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人格塑造具有深遠的影響。在當今社會,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積極探索如何在小學學科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本文將就小學學科中德育滲透的重要性和實踐進行探討。
一、小學學科中德育滲透的重要性
(一)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小學階段是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通過在學科中滲透德育教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他們的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情感。
(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德育教育不僅關乎學生的道德品質,還與學生的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密切相關。通過學科中的德育滲透,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三)增強教育效果。將德育教育與學科教學相結合,可以增強教育的效果。學生在學習學科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使教育效果更加持久和深入。
二、小學學科中德育滲透的實踐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教師在備課時,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結合學科特點,制訂德育目標,將德育教育與學科教學有機融合。教學時,不僅要讓學生學好扎實的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還要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激勵他們為建設祖國而努力學習,把他們培養成為新一代的有用人才。
在教學中,德育教育要潛移默化地進行滲透,既然是滲透,那就一定要講究一些技巧和方法,要以自然的穿插形式滲透在課堂中。以語文學科為例,在進行作者簡介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關注作者的生平事跡、人生態度和作品的時代背景,從而進行品德教育,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在基礎知識教學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感,在讀中悟,慢慢培養語感,不斷滲透課文中的思想理念,使學生與其產生共鳴,進行潛移默化,從而使學生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在文章結構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關注作者是如何安排材料,如何謀篇布局,讓各部分、各段落、各層次之間形成邏輯關系,從而拓寬學生的思路,加強學生的思維條理性。在文章內容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教師要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表達,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從而實現德育和課文內容教學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目的。在寫作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提取寫作密碼,進行仿寫創作,讓學生體驗寫作的樂趣,不斷提升寫作能力,例如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燕子》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一身烏黑的羽毛,一對輕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那樣可愛的活潑的小燕子。”這段話的寫作密碼是名詞性開頭法——量詞+形容詞+名詞。學生在進行仿寫創作時要有正確的寫作理念與方法,要符合正確、鮮明、深刻、新穎的主題要求,要符合積極向上的德育思想。如:一套獨特新穎的閱讀方法,一段精彩獨到的寫作點評,一行書寫整齊的課堂筆記,加上一首首奇妙有趣的小口訣,湊成了那樣奇特的幽默的續老師。這樣的寫作引導,教會學生用真實的語言記錄自己的內心感受,用恰當的寫作方法提升自己的寫作素養。要積累豐富的作文素材,就要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做好讀書筆記,積累更多的作文素材,從而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使學生從閱讀中有所收獲,充分發揮文學的德育育人功能。
(二)創設情境,激發情感共鳴
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德育教育的內涵。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角色扮演等形式,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加深學生對德育教育的理解。
(三)在實踐活動中滲透品德教育
德育教育不應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應通過實踐與體驗來深化。從學校角度來說,要開展德育教育活動來深化德育教育。每周一舉行升國旗儀式,結合社會熱點讓學校領導、值周教師、學生代表利用國旗下講話開展德育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使升旗儀式真正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陣地。讓學生學會愛國愛校、明禮誠信、珍愛生命、超越自我、團結協作等,樹立崇高理想,爭當文明的現代小學生。從班主任角度來說,要提高德育工作的主動性和實效性。鼓勵學生走出去,多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和志愿服務,讓學生在實踐活動有所體會、有所成長,在實踐活動中逐步滲透道德品質教育。
(四)家校合作,共同推進德育教育。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共同關注學生的德育發展。教師可以定期舉辦家長會、親子活動等,提高家長對德育教育的重視程度,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五)提高教師德育意識和能力。教師是德育滲透的關鍵因素。學校應加強對教師的培訓,讓每一位教師能夠主動發掘所教學科中蘊含的德育元素,利用恰當的教學方法來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提高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意識和能力,從而更好地開展德育教育。
小學學科中的德育滲透是培養學生良好品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創設情境,注重實踐與體驗,加強家校合作,提高自身德育意識和能力。通過這些實踐策略,我們可以更好地將德育教育與學科教學相結合,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