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質量已經成為企業競爭力的核心部分。在制造業領域,質量管理對企業的生存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國政府提出建設質量強國的戰略目標,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強調了質量監管數字化賦能的關鍵性,倡導推動質量控制全流程朝著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轉型。本文通過分析伊利企業的數字化質量管理應用,運用PDCA方法進行分析,發現問題并總結經驗,提出相應的建議與對策。
關鍵詞:質量強國,制造業,PDCA循環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015.045
0 引 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快建設質量強國的戰略目標,202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質量強國建設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旨在提高中國綜合質量水平,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綱要》強調了質量監管數字化賦能的關鍵性,倡導推動質量控制全流程朝著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轉型。特別是在制造業領域,需要加速大數據、網絡、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質量管理過程中的深度應用,我國的大型制造企業也開始積極探索數字化技術賦能企業質量管理的路徑。本文以伊利企業為例,運用PDCA方法分析我國制造業企業數字技術在質量管理過程中的應用,發現問題并總結經驗,并提出相應的建議與對策。
1 制造業質量管理智能化發展現狀
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制造業的生產方式正在經歷一場深刻變革。目前我國正經歷著從機械化生產向信息制造、網絡化制造、智能化制造的過渡階段。數字化生產使得制造業從傳統的密集型生產模式逐漸轉向智能化、柔性化和定制化的生產模式,而質量管理也隨著生產方式的變革不斷進行更新和蛻變。2021年工業和信息化部門發布《制造業質量管理數字化實施指南(試行)》,并組織了一系列質量品牌建設活動。這一舉措旨在促進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提高產品質量和競爭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1.1 質量管理數字化發展歷程
當前,產業技術變革如狂潮般涌動,數字生產力逐漸嶄露頭角,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這一變革預示著工業4.0時代的到來,同時也引領質量管理邁向了新的階段[1]。黃永樹等[2]認為,數字化質量管理將傳統質量管理模式與現代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和其他先進技術深度融合。通過應用這些先進技術,數字化使質量管理模式實現全面數字化轉型,并利用網絡集成推動企業生產管理水平的提升。數字化質量管理已成為發展潮流,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賦能企業,推動著全方位的變革。通過深度融合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和其他先進技術,數字化質量管理正在重塑企業的生產管理模式,帶動著企業向著更高的效率和質量水平邁進。
1.2 制造業質量管理數字化應用
1.2.1 數字化質量分析
數字化質量分析是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對產品質量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和挖掘的過程。通過對這些數據的深入剖析和解讀,為質量計劃和質量目標的發展提供數字依據,獲取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情報。在制造業中,數字化質量分析通常包括對大量產品質量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和預測,以發現潛在的質量問題、改進生產工藝和提高產品質量。通過數字化質量分析,企業可以實現對產品質量數據的全面分析和優化,為決策層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持。
1.2.2 數字化質量控制
質量控制系統一般由三個組成部分:標準或目標;測量結果的方法;將實際結果與標準對比,并以反饋信息作為改正行動的基礎。制造企業的質量控制經歷了從傳統方法到現代化管理的演變過程。過去質量控制主要依賴于人工檢驗和手工操作,隨著科技的進步和自動化設備的應用,現代制造企業開始采用更先進的質量控制方法,如統計過程控制(SPC)和六西格瑪,以確保產品達到高質量標準。
2 數字驅動制造業質量管理的案例分析
2.1 企業簡介
伊利是中國著名的乳制品企業,擁有完善的乳制品生產線和嚴格的品質管理體系。乳業產業鏈橫跨農業、工業和服務業三個領域,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對質量具有高度敏感性。隨著數字化技術的發展,伊利作為乳制品行業的領軍企業,積極引入數字化手段,構建了從牧場到工廠再到銷售終端的全鏈條數字化系統,持續推進數字化戰略建設,實現質量管理的數字化管理。本文以伊利企業作為質量管理數字化的案例進行分析,探討數字化技術如何提升乳制品行業的質量管理水平。
2.2 伊利質量管理體系
伊利成功定制了一套貫穿整個制造業鏈條的數字化質量管控系統,該系統覆蓋了從牧場到工廠、從工廠到終端的全鏈條,實現了全流程的數字化管理[3]。在上游打造了“智慧牧場”,實現了畜牧業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了畜牧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在中端建設了智能工廠,利用先進的智能化機器進行在線質檢和生產運行穩定性監控,確保生產過程中的質量穩定性和產品品質[4]。在下游搭載了數字化新型運營模式,精準把握顧客需求,實現與消費者的有效溝通和個性化服務。通過這套數字化質量管控系統,伊利真正實現了從一根草到一杯奶的全數字化質量管理模式。
2.2.1 建立智慧牧業系統:從源頭保障原奶質量
智慧牧業系統是伊利在畜牧業領域中率先推出的創新型管理系統。該系統采用了先進的智能化技術,對牧場的管理、監控和數據分析進行全面整合。在伊利的牧場中,每一頭奶牛都配備了一張獨特的“身份證”耳標,該耳標能夠實時記錄奶牛的健康信息,為每頭奶牛建立詳細的電子健康檔案。通過數據自動化采集、網絡傳輸和大數據處理,智慧牧業系統能夠實現對原奶質量的源頭控制,確保原奶的品質和安全。
2.2.2 建立生產過程實時數據監控平臺:實現全過程質量控制
生產過程實時數據監控平臺是一個針對生產過程的數據采集和分析系統,通過構建制造執行系統(MES)和實時數據采集的集成平臺,實現對生產過程中各種數據的實時采集、分析和處理。同時,MES還可以與中央控制系統、各種應用控制系統進行對接,實現生產全過程的智能化、可視化和數字化質量控制。這一平臺的打造為制造協同管理提供了堅實可靠的支撐,確保產品的品質和穩定性得到有效保障。
2.2.3 建立質量信息整合系統:實現全流程質量智能分析
伊利運用互聯網技術,將安全、質量、環保、能源四大業務模塊整合在一起,建立了質量信息收集一體化管理信息系統(EHSQ),實現了質量管理數字化轉型。通過EHSQ系統,伊利能夠實現全流程的質量智能分析,對產品質量進行全面、準確、實時的監控和評估。同時,該系統還可以為質量決策提供強大的支持,幫助企業快速、準確地做出決策,提升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
2.2.4 建立智能客戶服務系統:提高服務能力與消費者滿意度
在原有的傳統人工客服基礎上,伊利企業進行了創新,搭建了語音客服一體化平臺。這一平臺通過智能客服為消費者提供更加高效、精準、全天候的服務。通過這一創新平臺,伊利不僅能夠提高服務能力,更能提升消費者的滿意度,進一步增強客戶忠誠度和品牌形象。
3 PDCA循環在制造業質量管理中的應用
3.1 PDCA循環
PDCA循環法是指將管理流程劃分為計劃、執行、檢查、處理四個步驟形成個閉環,其中,在計劃(Plan)階段以潛在的缺陷及其成因分析作為依據制訂工作計劃,以使需求與目標得到滿足和達成;在執行(Do)階段,企業施行有效的流程以確保所有計劃得以落實;企業在檢查(Check)階段根據核查標準審查和評價執行人員的工作實施情況;在處理(Act)階段,企業分析已發現問題的原因并進行整改和總結。在現代企業質量控制中PDCA循環法則被廣泛應用,并取得了顯著成效。
3.2 制造業質量監管的PDCA應用
3.2.1 計劃階段(Plan)
在計劃階段,制造業企業需要明確質量管理的目標和計劃。這包括確定關鍵的質量指標、制定相應的控制措施以及分配資源。在這個階段,企業需要利用各種質量工具和技術,如流程圖、魚骨圖等,對當前的質量問題進行分析和診斷,找出根本原因并制定相應的改進計劃。
3.2.2 執行階段(Do)
在執行階段,企業需要按照計劃的要求進行操作和實施。這包括培訓員工、優化流程、加強員工參與等。執行階段是PDCA循環的關鍵環節,質量管理的改進措施需要落地,才能體現出真正的效果。
3.2.3 檢查階段(Check)
在這個階段,企業需要對執行結果進行評估和分析。這包括收集并分析數據,檢查執行過程中的問題和偏差,并與計劃的目標進行對比。通過檢查階段的結果,企業可以了解到執行過程中的問題和瓶頸,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改進。
3.2.4 調整階段(Act)
在調整階段,企業根據檢查階段的結果,對質量管理實踐進行調整和改進。這可能包括調整計劃、重新培訓員工、優化操作流程等。調整階段是PDCA循環的最后環節,也是為了進一步提升質量管理效果的關鍵所在。
3.3 高效利用PDCA循環的相關建議
3.3.1 全員參與
(1)建立質量文化。通過培訓和教育,使員工了解質量的重要性,并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質量管理活動。(2)明確職責和目標。為每個員工分配明確的職責和目標,使他們能夠為質量管理做出貢獻。(3)提供反饋和認可。定期對員工在質量管理方面的表現進行評估,并提供反饋。
3.3.2 持續改進
(1)建立改進小組。成立專門的改進小組,負責尋找改進機會、制定改進計劃并實施改進措施。(2)鼓勵員工提出建議。鼓勵員工在日常工作中提出改進建議,并給予他們足夠的支持和資源來實現這些建議。(3)定期評估和審查。定期對生產過程和質量管理體系進行評估和審查,以發現潛在的問題和風險,并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
3.3.3 強化溝通
(1)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如定期會議、電子郵件、即時通訊等,以便部門之間及時交流和分享信息。(2)鼓勵跨部門合作。通過跨部門合作更好地協調資源、共享知識和經驗,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水平。(3)及時反饋問題。一旦發現質量問題或潛在風險,應及時向相關部門反饋,以便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改進。
4 結 語
質量強國建設是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制造業的質量監管是確保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的關鍵環節,數字化技術為制造業質量管理帶來了諸多變革,未來制造業質量管理將更加注重數據驅動、智能化、供應鏈和定制化等方面的管理。通過有效利用PDCA等質量管理工具,制造業可以實現全員參與、持續改進、強化溝通和注重數據等關鍵要素,提高質量監管的有效性和效率。同時,企業也需要不斷關注市場變化和技術進步,緊跟時代步伐,靈活調整質量監管策略,加強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和創新,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為推動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郭亮.數字化,質量4.0的推動者[J].中國質量,2020(2):10-13.
[2]黃永樹,黃忠全,張穎.現代制造企業數字化質量管理理論研究[C]//重慶工程圖學學會第十四屆圖學研討會交流暨第二屆CAD應用、CAI軟件演示交流大會論文集.2004:11-12.
[3]陸小蘋,毛鵬程,李曄秋,等.數字技術在乳業質量管理過程中的應用[J].中國質量,2023(3):49-52.
[4]伊雪燕.伊利集團數字化轉型績效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3(17):91-93.
作者簡介
馬逍,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企業管理、市場營銷。
金琴,通信作者,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
(責任編輯:張瑞洋)