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閱讀教學,是指教師在一節課的教學設計中,以某一課題或目標為抓手,選擇若干篇文章進行整合式閱讀或對比閱讀,即課堂閱讀教學法的“群文閱讀教學”。要進行“群文閱讀”教學,必須得有“群文”,首先要解決的便是文本集群的建構問題。選擇哪篇課文,構建時如何選擇課文,構建時要根據哪些內容選擇課文,這些都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教材的單元設計非常有利于語文老師進行相應主題下的群文閱讀設計。每一個單元選取的文本集群,都可以構建明確的教學目標,對應相應的“學習任務群”,如果能夠借助教材的單元設計,對單元的文本集群進行統整,甚至擴大重組,形成“大單元”教學,以一篇帶多篇,或者多篇同構設計,這樣就可以充分發揮教材單元設計的作用,有效地進行群文閱讀教學。實施“大單元”視域下的群文閱讀教學,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一、依托單元教學目標的指向,進行寫作的建構
每篇文章可以根據自己的文體或內容的特點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每個單元也可以根據“學習任務群”的需要制訂本單元的學習目標和任務,單篇與單元之間的教學目標并不沖突和矛盾,但單篇文章既然放入了單元,就需要考慮單元的整體設計目標,要通過多個單篇目標來實現單元目標,既要考慮單元的總體設計目標,又要考慮單篇的目標設計,因此單元教學的目標導向是相對系統的,也更具有導向性。群文閱讀教學,教師要能夠按照單元教學目標的指向來構建文本集群。盡管單元內已經為構建了教學活動,但對于單元內的文本,仍需要教師基于學情、基于自身素養、基于文本的難易程度等,進行二次建構。
比如,在高中語文必修下冊教材的第一單元中,單元導言中就有非常明確的教學目標導向:“學習本單元,要從整體上把握經典選文的思想內涵,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理解它的文化價值,思考它的現代意義,這就是對經典選文的整體把握。”我們從單元導語中可以提煉出這樣的信息,本單元的教學目標要包含疏通文意(因為是文言文)、把握選篇的思想內涵、認識文化價值、思考現代意義。其中疏通文意和把握選篇的思想內涵屬于單篇目標,認識文化價值、思考現代意義屬于群體目標,因為文化價值和現代意義是針對儒道的思想而言,而不是單指一篇文章。教材分別選用了《論語》《孟子》《莊子》中的三篇文章作為一課,這就構建了課文匯編,教師完全可以根據這一文集進行教學設計,對這三篇文章進行群文閱讀,讓學生感受到儒家思想。如果教師覺得這三篇文章還不能很好地達到單元目標,可以結合上冊教材中的荀子的《勸學》或《老子》的文章等,將這一文本集群擴展開來,使單元目標達到較好的效果。文本集群的建構是實施群文閱讀教學的第一步,不管是利用教材現成的集群,還是重新再建構,都需要在單元目標指向下完成。
二、尋找關聯點,趣味指導,做好群文閱讀的領跑者
群文閱讀教學要取得實效,學生誦讀是關鍵。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之前,要保證學生先完成閱讀任務,教師的課前導讀引領工作很重要。教師需要在群文之間尋找關聯點,分配閱讀任務,明確閱讀目標和學習目標,最好能夠帶領學生通過有趣的引導語進行群文閱讀。在導讀時,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包含群文內容的、能激發學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在任務驅動下有針對性地閱讀。
三、找準組文“抓手”,設計好主題
群文閱讀教學是在“大單元”的視域內,讓多篇課文有機銜接、整體形成的一種結構化教學。這就需要語文教師能夠找到群文“抓手”,以此為突破口展開教學活動。這組文的“抓手”可以是關鍵詞、主題、文字語言、人物形象、情節設置,也可以是話題或評論,總之,“抓手”的類型可以有很多種,可以很多樣,但“抓手”不能太多,要在考慮“大單元”教學目標的前提下選擇“抓手”,并以此為定位,之后,再根據“抓手”,以此為驅動,設計出教學主干問題,完成多個文本解讀和賞析。單元教學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對主干問題的設計,只有把主干問題設計好了,“群文閱讀”才能大放異彩,才能點亮語文課堂。
在高中語文課本必修下冊六單元導言中提出:“關注知人論世,認識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發展,要在人物與社會環境的共生互動關系中,學習這一單元。”根據這個單元導語提示,可以找到本單元群文教學的一個“抓手”——“人物與社會環境的關系”。將這一單元的三篇課文《祝福》《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和《林黛玉進賈府》組合起來,構建成一個文本群,來設計以下問題:“小說主人公性格的形成和社會環境的影響是怎樣的?”在這個問題的主導下,我們可以感受到三部小說不同的社會環境特征,分析主人公的人物性格特征,探究環境對人物性格的影響:封建迷信的魯鎮讓祥林嫂痛苦麻木,趕盡殺絕的滄州讓林沖憤怒反抗,規矩繁多的賈府讓林黛玉謹小慎微等,借此引導學生對小說中的環境與人物關系有進一步的深入了解,并結合實際,讓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更加高效。
總之,在“大單元”視域下開展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是一種非常符合新課改要求的語文課堂教學方式,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能力、語文素養等方面進行大膽嘗試、不斷突破、不斷優化,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信息時代的浪潮之中,語文教師更應該勇立潮頭,不斷嘗試和創新,用更有效的教學方法為國家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新時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