理鎮痛、情緒鎮痛等方法控制疼痛;以患者角度思考其護理需求,在患者提出要求前予以照顧、支持。②不良事件。給予患者病房多元化體溫管理(溫濕度控制、輸注液體預熱等),預防低體溫;遵醫囑應用脫水劑,加強體溫、血壓、呼吸等管理,預防顱內血腫;術后定期協助患者翻身,在受壓位置鋪設防護墊,早期介入康復訓練,做好皮膚清潔、肢體按摩等工作,預防壓瘡、靜脈血栓等;遵醫囑預防性使用抗癲癇藥物,向患者及其家屬說明癲癇發作先兆癥狀,傳授應急處理技巧,以預防癲癇;加強術后膳食管理,忌刺激性食物,運用腹部按摩、熱敷等手段促進胃腸功能恢復;遵醫囑抗感染治療,科學運用無菌操作技術處理切口等,加強口腔護理、管道管理等,預防術后感染。
1.4 觀察指標
(1)心理應激:應用圍手術期焦慮量表(Perioperative anxiety scale,PAS-7)、患者抑郁癥狀篩查量表(9-item depression module of the Patient HealthQuestionnaire-9,PHQ-9)、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Insomnia Scale,AIS)于護理前后評價,PAS-7分值為0~28分,PHQ-9分值為0~27分,AIS分值為0~24分,均得分越高代表對應反應程度越嚴重。
(2)健康狀況:護理前后應用簡易精神狀態檢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表(Barthel Index,BI)、健康狀況調查問卷(36-item Short-Form,SF-36)測定患者認知功能、活動能力、生活質量。MMSE分值為0~30分,BI分值為0~100分,SF-36分值為0~100分,均得分越高代表對應指標水平越好。
(3)恢復速度:統計術后排便、離床、疼痛、住院時間。
(4)不良事件:統計低體溫、術后出血、術后感染、顱內血腫、腦脊液漏、靜脈血栓等發生率。
1.5 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 P S S 2 1 . 0系統軟件中進行計算,(-x ±s)為計量方式,予以t 檢驗,n (%)為計數方式,予以χ2檢驗。P﹤0.05,表明對比有統計學差異。
2 結 果
2.1 兩組心理應激比較
護理后,SPC組PAS-7、PHQ-9、AIS評分均低于UC組(P﹤0.05),詳細數據見表1。
2.2 兩組健康狀況比較
護理后,SPC組MMSE、BI、SF-36評分均高于UC組(P﹤0.05),詳細數據見表2。
2.3 兩組恢復速度比較
SPC組術后排便時間(44.05±8.33)h、離床時間(28.74±6.94)h、疼痛時間(3.66±1.36)d、住院時間(8.42±2.62)d,均短于UC組(49.87±7.12)h、(34. 24±6. 55)h、(5. 08±1. 82)d、(10. 54±2. 37)d(t =2.909,P =0.005﹤0.05;t =3.157,P =0.003﹤0.05;t =3.423,P =0.001﹤0.05;t =3.287,P =0.002﹤0.05)。
2.4 兩組不良事件比較
U C 組低體溫2 例(6 . 6 7 %)、術后出血1例(3.33%)、術后感染2例(6.67%)、顱內血腫1例(3.33%)、腦脊液漏1例(3.33%)、靜脈血栓1例(3.33%),總發生率26.67%(8/30);SPC組僅1例(3.33%)低體溫與1例(3.33%)術后感染,總發生率6.67%(2/30);總發生率SPC組明顯低于UC組(χ2=4.320,P =0.038﹤0.05)。
3 討 論
腦膜瘤手術具有一定風險性,可通過護理措施有效改善。現代護理主張以病人為中心,以促進病人健康高效率、高質量、全方面恢復為目標,以具有醫學證據的護理手段為支持,最大限度滿足病人護理需求[7]。標準化預見性護理是基于現代護理理論深入研究形成的一種新護理模式,要求護理人員能夠對患者健康狀況進行全面、系統分析,準確判斷患者可能存在的護理風險,并結合患者護理需求,進行預見性、針對性、全面性護理干預,以減少護理風險,促進健康恢復。
本研究入組患者護理前PAS-7、PHQ-9、AIS、MMSE、BI、SF-36等量表評分相當,護理后雖然均顯著改善,但SPC組評分明顯優于UC組,說明護理干預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狀態調節,但標準化預見性護理的調節作用更顯著,是促進患者心理應激反應減輕、機體功能恢復的重要手段。與此同時,排便時間、離床時間、疼痛時間、住院時間統計結果顯示,行標準化預見性護理患者時間更短,說明標準化預見性護理可促進患者術后恢復速度加快。此外,標準化預見性護理干預下,患者未見顱內血腫、腦脊液漏、靜脈血栓等危害性較強的并發癥,少數患者出現低體溫、感染問題,但均未對其術后康復產生嚴重影響,且不良事件總發生率顯著低于行常規護理患者,說明標準化預見性護理利于患者護理風險減少,手術治療安全水平提高。
綜上所述,對腦膜瘤手術患者予以標準化預見性護理,對其健康狀態調節、康復速度加快、不良事件預防與控制具有積極影響,利于患者生活質量改善。
參考文獻
[1]黃志超.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應用于腦膜瘤圍手術期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J].光明中醫,2020,35(12):1927-1930.
[2]韓麗娟.以KAP理論為指導的健康宣教配合強化心理干預對老年腦膜瘤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恢復的影響[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22,39(4):18-19.
[3]練琨,陳芳,李依溪.循證護理在預防顱底腦膜瘤顯微切除術后并發癥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臨床研究,2021,29(11):154-155.
[4]甄曉雪.舒適護理理念對腦膜瘤手術患者圍術期效果及神經功能分析[J].中外醫療,2021,40(18):109-111+116.
[5]狄麗宏,陳深,焦洋洋.肢體氣壓治療儀聯合預見性風險管理在腦垂體腺瘤術后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3,29(12):99-102.
[6]唐艷麗.預見性護理在腦腫瘤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民康醫學,2020,32(5):154-156.
[7]徐小麗.標準護理流程對顱底腫瘤術后患者生存質量與護理質量的提升效果[J].中國誤診學雜志,2020,15(6):279-281.
作者簡介
余爽,本科,護師,研究方向為神經外科疾病護理。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