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少數民族大學生是非民族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主體,通過對其加強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探索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有助于更好地實現預期教育目標。本文在概述少數民族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意義的基礎上,分析了現階段少數民族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實際問題,同時,有針對性地提出少數民族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標準化實施策略,希望可以為非民族類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工作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少數民族,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16.044
0 引 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校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各地少數民族大學生在非民族類高校所占比重明顯上升,如何落實好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為非民族類高校所關注的熱點。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少數民族學生群體有其特殊性,相較于顯性思想政治教育,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少數民族學生往往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更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結合目前非民族類高校實際情況來看,少數民族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還存在很多問題亟待改進,需要進一步探索標準化實施策略。
1 少數民族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針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特點,應用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以下3方面意義。(1)豐富思政工作形式。隱性思政教育能夠潛移默化地融入民族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如宿舍、教學樓等場所,通過相關設施的布置營造思政教育環境,拓寬教育覆蓋面。(2)提高思政教育針對性。隱性思政教育能夠與民族文化相融合,更加貼近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實際情況,提高了思政教育的針對性。(3)增強思政教育實效性。與傳統思政教育相比,隱性思政教育具有開放性的特點,教師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日常教育中,實現對民族學生的引導,有效增強了思政教育的實效性[1]。
2 少數民族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2.1 隱性教育理論重視度不高
作為社會主義大學教育體系的核心所在,思想政治教育發揮著關鍵作用,既影響大學生的行為也影響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受多種因素影響,導致隱性教育理論重視度不高,同時過于注重顯性化灌輸式教育,沒有認識到隱性教育的重要性,因此,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難以走入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內心。
2.2 教師隱性思想教育認知差
一方面,教師群體缺少對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度,在以往教學過程中將顯性教育置于首位,沒有找到適合隱性教育活動的開展方法;另一方面,則與缺少隱性思想教育相關研究有關,無法為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指導方向。
2.3 難以展現出隱性教育作用
對少數民族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考慮其相應的特殊性,各大高校既需要完成基礎性工作,還需將思想教育和民族文化結合起來,使少數民族大學生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2]。在實際過程中,受固有思想等因素影響,部分高校按照相同方法開展顯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忽略了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特殊性。
2.4 學生文化認同感有待提高
實施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標是潛移默化地影響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為,使之向著良性方向發展。在現階段,學生文化認同感不高成為一種普遍現象,高校對學生生活環境、文化學習等缺少足夠重視,使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缺少發力空間。
3 少數民族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標準化實施策略
3.1 提高隱性教育理論重視度
作為開展教育活動的重要源泉,無論是教師的知識儲備還是教師的教學素養,都與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教師缺少隱性教育理論認識的情況隨之出現,導致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難以發揮實際作用。基于此,需要借助多元化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師對隱性教育理論的認識,例如:可以鼓勵外出學習,學習其他高校開展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聘請行業優秀的教師到內部進行培訓,從根本上提升思想政治教師關注度,強化對隱性教育理論的認識[3]。除此之外,高校也要定期開展教師培訓活動,鼓勵教師與少數民族大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充分了解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內心世界,保證教師隱性教育理論認識的提升。
3.2 組織思想政治教師素質培訓
為解決隱形教育認知差問題,需要教師不斷發揮自身作用,積極改變傳統思維觀念,借助新思路、新方法組織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吸引少數民族大學生注意力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思維及行為。除此之外,高校應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開展教師培訓工作,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匹配的績效考核制度,幫助思想政治教師找到自身的不足之處,隨后有針對性地學習,為提升自身素養提供根本保障。
3.3 全面提升隱性教育專業水準
(1)以少數民族大學生為本。高校應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等內容進行綜合考慮,利用多種方式開展調查工作,隨后以大學生思想教育為切入點,對不同類型民族的大學生實施不同類別的隱性教育。(2)將時代發展作為落腳點。自進入互聯網時代以來,其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極大便利,高校應該以此為契機,根據時代特征,調整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內容,使之順應時代發展[4]。(3)從隱性教育層面出發。高校應該深入挖掘自身具有的競爭優勢,同時將自身優勢運用至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隱性教育理論,不斷提升隱性教育專業水準。
3.4 不斷提高大學生文化認同感
對比普通學生可以發現,少數民族大學生極易受民族文化影響,因此,高校在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應該更加注重對少數民族大學生文化認同感的培養。(1)組織多種活動。高校應該組織傳統文化知識競賽、傳統文化主題教學等多元化活動,使少數民族大學生能夠重新認識民族文化及傳統文化,主動接受身邊環境且愿意參與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為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支持(2)講解民族文化。滋養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根源是民族文化,對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而言,更是對民族文化有著特殊感情,高校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組織教師在合適的時機講解民族文化內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內涵以及二者的關聯。
4 結 語
綜上所述,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意義重大,對于廣大非民族類高校而言,必須提高對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和投入力度,特別是要把握好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和作用,結合自身在實踐工作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不斷健全完善少數民族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標準化實施策略,從而切實發揮隱性教育的優勢,促進教育實踐工作取得更多突破。
參考文獻
[1]謝峰.內地高校新疆西藏籍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創新研究——以廈門理工學院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22,43(4):154-156.
[2]王安平,牟虹羽.高校民族學生思政教育的現實困境與實踐選擇——基于隱性思想教育理論的視角[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21(4):99-104.
[3]余躍.短視頻發展對高校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影響及對策分析[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6):97-98.
[4]李銀華.少數民族預科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理論觀察,2020(6):70-72.
作者簡介
李夢悅,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為思政教育。
(責任編輯:高 鵬)
基金項目:本文受2022年度山西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思想政治教育專項)一般項目(專職輔導員課題)“非少數民族區域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隱性思想教育途徑創新研究”(項目編號:2022zsszsx166)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