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雙減”政策的頒布掀起新一輪改革之風,改革的重點是課后作業。本文通過文獻法、邏輯分析法研究“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課后作業標準化設計策略,以期提升課后作業質量,貫徹落實“雙減”政策。初中英語標準化課后作業的設計應遵循科學的思路,包括明確的指導思想、具體的課程目標以及堅持以學生為本位。結合研究結果,就“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課后作業標準化設計提出幾點建議:豐富作業形式,提升學生綜合能力;關聯現實生活,提升英語教學影響;分層設計作業,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關鍵詞:雙減,初中,英語,課后作業設計,標準化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16.049
0 引 言
作為檢驗課堂教學效果的載體之一,作業扮演著重要角色。“雙減”政策的出臺將作業設計推進大眾視野,如何設計標準化的課后作業成為初中英語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就目前初中英語課后作業設計與實施情況來看,整體質量不高,教師需要深入研究“雙減”政策,根據政策內容明確作業功能與價值,遵循科學的原則優化設計,讓學生通過標準化的課后作業有效鞏固英語知識,并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實現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升。
1 初中英語標準化課后作業的設計思路
1.1 有明確的指導思想
設計英語課后作業不能隨心所欲,要有明確的指導思想。因此,教師要深入研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內容,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根據初中生身心發展規律確定作業設計方向,再展開標準化設計工作。
1.2 有具體的課程目標
教教材不是教學的真正目的,教學生才是。教、學、練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是一個整體。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設計標準化作業,教師要聚焦課程教學目標,在目標的導向、指引下確定作業內容。如果教師不清楚課程目標,設計的英語作業必然是模糊的。而英語課程目標是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因此,教師要以提升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為導向設計作業,這是實現英語課后作業標準化設計的先決條件[1]。
1.3 堅持以學生為本位
“雙減”政策強調減輕學生負擔,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基于“雙減”政策設計標準化作業,教師需要堅持以學生為本位的原則。如:習題的難度系數、任務的數量等在學生能夠承受的范圍內,而且作業的內容要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認知規律等[2]。要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完成作業并通過做作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從淺層學習轉變為深度學習。
2 “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課后作業標準化設計策略
2.1 豐富作業形式,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單一的作業形式會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從而在無形中增加學生的心理負擔。基于“雙減”政策實現英語課后作業的標準化設計,教師要豐富作業形式,引導學生鍛煉聽、說、讀、寫等技能,并發展其思維能力、學習能力。除傳統初中英語教學中常見的閱讀、聽說、寫作等作業形式以外,教師還可以引入小組合作形式的作業、手抄報繪制形式的作業等,調動學生做作業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深刻地感知到英語的魅力,并實現綜合素質的提升[3]。
以人教版英語教材七年級上冊的“ U n i t 2This is my sister.”一課為例,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知家庭成員及其關系,學會正確使用“those”“these”等指示代詞,并學會遷移應用“This/That is...”“Those/These are...”等句型與他人交流家庭成員情況。結合教學目標與實際學情,教師可以設計繪畫形式的作業,要求學生運用美術知識繪制一幅“全家福”,并在圖畫底下運用本單元所學的詞匯、句型介紹家庭成員。以此提升課后作業的趣味性,驅使學生主動、積極完成作業,并通過作業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等。
以人教版英語教材七年級下冊“Unit 5 Why doyou like pandas?”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布置視頻觀看類作業,即給學生提供《動物世界》的視頻,讓學生認真觀看并選擇不少于3種動物,用英語描述其特點。此類作業符合初中生身心發展規律,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通過完成此類作業,學生不僅深入理解并掌握本節課內容,還獲得愉悅的學習體驗。
2.2 關聯現實生活,提升英語教學影響
“雙減”政策下,為了實現英語課后作業標準化設計,教師要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導向優化作業形式與內容,尤其是關聯學生的現實生活。一方面,熟悉的生活情境會讓學生感到親切,從而消除其心理負擔。另一方面,將英語作業與現實生活關聯起來,引導學生遷移應用英語知識解決現實問題,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英語核心素養,擴大英語教學的影響力[4]。
以人教版英語教材七年級上冊“Unit 7 Howmuch are these socks?”一課為例,教師可以設計英語課后作業:和小組成員一起,將外套、書包、課本、文具等私人物品拿出來擺在課桌上作為商品陳列,將教室看成商場,與小組成員共同扮演角色,如:導購員、顧客等,要求扮演角色時語氣、神情、動作等符合角色。此類作業可以充分調動學生能動性,還能讓學生在接近真實生活的情境中學會運用英語給他人提供幫助,詢問商品價格等,從而掌握“Howmuch is the...?”“What do you need?”等句型。
以人教版英語教材八年級下冊“Unit 1 What's thematter?”一課為例,在學生初步掌握關于身體各部位的英語詞匯后,教師可以通過布置作業引導學生與他人討論身體健康情況: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調研活動,向小組成員詢問身體健康情況,記錄過去曾患過的疾病,并提出相關建議。通過此類作業深化學生對單元知識的理解,并引導學生樹立健康意識。
3 分層設計作業,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雙減”政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教師避免布置過多、過難的作業造成學生壓力過大。因此,要想實現課后作業標準化設計,教師應考慮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并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設計分層作業,引導不同英語基礎、學習能力的學生完成不同的作業,使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縱向發展,并且通過完成英語作業獲得成就感、滿足感。
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Unit 1 My name's Gina.”一課為例,針對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基礎性作業:
(1)用英語寫出下面電話號碼
① 10086
② 120
③ 12233
(2)完成下列計算,寫出正確數詞
① one+two=
② -three=four
③ two×four=
……
針對英語學習水平較高、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則適當地提高作業難度,避免學生因為作業過于簡單而失去興趣,同時激發學生的英語潛能。例如:教師可以設計完形填空形式的英語作業:
A: 1, I’m Mark.
B: Hi, Mark. 2 Steve. Nice to meet you!
A: Nice to meet you, 3 .
B: What’s 4 name?
……(略)
( )1.A. Good B. Hi C. Fine D. Thanks
( )2. A. I’m B. My C. I D. She’s
……(略)
4 結 論
綜上所述,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對英語課后作業進行標準化、創新性設計,可以驅使學生主動完成作業,并提升學生對英語知識的認知水平,推動其能力發展。初中英語教師要以“雙減”政策為立足點,以新課標的指導思想為參考,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導向,秉持減負提質的原則對英語課后作業進行標準化設計,充分發揮作業的鞏固知識、查缺補漏、激發興趣等功能,讓課后作業成為課堂教學的延伸與補充。
參考文獻
[1]馮菲.初中英語有效課后作業設計的思考與實踐[J].中學課程輔導,2023(35):51-53.
[2]張丹丹.“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課后作業的設計研究[J].海外英語,2023(14):175-177.
[3]李宗芳.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課后作業創新設計的策略[J].學周刊,2023(23):102-104.
[4]王晶.“雙減”政策下初中英語課后作業的優化設計策略[J].英語教師,2023,23 (12):110-112.
作者簡介
陳興娟,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初中英語教育教學。
(責任編輯:高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