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們審美水平的提高,城市聲景建設越來越注重與文化的融合和創新。為了開創并完善城市標志性景觀故事講述與文化傳播新模式,本文以濟南大明湖為例,依據一定邏輯對大明湖這一標志性景觀中具有城市代表性的聲音景觀進行了分類和梳理,分析了城市聲音景觀三大要素—人、環境、聲音之間的互動關系,探究了聲景建設與城市故事講述和文化傳播之間的密切關系,進而為濟南城市形象的構建和地方文化的傳播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
理論支撐與梳理邏輯介紹
在前期的文獻研究和案例分析的基礎上,我們切入感知—聽覺所屬的城市地標聲音景觀視角,依托數字賦能,提出了城市標志性景觀故事講述與文化傳播的創新模式—富有城市特色、傳創結合、立體鮮活的文化數字聲景空間。在研究過程中,我們選取大明湖這一標志性景觀作為實證案例進行探究,創建了“明湖聲景”公眾號作為本模式的實踐平臺。在公眾號的運營過程中,我們致力于挖掘和整理大明湖獨特的文化元素和自然要素,同時通過用戶反饋深入了解受眾的需求和興趣,從而及時調整內容策略以優化用戶體驗,檢驗與完善城市標志性景觀故事講述與文化傳播的創新模式。
依托本文的課題調研,通過分析文獻與搜集資料,我們挖掘并梳理出大明湖這一標志性景觀中具有城市代表性的聲音,比如大明湖湖心島的白鷺鳴叫聲、夏日雨打荷葉聲、超然樓亮燈時游客的驚呼聲、感應井泉的投幣與噴泉聲、“明湖踩藕”活動中人們的歡笑聲等。在這些聲音中,有自然聲音,也有人文聲音,更有自然和人文構成的獨特聲音景觀。需要強調的是,這些聲音明顯區別于其他城市文化意象,人們可以通過它們感知濟南獨特的城市氣氛。
本文將篩選出的大明湖特色聲景分為自然和人文兩大類。其中,自然聲景指的是不借助人力形成的自然風景所展現的自然聲音景觀,人文聲景指的是由人類與自然共同創造、可以反映獨特文化內涵的聲音景觀。依據人們來大明湖的目的,人文聲景又分設為三小類:歷史人物紀念場所、特色建筑、人文活動。
大明湖“自然—人文—聲音”景觀一體化
大明湖作為濟南的標志性景觀,不僅擁有秀美的自然風光,還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其聲景更是自然與人文的和諧交融,形成了迷人的景觀特色。
自然聲景
1.大明湖湖心島的白鷺
湖心島的白鷺是大明湖生態系統的重要成員,它們清脆嘹亮的鳴叫聲打破了湖面的寧靜,展現了生命的活力與自由。這種聲音是大自然的和諧音符,為游客帶來了遠離塵囂的寧靜享受,成為大明湖自然聲景的獨特標識。
2.錦鯉游水
錦鯉在湖水中游動時,魚尾撥動水流,產生細微而柔和的水聲,與湖水的波動相呼應,營造出一種舒緩的氛圍。這種聲音象征著生命的靈動與湖水的生機,為大明湖增添了動態的自然之音。
3.雨打荷葉
雨滴落在荷葉上,發出清脆的滴答聲,節奏時快時慢,如同一場天然的打擊樂演奏。這種聲音在夏雨中尤為突出,與湖水的漣漪聲、風聲交織,構成了一幅富有詩意的自然畫卷,給人帶來清新、愜意的聽覺享受。
4.清風拂柳
微風輕拂柳樹枝條,發出沙沙的聲響,仿佛大自然的低語,寧靜、安詳。這種輕柔的聲音與湖水的拍岸聲融合,形成了一種舒緩優美的背景音樂,使游客感受到大自然的溫柔撫慰。
人文聲景
1.歷史人物紀念場所
在稼軒祠中,人們仿佛能聽到辛棄疾的吟誦聲,穿越歷史的長河,傳達他的壯志豪情。在鐵公祠內,鐵鉉的英勇事跡由講解員娓娓道來,聲音中飽含對這位忠臣的敬仰。在李清照紀念堂里,人們輕誦她的詞作,感受這位婉約派詞人的細膩。在老舍紀念館中,人們從對老舍作品的講解聲中窺見老濟南的風情萬種。歷史名人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為這片土地平添了一抹厚重而神秘的色彩,豐富了其文化內涵。
2.特色建筑
超然樓巍峨聳立,晚上亮燈時,游客的驚嘆和贊美聲不絕于耳,引得更多人前來打卡,也使這一古老建筑在時尚的潮流中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燈光表演和樂舞活動則是傳統與新潮碰撞的有力證明。
北極閣莊嚴肅穆,其獨特的建筑結構和歷史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參觀。門前那明亮反光的石滑梯承載著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歡聲笑語,為這一古老建筑增添了活力與生機,形成了歷史與現代、莊重與童趣的鮮明對比。
3.人文活動
在感應井泉旁,絡繹不絕的游客向井中投擲硬幣,硬幣落水時清脆的聲音和擊中鈴鐺后破空而出的噴泉聲不斷交織,投中后的歡呼聲更為寂靜的大明湖畔增添了許多煙火氣息。
在游船上,講解員生動的解說聲伴隨著游船的馬達聲,將大明湖的美景和歷史故事一一呈現,讓游客在欣賞湖光山色的同時深入了解其文化底蘊。
在“明湖踩藕”活動中,勞動者的勞動號子聲、踩藕時的泥水濺落聲以及收獲時的喜悅呼喊聲都表達了傳統勞動的歡樂,傳承著獨特的民俗文化。大明湖春節廟會期間,熱鬧的鑼鼓聲、戲曲聲和人們的歡聲笑語交相輝映,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氛圍。
大明湖的自然聲景與人文聲景相互交融、相得益彰,自然之聲為人文活動提供了寧靜優美的背景音,人文之聲則賦予了自然景觀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和情感價值。白鷺的鳴叫、雨打荷葉等自然元素的聲音展現了大自然的美妙與和諧,歷史人物紀念場所的講解、對特色建筑的贊嘆、活動的喧鬧等人文元素的聲音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內涵,人與自然景觀的和諧共生,形成了各種各樣的聲音景觀,共同構成了大明湖獨特的聲音標識,為游客帶來了全方位、多層次的聽覺體驗。
大明湖聲景建設與城市文化傳播緊密相連
聲音景觀作為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獨特的傳播價值。它能通過聽覺直達人心,引發情感共鳴,傳遞文化信息。在傳播學中,聲音被視為一種非文字符號,能跨越語言和文化的障礙,實現更廣泛、更深入的文化交流。大明湖作為濟南的一顆璀璨明珠,不僅以其秀美的自然風光吸引著無數游客,其獨特的聲音景觀更是大明湖文化的巧妙載體,使人們沉浸其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因此,大明湖聲音景觀與大明湖文化傳播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關系,聲景建設對文化傳播的助力尤為顯著。
大明湖的聲音景觀是濟南乃至山東地區歷史文化的真實寫照。湖水的蕩漾聲、古建筑的回音、游客的歡聲笑語交織,形成了一幅生動的歷史畫卷。這些聲音不僅生動展示了大明湖的自然美景,更承載著濟南乃至山東地區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許多歷史傳統文化逐漸消失,而濟南地區豐富的民間文化和傳統習俗可以通過聲音景觀的方式得以呈現和傳播。通過傾聽這些聲音,人們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到這片土地的歷史變遷和文化底蘊,從而加深對濟南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大明湖的聲音景觀還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聲音景觀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通過聲音的變化和組合,可以營造出不同的氛圍和情境。在大明湖畔,人們可以聽到各種自然和人文聲音,這些聲音相互交織、相互呼應,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效果。這種藝術效果不僅可以讓人們獲得美的體驗,更能激發人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推動文化藝術的創新和發展。
大明湖的聲音景觀對于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軟實力也具有重要作用。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到大明湖游玩。不能切身感受大明湖文化的人們,也可以通過不同方式欣賞大明湖的聲音景觀,身臨其境般體驗濟南大明湖的風情。這無疑是對大明湖文化以及濟南文化的有力推廣與宣傳,聽眾在更加深入地了解濟南文化和歷史的同時,樹立了對濟南文化的初步印象,從而增強對這座城市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這種印象將成為城市的一張名片,吸引更多的游客,無形中推動城市經濟的發展和文化軟實力的提升。
在深入探討大明湖聲音景觀建設的過程中,本文詳細描述了大明湖的自然聲景和人文聲景,展現了大明湖獨特而豐富的聲音景觀。這些聲音不僅是大明湖自然與人文和諧交融的生動體現,也是濟南乃至山東地區歷史民俗文化的深刻反映,闡述并揭示了聲音景觀在城市文化傳播中的重要價值。
然而,本文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由于時間和資源的限制,本文對于大明湖聲音景觀的采集和分析不夠全面和深入,未能涵蓋所有聲音元素和文化內涵。其次,本文在探討聲音景觀與文化傳播的關系時,側重于理論層面的分析,缺乏具體案例和數據支持。我們將在未來的研究中進一步拓展和深化這一領域,通過實地調查、問卷調查等方式,收集更多一手資料,為相關研究提供更加翔實的數據。
聲音景觀的建構提供了一種觀看城市的全新方式,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們審美水平的提高,聲景的建設也越來越注重與文化的融合和創新。在大明湖聲景建設中,引入現代科技手段,如微信公眾號音視頻、虛擬現實技術等,可以打造出更加豐富生動的聲音景觀。這些極具感染力的聲音景觀不僅可以讓游客獲得更加愉悅的體驗,還可以深入展示濟南的歷史文化特色,促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我們期待更多創新的聲音景觀項目在大明湖乃至濟南地區落地,為游客帶來豐富多彩的聽覺體驗和文化享受。通過共同努力,我們相信大明湖的聲音景觀將成為濟南乃至山東地區一張亮眼的名片,為城市文化繁榮和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作者簡介:蔣晶晶,女,漢族,河北邢臺人,山東師范大學,研究方向:聲音景觀建設。
玄碩,女,漢族,山東青島人,山東師范大學,研究方向:聲音景觀建設。
趙晗,女,漢族,山東煙臺人,山東師范大學,研究方向:聲音景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