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鄉村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也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鄉村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以寧波市永旺村為案例,深入研究城郊型未來鄉村的建設路徑,分析其特征并詳細介紹永旺村在雙創緊密互動、多元主體共建、綠色資源整合等方面的實踐內容。永旺村的成功經驗為其他同類型鄉村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參考,推動了鄉村建設的現代化發展,促進了鄉村社會的和諧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未來鄉村;鄉村建設;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G711;D42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7909(2024)15-24-4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15.005
0 引言
“千萬工程”實施二十多年以來,浙江省各地已經積累了鄉村建設的大量經驗和現實基礎,也為城鄉融合發展和新鄉村建設模式提供了方向引導[1]。2022年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未來鄉村建設的指導意見》發布,提出打造“未來鄉村”,力推鄉村建設再上新臺階,并確立了未來鄉村建設的宏偉規劃。該規劃詳細劃定了九大核心場景,這些場景共同構成了一個融合數字生活體驗、展現未來特色且富含江南風情的鄉村新社區愿景。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浙江省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新目標新定位的背景下,必須認識到未來鄉村建設的歷史地位和重大意義,進一步研究和總結未來鄉村建設的實踐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研究基于對未來鄉村相關政策的梳理,以寧波市永旺村為研究案例,深入研究寧波市未來鄉村的建設路徑,特別是城郊型未來鄉村的建設路徑。永旺村的成功經驗有望為其他同類型未來鄉村提供一定的借鑒,推動未來鄉村現代化發展。
1 永旺村未來鄉村建設現狀與特征
1.1 永旺村概況
永旺村地處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莊市街道東部,區域面積為2.69 km2,東西橫向為直通市環城北路的中官路,以及直通市北外環路的雄鎮路,北環東路、繞城高速穿村而過,南北縱向為永旺公路連接所轄3個自然村(阮家、田野王、永豐)。永旺村位于科創大走廊北核心區。從地域角度上講,永旺村屬于城郊村,與東部新城隔江相望,區位優勢顯著,交通極為便捷,具備城市與農村雙重特征,具有宜人的鄉野環境,又能與城市共享配套設施;產業定位上,永旺村規劃為科創、農創、文創相結合的新型產業布局;村莊周邊遍布寧波大學、中國科學院材料所等高校院所及甬江實驗室等產業園區,雙創氛圍濃厚。永旺村在科創產業發展中具有錯位補充發展的可能性,具備青創人才集聚的地理優勢。2022年,永旺村成為鎮海區唯一入選的省級首批未來鄉村建設試點村。永旺村區位圖見圖1。
永旺村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其中,永旺花海共30 hm2,包括水稻約13 hm2,林帶約13 hm2。截至2024年3月,全村有村民1 032戶,共2 108人,還有外來人口9 740人。永旺村具有特色風貌的建筑——阮氏宗祠,建于民國初期,坐北朝南,占地面積732 m2,由廳堂、門樓、東西廂房組成,均為硬山頂磚木結構。阮氏宗祠廳堂檐梁的牛腿、雀替、卷蓬及柱礎等部位有象、獅、花鳥、禽、草、人物等浮雕,雕刻工藝精致、形象逼真,是一處較為典型的民國期間江南民間宗祠。該宗祠于2011年2月15日被鎮海區級文物保護點,2023年9月被列入寧波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2 城郊型未來鄉村的特征
祝立雄等[2]認為,城郊型未來鄉村具有以“周末經濟”為特點的產業形態、以 “兩棲生活”為特點的人居形態和以 “亦城亦鄉”為特點的風貌形態等特征。陳永等[3]認為,城郊融合類村莊作為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排頭兵,存在“亦鄉亦城、非鄉非城”兩棲性基本特征。綜上,研究認為,城郊型未來鄉村坐落于城鄉交匯的地理區域,其景觀風貌融合了城市的現代與鄉村的自然,產業體系上成功實現了第一二三產業的緊密融合與協同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供給基本達到了城鄉間的高品質均衡狀態。在這里,原村民與新遷入的居民和諧共處,農村居民的經濟收入已大致與城鎮居民相當,構成了這一獨特類型的未來鄉村。
2 永旺村未來鄉村建設路徑分析
城郊型未來鄉村建設是在近郊區鄉村特點的基礎上,綜合鄉村振興目標、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基于鄉村格局,打造生產生活高度融合、城鄉高度融合、鄉土文化與外來文化高度融合、鄉土技藝與科學技術高度融合、原村民與新居民高度融合、一二三產高度融合的具有復合功能的未來鄉村形態[4]。永旺村作為一個典型的城郊型未來鄉村,既享有城市化的完備設施與卓越的公共服務,又保留了其獨特的鄉村景觀與濃郁的鄉土氣息。得益于城市化的外溢效應,永旺村在推進城郊型未來鄉村建設的進程中,成功把握住了城市化的機遇,促進了集體經濟的蓬勃發展,并巧妙利用這一勢頭,發展了“周末經濟”。通過積極引入城市化業態至鄉村,以及利用城市化服務為鄉村賦能,永旺村成功打造了一幅繁華都市與興旺鄉村和諧共存、相映成趣的美麗畫卷。
2.1 建設路徑一:雙創緊密互動,推進產業融合
一是加強科技創新,提升農業生產力。永旺村利用區域科創資源優勢,以科技示范推廣、成果轉化應用為核心,依托科研院校“智腦”優勢,引入先進技術,實現精準智控,自動調節水肥配比、棚內溫度濕度,實時監測作物生長數據,大幅度節約人力成本,水果品質提升明顯,經濟效益較之前提升了50%以上,示范帶動農業產業“增能”。永旺時新農場是一家集產業基地生產、新品種研發、農業物聯網與大數據采集應用、創意農業于一體的現代農業運營服務企業,目前設有四大基地,以未來智慧農場中心為目標,創建農業研學、田園采摘、創意農業等主題園區,打造鄉村建設與現代農業產業相結合的示范區,通過數字化農業的研發與應用,推動和發展數字化農場。
二是挖掘鄉村文化資源,促進產業深度融合。保護與傳承傳統文化,即對鄉村的傳統文化、建筑、手工藝等進行深入挖掘和保護。城郊型未來鄉村往往富含文化資產,許多地區保留了傳統的建筑風格、民俗活動和手工藝。永旺村內有傳統古建筑——阮家祠堂,由近代寧波幫著名愛國人士阮雯衷出資建造,現存正殿、廂房、門樓等建筑。通過文化旅游和節慶活動的開展,這些文化資產被賦予了新的經濟價值,吸引城市居民前來體驗和學習。科創文創同旅游業的相互滲透形成了新產業形態或新的經濟增長點。這種融合不僅有助于提升產業附加值,還能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經濟競爭力。在共同富裕背景下,有利于促進資源優化配置,拓展就業渠道并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從而提高居民生活質量。
2.2 建設路徑二:多元主體共建,村民增收致富
一是“四村一線”,共富黨建聯建。2023年以來,在“四村一線”共富黨建聯建助力鄉村振興取得積極成效的基礎上,永旺村黨委善作善成,發揮黨建聯建輪值主席“排頭兵”作用,與光明村、萬市徐村、勤勇村等3村黨委共商共議,充分依托區國資平臺慧谷公司資產優勢、運營優勢,合力推進三關六碼頭總部基地、青創公寓二期、湯家村梳理式改造、丁妙線道路改造提升、永旺路景觀改造提升、明星灣農場改造提升、共富產業基地(四村聯合組建強村公司運營)等7個項目,預計總投資約2.5億元,深入探索平臺共建、資源共享、產業共興、品牌共塑的黨建統領鄉村共同富裕之路。
二是盤活空間,強村公司促村民共富。永旺村推進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加快農房流轉改造,與國企合作成立強村公司,落實“雙規合一”村莊法定規劃,以“中官路、東外環、郭家港、雄鎮路”三河一路圍合約1 km2為核心建設區域,打響“永旺鄉野青創集”品牌。永旺村引入科創文創產業,聚焦創新資源集聚優勢,盤活閑置建設用地,打造青創公寓,為青年人才提供“安居·共享·創業”空間;打造特色街區,配套建設集零售、餐飲、休閑等服務功能于一體的特色商業街,助力村民和村集體收入實現雙豐收,為永旺村推進共同富裕夯實物質基礎。
2.3 建設路徑三:綠色資源整合,可持續發展道路
一是城郊型未來鄉村成為城市居民休閑和娛樂的目的地。在忙碌和緊張的城市生活中,人們迫切需要尋找一個平靜和舒適的環境來放松心情。永旺村因其花海和稻田的美麗景色,成為寧波市區居民周末度假的熱門選擇。農家樂、鄉村旅游和戶外活動等業態迅速發展,不僅為城市居民提供了豐富的休閑選擇,也為永旺村帶來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是環境改造,推進建設生態景觀。永旺村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基礎,將閑置土地利用起來建設成為風景寶地,以13 hm2稻田景觀帶建設為契機,啟動花海精品線項目建設。以花海為主體,串聯永旺盆景園、清風林帶等特色風貌資源,重點打造了稻田咖啡館、露營基地、花海小火車、親子游樂園、特色標識系統等特色節點。在保證糧食種植功能的基礎上,輪種部分觀賞性經濟作物,豐富稻田景觀層次,打造季季有花的四時美景。
2.4 建設成效
永旺村以建設“甬江科創后花園,城郊融合雙創村”為目標,以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為基礎,依托甬江科創區位優勢,充分激活利用村內閑置資源,在“人本化、生態化、數字化”3個價值坐標下,建設“文化、鄰里、健康、交通、低碳、風貌、治理、產業、智慧”九大場景,以鄉村科創、文創產業為特色,形成“政府+村集體+國企+民企+村民”五方共建的特色發展模式,探索投、建、管、運一體化機制,大力推行多元主體投資、專業團隊運營、利益機制緊密的村莊經營新模式,建設集辦公、民宿、青創公寓、特色街區于一體的“鄉野青創集”,實現村集體經濟、村民收入雙增長,傾力打造使原鄉人增收致富、新鄉人安居樂業、歸鄉人返巢創業的未來鄉村美麗共富樣板。
2023年,“幸福在旺”共富工坊成功獲評寧波市農旅融合“共富工坊”優秀案例。作為區三星級共富工坊,“幸福在旺”共富工坊創新“政府+村集體+國企+民營+村民”五方共建特色發展模式,帶動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年均吸引游客10余萬人次,實現村民收入和村集體經濟共同增長。2022年,永旺村村集體收入達465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5.5萬元。
3 未來鄉村建設經驗啟示
3.1 數字賦能促升級
鄉村發展需要數字賦能促進產業升級。從作用機制來看,數字鄉村建設通過提升居民創業活躍度和收入水平促進了縣域產業結構升級[5]。以數字鄉村建設調整農村產業結構,關鍵在于轉變思維,采取系統性的策略來引導產業升級;在于創新方法,以全局視角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在于優化資源配置,確保資源得到最高效利用以驅動產業變革。實踐證明,數字鄉村的建設極大地促進了農村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僅強化了從研發、生產至市場銷售整個產業鏈中各環節的聯系,還促使各類產業逐步向規模化、集成化方向邁進。
3.2 產業融合促共富
在共同富裕背景下,產業融合是鄉村發展的重要方面。產業融合能顯著提高共同富裕水平,可以通過提高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緩解城鄉居民收入的不平衡問題,進而實現共同富裕的發展目標[6]。建議根據各地實際情況,有序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地方政府需著重縮小地區間物質與人力資本的差異,創造有利于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市場環境。同時,積極利用數字普惠金融的力量,充分發揮其在促進農村產業融合并實現共同富裕中的催化作用。
3.3 綠色發展可持續
綠色發展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目標,強調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旨在解決經濟增長和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綠色發展能夠為鄉村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7]。鄉村地區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并擁有獨特的生態環境。然而,在經濟迅猛發展的進程中,鄉村也往往飽受環境污染和生態系統受損的困擾。綠色發展理念著重于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可為鄉村的振興之路提供堅實的保障。
4 結束語
在鄉村振興這一宏大背景下,永旺村以其獨特的城郊型特質,成為深入剖析未來鄉村建設路徑的樣本。永旺村通過促使雙創緊密互動、推進產業融合,多元主體共建、村民增收致富,整合綠色資源、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實現了良好發展。對永旺村的建設路徑進行研究,不僅能夠為其他鄉村提供寶貴的建設經驗,更能在實踐中不斷探尋鄉村發展的新路徑。
參考文獻:
[1]武前波,何嘉瑩.城鄉融合發展背景下浙江省未來鄉村建設及其推進機制[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23(1):75-82.
[2]祝立雄,葉波,鄭良燕.共同富裕視角下杭州市蕭山區建設城郊型未來鄉村探索與實踐 [J]. 浙江農業科學,2023,64(7):1624-1628.
[3]陳永,鄭有旭.城郊融合類村莊發展模式及規劃策略探討:以赤壁市陸遜湖村為例[C]//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成都市人民政府. 面向高質量發展的空間治理:2020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16鄉村規劃).華中科技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2021:10.
[4]張倩倩.城鄉融合發展視角下近郊區鄉村未來社區構建探索[J].城鄉建設,2020(6):58-62.
[5]斯麗娟,辛雅儒.數字鄉村建設對縣域產業升級的影響[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4,30(2):1-15.
[6]許偉.“魚”與“熊掌”兼得:農村產業融合的城鄉共富效應[J].農林經濟管理學報,2023, 22(3):359-368.
[7]黃素華,劉勁飛.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的建議[J].農村·農業·農民(A版),2024(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